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寻一朵蒲公英的微笑 作者:门淑媛 著


我和门淑媛只见过一面。

2012年夏天,87岁的老爸走了。我回家把老爸和老妈合葬在了老家的坟地里,要等三天圆过坟才能离开。长岭县的一位朋友不知从哪里得到了我回老家的信儿,就约了几位文友请我去酒馆小酌。他们不知我是为什么回来的,我怕欠下人情,更不能把老爸过世的事告诉人家,所以,酒桌上的气氛很特别。

门淑媛和她的丈夫张祖鹏也在场,但说话不多。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这对文人夫妇的浪漫轶事,引得大家不时地笑。

从长岭回来,我的QQ空间里就多了个网友门淑媛。隔三差五就有文章发出来,文短,却写得有滋有味。我每篇必读,而且还下载到电脑多篇,放在我的《网友美文》里,留给孩子们看。

这次她要出散文集,邀我写序,便把没在网上发过的文章一齐给我发了过来。呀,80多篇!我细细地读了两天,品味、享受,为家乡又出一位优秀作家而兴奋。长岭真是一块宝地,虽然没有名山大川,虽然并不富裕,却文运兴旺,作家出了一个又一个。

门淑媛的文章,写得走心。看得出,她虽不是生在富豪之家,却一直被爱包围着,父母之爱,丈夫之爱,女儿之爱,同事之爱……所以,她写出来的东西,没有冷酷与激愤,多是温馨的爱与美的吟唱。

据说,发现生活中的丑容易,发现生活中的美很难。因此,这些文字显得尤其珍贵。有人说,“有了发现美的眼睛,才会成为有大成就的艺术家”,这句话我信。

门涉媛童年的记忆,色彩斑斓。笔者以如诗如歌的文字描述了她的双亲,乡村小学校长的父亲和乡村小学教师的母亲。父亲兢兢业业,一心扑在他的事业上。母亲除了教学还要承担起全部的家务和养育子女,“每天晚上都要借助淡淡的油灯之光缝缝补补,大到一家八口的棉衣、单衣,小到一双袜子、一副鞋垫,都是母亲在油灯下一线线、一针针细细地缝制。母亲一边做着针线,一边给我们讲一些美丽的故事,让我们儿时的心灵走出土屋、充满想象。”

父母虽然没能给予她富有的物质生活,却给了她最丰盈、最温馨的亲情和家教。这对于她兰心蕙质的养成,是极为重要的。

作家需有特殊的天分,这天分就是对生活诗意般的理解和感悟。在常人看来,像水一般平淡无味的生活,在作家眼里却是韵味十足。这韵味是笔者借助于前人的艺术泡出来的、熏出来的,是她凭借敏锐的感觉器官在自己的生活中体味出来的。

细读门淑媛的文章,你会品到诗的意境,而且不乏深刻的哲理思索。

在《寻一朵蒲公英的微笑》中,她为我们描绘出这样的意境:“我把故乡的蒲公英种在花盆里,放在窗台上……听说荫干的蒲公英泡水喝,消炎、去火,胜过绿茶……就把二妹从故乡捎来这袋蒲公英打包,寄给了北京的女儿,让远离家园的她也品一下山野清风。不久,女儿打来电话:‘老妈,谢谢你,我尝到了地道的老家味道,我们同事都说它是纯天然的绿色饮料,再寄来一些……’我笑着,眼里却有晶莹的东西滑落。淡淡的晚霞映着窗前的一抹风景,又想起多年前,挖野菜归家时母亲拖着长腔的唤儿声,真想学着母亲的腔调,亲亲地、暖暖地向北京的女儿喊一声:女儿,回家吃饭了……静静地,远方有一朵花,正微笑着。”

有情有景,诗一般的意境!

在《寻找星空的亮色》中,她写了高楼和混凝土之间行走的人们,远离了根基泥土,透明的童真被仕途磨去了本色,偶然来到旷野,面对星空时的惊叹:“……大气而旷达,让人震撼。坐在水库的高坡上,脚下是一洼静水,周围是抒情的小草。旷野舒展地把一洼水衬托得像村庄的一只眼睛,透视着村落的纯洁和淡朴。细密的草像地毯一样柔软芳香,又像铺在老家炕上的草席,自然而抒情,赤着脚丫平展着身体,目光便直对着星空写生。星空高悬,穹庐一样笼盖旷野,天上的星星多得让你累出眼泪也数不清。牛郎星挑着孩儿,遥望银河那边的织女,宽宽的银河,阻隔了他们相握的手臂。”

读到这里,不能不让人叹服,只有诗人才能描绘出这等美妙的意境!不错,门淑媛的确是个名副其实的诗人。她发表的诗作比散文还多,至今还担负着大型诗刊《秋林诗刊》的执行主编一职。这般洋溢着诗情的描写,在文集中几乎随处可见。

散文能写得让人反复品读,实属不易。追求华丽的辞藻常常使文章流于虚华。门淑媛的散文,展示的不是辞藻,而是一个又一个极具人性张力的细节,让读者在心底里为之震撼,这正是文学的魅力所在。

