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范蠡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3) 作者:竭宝峰 编


范蠡

范蠡是一位具有浓厚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大起大落,由布衣客到上将军,由流亡者到大富翁,以其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深谋远虑的策略,辅佐勾践兴复濒于灭亡的越国,灭亡称霸诸侯的吴国,创造扶危定倾的奇迹,是春秋末期又一位杰出的谋略家。

范蠡,字少伯,又名鸱夷子皮、陶朱公。原为楚宛三户(今安徽宣城)人,先后移居越、齐二国。生卒年月不详,大约活动于楚平王、越王勾践、齐平公在位的年代(公元前五世纪后期至公元前四世纪前期)。青少年时代就失去父母,同兄嫂一起过着贫苦的生活。他曾经拜计然(又名辛文子)为师,研习治国治军的方策,博学多才,“有圣贤之明”,但是怀才不遇。因而“倜傥负俗”,行为怪异,被视为狂人。直到遇见具有识才之明的文种,范蠡的生活才发生突然转变。

文种当时是楚国宛陵的地方官,早就听说当地有贤者,但未能找到。范蠡的怪异行为引起了文种的注意。文种派手下官吏去见范蠡。官吏回报说,他患有疯癫病,是一个狂人。文种不以为然地一笑,说:“吾闻士有贤俊之姿,必有佯狂之讥;内怀独见之明,外有不智之毁。此固非二三子所知也。”就是说,“大智若愚”,具有独特才能的人才往往被人讥笑、诋毁为狂妄无知,一般人难以认识他的真实面目。于是决定亲自驱车拜访。范蠡避而不见。文种不因碰壁而灰心,再三前去拜访。范蠡看到文种确是一片诚心,料定文种必然再来,就对他的兄嫂说:“今天有客人来,请借给衣帽一用。”过了一会儿,文种果然来了。二人一见如故,“终日而语,疾陈霸王之道”,“志合意同”。此后交往日益加深。当时已出逃吴国的伍员(伍子胥)派人邀文种去吴国。文种与范蠡商量何去何从。范蠡分析楚、吴、越三国形势,认为当时正处于吴越争雄之时,吴越之间矛盾日益激化,楚越之间存在着联兵伐吴的关系,“霸业创立,非吴即越”。他还认为,“君子逢时,不入雠邦”,犯不着为伍子胥报杀父之仇而“失故国之亲”。因此,他建议去越国,并表示愿意和文种一起去。于是,二人先后离楚入越,受到越王允常重用,被任命为大夫。范蠡从此登上政治、军事舞台。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病亡,他的儿子勾践继位。范蠡和文种继续得到重用,主持越国军政。公元前494年,勾践得知吴国加紧练兵,准备伐越,决定先发制人,出兵攻吴。范蠡认为越国实力不充足,准备不充分,时机不成熟,劝勾践改变决定。勾践不听,坚持出兵,以舟师进攻吴国的震泽(今江苏太湖)。吴军迎战越军于夫椒(今太湖夫山、椒山)。结果,越军大败。勾践率残余越军退守会稽山,被吴军团团包围。这时,勾践方才悔悟,对范蠡说:“当初不听你的话,致遭如此失败。现在该怎么办?”范蠡认为,为了避免亡军亡国的结局,唯一的办法是求和图存,等待时机,另谋兴复。勾践采纳了范蠡的方策,派文种到吴国求和。经过多方努力,始得吴王夫差允许。自此以后,范蠡先是随勾践到吴国当人质,过了三年忍辱负重的奴仆生活。被遣返回国以后,又协助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振兴越国,伺机灭吴。从公元前482年开始,范蠡以上将军之职,辅佐勾践组织和指挥灭吴之战。经过六年奋战,终于攻陷姑苏,灭亡吴国。然后乘胜北进,与中原诸侯会盟,取代吴国的霸主地位,横行江淮,称霸中原,国势达到鼎盛阶段。

在欢庆胜利的时刻,范蠡采取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行动。根据长期的观察体验,范蠡认识到,“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如果继续留在越国,说不定哪一天就要灾难临头。于是决定辞官退隐。当越军凯旋到达五湖(今太湖)时,范蠡就婉言提出辞退的要求,说:“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臣所以不死者,为此事(指灭吴称霸)也。今事已济矣,蠡请从会稽之罚。”(《国语·越语》)勾践假意挽留,软硬兼施,说:“你听我的话,我就与你分国而治;不听我的话,就杀掉你和你的妻子儿女!”范蠡的态度也强硬起来,说:“我知道了。你实行你的命令,我照我的意志办事!”遂携带财宝和从人“乘舟浮海以行”。勾践乐得除去一个潜在威胁,并不追寻,同时又划会稽周围三百里为范蠡俸邑,用良金铸造范蠡塑像,装出怀念功臣的样子。范蠡写信给文种,劝他早日离开越国。信中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其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乐。子何不去?”文种见信,称病不朝。有人诬告文种将要“作乱”。勾践借机“赐剑”文种,说:“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文种遂被迫自尽。越国赖以兴复的两大功臣,就这样落了一走一死的下场。

范蠡从海上到达齐国,就定居在那里。为了表示对吴国忠臣伍子胥的敬慕和怀念,改名鸱夷子皮。(鸱夷是一种鸱鸟形状的革囊。伍子胥被迫自杀后,被吴王夫差装进革囊,投入江中。)他和儿子“耕于海畔”,没过多久就“致产数千万”。齐国君认为范蠡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要任命他为相。范蠡认为这并非好事,喟然兴叹:“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于是,把相印归还齐君,把财产散发给友邻,移居于中原地区的交通、贸易枢纽陶(今山东定陶),自称陶朱公。在这里度过了他一生的最后岁月。他一面从事农牧业生产,一面经营商业贸易,不久又“资累巨万”,成为闻名遐迩的大富翁。

范蠡从楚到越,由越到齐,无论是治国治军,还是经营农商,谋必中,战必胜,事必成,表现了非凡的毅力和才能,以“勇而善谋”、“能屈能伸”著称于世。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以上引语,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灭吴兴越之战,是一场扶危定倾、转败为胜的战争,因而也是一场依靠坚强毅力和正确谋略取胜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作为主要决策者和指挥者之一的范蠡,“勇而善谋”,“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对取得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