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绝地反击,走向成熟

朴槿惠全传:生来注定不平凡 作者:宋嘉军 著


第三章
绝地反击,走向成熟

当厄运再次袭来

人们常说“祸不单行”。母亲突然离世5年后,同样的悲剧再次降临,这一次离世的是父亲。

回想起来,当时有很多征兆表明将有不幸的事件发生。因为母亲的去世,父亲谨小慎微,很注意生活中的种种细节,但防不胜防,该来的还是不可避免地来了。

1979年10月26日,父亲要到插桥川举行的防潮堤工程竣工仪式上剪彩。清晨,父亲离开青瓦台直奔典礼现场。朴槿惠照例在青瓦台接待来宾。下午3点左右,青瓦台内响起了直升机的轰响声,她知道父亲回来了,但她当时正在忙碌中,来访的贵宾还在与她谈话,她抽不开身,打算晚餐时再和父亲会面。等她送走来宾后,秘书告诉她,总统今晚与人在宫井洞餐厅有约,让她自己在家用晚餐。

深夜1点半左右,正在睡梦中的朴槿惠被突然响起的电话铃声惊醒,她不知为什么有一种不祥的感觉,电话那头传来秘书的声音:“麻烦请起来梳洗下吧。”这话使她顿时脊背凉飕飕的,脑海中像放电影一样,闪现出母亲被枪杀的画面。

稍后,秘书室长金桂元赶到青瓦台,他略为踌躇了一下,然后说:“总统阁下刚刚过世。”

朴槿惠惊呆了。

“前方有没有异常情况?”

她立刻意识到父亲的过世很可能对国防安全产生影响。

她回忆起当天的很多细节:电视中播放了插桥川当天的完工典礼的新闻,当按下排水闸按钮的那一刹那,闸门口激起壮观的浪花。父亲满意地笑了,那是他脸上难得的笑容。可是这笑容看着让人感到脊背发凉,在黑白电视画面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父亲那张异常憔悴的脸。朴槿惠很为父亲的健康担忧,心想应该提醒父亲注意身体,因为他的健康已经亮起了红灯。

事后,朴槿惠从秘书口里得知,那天还发生了两件离奇的事,朴正熙在典礼上揭幕时,纪念塔上的幕布突然卡住了,无论如何都不能拉下来。活动结束后,在往道光温泉观光饭店之前,父亲的直升机的轰鸣声惊动了饲养的獐子,那只獐子突然惊恐地四下乱窜,最后竟一头撞死在树上。

朴槿惠又想起中秋节前给母亲扫墓回来,父亲说:“我真的好想去,过不了多久,我也会去的。”没想到真的一语成谶。是父亲早有预见,还是命运不可抗拒,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冥冥之中早有定数。

那是一个非常难熬的夜晚,恐怖跟窗外的黑夜一样,那种非凡的痛苦只有亲身经历了的人才能体会。恐怖在房间里弥漫,浸入她的骨髓,她冰冷的身子开始瑟瑟发抖,眼泪好像流尽了一样,再也哭不出来,眼前只有梦幻般的眩晕。

拂晓时分,父亲的遗体运回了青瓦台,5年前放置母亲遗体的帷帐后面,现在安放着父亲的遗体。父亲的遗容很安详,他安静地躺在屏风后面,好像进入了一个美丽的梦乡。她抓住父亲那双冰冷的手,此生父女之间这是最后一次握手。在父亲紧抿的嘴唇下,一定还有千言万语要对她说,但现在他已经不能开口说话了。她突然想号啕大哭,像个孩子似的满地打滚,撒娇地不让父亲离开。

她的意识逐渐在恢复,这时她看到痛哭流涕的弟妹,看到他们脸上的泪水像雨水一样。弟弟志晚用力捂着嘴巴,不让自己哭出声来。个性坚强活泼的妹妹,这会儿眼泪像断线的珍珠,早已是个泪人儿了。朴槿惠一言不发地拥抱着弟妹,就像当年母亲过世时,父亲紧紧地拥抱他们一样,她也这样紧紧地拥抱着她的家人。

