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从未稍离
昨天是今天的乡愁
明天,女儿就要参加高考了,学校的课一直排到今天下午。下班归来,见到正在为考试做准备的女儿,一时竟有些恍惚。时光真的如此之速,我的女儿也要高考了?而我的高考仿佛就在昨天啊!
不似现在的高考,让学生到临考前一天还箭在弦上,我的学校考前三天就放假了。在女儿就要上考场的这一刻,那三天的气息隔着遥远的时空,清晰地飘来。那是夏天特有的仿佛一切都被烤化的焦味儿,那是没有空调没有电扇时代无处不在的汗腥味儿。我就坐在厨房隔出的“书房”里,把教科书一本本地放在桌上,在脑中一页页地回忆它们的章节,实在想不起来了,就翻开书看看。闷热的季节,汗水不时沁透衣背,就用冷水擦擦。这一切仿佛就在眼前,而我伸出手去又岂能够到?我怎能像影视中的高人那样穿越,穿过这面前的电脑就回到我的中学时代?年少时的那种毅力和耐力又到哪里去寻找?
昨天总是令人怀念,是因为每一个昨天的累加构成了我们生命的全部,每一个昨天都无可复制。每当女儿说,同学们都抱怨学习太苦太紧张,都盼望着高考结束的那一天,我都会对她说:“中学生活没几天了,好好珍惜吧。”我非常理解现在孩子们的心情,知道在这种教育体制下他们的艰辛。然而,抛开游戏规则带来的重负和遗憾,中学生活总是有许多令我们终生难忘的地方。这是我们青春的起始,我们开始接触并懂得友谊;这是我们学识的起始,我们开始学到一些理论层面的知识;这是我们成熟的起始,我们对社会对人生有了初步的认知。当某一天,我们面对着高中的毕业纪念册,却想不起那个曾朝夕相守的好友的名字;当我们的孩子问起高中的题目,我们再无法求解;当我们连下蹲弯腰都有点困难,再也没有了青年时代的生龙活虎,昨天就成了今天的乡愁啊!
人生的每一阶段其实都会有遗憾,即使没有游戏规则的作用,我们也会遭遇各种挫折和困难,甚至会有非常难熬觉得难以为继的时光。然而,为什么当我们回首之时,连那些不太顺利不太愉悦的时光都会觉得有淡淡的美感?这是因为昨天无论是顺与逆,苦与乐,都是我们自己的人生,我们已无法把它们从人生的篇章中删除。我们会设想,假如再回到从前,会如何更好地去面对那些挫折和困难,可是上天绝不会再给我们这样的机会。于是,淡淡的怅惘、深深的怀念交织袭来,乡愁浸满心田。“昨天虽已消逝,分别难相逢。”这是一首老歌,这首歌的名字就叫《乡恋》,乡恋岂不就是一种乡愁吗!与昨天的时光分别后,是永无可能再相逢的啊!我们怎能不涌起深深的乡愁!
辞典上说,乡愁是怀念家乡的深切感情。我想,人生的“家乡”有两处,一是我们出生的地域,一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当昨天成为过往,它就只能成为一种影像,驻扎在我们心田,从而就成为我们精神家园的一部分,会令我们永生流连。即使人生遭遇了再多的困厄,昨天的一切总会令我们怀念,因为它已构成了我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而随着阅历的增加,我们会越来越深地悟到:生命的内质说到底不是富贵荣华,不是功名利禄,而仅仅是单纯的时光。不需要任何宏大的理由,仅是这一旦逝去永不回返的纯净时光,就可以成为我们永远的乡愁。
昨天是今天的乡愁,这是一句诗。而以今日之眼观昨日之路,一切的一切都是诗一般的朦胧和美好。那么,我的女儿,我的爱人,我的朋友,把握好今天吧,珍惜每一寸光阴,珍爱每一个亲人,珍视每一段路程,因为——
今天,终将成为明天的乡愁!
父亲
女儿高考,妻在考场附近开了个房间让她午休,我负责中午去送饭。考试第一天中午,见她一边吃,一边和妈妈说笑着。于是我定心了,先走了。
晚上吃饭时,女儿说宾馆里住着好几个同班女同学,都是由父亲来送饭的。她们互相问:“你爸爸是不是送完饭就走了?”回答是一样的。于是有一个女生说:“这些男人啊,靠不住!”
孩子们当然是说说笑笑的,做父亲的不会当真。但是,读懂父亲真的需要时间,有时需要一生。
其实,我是很想多陪陪女儿的,只是感到自己在场,女儿可能会有压力,孩子们和母亲更容易敞开心扉交流,对父亲往往会有些畏惧感。所以,在这样的关键时刻,父亲还是忍一忍,默默走开为好,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心理空间。我想,那些“靠不住”的父亲也一定是这样想的。
记得女儿上初中时,班主任和我谈话,他感到我当年高考的优异成绩可能给女儿带来了无形的压力。自我反省,我确实没有给她提过高的要求,但女儿有心理负担,我有不察之过啊!于是,从此我对她的学业持一种更加超脱的态度,更加关注她的心理健康,唯愿她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健全的人格。分数?不重要。
选择默默离开的父亲,其实一直都在儿女身边。我虽不多言,其实注视女儿的目光从未稍离。她的数学成绩不太好,我曾经选了一些题目,用不同的方法求解,注明解题心得,放在她的书架上。其实她可能一次也没看过我的这本习题集,但我不在乎,我是在用这种方式告诉她我在关注她。平时,我会观察她的食欲如何,在她做功课的时候过去逗她笑笑,看看她的神情,看见她一如往常那样阳光,我的心里便也洒满了阳光。
父亲不多语,但父亲的爱一点不逊于唠叨的母亲。我考大学时,母亲担忧不已,父亲却说:“不要紧,考不上就顶替我当工人。”谈恋爱时,母亲担心不已,父亲却说:“不要紧,相信儿子自己能把握。”婚姻受挫时,母亲担惊不已,父亲却说:“不要紧,坏事能变成好事。”当时以为男人就是比女人洒脱,现在自己做了这么多年父亲才知道,父亲的心里何尝没有担忧和牵挂呢,只是不想形于言表,不想给儿女增添重荷而已。从大学到研究生我一共上了6年,父亲总是会主动要求出差,可以来南京看我。如果没有担忧和牵挂,父亲何必这样辛苦?回放过往,从小到大,父爱何曾缺席!
