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清平调》三首(君王)
中国人讲爱情,最常见的模板是才子佳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也。其次是“劳动人民的爱情”,“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是也。至于帝王之情,很多人就要“呵呵”了,皇帝或是三宫六院无止境,或是江山为重美人轻,有什么爱情可言呢?可正因为如此,若是哪个帝王表现出了“人味儿”,敢爱敢恨,那就会格外引人注目,让诗人反复吟唱。
清平调(三首)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杆。
槛:栏杆。
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飞燕:汉成帝宠妃赵飞燕。
倚新妆:形容女子艳服华妆的姣好姿态。
解释:消解。
所谓“清平调”,其实是汉乐府的两种曲调。一个叫清调,一个叫平调。两者都是丝竹乐,所用乐器有笙、笛、筑、箎、节、琴、瑟、筝、琵琶等。因为用的是乐府旧题,所以,李白这《清平调》三首,虽然看起来很像七言绝句,但其实应该是七言乐府。这三首诗,对李白来说,其实是命题作文。什么意思呢?
李白不是因为写诗出名,在天宝元年(742)应召进入翰林院吗?所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顿感扬眉吐气。唐玄宗对他也非常礼遇,号称“御手调羹,龙巾拭吐”。但是要知道,李白担任的职责不是翰林学士,而是翰林供奉。所谓翰林学士,就是皇帝的秘书兼参谋,负责起草公文;翰林供奉则是陪皇帝玩儿的清客。具体来说,有棋供奉、画供奉,当然也有诗供奉,李白就是诗供奉。真正的职责就是陪皇帝写诗,或者给皇帝写诗。所以李白进了翰林院,就写些《宫中行乐词》之类的东西,算是他的本职工作。这个工作挺荣耀,也挺轻松,但是,不符合李白的理想。李白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他入长安,是要“济苍生,安社稷”,怎么甘心做一个天子弄臣呢?李白本来就喜欢喝酒,这时候心情起起落落,就喝得更厉害了,也有点借酒消愁的意思。杜甫所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其实不仅是洒脱,更多的倒是无奈与不平。
有一天,工作又来了。什么工作呢?天宝二年(743)的一个春日,唐玄宗骑着名马夜照白,杨贵妃坐着步辇,一起到兴庆宫的沉香亭赏牡丹。人们都以为牡丹是唐朝的国花,刘禹锡不是说过“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吗?但是,要知道,刘禹锡这首《赏牡丹》已经是唐朝中后期的作品了。那个时候,无论是长安,还是洛阳,都已经大规模种植牡丹,形成社会风潮。但是在唐玄宗时期,牡丹还属于比较新鲜的花品,当时长安兴庆宫的沉香亭里,刚刚引种了四种牡丹:一红,一紫,一浅红,一通白。皇帝和贵妃赏花,歌王李龟年手持檀板,带着十六部乐工在旁边伺候,随时准备奏乐演唱。可是唐玄宗看看娇艳欲滴的牡丹,再看看雍容华贵的妃子,忽然兴致大发,说了一句话:“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原来的老歌不对景,要换新词。谁有这么高的水平,立马就能写出新词来呢?当然是李白。李白《上韩荆州书》不是说“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吗?所以唐玄宗立刻命李龟年拿了宫里特制的金花纸到翰林院找李白。可是李白前一天喝多了,宿醉未醒。怎么办呢?皇帝的命令急如火,李龟年不敢怠慢,赶紧把李白摇醒,告诉他,皇帝和贵妃此刻在沉香亭赏牡丹花,皇帝说,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立等着先生写一篇新词,请先生赶紧醒醒。李白此刻看没看见牡丹?没看见。看没看见贵妃?没看见。看没看见皇帝?没看见。看没看见沉香亭?还是没看见。眼前什么都没有,就对着一张纸,头脑又晕晕乎乎,还得提笔就写,一挥而就,像不像我们写高考命题作文时候的样子?非常像。这样的命题作文怎么写呢?
先看第一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什么是“云想衣裳花想容”?看见云彩,就想起你飘飘的衣裳;看见牡丹,就想起你娇艳的脸庞。这个句子没有主语,那就可以把主语设想成任何人了。我看见云,就想起你的衣裳;皇帝看见云,就想起你的衣裳;推而广之,任何人看见云,都会想起你的衣裳;任何人看见花,都会想起你的脸庞,这就是杨贵妃的美,可以征服一切人。那“春风拂槛露华浓”呢?所谓“春风”,既可以指自然的春风,也可以指皇帝的恩宠。因此,这句话既可以理解为在春风的吹拂之下,栏杆外带着露水的牡丹随风摇曳,尽展芳华;也可以理解为贵妃在皇帝的恩宠下绽放青春,展现出迷人的风采。这就叫人花一体,一语双关。接下来,“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群玉山和瑶台,都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也就是女神的世界。这样美艳的妃子到哪里找啊,不是在群玉山,就是在瑶台吧?这其实是把杨贵妃比作了神仙姐姐,说她超凡脱俗,惊为天人。而且,玉山也罢,瑶台也罢,云彩也罢,月色也罢,是什么颜色?淡的,白的。而沉香亭的四种牡丹里有红有白,这是把贵妃比成了淡雅的白牡丹,其人如玉,飘飘欲仙。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再看第二首:“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这是拿红牡丹来比贵妃了。怎么比呢?“一枝红艳露凝香。”这里不仅有颜色,还有气味。一枝红艳艳的牡丹花,带着露水,凝着幽香。这只是在讲花吗?当然不是。唐朝的笔记小说中讲,杨贵妃是个胖美人,胖人怕热,即使是几个侍女轮流扇扇子,她还是会出汗。最妙的是,贵妃的汗和凡人不同,红腻而多香,用巾帕擦拭,会留下桃花一样的红印。李白大概是想起了这个香艳的传闻吧,所以,大笔一挥,“一枝红艳露凝香”。香艳归香艳,但是不露痕迹,耐人寻味。第二句:“云雨巫山枉断肠。”巫山云雨,这是个典故,出自战国时期大诗人宋玉的《高唐赋》。写楚襄王游云梦泽,夜里梦见一个神女对他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本来是说神女兴云化雨的事,后来人们加以附会,就用来比喻男女欢会了。那么,李白在这里讲“云雨巫山枉断肠”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在说,跟楚襄王欢会的女神虽然很美,但那只是在梦中,醒来之后,女神已经化为一朵轻云、一阵细雨,虚无缥缈,让人肠断。而杨贵妃呢?杨贵妃可是真实的存在,无论朝朝暮暮,永远伴随在君王左右,这是多幸福的事啊!