在父亲的九日丧期间,每天络绎不绝的人群涌入青瓦台,焚香的人排成了长龙,超出了景福宫的围墙,看不到尽头,男女老幼悲天怆地地哭着。青瓦台前摆满了寄托哀思的菊花。

秘书室的人将父亲的血衣拿来给了她,看着父亲的血衣,她想起母亲那沾满鲜血的韩服,强忍的眼泪终于不可遏止地夺眶而出,她两眼一黑,倒在了地上。后来她说起当时的情景:“父母亲都相继中弹过世,这残酷的现实令我切齿痛恨。我洗着父亲那满是血迹的衣服和领带,那一夜我流的泪水像一条河一样。当时,我正在鬼门关前痛苦地徘徊,真是生不如死。”

九日丧之后,朴槿惠带着弟妹离开了青瓦台。

过去,母亲常常念叨着什么时候能重回新堂洞,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要回到新堂洞去。”现在朴槿惠姐弟三人在痛失父母之后,回到新堂洞重新开始另一种生活。就像雏鸟失去了庇护,孤零零地面对狂风暴雨,他们也在失去父母的庇护后,独自面对前面的漫长的人生道路。由于父亲的突然离世,姐弟三人都受到沉重的打击,朴槿惠每天悲痛得滴水难进,弟妹也因这突然的变故性情大变。原本活泼的妹妹天天睁着无神的双眼沉默着,弟弟也是这样,爱说话的他也不爱说话了。

在新堂洞的家如今只回来了3位小主人,他们的归来让这个寂静的家有了人气儿。在父亲的百日祭中,几乎每天都有上百位吊唁者来到这里,其中还有父亲生前接待过的外国朋友,他们一直与父亲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吊唁的函电像雪花一样飞来,一天要收到几百封。有一封是产业附设学校夜间部的女生写来的:

“惊悉朴总统意外过世的消息,我班上的同学相拥而泣,哭了好久。他是姐姐的父亲,也是我们大家的父亲。请不要悲伤,加油啊!”

一天,新堂洞来了两位年过半百的贵客,男士是李舜臣将军的第14代孙。夫妻俩带来了亲手酿制的酒,说是朴正熙生前最喜欢喝的。

“我们很亏欠朴总统啊。”夫人拉起朴槿惠的手,脸上悲悯的神情让朴槿惠感到一股暖流流遍全身。

“只要是生在韩国的人,谁不敬仰李舜臣将军呢。”

“不能这样说。”夫人说道,“珍珠如果封在蚌蛤里,世人就看不到它的光彩。是朴总统的推崇,才让国人对历史真相有了了解。只有真正的爱国者,才会对为国捐躯的英烈对祖国的忠诚感同身受。”

有一个情况是朴槿惠没有想到的。朴正熙去世的消息传到国外,沙特阿拉伯吉达市的韩国劳工纷纷举行悼念活动,当地的鲜花和香一夜之间全部售罄。在举行朴正熙遗体告别仪式那天,海外的韩国劳工们布置了和韩国一样的告别会场,由于买不到合适的香炉,工人们自己动手用氧炔焊和铜板制作了一个。

朴正熙生前寄给海外劳工的泡菜由于海运航程远,泡菜抵达时他已经过世,工人们在工地上号啕大哭,整个工地笼罩在一片悲哀的气氛之中。有一些从日本寄往新堂洞的哀悼邮件,邮局员工用笔在上面写着鼓励的话:“最近心情好吗?我们很想念您。”“您的身边有我们陪伴,加油啊!”“请多保重身体!”