表达爱不容易,忍住爱更不容易。
人,总有一天会明白,世上最靠得住的,除了母亲,还有我们的父亲。
成长·离别·祝福
盼来了,盼来了,女儿终于盼来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大红色的通知书,洋溢着喜气,也预示着别离。
出于对南京的热爱,也出于对父母的依赖,女儿一心想留在南京上大学,如今总算梦想成真。学校虽然就在江宁,但在我这颗感性的心看来,这和原先三个人厮守在一起究竟是不一样的,我们又将经历一场似曾相识而又不尽相似的离别。
说是似曾相识,是因为女儿上初中时,我们已经历过这样一次分离。原以为自己足够理智,会有足够的定力,未料无法脱俗,无法放下那颗沉甸甸的儿女之心。很长的时间里,我们无所适从,空空荡荡,每周一定要去学校看她一眼才踏实。孤灯下一篇《慢慢放飞》道出我五味交织的心情,也令许多为人父母者心生共鸣。
说是不尽相似,因为人生每一次的离别都是向更深更远离别的靠近,最终的结局是越来越清晰了啊!当女儿把她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4张毕业照放在一起让我们看时,我不知道她想到了什么。我想到的是,她一直在不断地与自己分离,与自己告别,告别童年,告别少年,走向成熟的青年。在她这样的年龄,成长的喜悦会冲走所有的忧伤,在父母,却会是思绪万千,忽而漂向她的幼年,忽而飞向她的未来,欣悦和感伤交相袭来,不知今岁何年,是真是幻。
时间之速,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你迟钝也好,惊觉也罢,它都在向前疾驰。这次的离别,越来越靠近的是4年以后的就业,若干年后的婚姻。等女儿有了自己的职业,她和同事待在一起的时间会超过和我们相处的时间;等女儿有了家庭,她就完全从我们这个大家庭中分离出去了。虽然仍可时时相聚,但毕竟不可同日而语了。成长原来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分离啊!
这个暑假,女儿兴致勃勃地跟我学做菜。我很乐意她在学习之外学做一点家务事,这事关她自己今后的幸福。看到她系着围裙小心翼翼倒油和翻炒的样子,我仿佛看见了若干年后熟练操铲颠勺的她。想到这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东西,已开始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心不免有些惆怅。但我更深深明白,这是成长的必须,在她自己的小家庭里,她应该做一个称职的主妇。所以,我愿意她多学会些厨艺,这也是一种生活的成长。
我依然是这样的观点,只要儿女能够展翅飞翔,做父母的就不惧思念之苦。人,总是要成长的,成长就必要分离。人生无法避免的是最终离别的大结局,一次又一次小小的离别,使我们渐悟着人生的真相,也使我们的内心贮满珍惜。满是离别的人生,无异于痛苦折磨的苦行僧;四时相守的人生,则是经不起风雨的安乐窝。有相聚,也有分离,这样的人生是完整的、适度的,也在盈与亏的交替中充溢着无法说清道明的开合起落之美。
面对着大红的录取通知书,周峰的一首老歌在耳边响起:“话儿劝你走啊,心却想留。天涯远,沧海阔,有谁知冷暖?”虽然与女儿仍在一地,但毕竟无法朝夕相对,谁能尽晓一个父亲味永难言的不舍?然而,我的脸上却笑着,笑着接纳女儿长大的现实,笑着接纳分离在即的事实。以后,我还会笑着接纳她的爱人,笑着接纳她的孩子,笑着迎他们进门,笑着送他们出门,而把依依之情留给愈臻老境的自己。
余光中先生诗曰:“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在我看来,这是一首述说离别的诗。其实,无须邮票和船票作载体,从小到老,我们都在历经种种不同的离别。
那么,女儿,珍惜我们现在共处的美丽星空吧,以这张充溢着喜气的大红通知书为起点,祝福你从此踏上一个又一个新的成长征程,哪怕离家千里万里……
女儿,出发吧
女儿,这些天每晚回到家,看到的总是凌乱的场面。客厅里堆满了妈妈为你上大学准备的东西,她总是在不停地整理着,把东西从这个袋子挪到那个袋子,不时想起什么,又去翻箱倒柜。虽然你就在南京上大学,并不远离我们,但看得出妈妈内心的不舍。这样似乎要离别的场面,也总是让我伤情。我真切地感到,你再不是从前那个娇嗔使性的小孩子了,你是真的长大了。
然而,孩子,我要告诉你,上大学既是离开,更是出发。你从新的起点扬帆起航了,这是你的人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出发。在你开启新的人生航程时,爸爸想送你些什么,却又感到无以为赠。那么,还是提起我这支用惯了的笔,送你一篇发自肺腑的文字。
你的时代与我的时代不同。29年前我上大学时,冰河初解冻,时代的色彩依然是那么单调,也许凭着听话就可以安然度过大学时代,毕业了也不愁有个体面的工作。而你这一代,既幸逢一个五彩缤纷的时代,又面临着种种的不确定因素,未来的路完全要靠自己去走,没有一份安逸舒适薪酬不菲的工作会在等着你。那么,从踏入大学的这一刻起,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努力,我一定要从现在起就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我要活出比爸爸妈妈更加精彩的生命,因为,我的人生不是别人的,是我自己的!
我想对你说三句话。
增长才智。大学是更加富丽堂皇的知识殿堂。然而,大学不是让我们去享受的,而是让我们领略更加美丽的知识风景,让我们认识到人是多么的渺小,在知识和学问的沧海中我们连一粟都无能比拟,要加倍珍惜时间去增长才智。正因为知识的海洋无边无际,所以,要做一个有计划的人。制订好自己的学习计划,除了上课外,每周要做什么,要有一个大致的安排。有计划的人,不仅学习会有序,生活也会有序,他永远会是一个自主的人,而自主会让自己受益终身。每门功课准备好三个本子,一本是课堂的笔记本,一本是课外书的读书心得,一本是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好好听每一位老师的课,不管他是学术泰斗还是初执教鞭。每一位老师都不会对着教科书照本宣科,他所讲的一定是自己的思考和研究所得。不一定要迷信老师的结论,但要从他们的见解中汲取营养,来丰富自己、壮大自己。向每一位老师学一点点学问,天长日久,你就会成为一个具有丰富知识的人,你会在吸收和比较中建立起自己的学识体系。大学与中学不同,除了听课外,更多的是要泡图书馆,去精读学科的经典著作,浏览有关的学术书籍和杂志,精彩的观点随时摘录,慢慢丰厚自己的知识底蕴。大学一年级不可能写出像样的学术论文来,但在读书过程中闪现的思想火花也不要放过,有什么疑问也随时记下来,这些点点滴滴的东西,在将来某一天,或许会成为你学术论著的缘起。
健全心智。大学时代是真正青春年华的开始,我们的人格在这个阶段会基本铸造成形,所以一定要养成健全的心智。健全的心智是什么?我想,一是包容心,二是平常心。离开了父母去过集体生活,就要学会和同学们友好相处。你的同学,有的来自城市,有的来自农村,由于生活环境、家庭背景等的不同,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性格和处事方式。你不能以自己的处事方式去要求别人,要尽可能地与同学求同存异,和睦相处。这个世界本来就是斑斓多姿的,每一片树叶都有不同的色彩,你不能强求别人与你毫厘不差,正如别人不能要求你和他毫无二致一样。同学相处总会有磕磕绊绊的时候,学生时代能有什么了不起的事呢?能轻描淡写的事就一笑而过。学会了包容别人,你的心理容量就会不断增大,你会为自己的发展搭建更加广阔的人际平台。这就是我要说的包容心。从小到大,你没有遇到什么风雨,有什么事爸爸妈妈也会挡着,但今后的人生旅途中会遭遇许多挫折,而大学时代就会考验你承受坎坷的能力。学习成绩没有预期的好,竞争学生干部没有成功,你爱的人不爱你……这些事情都可能发生。淡定自若地对待这些事,相信一切都会过去,没有什么天大的事值得你去费心劳神。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明天美丽的风光会补偿你失去的一切。这就是我要说的平常心。具备了这两种心态,你的心理就会越来越健康、越来越健全,容量就会越来越大,韧性就会越来越强。
涵养大智。人活在世上,不独为自己,更为亲人、朋友和众生。从青年时代起,就养成关注国家、关注民族、关注民生、关注他人的好品德。不要陷在狭小的专业学习圈子内,一定要多加关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你学电视编导这个专业,更需要了解大势、了解百姓、了解民生。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一部文艺作品最终的成功在于它独到视角和独到形式表现出来的独到思想。只有关心国家和民族的人,跳出自我狭隘圈子的人,才会有思想、有高度、有见地,才会摆脱小里小气,摆脱一己私利,成为一个有大智慧、有大气度的人。所以,我希望你在寒暑假里去参加社会活动,参加各种修学和实习活动,不要在书斋里去苦思冥想,而把真正活生生的生活抛却一边。我也希望你除了学习之外,多参加社团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去培养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应对能力,为成为一个有智慧、有气质、有品位、有层次的人日积月累、不懈努力。所谓大智,还包含着这样一层要素,那就是不汲汲于蝇头小利,不锱铢于一时之得。为了追求更远大的理想和更深邃的精神生活,有许多眼前的名利是必须放弃的,切不可为世俗功名所累。要把自己的精力和智慧集中到你真正钟情的事业上,从而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海。
女儿,在你出发之时,想说的话有千言万语,却只浓缩成了这三句话。好在你每周会回来,我们还可以经常交流。还要说一句的是,这些日子,爸爸特别忙,几乎没有腾出空来去和你分享你的心情,你的憧憬,你的渴望,请你谅解。今后,我会努力多抽出时间来,和你一起学习,一起探讨,在你成长的路途中,爸爸会永远伴你前行,给你添力加油。
女儿,新的征程开始了!带上你的梦想,带上亲人的期望,带上我真诚的文字,整装出发吧!
