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钱瘦铁的绘画艺术 Qian Shoutie’s Painting Art

铁骨丹青:钱瘦铁纪念文集 作者:薛晔,钱晟


钱瘦铁的绘画艺术 Qian Shoutie’s Painting Art

薛 晔 Xue Ye

一、绪论

在海派书画一代宗师吴昌硕(缶翁)的弟子群中,陈师曾、潘天寿、沙孟海以“缶门三杰”著称于世。然而,有一位弟子在金石精神、笔墨谱系及从艺形态上,不仅得缶翁真传,而且独具拓展建树性,但长期以来,他的艺术,尤其是绘画没有获得应有的评价而被搁置一边,使人抱憾。他曾在自己的题画诗中这样自嘲道:“时人欲识君来处,冰雪精神玉肺肝。”这就是海派书画金石家钱瘦铁(1897—1967)。

二、少年学艺

钱瘦铁少年从艺的经历在《钱瘦铁年谱》中有详细记录,“钱瘦铁因家境清贫,父亲无力供其就读,遂携其至苏州护龙街‘汉贞阁’当学徒,并拜铺主唐伯谦为师学习刻碑……”汉贞阁的老板唐伯谦是苏州城内有名的碑刻大家,他除了刻碑,还会刻印,同时还兼营装裱及碑帖,并和一些书画家友善。唐伯谦发现钱瘦铁学艺钻研、吃苦耐劳,是个可造之才,于是将铺中收藏的历代名碑及篆刻印谱给他观摩临习。钱瘦铁无钱买纸和印章,就在石板上练书琢印,虽然原始简陋但却无意中为他以后从事书法篆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之具有难得的腕力和气魄。“‘汉贞阁’隔壁有一家专营古董文物的‘竹石山房’,店主徐树铭看到钱瘦铁刻苦勤学,天赋又好,就把钱瘦铁介绍给郑文焯和俞语霜两人。”郑文焯和俞语霜都是当时的大家,师从两位对于还是学徒的少年钱瘦铁来说,不可不谓是人生的重大转折。

郑文焯善书画且长于金石古器之鉴,眼光不凡,他亲自辅导钱瘦铁写字作画。俞语霜诗文书画兼通,对金石碑版之学深有研究,其画作宗法八大、石涛,对钱瘦铁影响也很深。1882年吴昌硕举家迁往苏州,作为浙江人,他的一生与苏州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有二十多年生活在此。吴昌硕不仅与郑文焯是好友,也常与汉贞阁有往来,还曾为唐伯谦亲自撰写过《唐氏汉贞阁润例》。在郑文焯的引荐下,吴昌硕从篆法、刀法、章法上给予钱瘦铁以具体指导,艺术水平得以大大提升。钱瘦铁在他早年的朱文印“学两汉六朝人书法”印款中对此段经历有记述。他艺术生涯的起点是苏州的汉贞阁,启蒙老师是唐伯谦,影响、帮助最大的则是吴昌硕。传统人文模式的陶冶及训练,为钱瘦铁日后在艺坛的崛起打下了基础。

三、鬻画为生

钱瘦铁十九岁满师后寓居上海以书画篆刻为生,这对他具有里程碑意义,由此开启了他终生职业书画家的人生道路。此时的上海发展进入黄金时期,成为中国经济和文化中心,被世人誉为“东方的巴黎”。作为一个新兴的商业城市,上海不论是居民收入还是消费支出,均已居全国之首。经济的繁荣,居民生活的富足带来的稳定的收入,为书画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着众多与钱瘦铁一样试图闯荡人生、开拓视野、期盼成功的书画家,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清末以后上海成为书画家的聚集之地。

初到上海的钱瘦铁得到了乃师郑文焯的帮助,他亲自为钱瘦铁作润例小引:“金匮钱君瘦铁,持方寸铁,力追两汉摹印之神,游刃有余,骎骎不懈而及于古,他日当与苦铁、冰铁并传,鼎峙而三,亦江皋艺林一嘉话也。”彼时的上海,名家云集,聚集了陈宝琛、陈三立、沈曾植、李瑞清、曾熙、康有为、朱祖谋、赵叔孺等大师,郑文焯将初出茅庐、人地生疏的钱瘦铁与72岁的苦铁吴昌硕和45岁王冰铁相提并论,一方面有为其做广告加以宣传推介之目的,另一方面也点出钱瘦铁与两位前辈艺术家之相通处。“江南三铁”之称谓亦由此而来。

