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序

百岁巨匠周令钊 作者:周令钊


自序

平江、长沙、湖南,是我出生成长和艺术启蒙的故土。

我1919年出生,经历并见证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尽管在家乡时日只有十数载,但现在过细思量,自己80余年的艺术生涯却与故土息息相关。

平江县三市镇托田爽口的鹤垄屋是我的出生地,平江启明女中附小是我的启蒙学校。平江文化底蕴深厚,蓝色的汨罗江是平江的母亲河,这里留下了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和夏代开国之君大禹的足迹,接纳了爱国诗人屈原、杜甫漂泊的灵魂,也拥抱了唐六相弃官归隐的身躯。平江又是一方红色沃土,1928年在这里爆发了闻名全国的“平江起义”,为创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平江还是有名的将军县,先后走出了六十多位共和国将军。

小的时候,我特别爱看家乡的风景。连云山、幕府山、福寿山、沿江古樟、山上松杉竹、坡上映山红、江中白帆,听江边水车响、田间山歌声,这些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成为了我审美情趣的根基。

1926年我到长沙求学。我喜欢到湘江边、水陆洲、岳麓山、爱晚亭看红叶,画画写生。当时军阀混战、时局动荡,印象中的长沙与长沙人终日处于轰轰烈烈的亢奋状态中。记得我在长沙自治女职附小读三年级时,学校大门两边,挂着汪仲琼先生画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肖像,我常去观看,可“马日事变”爆发后,画像被摘下。我也常去长沙教育会坪的中山纪念堂和图书馆看画展、画报和小人书,而“马日事变”使教育会坪成为杀人刑场,正气凛然革命者、凶神恶煞刀斧手、獐头鼠目监斩官,这种美与丑的对比停留在我儿时的记忆中。

我13岁跳级入华中美专,一年半后辍学到长沙八角亭的中国国货公司作广告设计,那是我最初以艺术服务于社会和大众。“八一三”事变后,抗战全面展开,我参加了中共地下党领导的湖南省抗敌画会,我们每星期赶出一个画展,到街头乡镇巡回展出宣传抗日。18岁我南漂广州,画《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等两幅宣传大画参加“纪念‘八一三’抗战火炬大游行”,画入选广州市美展。这一年,我正式进入美术界。19岁,我到武汉三厅美术科,期间有幸和许多大美术家一起创作绘制黄鹤楼《全民抗战》大壁画,并响应全民抗战的号召,回平江老家带出善写画歌舞的同胞及堂弟妹七人(最小8岁),到“孩子剧团”参加抗日宣传。1943年,我作为舞美设计人随抗敌演剧五队经柳州、贵阳、大理、保山、瑞丽等地,到缅甸慰问中国远征军,一路宣传抗日,并去芒市前线的滇缅边境遮放、畹町作战地写生。虽历经艰险,但笔墨当随时代,重民族之所重,以报效桑梓,这也是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使然。这段生活对于我的艺术主张与艺术风格的形成,具有深远意义。

1948年,我应徐悲鸿先生聘请,到北平国立艺专(现中央美术学院)任教,自此结束了近30年的动荡。从迎接解放、庆祝新中国成立直到今天,我一直漂泊在外,而我的艺术生涯却从未远离故里。我参与或主笔担当过国徽、政协会徽、团旗、队旗、中国人民解放军勋章、人民币、邮票等国家形象的设计,为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等多处国家公众场所创作艺术作品。作为毛主席的家乡人,我荣幸地为开国大典绘制了悬挂于天安门城楼的毛主席画像。在湖南岳阳、永州、常德和我的出生地平江县都有我创作的壁画和设计的作品。2011年初,我和夫人陈若菊一起完成了创作4年之久的彩墨长卷《汨水平江永留芳》,年底又完成了为驻北京湖南大厦创作的丙烯壁画《长沙》。我的心是和故土联系在一起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