廿年一瞬
七年前,从半山园迁来马群。因为不常住,许多衣物放进衣柜后就没再过问了。今春,见一些衣服已霉斑点点,终于下决心彻底整理一下。未料,这一整理,便涌动起情感的波涛。
我把所有的衣服清洗一遍,在阳台上晾干,然后一件件叠好,整齐地放进衣柜。系好纽扣,折成方块,这静默的每一件衣服都是那么熟悉。有我穿了多年的戎装,有半山园的名牌产品“海尔曼斯”,有朋友旅游带回的休闲夏装,更多的是我从超市买的衣服。不爱逛商场的我,经常就近从超市买些衣服,自感价廉物美,却常被妻子笑作“老土”。我不以为意,反正平时穿的是军装,自能提振精神,弥补长相之不足,便服双休日才穿,合体舒适即可。现在我已微微发福,这些衣服已穿不下,我小心地把它们叠起,叠起我年轻的岁月。
抽屉里不时发现从前的照片,书本里不时掉出从前的字条。不能不承认记忆力的逐渐衰退,相片上站在我身边曾朝夕相守的战友,有的竟已想不出名字。书里夹着的纸条,有的是阅读的零星感受,有的是查阅的补充资料,提示着我多年前的勤奋。这本封面沾满尘灰的笔记本,赫然写着“席慕蓉诗选”,是我在舟山海军部队工作时一字一句抄录的。当时薪金微薄,舍不得买席慕蓉的诗集,却又为她细腻深婉的情思深深打动,便向战友借来一册,择我喜爱者抄录一本。今天重新展读,仿佛丰子恺先生笔下面对三年前花瓣默然无语的少妇,痴对旧物,怅惘深长。
搬迁时女儿13岁,现在,女儿已20岁。每翻检到女儿幼时的照片,我都如获至宝,小心擦拭尘灰,或装进信封,或镶进镜框,放在书桌上。幼小的她天真烂漫,一派淡定,衣食无忧、父母疼爱的孩子都有这样幸福的童年。现在,女儿依然在幸福地成长着,然而,她的孩提时代只能永远定格在这从前还是用胶卷拍摄出来的相片上了。
女儿的衣物我整理得极其缓慢,每一件小小的衣服都勾起我对她幼时一些情景的回忆,每一件尺寸不一的衣服里,都会浮现出一个不同年龄、不同神情的她。想着她穿着这些衣服时可爱的小模样,我嘴角微笑,心头潮湿。这一件兔毛的外套,是她小姨从国外买的,她别提多喜爱了,胖乎乎的小脸裹在毛茸茸的领子里,真像一个小公主啊!这一条薄薄的被子,是奶奶亲手为她缝制的,伴随她度过了童年的夏日。这一个绿色的睡袋,是我的大师兄从烟台寄来的,对当时经济条件不算好的我们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女儿是多么不安分啊!她从不甘心老老实实睡在里面,小脚总是不停地蹬啊蹬。清晰地记得她小嘴紧闭,小脸通红,使出浑身的劲儿想把睡袋蹬掉的样子。一次次徒劳,一次次挣扎,我们就在一旁笑看她无果的折腾。怎么,这个蹬睡袋的小不点儿真的已经20岁了?真的已是个大学生了?这个亭亭玉立的少女真是我小小座椅里的小宝贝吗?我似信非信,如梦如痴。
女儿的玩具也回放出许多昔日的画面,音乐盒、圣诞树、万花筒、芭比娃娃、小火车、各式各样的毛绒玩具,使她童年的许多细节得以重现,我真真切切地感到幼稚的她就在我身边玩耍着,笑闹着。原来,二十年的时光,可以浓缩于如此短短的回忆!女儿小时候最喜欢玩小汽车,她书桌抽屉里的三辆小汽车虽然已经锈迹斑斑,但仍能开动。我上紧发条,小汽车倏地向前驶去,发出旧时的声音。然而,我清楚地知道,它再也驶不回昨日,驶不回女儿的童稚时光,驶不回28岁的父亲、24岁的母亲和1岁的小宝贝相濡以沫、甘苦与共的初始站台。
廿年一瞬,不觉惘然。我收起衣物,关起衣橱,却关不住自己夺眶的泪珠……
做父母是一种成长
做父亲20年了。
20年来,在女儿节节拔高的每一个阶段,我都会生发出一些不同的感慨。今天,当我面对亭亭玉立的20岁的女儿,在为她的成长而欣喜之时,忽然晓悟:这些年来,女儿在成长,我岂不是也在成长?做父母不仅是一种辛劳的付出,更是一种新我的成长。
因为做了父母,我们才真正理解了自己的父母,这是一种情感的成长。我们陪着自己的孩子从咿呀学语、懵懂无知的阶段一路走来,才恍然明白一个简单的事实,那就是我们不是生来就有今天这样的身高,生来就有今天这样的才情,生来就有今天这样的成就,我们长大成人的每一步,父母都倾注了无尽的心血。而父母从来不语,他们只是笑看我们走向成熟,任岁月染白自己的黑发,侵衰自己的容颜。当我在小小的电暖器上一片片烘烤着女儿的尿布,我不难想见父母为我洗尿布的情景;当我为女儿讲解着数学题她似乎并未领悟,我想起了初中时父亲和我之间发生的同样的情形,我如今着急的模样和父亲当时几无差异;当女儿寄宿学校,我晚上想她想得浑身战栗,我才终于明白了古人“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诗句的深层含义;当我有一点好吃的东西都想着带给女儿,我就仿佛看到父亲正端着一茶缸盐汽水从工厂匆匆赶回家,这夏天唯一的“福利”他舍不得享受,要带给我们兄弟俩;当我每逢节假日就盼望上大学的女儿早点归来,我就仿佛看到母亲正在往已经满满当当的冰箱里塞着鱼肉,等着我寒假回去……有了女儿,我做了父亲;做了父亲,我懂了父母;懂了父母,我告诫自己不要爱得太迟!对我来说,做父亲岂不是一种成长!