《樱桃果烧红的父爱》中,有这样的细节描写:“女儿蹲下身子,一粒粒帮英男捡着红果,一粒,两粒……当捡到第五粒时,女儿竟放到了自己的嘴里,还没有来得及细品,英男像小老虎一样跳起,奔向女儿,从女儿嘴里抠出了那粒樱桃。女儿哭了,不是因为失去嘴里的那颗红果,而是更多的红果洒在她的脚下,让她不敢移动双脚。女儿的哭声,引来了丈夫的脚步,他把女儿抱起,放到自行车上,一路狂奔去了县城,二十多里路,迎着火辣的太阳,半个多小时就赶到了。在市场的门口,丈夫给女儿买了一大袋樱桃果……”一个父亲疼爱幼女的心情,展示得何等淋漓!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又有这样的描写:“没了工作的晓琳没有消沉,他扬着一脸的倔强,做出一个迎风寻路的决定。这是他那次别家的情景:晨,他把院子打扫干净,把水缸提满清水,他想着临走前还能为家做些什么。爱人在灯下包着饺子,一句话也没有,是怕话一出口泪水也跟着涌出来。不满10岁的儿子不停地问着,省城有多远?什么时候回来?当爱人把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热炕上的饭桌时,儿子突然哇的一声哭起来……他咬着牙走出家门,头也不回地奔向村口,身后是儿子弱小的身影在晨风中拼命地追赶,还有儿子渐远的哭声,硬是没有回头的他,泪水涌出眼眶。”一个强者的人生选择要背负怎样的辛酸,被她描述得令人心颤。

再看《想起老家的狗》:“村里不让养狗,生产队组成打狗队,挨门挨户地打杀,祖父无奈要把狗交出去,可小叔抱着大黑号啕大哭,为了躲避厄运,十几岁的小叔把正怀着身孕的大黑,送到三十多里外的老家。不久,大黑生了三个狗崽,等再把它接回家时,大黑就多了一份牵挂。它一周要去一次老家看望它的孩子,在那住两天再回家。来回六七十里的土路,在盛夏里,一条狗穿行在酷热和阡陌之间。是一种深深的母爱和恋家之情,让大黑拥有不竭的力量。这样坚持半年多,在要杀年猪时,大黑踏着积雪一去不归。我们苦苦地等待,一星期,一个月……我们留了一大堆的猪骨头,可大黑再也没有回来。有时半夜听到狗叫,急急地奔出房门,只有风声和夜空中暗淡的星光。”

我相信,谁读到这里,都不能不为那只狗的凄美情愫而感叹,而这感叹又岂止是为一只狗?

这样精彩的细节描写在文集中比比皆是,《泪水是情感的花朵》里:“父亲流过两次眼泪。一次是祖父去世一年后,父亲走进祖父曾住过的老屋,看见屋角挂着一串祖父生前捡拾的铁丝,父亲久久地望着,泪水涌出了眼眶。一次是父亲卖掉老屋,搬家那天,父亲绕着老屋前后看着,他抚摸老屋的土墙默默而立,然后举手道别,就在踏出老旧的柴门时,他老泪纵横。这是一个走过沧桑的老人眷顾的泪水。”

“母亲是家的担当,她土地一样的胸襟,包裹着家和家中的我们,可是,在母亲75岁的冬天,回到阔别三十多年的老家,看见年长她两岁的大哥,母亲孩子一样地奔过去,抱住大哥嘤嘤地哭了。”

《寻一抹老屋的热》里:“火炕上的炕桌,是先祖留下的。四只粗壮的桌腿,支撑起平和的日月,炕桌上每天摆满酸甜苦辣,都是人生的滋味,父母带着我们品嚼着,甘苦都是日子。”

……

就是这些精彩的细节,构成了门淑媛散文的整体风格,彰显着她作品不可小视的艺术价值。

看过门淑媛的散文,突然又想起了去年酒桌上,小伙子讲的那些有关他们夫妇的轶事,我好像真的认识了他们。他们是最懂得生活的人。他们彼此相爱,爱周围的人,更承接着周围人的爱。他们是幸福的。

她在文章里写:“其实,爱很简单,就在每天的细微处。”

深夜,丈夫在单位加班,她给他一直留着灯;

清晨,丈夫出去晨练,悄悄为她掖掖被角;

在她为收不到书信而感到落寞时,刚上小学的女儿给她寄来一封稚嫩的家书……

这些细微的小事,她都能从中品到甜蜜。

当人们都在为豪车豪宅而焦躁疯狂的时候,在人们为名、为利、为官折磨得忘乎所以的时候,这样平和的心态显得何等珍贵!

世间百态,世人的活法各式各样。有的人为利而来为利而往,为一点小利,鸡争狗斗,到死也不满足,到死也不知道活是什么滋味;有的人却一边活,一边品味着,尽管她不是富豪,甚至她在受苦,她却享受着活的乐趣。最难能可贵的是,她还能把这乐趣用文字记录下来,送给别人、留给后人,让人们一起来分享活的乐趣。这就是文学家,不朽的文学家。

郝国忱

2013年12月15日于长春

郝国忱,男,吉林长岭人,国家一级编剧,著名剧作家。吉林省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吉林省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吉林省劳动模范,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获得者。其话剧、京剧、评剧、拉场戏、电影、电视剧等作品分别荣获全国优秀剧本创作奖、《戏剧文学》飞虎奖、田汉戏剧文学奖、“文华”大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等奖项,荣获首届中国话剧金狮奖优秀编剧奖、长白山文艺奖“成就奖”、世纪艺术金奖,被评为“老百姓喜爱的艺术家”。出版《郝国忱文选》上下卷、长篇小说《从头再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