如果没有这些,朴槿惠可能挺不过那个时期。

与眼前巨大的高墙对抗

朴正熙生前对朴槿惠说:“国民人均年收入1000美元是我们未来的目标,现在正在朝着这个目标迈进。我们还有一个梦想,要达到百亿出口。每次出国访问都有大量随行人员陪同,这笔经费不是个小数,这些钱从哪里来?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请外宾到我们国家来,既可以让他们亲眼看看我们的发展,又可以省下很多经费。当他们看到我们日新月异的发展,会转变他们的观念,改变我们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槿惠呀,你现在是个很重要的角色,你一定要给爸爸加油。要是你母亲还活着,那就好了,那样我会轻松很多……”

朴正熙离世后,媒体上的负面报道铺天盖地,指责朴正熙是独裁者,甚至说因为他的独裁,导致某些国家禁止朴正熙去访问。

1970年3月,一则爆炸性新闻冲击到青瓦台。首尔汉江的公路上,发现26岁的美女郑仁淑被人杀害,凶手很快被证实是她哥哥,因看不惯妹妹的生活作风,将其杀害。随后,郑仁淑有个3岁儿子的事实曝光,据说这是她和青瓦台某个人物生下的儿子,社会各界纷纷质疑:孩子的父亲是谁?矛头毫无悬念地指向朴正熙。直到第二年夏天,随同朴正熙在镇海别墅休假的秘书官透露,郑仁淑生下的那个孩子的父亲是青瓦台的一名高级官员。知情者建议朴正熙追究那名高官的责任,但朴正熙考虑到那名高官的名誉,把这事作了冷处理,说:“男女之间的事,难免有出现差池的时候,他一时没有把握住自己。”最后传唤他,让他自动辞职。

1973年8月8日,民主党派领导人金大中在日本被绑架。事发前金大中在日本东京大皇宫饭店2212室与民主党派人士聚会。聚会结束后,金大中走出2212室即遭几名身份不明的探员控制,将他拖到隔壁的2210室用麻醉液浸过的毛巾将其麻醉。他被绑架5天后,被人发现在韩国汉城的家中,整个过程有很多曲折的细节。媒体将这一事件的矛头直指朴正熙生前的韩国中央情报部门,一时间舆论甚嚣尘上,说金大中呼吁民主直接威胁到朴正熙独裁统治,所以中央情报部门要将其杀害灭口。当媒体炒作金大中绑架事件时,朴槿惠在父亲身边,亲耳听见父亲对这次事件的反应,他怀疑有可能与美国插手韩国事务有关,或许是朝鲜设计的一个阴谋,将韩国陷入一个混乱的局面。

真相到底是什么?真相有时隐藏得很深,扑朔迷离,要一一查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她希望看到每一件事都有公正客观的评价,可是谈何容易!她很长时间都没有想明白,为什么一个统治了国家18年的总统,一个给韩国带来经济飞跃的领袖,却没有受到国民的拥戴。答案在她后来的沉思中渐渐浮出水面,父亲的作为有积极的社会功用,但他的个人修养没有达到令人心悦诚服的高度。这是她人生最低谷的时期,一夜之间,物是人非,从巅峰到低谷,只在转眼之间的事。好在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她第一次在人生的课堂上学到了宝贵的一课,她的眼泪、她的痛苦,都是交付的学费,虽然代价十分高昂。

朴正熙离世后,朴槿惠尝尽了世态炎凉。许多在父亲生前极力巴结她的人,一夜之间与她成了陌路人,即便路遇也对她视而不见。有一次,她在汉城某酒店的电梯里偶遇父亲生前手下的一位高官,她高兴地迎上去,招呼道:“您好!”不料后者旁若无人地从她身边走过,一直没有正眼看她。

对朴正熙的责难一波接着一波,朴槿惠背负着沉重的指责,朋友出卖她,那些她曾经信赖的人这时也暴露出狰狞的嘴脸,无耻地背叛她。她面前仿佛有一堵无形的高墙,阻挡住她的去路。而在她身后,又是万丈深渊,她正站在悬崖边上一块岌岌可危的石头上,稍有不慎就会跌下去摔得粉身碎骨。生活毫不掩饰地呈现出最丑恶的一面,她看到人的权力欲望,看到人们为了追求权力而丑态百出,这种苦涩的生活经历,成了她人生中最宝贵的经验。

