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张潮(1650—?),字山来,号心斋居士,新安(今安徽歙县,古称徽州)人,出身名家,为家中次子。据清人汪士铉《新都风雅》等资料记载,张氏家族乃书香门第、诗书世家,其父张习孔“工诗文,有声于时”,曾任刑部郎中、山东督学佥事。后来,张习孔辞官归隐,潜心于书,著作颇丰,并与当时的著名文学家周亮工、诗人施闰章等人相交甚密。由此,张潮自幼就深受家庭文化的影响,读书刻苦,从少年起便学习四书、五经,十五岁时,所著文章即深受人们的褒奖。
不过,由于在文学上主张创新,对禁锢人思想的八股文和科举制度非常不满,致使张潮的仕途非常坎坷,最终仅仅以岁贡生的身份担任过翰林院孔目一类的九品职官。举业不顺,生活中的坎坷、挫折和磨难也是不可胜数。但这并没有影响张潮的才情和文学创作的热情,他一生著作等身,包括《幽梦影》《虞初新志》《花影词》《心斋聊复集》《奚囊寸锦》《心斋诗集》《饮中八仙令》《鹿葱花馆诗钞》等。其中,文言短篇小说集《虞初新志》更是被认为对《聊斋志异》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此外,张潮还是清代著名的刻书家,曾刻印《檀几从书》《昭代从书》(山帙、水帙、花帙、鸟帙、鱼帙、酒帙、书帙、御帙、数帙)等。而且,张潮一生好游历,喜交友,与清初名士孔尚任、陈维嵩、冒辟疆等人皆有交游。但是,康熙三十八年(1699),张潮当半百之年,受一事的牵连,锒铛入狱,精神上蒙受巨大的打击和羞辱,从此再无新作问世,而晚年事迹已不可考。
《幽梦影》前后历经十五年,大约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前方才完稿,可以说,这部作品凝结了作者极大的心血。而这部笔记随感小品集收录了作者本人的格言、箴言、哲言、韵语、警句等共计219则,以清丽明快的文笔、精辟独到的议论、深蕴丰富的思想独树一帜,一反模拟效仿的陈辞滥调,“所发者皆未发之论,所言者皆难言之情”,在当时知识分子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和共鸣。
《幽梦影》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诸如对琴棋书画、诗词雅章的体会,对山光水色、花鸟虫鱼、风云雨露的赞美,对儒、释、道的理解,对世俗人情的讥讽,涵盖了关于修身养性、为人处世、风花雪月、山水园林、读书论文、世态人情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而这些内容虽然看似信笔拈来,但其中无不凝结着作者独到的人生见解,或给人以警醒,或让人回味,或令人耳目一新,或使人增长见闻,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锦绣,既反映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鞭挞了社会现实的黑暗。在这里,作者尽情地抒发了自己对人生、自然的体验和感受,一字一句中都蕴含了发人深省的良苦用心。
当然,《幽梦影》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个别的内容上,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在他的作品中,有个别文字不时流露出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和赏风弄月、脱离百姓疾苦的不良世风,甚至有个别的观点带有明显的错误倾向。
不过,瑕不掩瑜,《幽梦影》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历史的局限性造成的,这些问题显然并不足以降低《幽梦影》的欣赏价值。毕竟,《幽梦影》在当时得到了120余位大学者和艺术家的赞赏和评点,影响极大,意义深远。而透过《幽梦影》,我们即能窥见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品位、中国文人的生活态度,透过作者的文笔,我们也能够感受到琐碎的生活竟也是如此的不凡。
最后,由于本书语言简洁,意蕴深刻,加之时间仓促和编者的才识所限,纰缪错讹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方家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