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为什么要以人为本

樊登讲论语:先进 作者:樊登 著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为什么要以人为本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如果将子路与颜回放在一起对比,我们就会发现,孔子对子路是真的不客气,经常直截了当、毫不留情地批评他,用现在的话,叫“硬㨃”。此节中批评子路的话,还成了名言。

在当下,很多人虽然会祭祀祖先,但并不相信鬼神;很多人进庙烧香,去道观里跪拜,都是带着一种实用主义的目的,希望借助某些神秘的力量,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比如出门保平安、早生贵子、事业顺利等。我们如今几乎不再对某个神有彻底的崇拜,跟孔子在此节说的两句话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子路问了孔子一个高级的问题,他问:“该如何对待鬼神之事?”

孔之“硬㨃”回去了一句话,他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意思是,连人的事情你都没有搞明白,还研究什么关于鬼的事情啊?世界上有这么多需要我们帮助的人,那么多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你却偏要想着鬼神那点事。

被孔子“㨃”回去之后,子路又说,那不问鬼神,问死是怎么回事行不行?人死以后往哪儿去了?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

意思是,你知道怎么活吗?连怎么好好活着都没有研究透,研究死了之后的事干什么?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这两句话非常有名,对我们对鬼神、对生死的看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这句话最积极的作用,在于让我们不迷信,不对那些装神弄鬼的事情感兴趣。

如果你读过《宋徽宗》这本书,就能了解宋徽宗为什么做那么多奇怪的事情。宋徽宗相信祥瑞,只要有人说某个地方有灵芝,某个地方有仙人,某个地方有白鹤出现,他就会特别兴奋。有一次,宋徽宗说自己看到仙人了,旁边的大臣附议道“我也看见了”“我也看见了”,所有人一起说假话来哄皇帝开心。当一个皇帝真的迷信这些异端邪说时,国家就会出现问题。

在《论大战略》这本书中,讲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腓力二世打仗的情形。腓力二世迷信上帝,在他的概念里,只要对上帝忠诚,上帝就会帮他,所以他永远有做不完的工作,永远有对付不完的敌人,他只能被上帝考验。而伊丽莎白一世并不怎么相信神,所以她是用现实的问题来考验神的,她只看现实中的臣民过得好不好,看自己的国家治理得好不好,这就是我们说的实用主义的态度。

以上是我们理解的这句话中的积极的一面。我们也可以反过来思考一下:如果完全不考虑生死之事,只关注实用的东西,对看不到的事物完全不在乎,真的有益处吗?

中国古代的学问,主要的研究对象都是人: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人的修养,怎样与人相处,如何事君,如何奉父……这都是我们每天需要面对的事情。但是当时的人对于原子、电子、天气现象、地震等关注度就没有那么高了,因为这些是肉眼不可见的,是虚的。而大量的科学进步,都是基于对这些“不可见”事物的研究。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句话,那么孔子有可能打击了子路的好奇心。

以上是对这两句话所持有的不同的理解和态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