她在这段非常岁月中,远离了政治圈,但生活并不宁静。过去平静和睦的家庭也风起云涌,弟弟因吸毒多次被传唤,很有美术天分的妹妹朴槿令也与她水火不相容。不知道是不是生活的巨大变故使朴槿令性情变得乖戾,她在政治上一直站在姐姐朴槿惠的对立面,她的第二任丈夫在网上对朴槿惠进行人身攻击,后因诽谤罪被判刑。朴槿惠后来回忆起那段生不如死的生活,说如果再次选择生活,宁可选择死亡。

她的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话:

“背叛乃人世间最丑恶最卑劣的事,但更重要的是,如果惩罚一个背叛者,以恶抗恶会毁灭人的心灵堡垒。”

遭到背叛的痛苦同时刺激了朴槿惠的政治嗅觉,使她能够凭直觉判断忠奸善恶,她变得不再轻易相信人。遭受背叛改变了她的性格,与她曾经共事多年的韩国环境部前部长尹月久这样评价她:

“朴槿惠变得异常谨慎,她把自己从头到脚全副武装起来,穿上铠甲抵御外部的人,没有一个人值得她信任……她变得很封闭,拒人于千里之外,不与任何人交流,待人不亢不卑,一副冷冰冰的样子,这就是她的形象。”但也有另一种不同的评价:“外界有这种看法,但据她身边接近的人说,朴槿惠待人很和气,只是她比以前更加冷静客观,分析事物有些刻板。”

母亲不仅是父亲的一笔政治财富,也是朴槿惠宝贵的精神财富。每当她想起母亲,脑海里就会浮现出母亲仁慈、谦虚的形象,母亲洋溢着自信的脸上带着朴槿惠熟悉的笑容。她说:“虽然母亲走了,但每当我遇到难题的时候,在我艰难抉择的关键时刻,母亲都是我的精神支柱。在父亲离世的打击下,我能明显地感到来自母亲的护佑,那种保护是那么有力,催人振奋。耳边仿佛能听见她鼓励的话语,叫我不要破罐子破摔,要绝地反击,树立起更大的信心和勇气,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大多数的人。我知道母亲希望我有所建树,她的对自己毫不留情的自我批判,以及节制的品格,都是我性格重塑的很好参照。”

杜英泽在《朴槿惠的气度》一书中生动地描写了朴槿惠的品质。

每当晶莹剔透的珍珠扑进我的眼帘的时候,它的美丽光泽都会像一股清润的甘泉浸透我的全身。它没有钻石的惊艳,也没有红宝石的璀璨,但是它的美丽有一种超凡脱俗的迷人气息。

可能有人会有“男人怎么会对珠宝着迷”的戏谑之言。但我关心的不是珠宝本身,而是珍珠在形成过程中的震撼之美。一颗沙子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进入了贝类的壳中,它的介入就像一粒沙进入眼中一样,异物的刺激使珍珠贝很不舒服。珍珠贝设法要把这颗沙子排出去,它本能地分泌出珍珠质,这个来自外界的侵略者被层层包裹在了里面,天长日久,形成了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这是不起眼的河蚌奉献给人的精美礼物,它的痛苦生出令人叹为观止的美物。

人们把珍珠称为泪水的宝石或痛苦的结晶,假如没有这番磨难,河蚌只能在平和安详中度过平庸的一生,永远不可能酝酿出无与伦比的珍珠。这和人生的道理相同,苦难的磨砺是人生的洗礼,人因此而成熟,进而谱写出辉煌的人生篇章。不经历狂风暴雨,哪能见到绚丽的彩虹?成功没有捷径。

