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架冬瓜:滑稽大鼓与贫穷的一生

撂地儿:40位天桥老艺人的沉浮命运 作者:方继孝 著


架冬瓜:滑稽大鼓与贫穷的一生

架冬瓜(1888或1889—?),北京人,满族。本名叶德霖,艺名架冬瓜,民国时期著名的滑稽大鼓艺人,与老倭瓜(崔子明)、大茄子(杜玉衡)、山药蛋(富少舫)齐名。太平公司曾灌制他的《丑妞出阁》唱片两面流传后世。

架冬瓜是民国时期天桥著名滑稽大鼓艺人叶德霖的艺名。在许多有关民国期间天桥艺人的书籍资料中,总会提到他的艺名架冬瓜和他表演的绝技滑稽大鼓。

1947年,架冬瓜加入北平曲艺公会时的照片,时年57岁

旧社会在天桥卖艺的,照侯宝林大师的话说,都是些穷人,只有穷人才去学艺卖艺。故而有许多艺人,即使有了些名气,社会地位也不高。有的连真名实姓都没留下来,只留下个艺名,籍贯、生卒年也不见记载。架冬瓜的情况大体如此。我在《北平市曲艺公会1947年会员名册》上,查看到架冬瓜的一张小照片和一行简单的履历。从照片上看,他的头脸不大,却是很喜兴的一个老头儿。履历所注,他的籍贯是北京,那个时候,叫北平。那一年他57岁,住在崇外南岗子五号。按此推断,架冬瓜大约出生于1888年或1889年,因旧时有的人出生日,或按阴历,或按阳历,有所不同,但虚岁不能大于实际年龄两岁。他姓叶,又是北京人,还是博古通今、演技超凡的艺人,由此亦可推断,他应是满族旗籍。清入关前,满族人没有汉姓,也不起汉名。入关和汉族人杂居后,满族人的名字还勉强能用。满族人的姓,汉族人听不懂也记不住,双方都感到别扭。清康熙初年,在北京设一个临时机构,名“译姓馆”,把满族人的姓全部改成汉姓。如“章佳”为“张”(又为“尹”),“完颜”为“王”,“纳兰”为“李”,“依尔根觉罗”为“赵”,“瓜尔佳”为“关”,“佟佳”为“佟”,“索齐勒”为“索”,“爱新觉罗”为“金”,“叶赫那拉”为“叶”“那”,等等。辛亥革命后,满族人一度受歧视,许多满族人已改汉姓,干脆登记“民族”时也说自己是汉族了,乃至到了后辈儿孙,连自家的老姓也不知道了。

架冬瓜所表演的滑稽大鼓是京韵大鼓的一个支派,约于1920年前后形成。滑稽大鼓一派的创始人是张云舫,又名张允芳。

这位张云舫先生,出生于1877年,北京的满族旗籍,大概是满洲镶黄旗章佳氏后裔。他家住北京三旗营,是“皇粮张”的后裔,在皇粮仓中当差有年。正当他壮年拉家带口的时候,清朝垮了,进入了民国。和众多的八旗子弟一样,他要靠自己挣钱养家了,可养尊处优、玩耍惯了,没有其他的本事,但也不能喝西北风去呀。好在他读过书,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心性灵敏,早年还是八角鼓票友,于是一跺脚,下海作艺,在北京天桥等各杂耍园子演唱京韵大鼓。那时候,在北京唱京韵大鼓已有很大名声的有刘宝全和白云鹏等。张云舫嗓音虽窄却绰有余韵,且善于表演,自知天赋不如同时唱京韵大鼓的刘宝全等人,难以与他们抗衡,便根据自己的条件对京韵大鼓进行了别开生面的艺术创造。他发挥自己有文化、读书多、阅历广的特点,以北京市井风俗、社会新闻为题材,自编自演,其音乐唱腔基本上与京韵大鼓相同,但曲目内容全为滑稽可笑和寓意讽刺的故事。他还整理了许多流传下来的鼓词,故事内容大体不变,增加了一些诙谐幽默、俗不伤雅的词语,自己称为“改良大鼓”。他在创编和表演时,特别考虑到自己的嗓音条件而扬长避短,躲开高音区,设计出字多腔少、说多于唱、小巧俏皮的新唱腔,把吐字、发声、表情融为一体,给人以亲切风趣、灵活幽默之感。他在所演曲目的开场白上也别开生面,多用自编的自嘲诗或现挂,以抓包袱,不落套。因其在表演上注重表情动作,刻意模拟,并且怪声怪调,滑稽百出,被人称为滑稽大鼓。