因为做了父母,我们从孩子身上领略了青春的新绿,这是一种心智的成长。女儿正是青春年少,我也曾是青春少年。青春与青春总是一脉相承的,青春与青春又总是隔河相望的。我可以从女儿身上看到自己青春的影子,但更从女儿身上看到镌刻着时代烙印的崭新的青春。年轻时的我们,物质生活匮乏,精神生活单调。孩子们的今天,物质充裕,精神丰厚。他们的青春是何等亮丽、明朗、簇新啊!初中时,他们就常常在节假日结伴逛街,同学过生日都互赠礼物。高中时,我常听她回来说同学之间有趣得令我失语的对话,听她讲述师生之间那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这在我们的中学时代岂有可能!上大学之后,我也常听她讲同学之间如何互相取发噱的外号,老师如何一而再再而三地叫错学生的名字,同学们怎样设计“整蛊”老师,说得自己常常先哈哈大笑起来。她唱着流行的潮歌,穿着时髦的服装,用着新款的手机。她做作业时却也异常认真,和她说话一般不会搭理。对恋爱、对婚姻、对职业,她都有着自己的看法。我想,这就是现在的青年人啊!他们朝气蓬勃、充满阳光,他们时尚新潮、个性张扬,他们追寻梦想、敏于行动。我欣赏他们这样步履轻盈、自在飞扬的青春,我绝不用自己的青春版本去要求女儿。相反,我时常提醒自己思想不要老化,要永远跟上时代的节律。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长吧?
因为做了父母,我们坦然接受了人生离别的真相,这是一种胸怀的成长。孩子的成长,对父母来说永远是一件亦喜亦忧的事情。喜的是他们羽翼丰满,正在展翅飞翔;忧的是他们加速前行,将要远离父母。从女儿初中寄宿学校起,我就一遍遍说服自己,孩子终究要长大,要慢慢适应她的远离,做父母的要慢慢回归自己的生活。许多时候,父母自以为是的“爱”却会成为儿女的束缚。孩子上大学离开身边而伤神失落的父母们,你们发现了么?当你们面对着久已不见的孩子心中潮起潮落之时,他们却言笑晏晏,毫无察觉。不是孩子们无情啊,两代人毕竟不在人生的同一个季节,风景和前景大相径庭,我们为什么要求孩子们和我们停留在同一个季节的站台呢!爱孩子,就要摒弃私心,接受离别,让他们无忧无虑地去追求自己的明天。
纪伯伦写道:“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于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这首诗充满了理智、旷达和欣慰,诗的名字揭示的正是我们每一个父母都要坦然接受的事实:致我们终将远离的子女。不把儿女当作一己私物,不作儿女终日绕膝的苛求,我们就突破了“父母”的狭隘视界,我们的胸襟就会日益博大,在笑看儿女高飞的同时,好好计划自己的未尽之路,这也许是人到中年后最值得庆幸、最有价值的成长。
辞典说:成长就是向成熟的阶段发展。做父亲让我明白,人的成熟永无止境。当我们善于从每一种经历中领悟一些生活的真谛,不断扩展自己的心智,我们就会随着年轮的增多而走向更加深醇的成熟,我们就没有白白活过。即将步入知天命之年的我,想对女儿说:谢谢你,孩子,是你让我做了父亲,给了我20年新的成长;在今后的岁月里,我还会和你一起成长,一直到老;而我最想看到的,是在我无羁无绊、无欲无求的目光里,你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哪怕离我千里万里……
你的童年在这里
8年前,部队在马群建房,是否要在距城市这么远的地方买房,我颇费踌躇。女儿鼓着胖嘟嘟的小脸说:“我要,我要,我要一间自己的房子!”
房子建成7年了,我们没有搬去住。然而女儿房间里的布置我从来没有动过,无增,无减。她的童年静静地储存在这里,成了我回味过往的好去处。女儿20岁了,花样年华的她不会去回望自己的童年。但总有一天她会寻找童年,到那时,我会带她来到这个房间,告诉她:孩子,你的童年就在这里。
你的童年,在童趣的家具里。装修时,你刚上初一,煞有介事地要自己挑选家具。我们带着你去家具城挑啊挑,你看中了这套松木的家具,只因为床头有个装饰架,可以把你喜爱的玩具都陈列在上面。如今,上面放着的瓶瓶罐罐,无一不在低吟着你的童年。
你的童年,在绿色的墙壁里。小小年纪的你,却很有主张。你说,不要白色的墙壁,要绿色的。于是,你的房间便油漆成了这漾满春意的绿色。为了和墙壁谐调,我为你挑了装饰着绽开绿叶的顶灯。这一方绿色啊,总让疲惫的我充满宁静。
你的童年,在床头的照片里。床头,放着一张你小时候最经典的照片,幼小的你,手里抓着一个布娃娃,靠在一棵树旁,脸上露出尴尬的笑。那是在半山园里,一个朋友一定要为你照相,你吓得直往树后躲,最后成就了这张别有情致的照片。今天的你,最开心的就是拍艺术照了,看到自己小时对照相的恐惧,你会不会哑然失笑?
你的童年,在成箱的玩具里。搬家时,我把你的玩具都装进了几个储物箱,放在你房间的一角。里面有芭比娃娃、小房子、电动金鱼、小汽车、火车、小猫钓鱼、变形金刚,都是你童年的宝贝啊!记得每当我出差,回来时你都牵着妈妈的手,早早地在家门口等我,眼巴巴地盼着我给你带玩具回来。这电动金鱼,就是我急急忙忙在北京火车站给你买的。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啊游,你笑得胖脸上的小眼睛变成了一条线。
你的童年,在所谓的“推车”里。你书桌的椅子是有轮子的,于是便成了你的“推车”。你会在上面放满东西,推到客厅,学着幼儿园老师的话说:“来饭啦,来饭啦!”或者一本正经地推到我们面前,拿着纸和笔,学着饭店的服务员说:“点菜吧。”还一边假模假样地记,一边报着菜价。你随意报出的悬殊惊人的菜价,常常让我们捧腹。
你的童年,在一堆堆的铅笔里。小时候,你最爱写字,看到漂亮的铅笔就要买,用几次就丢到一边,又去买新的。我把你用过的铅笔都装进一个盒子里了,不下百支啊!为了买铅笔,我没少说你,说你浪费,你委屈得泪水直在眼眶里打转。好在你现在字写得不错,也算对得起这些笔了吧!