因此,每当看到泛着幽静的光辉的珍珠,不禁想起了朴槿惠。

清幽之美使她身上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神似历经磨难后的珍珠。

岁月像一条匆匆流过的河,背信弃义的人一直没有停止对父亲的责难,这使她无法再继续沉默下去,她要推倒眼前那堵高高的厚墙。于是她决定接受媒体专访。

当一切都时过境迁

韩国从“6·25”战争的阴霾中走出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个时期在任上的朴正熙面对的是一个充满贫困和饥饿的烂摊子。千疮百孔的社会现状,迫使朴正熙政权必须尽快使国民脱离贫穷和饥饿。朴槿惠非常珍惜父辈在当时为了国家的经济发展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但的确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民主化进程当中出现一些偏差,出现过冤假错案。

正如每个时代都有牺牲一样,对那些受害者,朴槿惠的内心怀着深深的歉疚,她认为唯一能报答那些人的方法就是不断推进民主化进程,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目标。她开始着手整理父亲的遗物,她知道父亲对大韩民国的热忱心怀,她无意神化他,她想首先澄清一些对父亲的不实之词,面对外界的误解,她发起了“父母亲追悼事业”。

“父母亲追悼事业”的起步非常艰难,她每天早上睁开眼睛,看到的是一个残酷冷漠的世界,她被大部分人抛弃,很多人甚至见都不想见她。父亲的政绩遭到全盘否定,人们似乎刻意要将他遗忘,没有人对他生前的事情有兴趣谈论。全斗焕政权下的新军部明文禁止朴槿惠为父母开追悼会,她那时是那样的孤单寂寞,父母最初的祭奠活动是在家族内部举行的。

终于,1987年,在国立墓地举行了追悼父母的纪念大会。感谢上帝开恩,那是一个晴朗的日子。在前往墓地的车子上,朴槿惠心潮澎湃,她生怕自己感情失控,因为一句“父亲”而控制不住自己长期压抑的情感。她在车子里不住地祈祷,祈祷上帝施以援手,帮助她克制内心强烈涌动的火山般的感情。祈祷果然灵验,在整个大会过程中,她始终保持了清醒的理智。

大会结束后,她乘车下山时才发现自己已被包围在一片人山人海中,追悼会现场几无插脚之地,将军墓一带也是黑压压的人群。车子在人海中行驶,隔着车窗,她看到人们向她挥手致意,这一幕令她非常感动。事后,她听律师说,当天的情景还有更激动人心的地方,人群中有很多胸前佩戴勋章的新农村运动领导人,在她致悼词的时候,很多老人热泪滚滚。

20世纪80年代,朴槿惠淡出了公众视野,在一些非政治机构任职,主要负责陆英财团、岭南财团、正修奖学金事宜。1980年4月,朴槿惠出任岭南大学理事长,但因政治原因,校方迫于学生们的反对而辞退了她。1981年,她在长神大学基督教教育学院研究院学习了一个学期。她离开青瓦台后,全斗焕转给了她6亿韩元“遗留子女生计费”,这是朴正熙用剩的政治资金。1982年,得益于京南企业申基秀会的帮助,以及亲友财阀伸出援手,朴槿惠姐弟在城北洞获得一套房子。他们搬进了这套住宅,在这儿度过了他们的伤心岁月。1990年,朴槿惠从育英财团董事长的职位上抽身出来,把职位让给妹妹朴槿令。这是她人生中的一个分水岭,她说:“从育英财团的辞职,我的新生活开始扬起了风帆。”在朴槿惠的日记中,有一段这样的话:

“真正有价值的人生是选择正确的活下去的方式,金钱、名誉或权力都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那只是过眼烟云,就像海市蜃楼,瞬间就会消失。”

