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宣传要找准三个结合点——经济日报做好新常态下经济报道的探索与思考
◎经济日报 丁士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发展动力等都处于转型和调整的过程之中,经济发展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经济宣传的主基调。
作为党中央、国务院指导全国经济工作的重要宣传阵地,经济日报认真履行主流媒体的使命和职责,周密布局新常态下的经济宣传,不断提高经济报道的质量和水平,力求在增强舆论引导能力上有新提升,在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上有新进展,充分发挥中央党报和经济大报在经济报道领域的“旗舰”作用,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把全局观念和基层发现结合起来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之中,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凸显。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经济宣传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重头戏”。越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越是要积极主动地做好经济宣传,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报纸的读者是多层次的,经济报道要想高出一筹,必须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一方面,宣传、解释好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最大限度地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决策的内容、意义及其贯彻落实的具体化过程、情况和问题,把中央的决策部署向全社会讲清楚,把有关政策背景和取向讲明白,把对老百姓的利益安排讲透彻;另一方面,必须高度重视群众在经济生活中最关注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并帮助予以解决。
树立全局观念,首先就是要找准新常态这颗经济宣传的“定盘星”,正确解读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阐释新常态的新特点、新变化、新要求,把中央的精神讲清楚、讲透彻。经济日报通过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准确解读中央出台的各项改革举措,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和认识新常态。通过组织撰写系列评论和理论文章,阐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阐释中央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深入分析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特征。
通过主动设置议题,破解改革难点,为深化改革营造舆论环境。经济日报围绕稳增长、宏观调控创新推出《中经观点》系列述评,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国企改革、中小企业运行推出系列报道,引导干部群众正确理解中央创新宏观调控的政策组合,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稳增长要有新思路、新状态、新举措。经济日报还把新常态报道与对经济形势的分析解读结合起来,组织的编辑部文章《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挖掘新动力 开拓新格局》等,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转载。围绕月度、季度、半年度和全年经济数据的发布,推出《从数据看经济新常态》《读研究报告看经济形势》《中国经济纵横谈》等分析报道。这些报道有事实有理论、有图表有数据、有案例有对比,有助于帮助读者了解到我国经济仍处于合理区间,认识到适度降低经济增速是我国的主动选择,认识到虽然面临较大压力,但我们仍然有信心、有能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在进行经济形势宣传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实事求是,既要充分肯定取得的辉煌成就,又要全面理性地分析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既要纵向比较,也要横向比较。如果没有纵向比较,就看不到进步;如果没有横向比较,就看不到差距。经济形势宣传不能讲空话、套话、大话,要把我们走过的发展道路、我们面临的各种困难、我们将要达到的发展目标,原原本本地告诉读者,从而解疑释惑、凝聚共识,更好地动员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面向未来的信心。
树立全局观念,除了“吃透上头”,还要“摸准下头”,把宏观和微观结合起来,紧扣社会关切,深入基层实际。全面深化改革带来许多新变化,例如释放了市场活力,营造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服务业蓬勃发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带来新的增长点,“互联网+”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中国装备正大步走向世界,等等。经济日报深入挖掘、充分宣传新常态下的新亮点、新变化、新探索、新经验,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巨大的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引导人们把握基本面,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通过开设《新作为 新亮点》《走向世界的中国品牌》《深化改革创新驱动》等专栏,集中推出一批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质增效的典型,做好成就报道。在《中国故事》版推出风采系列,集中报道科技领域典型人物事迹和一线劳动者的感人事迹。进一步放大新增长点,提振信心,推出《中国制造2025》系列述评、《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系列述评、《中国企业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系列通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系列报道和《一带一路在行动》系列报道,集中展现我国当前正在破茧而出的新的经济增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