你的童年,在常绿的圣诞树里。是某个圣诞节,小姨给你买了棵小圣诞树,于是你到店里看到圣诞树就要买。我们说:“不是一样的吗?有一棵就行了。”你说:“不一样,上面挂的东西不一样。”哈!于是,我们家就有了三棵圣诞树,现在都在你房间里等你回来过节呢!
你的童年,在瓶中的“星星”里。有一阵,你最爱用彩纸编星星,彩纸买了一张又一张,星星装了一瓶又一瓶。你会讨巧,在小姨生日时为她编了一小瓶星星,“骗”到一个大红包。我选了一小瓶放在你床前的装饰架上,打开它,你一定会闻到久远的童年的气息。还有不少没编完的彩纸,我也都留着了,长大的你还会有编“星星”的心情吗?
你的童年,在陶制的花瓶里。床头这一个花瓶,是你自己动手做的。那是一个周日的下午,在明故宫公园的露天陶艺馆里,你认真而费力地做了这个花瓶。虽然它是那样粗糙,那样稚嫩,我没有舍得丢弃,这是你童年的作品,是一朵盛开的创造之花,以后你完全可以在里面插上你爱情和成功的鲜花。
你的童年,在这童趣的家具里,在这绿色的墙壁里,在这床头的照片里,在这成箱的玩具里,在这所谓的“推车”里,在这一堆堆的铅笔里,在这常绿的圣诞树里,在这瓶中的“星星”里,在这陶制的花瓶里。
你的童年,更在爸爸的心里,在爸爸的青年里绽放,在爸爸的中年里飘舞,也会在爸爸的暮年里荡漾……
你是我嗷嗷待哺的孩子
前段时间回老家,母亲在惊喜的同时,忙着要给我烧鲳鱼吃,因为小时候,鲳鱼一直是我们家难得一见的好菜。我赶紧拦住了她,说吃碗她亲手下的面条或亲手包的馄饨就好。每次回家前,我之所以很少告诉父母,就是怕他们忙,母亲会去买虾,买鲳鱼,烧一桌子菜。我打趣说:“以为我是从乡下来的啊?我是从省城来的啊!我自己都烧了二十多年菜啦!”话是这样说,我心里明白,在母亲眼里,我这个年近半百的人,依旧是她嗷嗷待哺的孩子,她生怕我在外吃不好呢!
儿女再大,在父母看来,依然是长不大的孩子,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老话。做了近50年儿子、近20年父亲的我,对此已有切身的体会。母亲看我是如此,我看女儿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看她开心吃饭吃菜的样子,是我最满足的时候。
在吃饭这个问题上,女儿从小就没有让我们犯过愁,从来没有出现过我们端着饭碗满地追赶女儿的场景。记得她很小的时候,一天晚上厨房里炖着红枣银耳汤,我和妻在卧室看电视。忽然听得揭锅盖的声音,一看女儿这小东西才从厨房出来,她是被厨房的香味儿勾起了馋虫,忍不住去揭了锅盖。那时候她的个子刚高过煤气灶,真是危险啊,被我们好一顿数落。有时,我晚上写文章饿了,会下一碗阳春面吃,问她吃不吃,她会说自己是个小胖子,不能吃了。我一遍遍地逗她,她会憋红了脸、拖长了音大声喊道:“我—真—的—不—要!”可到了面条出锅的时候,每次还是会有一小碗给了她,她会边露出很难为情的笑,边把面条吃得连一滴汤也不剩。
只要我工作不是很忙,家里都是我掌勺。女儿喜欢我做的菜,像鸡汤、毛豆炒小公鸡、红烧江鱼、雪菜粉皮、青椒炒面筋、鱼香肉丝、菌菇汤,都是她百吃不厌的菜。上初中后她开始住校,高三她又开始上晚自习。担心她在学校吃不好,每当双休日,我都会在菜式上颇费斟酌,也不断地学做新菜。常常是一个菜刚端上桌,女儿就坐上餐桌了,等第二个菜上桌,两个鸡腿已落进她的肚子里了。有时,看我端着鸡汤来了,她会立即把桌上的书本收干净,口中发出开心的“喔喔”声,好像从来没喝过鸡汤,真是个很馋很馋的孩子啊!
女儿告诉我们,许多同学说,在家里吃饭才是真正的吃饭啊!孩子们是在对学校的伙食提意见呢!我一直认为,吃饭问题其实是一个家庭的大问题,这一千古不变的寻常形式,营造出的是一个家庭爱的浓厚氛围。从买菜到做菜,是一个非常温馨的情感流程,在吃饭这看似平常的生活仪式中,我们一次又一次完成了家人间爱心的交流,爱就此叠加、累积和深化。双休日我都会问她:“小东西,今天想吃什么?”尽量满足她的要求。去年初夏的一天,她一早起来对妻说想喝鸡汤,妻说天热了不能喝了。我闻言悄悄下楼买了只小母鸡,当鸡汤端上桌,女儿不由欣喜地叫出声来。有时晚上她做功课饿了,想吃楼下的千里香馄饨,我会立即换上衣服端起小锅下楼去买。在吃这个问题上,不要太拘泥季节啊,也不要怕麻烦,爱第一,亲情第一,孩子的需求第一。我相信,感受着父母的疼爱,爱的观念会因此深深扎根于女儿的脑中,她以后就会以同样的爱心去对待自己的孩子。
在我的观念里,孩子的身心健康比什么都重要,远远胜过许多家长格外看重的分数。所以我一直告诉女儿,无论发生什么情况,该吃的要吃,要养足自己的精神。看来她在这方面实践得不错。考初中时,她考了一“优”两“良”,吃饭时妻不停地责怪她,她的眼泪扑簌簌地直往下落。但是,就在落泪之时,她并没有停止啃她那块钟爱的大排。事后我表扬了她:“就是要这样,考得不理想心里难受很正常,但该吃的一定要吃,要有阳光心态,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比自己的身体好更重要!”所以,这么多年来,虽然她偏科,我从来不责怪她,我依然做她最喜爱的菜给她吃,微笑着看她大快朵颐的样子。我不管她是不是班上考得好的学生,我只知道,她是我女儿,她是我嗷嗷待哺的孩子。想到正在向高考冲刺的她很快就要上大学,以后也很快会工作,会成家立业,不会常常吃到我做的菜了,我就会想方设法让她在我身边的日子里吃得更好。
不过,我不伤感,我相信人生的一切都是轮回。女儿会离开我们一段时间,但总有一天她会回来,而且是他们一家人回来。我在文章中写回无锡老家时,常常会写“那次我回家”,说明在儿女的心中,有父母存在的那个家才是真正的家。那么我相信,若干年后,人生又会来一次轮回,女儿会想念我做的菜,会在节假日回到我们身旁。那时,尽管她自己已成了母亲,也许也学会做菜了,但我不会让她动手,会依然围上我那条“工龄”很长的围裙,做她最爱吃的江鱼和鸡汤,在她满足的表情里捕捉她孩提的影子。
陶渊明说:“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人生的归依有常道,而衣食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再伟大的追求,再成功的事业,都要以衣食作保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最大也最朴实的心愿就是儿女吃好睡好,健康平安。在母亲眼里,已届知天命之年的我还是她嗷嗷待哺的孩子;而我的女儿,我要对你说,无论你长多大,走向哪里,当你归来的那一天,我依然会把你当成嗷嗷待哺的孩子,问你一句:“小东西,今天想吃什么?”