离开育英财团以后,朴槿惠过上了她渴望已久的平凡人的生活,好像憩息在一片平静的港湾。她用写日记和读书来疗伤,有时还写写诗。

重视眼下的生活

大自然的轨迹按着顺序四季交替,

我顺应命运的安排展开人生旅程,

今天,不,眼下这一刻价值千金。

晨曦初升,就像忙碌的蜜蜂在花丛中劳作,

筑巢、哺雏,

太阳落山,又飞回自己的小巢。

像那清心的小鸟,

清晨迎来今日,傍晚送走今日。

工作日复一日接踵而来,

每处理完一件事,

回味其中,慢慢咀嚼人生的乐趣和意义,

这是真诚付出的回报,

何处还有这般值得留恋的一切。

——摘自《终究是一把,终究是一点》

父母的突然离世使朴槿惠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她的身体非常虚弱。有一天,一个突发的念头闪过朴槿惠的脑海,她想学习丹田呼吸法,这是一个绝好的对身体健康有益的方法,心静自然一切就都好了。身体健康可以使人精神抖擞,增强斗志。她学习丹田呼吸法后,胸口不感觉那么闷了,痛苦的郁结在慢慢消散。丹田呼吸法使她的身体慢慢恢复常态。她的精神面貌也为之一振,自信心大增,胆魄和毅力与日俱增。这也是她一个难得的修身养性的阶段,她经常剖析自己,省察内心的每一个角落。这段期间,她写下很多对自己有启迪意义的日记。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1991年11月11日 星期一

横渠说义理之道是政治家所知之理。“外虽积险,苟处之心亨不疑,则虽难必济,而往有功也。今水临万仞之山,要下即下,无复凝滞。险在前,唯知一义理而已,则得复何所避?所以心通。”

横渠先生说人要学着心胸宽广,要尊重义理顺应命理。“唯心弘,则不顾人之非笑,所趋义理耳,视天下莫能移其道。然为之,人亦未必怪。”

——《近思录》

1991年11月19日 星期二

当一切时过境迁,已过30岁的朴槿惠逐渐品尝到生活的乐趣,她开始培养自己的闲情逸致,这时她对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借助EBS教育电视台开设的中文教学节目,她一有空就跟随磁带练习,好在她学习西班牙文、法文和英文时,积累了苦读的经验,以往的学习经验告诉她,反复练习是制胜法宝,除此没有其他捷径。

朴槿惠在青瓦台时曾有一个心愿,希望能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但苦于事务繁忙,一直没有实现这个心愿,现在闲下来,她开始踏上期待已久的旅途。

一次,她来到韩国江原道端宗的流放地,这次旅行与她当时的心境有直接关系。这个旅游胜地在她眼里充满了孤独凄凉,这是朝鲜王朝的第六代君主端宗的葬身之地,他的哀怨的身影仿佛阴魂不散在这块土地上飘荡。半个世纪以前环境恶劣的端宗流放地,今日风景如画,观光者络绎不绝。朴槿惠走在阴凉茂密的松林间,依然能感受到端宗当年悲凉的心境。端宗17岁被赶出了景福宫,流放至清冷浦,他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密林里满腹凄楚。当他思念妻子时,登高望乡,爬到观音松上,朝着汉城方向哭泣。这棵特别的观音松现在已证实有600年树龄,当年聆听端宗哭诉的声音是它的一个传奇经历。朴槿惠在清冷浦感受了端宗当年的哀伤,她在恍若隔世的感觉中,仿佛与端宗形影不离地聊天,互相倾诉心中的哀伤。直到她离开的时候,仍然没有从那种悲伤的感觉中摆脱出来。

但这次旅游终究有不小的收获,这是她在青瓦台曾经向往却未能如愿的,现在终于如愿了。利索的牛仔裤加上舒适的旅游鞋,脚步轻快地走在名山大川之间,走在乡村的公路上是那么的惬意,迎面走来的乡民脸上挂着淳朴的微笑,他们笑着谈论着有趣的事情。村子的院坝里,大婶们一边晒着红辣椒,一边开心地聊着天,她们旁边是香喷喷的面条。

这实在是乡村浪漫版的有趣插曲,盛情难却之下,她接过大嫂们端给她的一碗面条,吃下这碗面条后,感觉力气重新回来了。

“谢谢您的款待,可这次我没有准备,没带礼物来,下次若有机会再走这条路,一定带些饮料给您。”

“不客气,这不过多一双筷子多一个碗罢了,不必客气。”

当她转身离开时,那个不声不响的老奶奶一步不落地跟在她身后。

“姑娘,我知道你是谁,你和去世的陆女士长得一模一样。她真是个善良的人啊,做了那么多的善事。别人忘得了她我可忘不了她。”

老奶奶从口袋里掏出几张千元的钞票,全是揉得皱巴巴的,硬塞到朴槿惠的手里,任她如何婉拒都不依,然后转身离开。

“往后日子长着呢,加油啊!”