钱瘦铁到达上海后参加了由吴昌硕主持的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并继续随吴昌硕学习绘画和篆刻。此时的吴昌硕正值名扬海内外的艺术盛期,以他为首的海上题襟馆是当时上海最有影响的美术社团之一。其会员包括吴昌硕、王一亭、陆廉夫、黄宾虹、赵叔孺、赵云壑、吴待秋、高野侯、丁辅之、贺天健、任堇叔、曾农髯、俞语霜等人。画会初期由清末巨商盛宣怀出资赞助,活动多在晚上。会长吴昌硕几乎每晚必到,偶或也在这里挥毫书画。“白天到会的人比较少,一到晚饭之后,大家都聚在会里,一张可以容纳二三十人的长方桌,总是坐得满满的,一直要等到十点钟才散。他们谈话的资料,除了有关金石书画等等问题之外,还有很多清季的政治掌故……会员常把收藏的珍贵书画,到会里去陈列,供彼此的观摩。书画掮客也每晚拿大批的书画古玩去兜售。会里有各会员的润格,代会员收件。新到上海行道的书画家,总得请人引见这班先生们,替他代订润格和中介吹嘘。”初到上海的钱瘦铁更是常去此地。除了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之外,他还参加了其他的美术社团,如“寒之友画社”“蜜蜂画社”“中国画会”“上海美术会”,并主持“红叶书画会”等。结交了唐云、贺天健、郑午昌等人。这些书画社团成为钱瘦铁交谊学习的重要方式。这里除了可以“研究学术,保存国粹”得到前辈画家的指点之外,还可以鉴赏名迹,切磋交流。这对于钱瘦铁艺术水平的推进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更重要的是,这些社团为以书画篆刻为生的钱瘦铁提供了一条进入市场的重要通道。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吴昌硕为代表的金石写意画风成为市场主导。金石入画对集结于沪上的海派画家们来说,具有丰富的内涵。“金石派画家早年皆习金石书法篆刻,在绘画上不以宋元名家或清初四王为楷模,而以画风具有书法意趣的徐渭、陈淳、八大山人、石涛及扬州八怪作模版……”书法、篆刻功底扎实的钱瘦铁作为金石派画家在笔墨气韵、章法构图上都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其自言:书一、印二、画三。钱瘦铁书法造诣全面,四体皆能。特别是他的从艺生涯始于早年的刻碑工坊,因而他由碑入帖,以碑参帖,帖以碑举,碑帖并重。在他的传世作品中,书法以篆隶居多,成就也属篆隶最高。其书法主要取法发轫于汉隶的经典《张迁碑》《石门颂》,笔法古朴浑厚而持重稳健,后又掺以秦权量、诏版、汉砖瓦等,用笔豪放恣肆开合有度,融贯古法而自出己意,转折顿挫,融入锲刻之意,颇有金石质感。作于1931年的《无量寿佛》可以看到他“以古籀草隶作画”的艺术观。此图以隶篆笔法画罗汉衣纹,用线凝重,以千钧之力始转中锋,去钟鼎碑版之严整,线条掺入些许草意而更洒脱自如。画面敷色深穆,气格深静沉着如老僧补,与佛家粗茶淡饭,沉思苦修的要旨相契合。画中罗汉面庞瘦削,双目紧蹙,两眼凝神,似是在参悟佛理,显现睿智与神威。沉静如水的外表下,隐藏着的默如雷霆的力量,恰如画家刚硬不折的铮铮铁骨。这是画家最直接的生命符号,更是心灵的外化,体现出传统绘画讲究的画品与人品的统一。

钱瘦铁融金石书法于绘画的造诣还体现在构图的出奇制胜。《绛梅》画一横贯画面的倒“U”形老梅枝,构图饱满,霸气有张力,一如其印。老梅枝干以飞白写就,篆中带草,草中有篆,内圆外方,粗壮有弹力,用笔去早期钟鼎碑版的严整,而增秦诏版洒脱生动意蕴。左右两侧新发的三株尽情展开的新梅,似乎要破框而出,入木三分笔意画就的新枝所隐藏的强劲生命力起了平衡全局的作用,其屈伸挪让、顺逆疏密、迎让虚实的巧妙组合一如其气势雄强,线条峻厚险辣的篆刻作品。钱瘦铁长于篆刻,篆刻对于印面结构以及对四边、四角都极为讲究,或许正是画家将在这方寸之间的感悟转而放大于其画面整体结构的一种研究和实验?钱瘦铁从传统书画、篆刻而生发出的有关中国绘画平面性的构成研究与探索,极具现代性。

“苦铁画气不画形”,钱瘦铁花鸟画早期受郑文焯的影响,放纵少,收敛多,后学青藤白阳,又继承了吴昌硕雄健烂漫的风格,并在风貌意境、色彩技法上不断推陈出新,形成自己的特色。《北瓜》方构图正中是占据画幅三分之二的以浓烈日本洋红色写就的硕大北瓜,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种在画面中心区域开门见山的构图是大部分画家回避的,因为没有曲折或遮掩,容易使得画面呆板。钱瘦铁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在北瓜左右上三面以藤叶围绕,藤叶以三绿间以藤黄点染,藤蔓以大草写就,挥运之际,表现出书意之美。这幅作品虽没有用吴昌硕斜对角线布局带来的张力,但同样具有大气势。他的不拘一格,平中求奇,险中求胜,看似毫不经意,但一切都在精心运筹帷幄之中。厚郁、浓艳色彩的运用,力透纸背的用笔,虽显示出与吴昌硕一脉相承的关系,但其大巧若拙的特点又与吴昌硕有所 区别。