爱在厨房
天天坐地铁上下班,也就天天看到沈星在做菜。等地铁的几分钟里,看沈星愉悦地做着家常菜,是一种惬意的享受;坐在车厢的二十多分钟里,看沈星轻快地做着家常菜,时间很快就打发过去,到达目的地时,一道新菜的做法已了然于心。
沈星说,最怕人问的是:“你真的会做菜吗?是不是别人做好了端上来的?”她想,总不能把桌上每道菜的做法都纸上谈兵说一遍吧。于是只好说:“想想啦,就是不会做,做了5年的节目也会啦!”其实,她高中时就开始做菜给家人吃,当然是“有偿服务”;大学时和同宿舍的女生一起烹饪,宿舍窗外挂满了腌制的鱼肉,直到辅导员出面干预,一声“你们究竟是来读书的还是来过日子”的棒喝终结了这帮小女生海吃猛喝的好日子。
说起来,我最怕人问的也是:“你真的会做菜吗?”我倒是想把问话的人拉到家做一顿饭菜来验证,可是我老婆不让,因为问话的多半是女性。屈指算来,我的厨龄也有22年了,但至今对厨事还没感到厌倦,在饭店吃到一款新菜,或向别人学来一道菜式总是非常兴奋,回家来立马跃跃欲试。
最初学做菜是被逼出来的。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饭堂的伙食太差,不及南大食堂的一半。于是买了一只电饭锅,一只电炒锅,再买了三本菜谱,每天对着菜谱学做一道菜。我是先难后易,先学难做的红烧肉、红烧鱼之类,再学做鱼香肉丝、宫保鸡丁这类半荤半素的菜,再学怎么把蔬菜炒得青绿悦目、生熟适中。大概看了一个多月菜谱就不想再看了,自己就很自信地举一反三了。周末,常常叫几个同学来宿舍小酌,一来二去,厨艺就慢慢长进了。
谈恋爱的时候,我会做菜这个优点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准丈母娘只听人说我会写文章,根本没想到我会做菜。周末,哥们儿再也吃不到我做的菜了,我转移战场了!到准丈母娘家小露一手,再陪老人家喝几盅,一来二去,她女儿转移战场了,搬到我宿舍成了我媳妇了!
结婚以后,我们家分工明确,坚持了二十年没有变过,即我做菜,妻洗碗。我做菜的习惯是,从买到做一人全包,厨房里不希望看到第二个人。也不知道为什么对做菜那么感兴趣,也许是创新的空间太大,激起了男人雄心的缘故吧。我喜欢自己琢磨,用家常的材料配出新菜来。有一阵,女儿要吃辣子鸡丁,我琢磨了一下就炮制成功了。还有一阵,女儿爱上了干煸龙虾,我把做辣子鸡丁的做法稍加变换,一道鲜亮诱人的干煸龙虾就端上了餐桌。前一阵,有朋友教我用馄饨皮做烧卖,我略一思索,觉得馄饨皮和生糯米蒸熟的时间不同,弄不好容易造成皮破或米生,于是改用熟糯米和肉丁做馅,蒸15分钟正好皮熟馅热。玲珑剔透的小烧卖端上桌,骗女儿是买来的,女儿信以为真,一口气吃了好几个,连说:“好吃好吃!”
细想起来,爱做菜其实不是因为有创新的欲望,而是受了母亲的影响。母亲这一辈子,一直就在给全家人烧饭做菜。现在,弟弟一家吃在母亲那里,母亲常常是不厌其烦给这个下面条,给那个煮元宵,常常是三四个人吃不同的饭菜,但母亲从无抱怨。做一两顿饭并不难,难的是要常年做饭,更难的是要一辈子做饭!这种厨房的坚守里包含着对亲人浓浓的疼爱和深深的怜惜啊!
母亲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我始终相信,厨房的烟火里生成着人间最朴实、最深挚的情爱。有一对小夫妻,家境富裕,于是两人结婚六七年从未做过饭菜,都是上饭馆或叫外卖,结婚时买的餐具都没拆过外包装。他们自己觉得这种生活非常轻松,我总觉得有所缺失。后来他们分开了,自然不是为不做饭的原因。但我觉得,他们的家中缺少人间烟火,因此他们的感情并未真正交融,难免会起一些是非。有“食品添加剂之神”美誉的安部司说:“吃一顿饭很快,但我们必须告诉孩子,做饭要花多少工夫。希望大家明白,花工夫做出来的饭菜,不仅塑造了孩子们的身体,还塑造了他们的心灵。”“吃是一种获得生命的行为。我们获得了其他生命体的生命而生存下来,孩子也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宝贵与尊严。”是啊,在吃着亲人做的饭菜的同时,我们获得了他们的生命,感受到了他们的珍爱。所以,假如女儿想吃什么菜,不管多烦多难,我一定会花工夫去做出来,就是为了让她感受到父亲的爱,让她感受到这个家庭是和谐温暖的。我想,在菜肴入口的同时,一种生命和爱的理念也会深深植根于她的心田。
诚如安部司所说,做饭菜是要花工夫的。常年买菜的人都会有一个感觉,就是菜的品种很多,但都吃遍了,不知买什么好。所以,买菜的过程就很费工夫。我想,既然菜的品类就那么多,我们还是要在“做”上再下一点工夫。同样的茄子,可以做成炒茄子、凉拌茄子、青椒炒茄丝、茄子烧土豆、肉末茄子、鱼香茄子。一个寻常的土豆,可以做成青椒炒土豆丝、酸辣土豆丝、土豆片炒肉片、土豆西红柿洋葱牛腩汤。凉拌凉粉吃腻了吗?那就试着炒了吃,记得加一点“六月鲜”酱油,一点辣油,一点榨菜末,炒到凉粉微微透明起锅,也是别有风味的!
如果想要变换菜的做法,不时给家人一个惊喜,看看沈星的节目真的是很有用的。前天她做的是腊肉炒芦蒿,诱人的不仅是这道异香浓郁、色泽灿烂的家常菜,而在于她最后那句话:“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吃上这么好吃的家常小炒,谁还会到外面去吃饭呢?”是啊,为了让你的家人每天都能渴望回家来吃饭,为了每天晚上我们拥有一个完整的家,为什么不在厨事上多下些工夫呢?人的一生,究竟是在名利场上多花些精力,还是在自家的厨房里多花些时间更有意义呢?
不写了。今天女儿不知怎么馋黄豆猪手汤了,我得赶紧进厨房了。一个半小时以后,女儿踏进家门之际,正是猪手酥烂黄豆飘香之时!想着她永远改不掉的馋猫模样,我不禁笑出声来。
你幼稚的模样
昨晚,那么迟了,快11点,你回来了。我与瞌睡虫较着劲,等着你。一进门你就说:“我回来了,我要回家的!”脸上露出孩童般仿佛得了意外好处的调皮神情。就在那一瞬间,你幼稚的模样点点滴滴桩桩件件奔涌而来,时光如此无情,倏忽间夺走了我童稚的宝贝!
