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才俊满门
“你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首先自己就是什么样的人”,这是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一句教育名言。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用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上也同样适用。
孩子赤裸裸来到这个世界上,像一堆新鲜的初泥,开始塑造他的人就是父母,他所受的熏陶即是家庭的氛围。就像一枚青涩的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枣子,若把它放在被白酒浸润的罐子里并且密封起来,过一段时间枣子醉得通体绯红,咬一口不但又脆又甜,满口还会散发出诱人的酒香。使醉枣发生质的飞越的,其实就是人们所给予它的环境。
王选祖籍是江苏无锡。清朝同治年间,他的曾祖父以二甲第60名的成绩考取了进士,名字被刻在北京国子监的石碑上,在无锡轰动一时。王选的父亲王守其在家学遗风中,从小酷爱读书。由于天资聪颖、勤奋好学,高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南洋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他的同学中就有陆定一,他们是中学同学,也是大学同窗。
大学毕业后,王守其在上海的一家贸易公司就职,做的是机械工程贸易。公司经营有方,生意很是红火。王守其由于工作认真、业绩突出,从一名小会计,一直做到会计师,后来又定为高级职员,收入丰厚,家里的日子过得很是殷实。
王守其在业务往来中对公司的产品了如指掌,尤其是在当时属于高科技的外国产品。回家后,他常常把公司里的见闻及新了解到的产品知识讲给孩子们听,把科学知识不仅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改善平常百姓的生活,更是能推动时代向前发展的生产力的浅显道理传输给孩子们。
小王选活泼好动,每当父亲讲这些好玩的稀奇事时常常能安静下来,扑闪着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似懂非懂地聆听。有时,他还会提出一些让大人听起来感到好笑的问题,而父亲总会耐心地给他讲解。
抗日战争爆发后,王守其所在的公司经营大受影响,生意日渐萧条,收入也降了下来。他和妻子都有一个信念,生活上宁可艰苦一些,在孩子们的教育问题上绝不能马虎,绝不让一个孩子失去受到良好教育的机会。这不仅是先祖遗风,还是身为父母的他们,对知识能改变和成就一个人命运及未来的深刻认识。
王选从幼年起,耳朵里经常能听到几个人的名字,他们的事迹,在他学龄前几乎能倒背如流。他们不是别人,都是家里的亲属。父母之所以常讲给他们听,是用身边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感染和教育孩子们要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王选的舅舅周伯符,学贯中西、为人正直,民国时在外交部门任职。曾任中国驻比利时和墨西哥使馆的文化参赞,精通多国语言。后来,一直致力于古文字的研究工作,扎在古书堆里孜孜不倦地研读,并著有一部中国古文字发展历史的书稿,有很多独到的创见。在这部书中,他还质疑过郭沫若的一个学术错误。可惜未及出版,便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了。
王选的姨夫庄前鼎,是清华大学的高才生。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回国后在清华大学任教多年。据说,当年钱伟长先生回国,还是姨夫庄前鼎写信聘请他回来的。王选的姑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留学归来后回到上海交大做系主任。一直抱着实业救国信念的他,在自己所学的机械专业中大有建树,为把研究成果变成产品,自己开办了工厂。不仅如此,他在交大的一个研究所担任所长和教授,做得也相当出色。另一位对王选很有影响的人,是毕业于上海交大的表姐夫辛一心。他给王选留下的深刻印象是,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如何独辟蹊径,发挥自己的特长取得成功,新中国建立后在交通部的一家造船研究院任院长,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参与了新中国初期的船舶设计工作,成为这一行业的权威。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王家这5个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知书达理、好学上进,父母看在眼里,乐在心中。
王选虽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却和哥哥姐姐们一样从没有享受过特别的娇宠。受整个家庭的影响,他和哥哥姐姐们对物质上要求很少,对所穿的衣服从不挑剔,玩具也大多都是自己动手制作。他把精神上的追求与心灵的成长看得很重。像《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天祥诗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及培根的“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这些名言警句,王选在很小的时候便牢记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