那是一句比金子还要贵重的话,像一记温柔的拳头击打在她的心上,眼泪像决堤的河水奔流而下。

成长的不只是年龄

江原道之旅是朴槿惠在那个时期最重要的收获之一。这次旅行像一剂良药,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医治了她心灵的创伤。在返回首尔的路程中,百感交集的她恍若看到首尔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窗外景物不断地从眼前掠过,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说不出是啥滋味。那种怅然若失而又镇定自若的心态,就像隔着一层玻璃看过去的时光,在眼前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淡入淡出。在新堂洞的老家里,父母贫寒的生活,在青瓦台和父母一起度过的那些弥足珍贵的时光,这一切都像窗外一掠而过的风景,好像一场梦,只留下了回忆。

如同一个人穿久了很受约束的高跟鞋,突然换了一双轻便的运动鞋,脚步潇洒地行走在大街小巷,那份洒脱自在真有说不出来的舒服。在淡出公众视野的隐居生活中,朴槿惠第一次感到自己是个真正的自由人,她一生中恐怕再也没有那段时光的宁静与平和;特别是在宁越郡端宗墓前流连的时候,在凛冽的寒风中,绿色的松树林泛着祥和的光,那种宁静与平和的感觉尤其强烈。

就在那个时期,她的作品相继问世,出版了《如果生在平凡家庭》《终究是一把,终究是一点》,这是她在文学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她加入了文协,广泛涉猎各类书籍,把经典的句子抄下来自勉,看似平淡的日子却积累了修养,当时的那些点滴累积的笔记,在她后来的生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成为她行动的指南。

大学毕业那年,母亲开始有了要把她嫁出去的想法。某一天,阳光明媚,母亲与她一起喝下午茶的时候,巧妙地把话题引到了结婚上。

“你的白马王子是什么样的标准啊?”

“这我真的还没想过呢,您这样一说,真不知道怎样回答您。”

“该是好好想想的时候了,想好了再告诉我,人生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郎君,厮守到老。”

她推测起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如果母亲还活着,恐怕她会成为一个贤淑的家庭主妇,相夫教子,那也曾经是她年轻时的一个梦想。不料命运中途变卦,一夜之间改变了她原先为自己设定好的轨迹,她担起了母亲留下的重任,接下来就是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她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自己恋爱结婚的事情。仔细想想,自己对生活有着很大的亏欠,连一次像样的恋爱都没有谈过。

青春流逝,不知不觉岁月在朴槿惠的脸上留下痕迹,眼角出现了细纹。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脸庞越来越像去世的母亲,这使她颇感欣慰。40岁以后的朴槿惠,已经步入包容厚德的思想境界,她将此称为年龄的礼物。她对世事多了一些宽恕,表现出一种厚道的品质。从她的日记、散文和随笔中可以看出她在岁月的沉淀中,越来越深刻地理解了人生,越来越接近母亲那种冷酷的自我批判,冷静地审视自己。

自满是一杯毒酒,虽然很多人在竞争中采取捷足先登的方法使自己获胜。但真正取胜的法宝是,只有先战胜自己,才能最后战胜别人。

人的最大敌人就是自己的骄傲自满,如果你能够攻克骄傲自满、不可遏止的欲望、愤怒的情绪等堡垒,你就能扫平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战胜你的对手。或者进一步说,如果到了那个境界,是不是赢家已经无关紧要了。