你上大学快三个月了,每天晚上你和妈妈短信来微信去,我就从妈妈那里得到你的二手信息。隔壁屋里,是短信来来往往温馨的铃音;这厢房里,手捧书报心猿意马的我,不住回放着你幼稚的模样。
幼稚的你,在摇篮中向我侧头而笑,仿佛心知我是你的爸爸;
幼稚的你,仰面向我求抱,我把你高举空中,你的笑使斗室霎时灿烂;
幼稚的你,每当听到碗筷的声音便会不停地嚅动着小嘴,眼巴巴等我们给你喂好吃的东西;
幼稚的你,穿一件橙黄毛衣,在门前扫着落叶,秋的色调因你而温暖;
幼稚的你,总是要跟我出门,一杯奶茶成了我哄你的经典诱惑;
幼稚的你,对着一群娃娃上课,我惊诧于你也有如我一样的教师梦;
幼稚的你,每晚要吃我做的阳春面,仰头喝完最后一滴汤时碗总是盖住了你胖乎乎的小脸;
幼稚的你,画了一张人们抢购阿明散文的画,小小年纪的私心让我无比熨帖;
幼稚的你,学姥姥和姥爷的对话,惟妙惟肖的模仿让全家人都笑出眼泪;
幼稚的你,被大人们骗着一遍遍背着儿歌,最后发现什么好处也没有便一逃了事。
一幕幕都还记得啊!幼稚的你,喜欢我抱着你照镜子,却又总是被镜子里的自己吓得直扭头;幼稚的你,总要去看后楼的那条狗,看了就哇哇大哭,哭过了再央求我们带你去看;幼稚的你,被我从小凳上一点点地挤走,只好委屈地看着妈妈;幼稚的你,跟我去澡堂洗澡就喜笑颜开,在红色的澡盆里拼命玩水;幼稚的你,在阳台上和妈妈一起等我下班,看到穿军装的人老远走来就说是“爸爸”;幼稚的你,跟我从珠江路步行到半山园,累了也不敢吭声,只因为吃了一顿肯德基;幼稚的你,常常抢着接电话,然后说一声“Daddy,your phone”,便咯咯笑着撒腿跑回自己的房间;幼稚的你,领唱《七子之歌》时,紧张得一直把话筒放在嘴边,大人们的笑声让你越发紧张;幼稚的你,每天放学时被那个小姐姐摸胖胖的小脸,回来哭着向我们告状;幼稚的你,为了从我这儿得到一颗糖,连着叫十几声“爸爸好”,我还老逗你说没听见;幼稚的你,为了让我陪你玩游戏,可怜巴巴地说“爸爸,我让你摸一百下小脸”;幼稚的你,总爱说长大了要嫁给爸爸……
长大的你怎能嫁给爸爸?!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幼稚的你离我一点一点远去。我用什么再能哄得你和我一起出门?我怎能毫无顾忌地摸你的小脸?我哪能不敲门就进你的房间?让你再学姥姥的讲话又是多么困难啊!我知道这是你在成长,你幼稚不再,你风华正茂。然而,我的理性总是打不过情感,我真的想煞了爱煞了你幼稚的模样啊!
想煞了你幼稚的模样。于是,在那些无眠的夜里,我写下了许多关于你的文字,人们都说那是我最真最美的心声。《小小座椅》流淌着我初为人父的喜悦,《对你的爱越来越像海》翻涌着我对寄宿学校的你如海的思念,《慢慢放飞》的旷达其实是不舍的掩饰,《渐行渐远》字里行间都是盼你长又怕你长的纠结,《谁把你的长发盘起》又怎能道尽一个父亲对女儿绵密的心思和永远的担忧?
爱煞了你幼稚的模样。于是,从青年到中年,我几度为你放弃了去京城工作的机会。更好发展前景的诱惑,在你清澈见底的双眸面前一扫而光。常常有人问我为不为那些放弃后悔,我说不悔。孩子,我真的永不后悔,虽然我可能失去了一些功名,但是,我深知爱要从源头开始,我没有错失你成长过程中任何的影像。父亲心中女儿的影像,是再先进的摄像机、再高明的摄影师也无法录制的啊!当时光越来越深,灯光越来越暗,老迈的我,是要靠不断回放这些影像来微笑迎接谢幕的啊!你幼稚的模样会永远伴随我,在此生,在彼岸,永不寂寞。
昨天,妈妈给我信息说你虽然学校有活动,但坚持再晚也要回来。我笑了,我知道你在撒娇了,你想家了。那一刻,你幼稚的模样点点滴滴桩桩件件汇聚而来,在我的心中翻舞飞扬。所以,我等你,只为看你进门时那幼稚的模样……
青春不分享
那天去珠江路,正是薄暮时分,难得不下雨,于是便起了走路的兴致。路线是不用多想的,一定是从北京西路到上海路,经由南大到珠江路——这是一条我惯走的路线。
离开母校已25年了,但对她的眷恋非但无减,反而与日俱增。在城东工作时,我经常会在节假日回母校探访。后来到城西上班,母校便离我更近了,思情袭涌之时,我会沿着这条路线来到母校,去重做一个单纯的学生,增添美好的情愫。
上海路不觉已在眼前,标有“杰克老地方”的那家咖啡馆,骤然驱走了我与母校这么多年的时空距离,回到老地方的感觉让我的心变得如此柔软。
走过化学楼,经过中文系,穿过操场,由西南楼而走向北园的校门,我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凭着一种惯性在行走,眼前掠过的是一张又一张青春剪影。上学的时候,我们中文系并不在这栋高楼,那时这栋楼也并没有建起,但既然它挂上了“文学院”的牌子,对它总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年轻的我,在这个系科整整学习了6年。大学的体育课都是在这个操场上的,不喜运动的我,为了提高体育成绩,曾经在数九寒冬早起练习长跑,多少个清晨,偌大的操场,只有我一个人清寂的影子。在西南楼里,我们聆听过许多老师的讲课,而要去系小楼,总要经过西南楼,所以,我每次走过这里,总会对西南楼深深注视。
正是下课的时间,校园里人流不息,学子们纷纷涌向南园,奔往食堂或宿舍。行走在学子们中间的我,手里正提着一个简单的文件包的我,仿佛也正是一个在去向食堂的学子。那时的我,上课时也是提着一个极简单的人造革的包,里面装了几册当天需要的课本。今天,我似乎不是要去珠江路,我正在走向学生食堂,马上就会熟练地打开靠墙一格小橱柜上的那把锁,取出我的两个搪瓷饭盆去买饭菜,一个装4分钱的饭,一个装8分钱的青菜粉丝。或者,女友已打好了饭菜在食堂的那张老座位上等我……
省略号省略的,是许多学子共有的也许永远不会与人共享的爱情故事。
那个时代仍是相对封闭的,不提倡恋爱是写进学生守则的。然而,大家仍能看出谁和谁之间爱情的端倪,食堂便是“捕捉”爱情信息的极好地方。当两双眼睛越过攒动的人头热热相遇,当女孩以减肥为理由似乎不经意地把饭盆中的肉夹给男孩,当男孩女孩总能“碰巧”坐到一起,谁不能看出其中爱的蛛丝马迹?更有不少人的爱情是发生在学生食堂的。我的一位同学常常和一个外系的女孩对面相坐,天长日久,虽未表白,但彼此已能读懂对方的眼睛。当我的同学鼓起勇气准备向她表露心迹时,女孩却再也没有出现,令他怅惘多年。我的爱情故事,我这位同学的万千情愫,又怎么会去与人共享?只会在漫长的岁月中偶尔想起,祝福伊人此生平安。
每一个人的青春都是不会完全与人共享的吧?同学见面之时,我们分享的无非是些面上的东西,那些老师,那些同学,那些建筑,那些游历,那些共有的趣事。而和某一个老师的独特感情,与某一个同学的深厚交往,对人和事的深层思考,还有那些只有自己所知的隐秘的过往,我们一定只会独自品味的。所以,同样是走过大操场,同样是走过西南楼,每一个人心中放映的,一定是不同的故事片,情节和主角都会截然不同。
同一个季节的青春不会分享,不同季节的青春更不会分享。尽管“年轻”总会具有一些相似性,但不同年代、不同个体的“青春”总是独一无二的,难以共享。
不是吗?此刻“混迹”于青年学子中的我,其实女儿都已大学二年级了。我看得出她的青春喜悦和青春憧憬,但她很少与我交流,我对她的大学生活知之甚少。当然,以我的经历推测她的生活,大概的情况是不会有几多差异的。作为爱女儿的感性的父亲,我很想了解她的一切;作为一个理性的曾经年轻过的人,我却又深深懂得青春不分享的道理。孩子与我处在两个季节,我们也许只能隔季相望。这也无须大惊小怪、有所失落吧?回想我上学时,又何曾与父母作过多少大学生活的交流呢!但是,等我们踏上社会,特别是人到中年,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做父母的不易,我们却会常常与父母分享现在的生活,这或许是对青春不分享的一种补偿吧!
