正文

前言

蔡邦华院士诞辰110周年纪念文集 作者:程家安


前言

自1897年,杭州知府林启建立起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至今,浙江大学已经历了115年的发展历程。在此期间,学校多次更名、分合和搬迁,直至新世纪前夕,当年由老浙江大学分离,又经约半个世纪发展而形成的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四校重新合并,成立了新浙江大学。在这一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自1936年至1949年由竺可桢先生担任校长期间,是浙江大学发展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时期,曾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李约瑟博士冠以“东方剑桥”的美称。

竺可桢校长成功治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拘一格地引进、培养和任用人才,蔡邦华先生就是其选贤任能的人才之一。1938年,竺可桢校长邀请蔡邦华先生回到浙江大学任教,并于次年任命年仅37岁的蔡邦华先生为农学院院长。在浙江大学西迁贵州办学期间,蔡邦华先生成为当时学校校务委员会成员之一,并与理学院院长胡刚复先生共同负责湄潭分部的大小事务。1945年抗战胜利后,蔡邦华先生受命与罗宗洛先生等前往台湾,接收台北国立大学,并任国立台湾大学第一任农学院院长,于次年返回浙江大学。1946年6月,浙江大学农学院从湄潭迁回杭州,在原址杭州华家池重建校区,蔡邦华先生主持制订了“四面楼群,一池碧水”的远景规划,使农学院成为浙江大学最有优势和特色的学院之一。浙江大学当时发展的成就,就是在竺可桢校长带领下,经由一批如蔡邦华先生那样的杰出知识分子的不懈努力下而取得的。

蔡邦华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们不仅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在科学研究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我国最早的现代昆虫学家之一的蔡邦华先生,他的研究不仅涉及分类学、生态学、森林昆虫学和害虫治理等多个领域,而且遵循务实、创新的基本原则;他研究的项目来自实际需求,均取得了独特新颖的成果,并将这些成果用于指导生产实际。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蔡邦华先生等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的科研生涯正处在我国大变革的特殊时期,经历了民主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又经历了20世纪50-70年代的各种政治运动。在那段时期,老一辈科学家们既缺乏先进的教学和研究设施,也缺乏充足的教学和科研经费,这些成就的取得不仅仅源自他们执著追求科学真理的事业心,也来自于他们为祖国和人民无私奉献的爱国心,值得后人学习与弘扬。

而今,我们祖国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文化是灵魂。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历史为我们提供了经验,蔡邦华先生是我国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我们出版这一纪念文集,就是希望以蔡邦华先生为榜样,为年轻一代知识分子提供一份重温我们前辈经历、贡献和风范的精神食粮,从中得到启迪,从而激励后学继承前辈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忠诚与热爱,对科技创新与探索及人生事业的执著追求。让我们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于二〇一二年二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