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译者序

为战而生:非正规战大师温盖特传 作者:[英] 克里斯托弗·赛克斯 著,杨虎 译


译者序

初识奥德·温盖特是通过多诺万·韦伯斯特先生的《滇缅公路》。温盖特这样的天才人物,不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书本里,都注定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译者对阿拉伯的劳伦斯、温盖特这类怪杰,向来怀有难以抗拒的好奇心。十年前,当译者一口气读完这部传记的英文原著时,就决定将它译成中文。

奥德·温盖特是一位军事天才和极具传奇色彩的英雄。他的传奇经历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段传奇经历是1936年至1939年间,温盖特作为英军情报官,在巴勒斯坦组建英犹混编的“夜间别动队”,打击暴乱分子。他不顾官方政策,积极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以色列国防军的缔造者摩西·达扬、兹维·布伦纳,以及一些犹太复国主义军事骨干都曾参加过“夜间别动队”。以色列国父、首任总理本·古里安不无遗憾地说,“如果温盖特不死,他很可能会成为以色列国防军的首任参谋长”。第二段传奇经历是1941年温盖特帮助埃塞俄比亚流亡皇帝海尔·塞拉西打败意大利侵略者。他率领区区两千人的“基甸军”以及当地“爱国阵线”部队,与上万意军在崇山峻岭间周旋,打了一连串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漂亮仗。他坚定支持埃塞俄比亚独立,反对兼并埃塞俄比亚的任何阴谋,甚至不惜以死抗争。第三段传奇经历是1943年至1944年间,他临危受命领导缅甸的敌后作战,创造性运用远程突破战术在日军后方实施破袭战。他亲自领导和指挥的英勇卓绝的第一次“钦迪特”远征,为英军在远东战场赢得了第一个胜利,也令他声名远扬,成为丘吉尔的爱将。就在更大规模的第二次“钦迪特”远征刚刚拉开帷幕之际,温盖特将军因飞机失事罹难,在他人生巅峰上像流星一样突然陨落。

在常人眼里,温盖特无疑是位怪人。他喜欢在腰间挂一个闹钟;他走到哪里都戴着那顶怪里怪气的遮阳帽;他喜欢生吃洋葱,甚至认为只吃洋葱就足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他习惯赤身裸体,经常让别人难堪;他不喜欢洗澡,而是用一个刷子刷身体。在他那乖张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永不安宁的心。他将自己视为命运的工具,是某种不可知力量的化身,正是这种强烈的使命感奠定了他一生的成就,没有伟大的人格力量不可能取得那样的成功。他对那些命运不济的人和饱受压迫的民族抱有深切的同情,他虔诚的宗教信仰带有强烈的追求正义的色彩。正因为如此,他公然支持犹太复国主义;出于同样的原因,他坚决反对英国兼并埃塞俄比亚。

温盖特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他的军事成就并不限于战场功绩,更在于其创造性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丘吉尔首相在其著名的颂词中说:“有这样一位天才人物,他本来也会成为主宰世界命运的人。他走了,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远程突击作战群中。”以色列国防部长摩西·达扬曾经这样评价温盖特的深远影响,他说:“时至今日,以色列陆军中的每一位指挥官都是温盖特的信徒。他传授给我们的战术,是我们的灵感源泉和行动动力。”21世纪初,恐怖主义成为世界安全的首要威胁,非正规战再次成为热点。2011年,美国军事战略与理论分析家约翰·阿尔奎拉(John Arquilla)在《非正规战大师列传:他们如何改变世界》(Insurgents, Raiders, and Bandits:How Masters of Irregular Warfare Have Shaped Our World)一书中这样写道:“奥德·温盖特克服了前线、河流与山脉等限制,派遣部队深入敌后,仅用几个旅的兵力就给整个战区的敌军造成了巨大破坏,这一创举堪称后世用兵之典范。就这一壮举的规模与影响而言,直到近七十年后的今天,仍无人能超越。”“全世界仍在期待下一个温盖特的出现,一位能够率领小规模部队持续进行纵深突击的指挥官。”

特立独行的温盖特在军队中注定属于另类。他是幸运的,因为有丘吉尔、韦维尔、蒙巴顿等大人物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他的军旅生涯也是坎坷的,总有一些上级和同僚不喜欢他的个性和做派。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多年之后,温盖特在英国军队中仍然是褒贬不一的人物。在军队这样一个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和行为准则的社会组织中,每一名军人都时常面对严格执行命令与创造性完成任务的选择,或许还会遇到服从命令还是遵从良心的困境,他们会发现做正确的事与走成功的路可能背道而驰。历史上不乏像温盖特一样“不服从”的军人,他们坚信自己的信念是正确的,他们蔑视军队等级森严的官僚制度,他们是坚韧不屈的斗士,他们是特立独行的先知。如何在和平时期保护这些人,以便让他们有朝一日在战争中崭露头角、力挽狂澜,是世界各国军队共同面对的难题。1955年,美国陆军参谋长马修·李奇微(Matthew Ridgway)在退休仪式上被问到,他作为陆军参谋长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他的回答迅速而简洁,震惊四座,他说:“保护特立独行的人。”他又进一步解释说,像过去发生过的战争一样,未来战争往往完全不同于计划人员的预见。当战争到来时,他最希望的就是身边有一群特立独行的人,他们看问题的角度有别于正统观念和学校里的标准答案。但是,由于军队是如此强大而僵化的机构,这些特立独行的军官并不总是受欢迎,他们的职业生涯常常岌岌可危。因此,李奇微觉得自己的首要贡献就是保护这些特立独行的人。