我想,胜利的桂冠和花环与宽容大度的心态相比,后者更显得弥足珍贵,因为真正的胜利者就是这种姿态。人们常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经不起别人的诱惑,其实真正导致失败的根由,是我们自己陷入了自己设下的陷阱。

因为在一切诱惑出现之前,自己内心的防线早已全面崩溃,那面防范之盾已被诱惑的飞弹打出了弹孔。只要适当的时机来临,自身的弱点便显露无遗。

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的失败说明,在责怪蛇之前,应该好好省察自己,问一问在蛇出现之前,自己是不是已经有了骄傲自满的心理。

这是朴槿惠写下的一段日记。从这段日记中,可以看出她已经超脱了愤怒,回归到像泥土一样真实的平凡。1992年12月1日,她在一篇日记中写道:

心之港湾的宁静是人追求的美妙境界,所有的官场争斗都是为了满足升官发财的感官快乐。

但这些感官快乐究竟能为心灵的宁静提供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有一个结局完全相反的问题是,那些追求幸福快乐的事情最后往往成了痛苦的结局。这是司空见惯的事。

人在追求的过程中,不经意间会失去很多正确的东西,一旦失去正确的东西则意味着失去一切。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是,许多人意识不到这些来自自身的危害,不知道失败的原因乃在于失去了正确的内心。

由于这个原因,人们常说:要用智慧去追求幸福,不要跟在愚蠢的身后追求不幸。

诱惑如眼前五光十色的肥皂泡,在阳光的照耀下绚丽无比,但它却会在人眼花缭乱之时破裂。任何强烈的诱惑都有叫人招架不住的力量,但你只要保持了正确的内心,就能抵制诱惑;如果失去了,接着来的就是深刻的痛苦和无尽的悔恨。

这是年龄给她的礼物,她在痛苦中成长并成熟。就像骆驼穿越广袤的沙漠,朴槿惠的青春岁月像骆驼的脚印消失在沙漠里,她没有时间回头去看或留恋那消失的青春。她从不后悔,因为每个瞬间她都做好了最佳选择,走过的每一步都是有价值的。偶尔看到一对小夫妻走在街上,小推车里是他们胖乎乎的孩子,或者看到手牵手相偎着散步的老夫老妻,她都会感到那些平凡的生活是一种极致的美。而她却无法拥有这一切,越是得不到的,越觉得弥足珍贵。

平凡人的平凡生活使她发现了世界上有很多快乐,她把观察平凡人的生活当作一大乐趣。若需买豆腐等副食品,她便到附近的一家小杂货店去,那是一家夫妻店。从凌晨开始,小夫妻就忙碌起来。先生汗流浃背地搬运着沉重的货物,妻子则心疼地拿着毛巾帮丈夫擦着脸上的汗水,那种恩爱的样子常常博得朴槿惠发自内心的感叹。他们这样诚实地挣来钱买房、送孩子念书,甚至还要为晚年生活做储蓄。他们对自己未来的美好生活怀着热情的梦想,这种坚定的生活信念可以帮助他们克服任何困难。看着他们努力工作的模样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为了这点享受,她宁可放弃去大超市购物而成为这家小杂货店的常客。那个小小的不起眼的杂货店,在朴槿惠眼中就像一个生动的课堂,教给她生活的信心。

幸福是不会自动来敲门的,你得付出努力创造幸福的机会,这些努力不是一天一日,而需要日积月累。就像一个人的才智一样,需要付出日积月累的学习才能获得。在她过着闲散的生活时,看似她的生活与政治毫无关联,但她坚持每天阅读报纸和收看新闻,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国家的关心。18年的青瓦台生活,她毫无选择地成了“嫁给国家”的人。有一阵子,针对父亲的诽谤和流言几乎要把她淹没,有人好心劝她离开韩国出去避一阵子,但她故土难离,她无法挪动脚步离开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她深深地懂得,不管走到哪个国家,都不如在自己的国家那样踏实,因为她的根在这里,哪怕再痛苦再难熬,她也要在她的祖国走完她的人生旅途,并长眠于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