就这样真真幻幻地行走在自己的校园,就这样断断续续地回放着自己的青春,就这样深深浅浅地寻思着自己的心事。遥远的岁月,在这初春的薄暮迎面而来;深切的怀念,在这花开的季节弥漫开来……
从未稍离
朋友来参观我的居所,看到处处摆放了女儿幼时的照片,不由惊讶:好像胖胖从来没有长大过哎!我没有答话,心里却在说:不是女儿没有长大,而是女儿从来没有离开过我,没有离开过我的心间。
女儿小的时候,真可以说与我寸步不离。一岁多点的时候,夏日的黄昏,我会骑着自行车带她出去兜风。每当自行车在南京博物院前快速下坡时,随着我一声“冲啊”,理着光头、只穿着红色小肚兜的她,总会仰头对我灿灿地笑着。拥她入怀之际,我以为她永远不会长大,永远就是这样一个坐在我车前小小座椅上的小宝贝。
稍大的时候,平时她上幼儿园,我因为工作忙,很少有时间管她。最盼望星期天的到来,我可以整天和女儿待在一起。星期天的下午,我总会边穿鞋边逗她:爸爸要出去走一圈儿,你去不去?正在专心致志玩耍的她会头也不抬地说:不去!我就边开门边说:买奶茶去啰!女儿便会急急地放下手中的玩具,大声地喊着:爸爸等等我,等等我!就这样,我每次都能用一杯奶茶成功地诱惑她跟我出门。在小街上拉着她肉乎乎的小手之时,我以为她永远不会长大,永远就是这样一个用小小的物质就能“收买”的小馋虫。
女儿还是无可阻止地长大了。渐渐长大的她,不会再围在我身边撒娇;渐渐长大的她,不会再被一杯奶茶轻易诱惑;渐渐长大的她,与我的世界交集越来越小。读初中的她开始住校,读高中的她作息时间与我交错,读大学的她更是渐行渐远。
然而,长大的她又何曾与我稍离呢?读中学时,我最操心的就是她的功课,常常在书店铺天盖地的教辅书前细心挑选,希望她在学业上既得到充足的营养又不致消化不良。甚至,我自己动手编写数学解题方法,试图让她从我走过的路中找到一些“捷径”。做着这些事的时候,女儿的前程在我心里。
想她的夜晚,我会铺开稿纸,任思念随月色和灯光倾泻,如同今晚。《成长的诗行》《儿女青红又一时》《对你的爱越来越像海》,都是一气写成。爱过的人都有体验,只有真正全身心地爱一个人,才会落笔时思无阻滞,飞流直下。写着这些情真文字的时候,女儿的影像在我心里。
几年前装修新居的时候,并没有打算立即乔迁,明明知道越来越大的女儿今后几乎不可能来住,我还是给她留了一个房间,里面放满了与她有关的照片和饰物。她小时候看过的书和碟片我都小心放在一个柜子里,用布盖好,以免蒙灰。有一个她装玩具的饼干筒,我甚至都没打开过,我要好好储蓄她的童年,让她今后有回望回返之所。每天看着这一切,女儿的童年在我心里。
因为家境不好,在我小的时候,父母就一点一点为我积攒今后结婚用的东西,我结婚时父母真的把这些早已不稀奇的东西一车拉到了南京。现在,虽然条件好了,我却仍然会为女儿留意一些今后可能用得着的东西,希望她成家时自己能来挑选。在积攒着这些也许是无用的东西之时,女儿的幸福在我心里。
清晨起床时,女儿的面庞在我眼前;走在上班路上时,女儿的笑容在我脑海;出差途中,女儿的身影在我心田。稍稍闲下来一点就会想:女儿在学校吃得好吗?睡得香吗?天凉是否记得加衣?和同学相处是否融洽?出去玩是否注意安全?会不会上陌生电话的当?一个女儿不在身边的父亲,他会常常分身为二,一个奔走红尘匆匆劳碌,一个逃逸尘世默默思念。
长大的女儿与我交流少了,我明白这是青春必有的阶段。年轻的我,何曾常与父母沟通,又何曾真的理解父爱母爱?然而,父母何曾有过怨尤,又何曾不时时把儿子放在心上!所以,虽然人生的季节和生活的空间暂时阻隔了我和女儿,但是,孩子,我要对你说:你从未离开过我,须臾不曾离开我心间!
年轻的我,为爱情而忧伤感怀的我,喜欢席慕蓉的一首诗:“一直在盼望着一段美丽的爱/所以我毫不犹疑地将你舍弃/流浪的途中我不断寻觅/却没料到 回首之时/年轻的你 从未稍离/从未稍离的你在我心中/春天来时便反复地吟唱……”现在,不再年轻的我,为女儿的长大而五味交织的我,要借这首诗对女儿说:尽管岁月总有舍弃,尽管时光总会流失,但年幼的你从未稍离,长大的你从未稍离,我为你写下的所有文字,就是一个父亲难以言尽的绵密心思,就是一个父亲澎湃心潮的反复吟唱。
也许,忙于课业的你无暇去看我的文字;也许,青春勃发的你难以读懂走向生命深处的我。然而,我始终相信席慕蓉的那句话:岁月深埋在心中便成琥珀。总有一天,在某一个薄雾蒙蒙的清晨或细雨霏霏的黄昏,你会翻阅我的心,走进我轻轻重重敲在岁月之键上的每一个字,我们终将在某一个点上重逢,人到中年的你终于明白,父亲一直在你身边,你从未离开我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