温盖特这样的传奇人物自然会吸引许多作家为其著书立传。起初,温盖特家人婉言谢绝了众多作家的盛情,因为温盖特终生的挚友德里克·塔洛克正准备为他立传,还因为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巴勒斯坦犹太人为扩大移民和谋求建国与英国人交恶,他们担心一旦英国公众了解了温盖特对犹太复国主义的态度,会对他造成负面影响。1956年,威廉·斯利姆在回忆录中有意无意贬低了温盖特和“钦迪特”部队的功绩,这件事促成温盖特家人下决心尽快为其立传。此时,英国诗人、小说家罗伯特·格雷夫斯(Robert Graves)主动找上门来,他曾为T.E.劳伦斯写过一部颇为畅销的传记,但温盖特家人认为格雷夫斯不是严肃的历史学家,担心他将温盖特的传记写成《我,克劳迪斯》(IClaudius)那样的历史小说。后来,他们联系过英国著名军事历史学家利德尔·哈特,哈特表示自己不赞成温盖特的犹太复国主义立场。最终,温盖特家人选择了克里斯托弗·赛克斯,其父马克·赛克斯(Mark Sykes)是著名的《赛克斯-皮科协定》的发起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赛克斯曾在中东地区和特种部队服役。他是英国著名作家罗伯特·拜伦(Robert Byron)和伊夫林·沃(Evelyn Waugh)的好友,曾与拜伦合著过一本小说《纯真与设计》(Innocence and Design),也是伊夫林·沃的授权传记作者。为了完成好这部传记,赛克斯不可谓不努力,他曾遍访温盖特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专程去以色列、埃塞俄比亚、缅甸和印度考察,亲自采访魏茨曼、本·古里安、海尔·塞拉西等政要,以及桑福德、弗格森、卡尔弗特等与温盖特一起战斗过的人。尽管如此,当这部传记成书后,温盖特夫人洛娜与赛克斯却反目成仇。洛娜希望赛克斯既能保持学术上的客观,又能对温盖特的错误视而不见,但很显然赛克斯令她大失所望。洛娜一怒之下封锁了温盖特所有的私人文件,甚至拒绝记者采访,直到她1991年去世。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自1959年这部传记出版后,在随后的三十多年里,除了德里克·塔洛克1972年出版的《和平与战争中的温盖特》(Wingate in Peace and War)以外,再无温盖特的其他传记问世。

洛娜去世后,温盖特的私人文件才得以重见天日。1996年,温盖特将军的儿子乔纳森·温盖特,在伦敦苏富比拍卖行拍卖了父亲的私人文件和勋章。根据协议,文件一分为二,伦敦的帝国战争博物馆拍得有关埃塞俄比亚战役和两次“钦迪特”远征的文件,纽约的史提夫·福布斯(Steve Forbes)收藏馆拍得战前巴勒斯坦时期的有关文件。1995年,英国历史学家特雷弗·罗伊尔(Trevor Royle)出版了《奥德·温盖特:特立独行的战士》(Orde Wingate:Irregular Soldier)。1999年,约翰·博尔曼(John Bierman)和科林·史密斯(Colin Smith)合作出版了《黑夜里的火焰:温盖特在缅甸、埃塞俄比亚和耶路撒冷的经历》(Fire in The Night:Wingate of Burma, Ethiopia, and Zion)。这两部传记都使用了温盖特的私人文件。2013年,已故的洛娜的回忆录被编辑出版,书名是《绿玫瑰:洛娜·帕特森回忆录》(A Green Rose:The Memoir of Lorna Paterson),书中提供了有关温盖特私人生活的一些鲜为人知的记录。但在所有这些传记和回忆录中,赛克斯写作的这部传记仍然被公认是最全面、最权威的。

英国探险家、作家彼得·弗莱明(Peter Fleming,“007之父”伊恩·弗莱明的哥哥)对这部传记评价道:“说本书写作手法高超,还不够恰如其分。在550页引人入胜的文字中,赛克斯先生凭借学者的耐心、侦探的敏锐和艺术家的想象力,解开了温盖特之谜。”除了传主温盖特本人外,这部传记还刻画了许多有趣的人物,诸如志向远大、思想轻浮的奥尔马希伯爵,热衷冒险又喜欢享受的休·鲍斯特德,盛气凌人却举止优雅的拉斯·海卢公爵,外表迷人、善于交际的玛丽·纽沃尔夫人,木讷寡言、大智若愚的韦维尔将军,兼具南丁格尔的仁慈与严厉的麦吉尔里护士长等等,这些人物在赛克斯的笔下都栩栩如生,令人过目难忘。

正如赛克斯在前言中所说,“温盖特的传奇故事注定会带他的传记作者去很多地方,并让他对很多事情产生兴趣”。翻译这部传记吸引译者读了许多有趣的书、了解了许多有趣的人,包括20世纪最后一位伟大的探险家和旅行家威尔弗雷德·塞西杰,智勇双全却命运多舛的战将迈克尔·卡尔弗特,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军传奇人物、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获得者卡顿·德维亚尔,小说《英国病人》男主人公的原型人物、匈牙利贵族奥尔马希等。阅读他们的传记或回忆录,让译者在这个平庸的时代领略了完全不同的精彩人生。

译者

2018年2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