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陆鸿渐不遇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这是一首访隐者不遇的诗。作者如是今人,贴此诗到网上,一定会被众多初学者、半罐水骂为不懂作诗。因为它虽然是一首五律,却全然不顾对仗。明代大学者杨升庵云:“五言律八句不对,太白、浩然集有之,乃是平仄稳贴古诗也。僧皎然有《寻陆鸿渐不遇》……虽不及李白之雄丽,亦清致可喜。”(《升庵诗话》)清人黄生评:“极淡极真,绝似孟襄阳笔意。此全首不对格,太白、浩然集中多有之。二公皆古诗手,不喜为律所缚,故但变古诗之音节而创为此体也。”(《唐诗摘钞》)沈德潜说:“兴到成诗,人力无与,匪垂典则,偶存标格而已。”(《说诗晬语》)此皆方家眼力,学者宜虚心采纳。
这首诗的受赠者陆鸿渐,乃是大名人,茶文化的祖师爷。名羽,终生不仕,著有《茶经》一书,被后人奉为经典,陆羽亦因称茶圣。全诗旨在为陆羽造像,却神似陶渊明。
“移家虽带郭”二句,写陆羽居家的环境。首句说他住近城边,使人想起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饮酒》)。“野径入桑麻”则令人想起:“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归园田居》)笔者尝戏言,诗人有“将进酒”和“将进茶”之分。李白是将进酒派,苏轼则是将进茶派。陶渊明虽饮酒,也是将进茶派。而陆羽更是将进茶的鼻祖。难怪与陶渊明精神相通。
“近种篱边菊”二句,写访陆羽不遇时所见景物。“篱边菊”语出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鲁迅曾讽刺某些爱菊人士道:“现在有钱的人在租界里雇花匠种数十盆菊花,便作诗,叫作‘秋日赏菊效陶彭泽体’,自以为合于渊明的高致,我觉得不大象。”(《魏晋风度与文章及药及酒之关系》)但陆羽不属于鲁迅讽刺之列,而是真爱菊、真配菊的高人。老实说,下面一句要写成对仗并不难,比方说:“未开枝上花”,不也挺好?想不到他来一句不对仗、很扫兴的“秋来未著花”!不过请教于方家,多半会同意作者这一句,不仅是即目所见,而且合于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归园田居》)的风度。明人钟惺说:“‘不遇’之妙,在此二语,不须下文注明。”
“扣门无犬吠”二句,写无人应门和作者临去时的情景。上句写敲门,是访问应有之事。养狗是为了看门防盗,“无犬吠”三字传递的信息之一是家无长物,信息之二是作者是不速之客,信息之三是主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欲去问西家”,表明作者临去时,心有不甘,所以“问西家”也。“报道山中去”二句,是西家的如实回答。上句有点像贾岛或孙革笔下的“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令人神往而又怅然若失。“归时每日斜”,是西家描述陆羽平时的活动规律,言下对这个人有一点神秘莫测的意思。而“归时”二字则表明,作者没有傻等,而是采取了王之猷访戴安道的做法,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近人俞陛云点赞:“此诗晓畅,无待浅说,四十字振笔写成,清空如活。唐人五律间有此格,李白《牛渚夜泊》诗亦然。作诗者于声律对偶之馀,偶效为之,以畅其气,如五侯鲭馔,杂以蔬笋烹芼,别有隽味;苦多作,则流于空滑。况李白诗之英气盖世。此诗之潇洒出尘,有在章句外者,非务为高调也。”(《诗境浅说》)闻一多曾经说,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孟浩然的诗。此诗即绝类孟浩然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