比完楚襄王,还不够。就像我们如今动不动就“梦回大唐”一样,唐朝人特别崇拜汉朝,喜欢和汉朝人比。白居易《长恨歌》第一句不就是“汉皇重色思倾国”吗?李白也是一样,以汉比唐。“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这是把杨贵妃比成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赵飞燕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女,身材纤细,据说可以在人的手掌中跳舞。有人可能会说,李白拿一个瘦美女去比一个胖美女,这不是骂人吗?还有人说,赵飞燕出身微贱,品德也不好,李白这是在拿赵飞燕讽刺杨贵妃。有没有这种可能?完全没有。唐朝不存在体重歧视,也不特别标榜道德,而且,李白这是在写应制诗,就是给皇帝和妃子唱赞歌,哪里还会有讽刺的意思啊!赵飞燕在李白的心里,只是一个美女的代称。既然赵飞燕已经是绝色美女了,说杨贵妃像赵飞燕是不是就行了?当然不行。必须说杨贵妃比赵飞燕还漂亮。那应该怎么说呢?“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贵妃如此美丽,大概只有赵飞燕精心装扮之后,才能稍稍比得上吧。
第一首是拿白牡丹来比杨贵妃,恍若神仙妃子,第二首就拿红牡丹来比杨贵妃,超过历代佳人。空间和时间都比完了,该收尾了。
第三首:“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杆。”名花也罢,妃子也罢,主人是谁?当然是唐玄宗。再进一步讲,诗人的恩主是谁?也是唐玄宗。所以讲完了名花,讲完了妃子,最后该归到唐玄宗这里了。“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倾国,用的是汉武帝李夫人的典故。李夫人的哥哥李延年唱过“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从此,倾国就成了美女的代称。娇艳的牡丹和倾国倾城的妃子相互映衬,这是豪华版的“人面桃花相映红”啊。此情此景,一定会让君王长长久久地笑着欣赏,笑着玩味吧。下两句:“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杆。”春风代指君王,所以,这句诗既可以理解成春风消解了人们的全部烦恼,也可以理解成名花和妃子消解了君王的全部烦恼,栏外花,栏内人,都在沉香亭北,共同倚着栏杆,深深沉醉了。唐玄宗不是说“赏名花,对妃子”吗?到最后,李白就像在照相一样,给了他们一个合家欢。在这个合家欢里,牡丹映衬着妃子,妃子陪伴着君王,大家一起陶醉在春光里,也陶醉在君王的恩泽中。
这三首应制诗,紧扣“赏名花、对妃子”的主题,从仙人的瑶台,写到汉皇的宫廷,再回到现实的沉香亭,大开大合,亦真亦幻。真是句句秾丽,字字流葩。它意义深吗?不深。它只是给李龟年演唱的应景歌曲,命题作文;但是,它风流旖旎,华丽高贵,符合人们对唐朝盛世和李杨爱情的全部想象,它就像那个花光满眼、春风满面的时代。三首半醉半醒中信笔写就的歌词,也让我们知道,李太白就是李太白,白居易比不了。
为什么要说到白居易?因为写杨贵妃的诗,如今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就是《长恨歌》了。《长恨歌》里怎么写杨贵妃?“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虽然铺陈得很细腻,但是,对于一个妃子而言,不雅驯。说通俗一点,有点猥亵,不是一个臣子应该说的话。所以,白居易自己也承认,“一篇长恨有风情”。这是一首有点风情的诗,不是雅乐正声。反观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也罢,“一枝红艳露凝香”也罢,浓艳归浓艳,但是,自有一种高贵的气质和一种洒脱的风度,这才称得上诗仙。
据说,李龟年得了这三首诗,立刻交给唐玄宗和杨贵妃。唐玄宗和杨贵妃大喜过望。唐玄宗亲自拿了玉笛伴奏,李龟年执了檀板演唱,杨贵妃则拿了琉璃七宝盏,斟上西凉州葡萄酒,缓缓饮下,拜谢君王。这才是真正的贵妃醉酒,从一千多年前,一直醉到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