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拜新月

啸天说诗三:忽如一夜春风来 作者:周啸天 著


拜新月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拜新月》属乐府杂曲歌辞。唐诗中提到拜月,例指拜新月,这个民俗与一个节日相关,此即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节。当天晚上相传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佳期,民间女子有拜新月及向织女乞巧的风俗,故又称乞巧节、女儿节。李端(一作耿湋)这首小诗,是唐诗名篇之一。涉及唐代民间拜月的习俗,同时塑造了一位渴望幸福的少女形象。

《全唐诗》另有吉中孚妻(一作张夫人)《拜新月》叙述较详:“拜新月,拜月出堂前,暗魄深笼桂,虚弓未引弦。拜新月,拜月妆楼上,鸾镜未安台,蛾眉已相向。拜新月,拜月不胜情,庭前风露清,月临人自老。望月更长生。东家阿母亦拜月,一拜一悲声断绝。昔年拜月逞容仪,如今拜月双泪垂。回看众女拜新月,却忆红闺年少时。”读此可知,拜新月主要是少女的活动。

“开帘见新月”二句,预设情境是,诗中人并非“待月西厢下”,动作有些仓促。至于为何仓促,就是留白,读者可以自行设计了。“开帘”即出户,所为何来?当然是为拜月而来。只是没想到月亮出来恁快,“开帘见新月”,就有莫道君行早之意。“便即”一作“即便”,有赶紧、不敢怠慢的意思,可以想见她内心的虔诚。所以“拜新月”对女子,并不是娱乐项目,俗话说“诚则灵”。所以这两句动作描写,是反映出人物的心理活动的。

“细语人不闻”二句,写女子拜月的情态,就更妙了。按照当时习俗,拜月之前须陈瓜果于庭前,见到新月,须点燃香火,对月祝拜,并默默地许下心愿。为什么要默默呢?也是虔诚的表示,只能对月许愿,还得闭上眼睛,好像说给别人听见就不灵了。正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古今中外,人们许愿时大都如此。既是“细语”,却又“人不闻”。虽然“人不闻”,大致又猜得到。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也。诗中没有设定视角,读后觉得画出来一定是个背面的美人。大概是因为诗中无一字道及女子表情,却写“北风吹裙带”,给人以强烈的暗示。清人黄叔灿云:“上三句写照,心事已是传神,但试思‘细语人不闻’下如何下转语?工诗者于此用离脱法,‘北风吹裙带’,此诗之魂,通首活现矣。”(《唐诗笺注》)

文学描写中,最好的动作描写,是须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的。例如张爱玲小说表现一个人心慌意乱时,却是描写“转身出去,一路扣纽子。不知怎么有那么多的纽子。”(《红玫瑰与白玫瑰》)再看这首诗,无一句不是动作,赶紧下阶的动作,隐约不清之细语,随风飘动的裙带,纯属动态描写,却无一句不是心理活动,这是作者最成功的地方。明人唐汝询说:“心有所怀,故见月即拜,以情诉月,而人不闻,独风吹裙带耳。此《子夜歌》之遗声也。”(《唐诗解》)《子夜歌》哪有这般细腻的动作描写,这已是纯正的唐音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