钱瘦铁在金石书画上的良好艺脉以及自身的勤奋聪慧使其作品出手不凡,因符合当时的审美趣味,迅速融入海派书画家群体,更受到日本画家桥本关雪的青睐。“当桥本看到钱瘦铁所画红梅与达摩两画后极为欣赏,称许他为‘东亚奇才’”,当即邀请钱瘦铁次年访日。1923年,受桥本关雪之邀钱瘦铁前往日本,在京都桥本关雪的家中住了一年的时间。“在桥本的帮助下,钱瘦铁先后在京都、明石两市举办个人书画篆刻展,颇得彼邦人士之欣赏,一时京都人士争以得钱瘦铁一印为荣……一时名声大振,求印索画者不绝于门。”首次访日的成功,使钱瘦铁归国后名声大振,在沪的日籍人士,对其更是仰慕有加,为他办展。年轻的钱瘦铁从创作展览、结社契盟、执教艺校、办刊编报等,全程参与了海上画坛的黄金时代,在中日书画交流方面,更是起到了艺术使者的重要作用。师长的提携和自身的努力,让年轻的钱瘦铁逐渐声名鹊起于名家林立的海派艺坛。

钱瘦铁的莫逆之交唐云曾评价钱瘦铁之艺术“于郑大鹤得其雅,于吴昌硕得其古,于俞语霜得其苍,天赋之高,世人莫及”。他所师法的对象,除了师长,还有古人。他最初与同时代的画家一样,是从师法明清入手的,后又上窥宋元及五代大家,广收博取。他早期山水受石涛的影响,笔墨纵横恣肆而浑朴秀逸,构图生动跌宕而奇崛多变,整体气韵畅达而诗意弥漫,《墨笔山水》为其代表。整幅画以枯淡清新见长,柔性线条状写山峦,轻重徐疾,浓淡变化,有抑扬顿挫的音乐节奏感。画面近景为平坡老树,以浓墨点写树丛,既得平淡天真之趣,又有苍浑滋润之感。中景以长披麻皴写高山绝壁,自上而下,一笔到底,一气呵成。长披麻皴之法始自五代董源,后经石涛、八大承之。钱瘦铁将其融入己意,改侧锋为中锋,简率清疏,运转自如,不经意之间渗透了他的妙悟之功。远景画流泉幽鸣,远山渺渺,以大笔淡墨抹出远山,浓淡变化,略见笔意,于浓淡、虚实、曲折、动静之中,夺造化之生气。

钱瘦铁以拟古的手法来领悟传统精神,学习前人主张“取其意,不重其形;撷其精,不袭其貌”。倪氏山水,模仿者众。成熟时期倪瓒的画风,擅用两岸夹一水的构图,中景以空白表现一片湖光,远景和近景墨色一致,并无远近浓淡之分,但远近效果明显。钱瘦铁《仿倪云林山水》拟倪瓒笔意,此图虽也采用倪氏两岸夹一水构图,但中景的留白被大幅压缩,近景和远景空间扩大。他以倪氏之枯笔淡墨写近景疏林坡岸,幽秀旷逸。远景则以若隐若现、长满野草和杂树的洼地承接远山,远近之间衔接更为自然。无论是枯笔皴染的近处山石、树林,还是远处烟波浩渺的湖山,钱瘦铁都能在仿倪瓒时把自己的见解融入笔墨中去,别具一格。他与倪瓒同为无锡人,对家乡山水的描绘虽因所处时代背景不同而表现出差异,但水土相通的地域性依然促就了二者共有的恬淡闲适之风。

1937年,钱瘦铁在日本期间因救助郭沫若而身陷囹圄。他利用四年的铁窗生涯系统地研习了经典古籍与书画,对自己的艺术进行了思考梳理,他在给家人的书信中说:“近日画墨笔山水深得古人奥妙,每成一幅展之铁窗下自赏,聊当卧游,苦中作乐。前月曾刻印六方,亦有进步。入狱以来,读书颇多,增益知识修养,亦复不恶。”“近日所习王右军《十七帖》已得其遗意,而能运用其笔入之画中,写出水,追董北苑法。《龙宿郊民图》《洞天山堂图》《溪山行旅图》,此三图之妙处皆已悟得。”“近今学王羲之《十七帖》自觉颇有是处。盖罹难之中获益,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予经此次之修养教训大有益也。”这些努力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钱瘦铁幼年家贫失学的缺憾,艺术水准也有了全面的提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