张云舫改编的传统鼓曲,他的弟子们传唱的很多,最有影响的有《蓝桥会》《蒋干盗书》等曲目。《蓝桥会》是张云舫根据民间传说改编的。剧情是:韦郎保和贾玉珍是集贤庄上的邻居,青梅竹马时即已情投意合。后来遭逢兵乱,两个人离散了。贾玉珍给强人卖给蓝家,改名蓝玉莲,被迫做了童养媳,丈夫只有13岁,公婆把她当奴隶。贾玉珍日夜想念韦郎保,却始终没有他的音讯。一天,贾玉珍挑水来到蓝桥上,遇到了她朝思暮想的爱人韦郎保。久别重逢,他们约定当晚三更时分在蓝桥相会,一起远走高飞。夜晚,韦郎保应约来到蓝桥时,想不到山洪暴发,为了坚守信约,他死抱着蓝桥不肯离去。等玉珍摆脱了公婆的监视赶到蓝桥时,韦郎保早被淹死了。贾玉珍满怀悲愤也纵身跃入水中,兑现了两人忠诚不渝的信约。下面是张云舫改编的《蓝桥会》中的二段:

晚饭没吃他愣说不饿,口中干渴懒把茶喝。叽叽咕咕的蚁转磨,嘟嘟囔囔的把鬼话说。昏昏沉沉和衣而卧,却翻来覆去把饼来折。一心尽想了佳人待我情义她怎么那么热,她言投语对说话透透柔合。人实儿俊巧模样儿真出特,头脑脚梢利利落落。未曾说话先跟我乐,待我的情儿她总算不薄。她叫我蓝桥相会早早儿去,别等到黑天没火话儿不好说。这么好的机会我怎么能够教他错过,今夜晚会一会美貌的女娇娥总算没有白活。为何今天太阳你还不落,单等之我手

拿竹竿子把你拨落。他把太阳爷魂魄都给吓破,晃晃悠悠直把脖儿缩。好容易阿弥陀佛红日落,金乌西坠滚滚落在山坡。韦公子出离古洞山环绕过,猛抬头瞧一瞧阴云照月月照蓝河。蒙蒙暗暗蓝桥一座,这个公子在蓝桥左右细看明白,桥南边找遍了桥北边没,不见佳人蓝氏女娇娥。

滑稽大鼓如同京剧中的丑行,滑稽诙谐,可又不能过火,过火了使观者觉得你矫揉造作,还不能太过庸俗粗鄙。纵观京剧自徽班进京起,生、旦两行名家辈出,远的不说了,以民国后期为例,生行有前后四大须生,他们分别是: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而在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中,马连良均榜上有名;四大名旦有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与四大名旦同期的还有筱翠花和李多奎;之后又有四小名旦李世芳、毛世来、张君秋、宋德珠。而丑行有一定造诣者则不多见,清代最著名的也就一个刘赶三。他演丑婆戏,誉满京师,各戏园争相邀聘。为生活计,刘赶三曾赶场至城外三庆班、东四牌楼景泰园及隆福寺街泰华园三处演出,梨园同行因此为他起绰号“赶三”,以嘲讽之。刘非但不介意,索性改艺名为刘赶三。民国以来,人们记得住名字的京剧丑行名家也就是萧长华了。

滑稽大鼓出现的历史不长,因演唱滑稽大鼓不仅要具备大鼓艺人的基本素质、娴熟的台上经验,此外还要有能言善辩的本事,和引人发笑的形体语言。难度之大,不言而喻,因此数十年来跻身于滑稽大鼓之列并有成就者,屈指不过四人,都是张氏弟子,他们是老倭瓜(崔子明)、大茄子(杜玉衡)、山药蛋(富少舫)和架冬瓜(叶德霖)四人。这四个师兄弟,只有富少舫和叶德霖留下了影像,杜玉衡的生平资料,存世甚少,生卒年不详;富少舫本名富德山,号少舫,艺名山药蛋,满族。1896年出生,1952年逝世。

张云舫的几位高徒中,老倭瓜、架冬瓜的表演更受观众欢迎,影响也大。

老倭瓜姓崔,名子明,北京顺义人,据传为人安分耿直,以卖艺为生。受新思潮的影响,老倭瓜曾演唱过《大劝国民》《灯下劝夫》等新曲目,多为醒世劝人、充满正能量的段子,而且紧密联系时事,很受听众的欢迎,最具代表的有《醒世金铎》《蓝桥会》《灯下劝夫》(改良版)。这三个曲目,曾在20世纪20年代由蓓开公司灌录唱片。以下是蓓开公司灌录老倭瓜《醒世金铎》头段:

中华一统大民国,实行三民主义南北全部共和,依旧还原民主把江山坐,温良恭俭克让贤德,变法更张一心要除旧恶,修文讲武立志强国。青天白日旗同胞全多庆贺,商民齐唱太平歌。俺们喜只喜总统有福万民同安乐。怒只怒最奸诈不过他日本国,哀只哀前清的皇族软又弱,乐只乐财过了北斗叫自在佛,悲只悲革命的阴魂义胆侠肝热,恐只恐阳奉阴违心口难合,惊只惊蒙藏协约暗连了英俄,喜怒哀乐悲恐惊,把那七情六欲满全搁没有事儿把大鼓书说,只苦的又怕冒烟火。

还有二段《灯下劝夫》(改良版),以妻子良言苦口地规劝不争气的丈夫,影射清朝覆灭、进入民国后的社会阴暗面:

(头段)小佳人坐在牙床哭哭啼啼,闻言有语叫一声大丈夫你听之。咱二人自由结合同心合意,到而今你吃喝嫖赌花钱不叫提。你不要外边装窑皮,你不读四书也不知什么礼义。未曾要行人情,净讲究坐上席。划拳行令好赛叫街的,酒后无德把人欺。穿衣裳时行样要分四季,小花裤缎章绒绮呢讲究皂鞋要响底。自行车你不会蹬,

摔了你一嘴泥。烟花柳巷时常你净去,要不是打牌就是要饭局。挑了个姑娘叫红喜,一天到晚你不能离。掌班的知道你是个花钱的,勾串之姑娘米汤面汤把你迷。银钱花完她就不理你,长了一身杨梅疖,后悔你多么着急。大烟抽的,你脸上多绿,后续上吗啡针,净扎你的肉皮。

(二段)不叫你出门你就跟我生气,知心的话儿我不能提。生意买卖你也做不下去,一天到晚净叫我着急。现今民国已经成立,三民主义悬挂大旗。你不想国家现实无主义,你不想国家困难要刮地皮。你不想老天爷降下大雨,你不想耕种锄刨多么着急。你不想清大局内要打地,你不想房捐车捐骡马驴。你不想花钱容易挣钱多么费力,你不想煤米柴炭无钱真着急。三炮台吕宋烟抽着多么满意,银钱花完不叫提。吃饭就在天和玉元兴堂致美斋,再不然东海居。喝洋酒你讲究白兰地,中国酒你爱喝五加皮。交了些狐朋狗友你兄吾弟,净讲究吃穿不懂得着急。时兴改良把发剪去,洋帽子一戴不用作揖。出离了饭馆子一心要去讲戏,梆子腔二黄调还有西皮,讲到名角京都第一。

架冬瓜是继老倭瓜之后的又一个很有特点的滑稽大鼓艺人。

架冬瓜在天桥唱大鼓的时候,正值鼓曲强手如云的时候,尤其是自打有了坤书馆,说唱大鼓的女艺人大多年轻漂亮,说唱美妙,吸引了大量的听众。男性艺人若没有高超的演技和诙谐的语言支撑,在天桥这地界儿是难以生存下来的。滑稽大鼓艺人就更难了。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末,是架冬瓜艺术生命最旺盛的时期。1939年初夏,鼓界大王刘宝全从天津载誉返京,应曲艺界大管事全国华、王文瑞和曲艺公会会长曹宝禄等人邀请,与北京曲艺同行在前门外鲜鱼口内的华乐园(今大众剧场)联合演出,为期三天。在第一天演出中,架冬瓜在刘宝全前边垫场演唱滑稽大鼓传统曲目《蒋干盗书》,其幽默滑稽的艺术风格和娴熟的演唱技巧博得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掌声。

新中国成立后,已经年过花甲的架冬瓜参加北京市曲艺团,曾被下放到新艺曲艺团,后经文化局批准又调回北京曲艺团。回团后,参加过多次鼓曲专场演出。架冬瓜还是北京曲剧团的开拓者之一,曾演过根据赵树理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的《罗汉钱》一剧,在剧中饰演张木匠。

查阅1958年10月的《北京曲艺团人员登记表》,架冬瓜在册。这一年,他填写的是68岁。按此估算,他应该出生于1889年。他的名字前边是快手刘,73岁,是古彩戏法大师。令人不解的是,架冬瓜是北京曲剧团的开拓者之一,但是在后来有关北京曲剧团的资料中鲜有提及他的。

至于架冬瓜晚年的情况,没有资料可以查询。只见过有艺人回忆说,在三年自然灾害刚过时见到过他。当时大家的生活都很窘迫,而这位滑稽艺人的形象更是难堪。一次演出时,老先生出现了,只见他老人家一身大青布的裤褂,破袖口上都是光又亮的油渍,几颗稀疏的牙齿,歪着嘴,反衬出一脸的青黄苦相。可等到他演唱起来,那一脸的青黄苦相顿然全无,他操着那滑稽可笑的唱腔,唱的仍然是幽默的曲词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