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成为克格勃
在读大学期间,普京对于加入克格勃成为一名间谍的梦想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他时刻准备着、憧憬着、等待着。
事实上,普京出身良好,品学兼优,又一心想成为克格勃。对于这样一个人,克格勃其实早已经注意到了,当然,他们注意的不仅仅是普京一个人。
先来简单了解一下克格勃。克格勃即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是1954年3月13日至1991年11月6日期间苏联的情报机构。其前身为苏联早期领导人之一捷尔任斯基创立的“契卡”(Cheka),即全俄肃反特别委员会。后又多次更名:国家政治保卫局、国家安全总局、内务部、国家安全委员会等。但人们仍习惯称呼这一机构为“克格勃”,其工作人员为特工。
克格勃是苏联最庞大也最神秘的官方机构,其职权领域大致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的反间谍部门相当。在20世纪30年代,由亚戈达和叶若夫领导的克格勃成为“大清洗”的工具。冷战期间,“克格勃”职能极大,涉及国内所有领域,凌驾于苏联党和政府之上。
当时,出于对人才的需求,克格勃在各大学特别是著名大学如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大学公开招募毕业生,这并非是什么绝密的事情。
克格勃在大学生中招人是得到学校的支持和配合的。他们可以先阅读学生的档案,再和可能的人选个别谈话,当面考查,再向上汇报,决定是否录用。克格勃招募情报官员的标准是: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献身精神,机智勇敢,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25岁。成员主要从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和应届大学毕业生当中招募。被录用者还需要经过半年至五年的专门训练和培养。这种招募和训练方式,使克格勃能够长期维持一支素质较高的职业情报人员队伍。
1975年的一个午后,当时普京已经大学四年级了。一个叫伊万·瓦西里耶维奇的人找到了他,并与他进行了两次长时间的谈话。也就是这两次谈话,使普京最终实现了少年时期的理想———加入克格勃。
毕业论文答辩刚一结束,普京等3名同学便马上被送到苏联克格勃对外情报局进行专业培训。在苏联,克格勃办了200多所间谍学校,都是地图上没有标记的“特务城”。其中大型学校共有7所。而普京当时就在位于明斯克市东北约70公里处的“帕拉霍夫卡”学校(401保密学校)。
克格勃组织在每个学校的外围都放置了一支精锐的克格勃部队,并将学校包围起来,整个地区都在克格勃的严密保卫之下。在苏联地图上也找不到它们的位置,苏联的老百姓也不知道有这些地方存在。
在“帕拉霍夫卡”间谍学校,基础科目有数学、化学、政治常识教育、外国文学等,占697课时。军事课程主要有外国军事组织的编制、军备设施、武器装备,外国领导人情报,包括每个关键领导人物的详细资料,以及生活习惯和特征,占392课时。特别科的内容最为丰富,占1824课时。它包括:地形学,摄影技术,无线电收发报技术,特种通讯联络方法,包括用隐形墨水在地图上绘制秘密符号和注解,在玻璃片上写隐形的情报笔记一类的特别技能。在特别科教育中,如何接头,如何避免盯梢,如何摆脱跟踪,如何同间谍网的其他人员碰头等等是间谍的基本功。
普京经过一年半的间谍培训,因为成绩卓著,经由特别专家组成的考试团严格考试后,他被授予陆军中尉军衔,并被分配到克格勃第一总局列宁格勒工作站侦察分队(特工科)上班。
特工担负着一项特种任务:对外国人和外国使馆外交官进行跟踪。众所周知,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世界所有国家都毫无例外地对外国使馆实施严密监控。
当时一般的俄罗斯特工人员没有独用的办公室和电话。因此,普京和同事们不得不挤在一个房子里,每个房间只有一部电话,这给他们带来诸多不便。大家常常因为打电话而发生争执。年轻的普京仍然那么争强好胜,他常常处于争执的中心。他总是毫不客气地抢过唯一的一部电话和“局外”的朋友聊起来没完。为此,同事们戏称他是“煲电话粥能手”。
“普京可以这么做,因为领导很器重他,常常对他另眼看待。”普京当年的同事维克托·弗罗利科夫说,“他还有分队刑侦科的工作证,这可是一种特殊待遇。在我们侦察分队,持有这种证件的人充其量也就那么几个。谁也不知道普京在执行什么任务,我们也不便过问。当时我们有明确规定:不该知道的不问,对同事的工作不准随意打听。”
不久,普京进了特工科开办的德语进修班。谁能获此机会,完全由科领导决定。据弗罗利科夫说,只有最有发展前途的人才能被送到该进修班学习。进修班每周上三次课,每次两个小时。最初每班为8至10个人,每届四年,进修班严格实行优胜劣汰原则。所以,结业时只剩下一半也算是很不错了。该德语班不发毕业证,只发结业证书,外语成绩存入个人档案。
特工科科长的谢尔盖·彼得罗夫上校深情地回忆道:“第一次和普京谈话,我就立刻感到他头脑机敏,气度不凡,有出色的分析能力。情报工作最需要智商高、视野宽的人。我眼前的这位青年军官正是这样的人。因此,我们没谈几句,我就深深地喜欢上普京了。”
又过了不长的一段时间后,普京被保送到了红旗学院。对克格勃的许多青年军官来说,这可是梦寐以求的好事。
有记者非常疑惑地问彼得罗夫上校:“既然普京在你们这里表现如此出众,那您为何要放他走呢?”
“的确是我亲自把普京保荐到红旗学院的。”彼得罗夫沉思片刻,满怀深情地说,“说句老实话,像普京这样出类拔萃、风华正茂的军官,我确实不愿意轻易放走。但我知道普京在业务上需要进一步提高,虽然那时他已经升任少校。沃洛佳前途无量,日后必成大器,担大任。俗话说,庭院跑不出千里马。我不愿把普京窝在我们这儿,眼睁睁地耽误他的锦绣前程。”
在红旗学院,普京化名为普拉托夫——这是该学院的一个习惯,每个学员都有自己的化名。普京在这所学院主要学习和德国相关的经济、政治、体制、政党等等各方面的课程。事实上,从那时起,普京就知道自己毕业后会被派往民主德国或者联邦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