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 四首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自幼孤贫,发愤苦学。天圣八年(1030)仁宗朝擢进士第一。曾任谏官、翰林学士等。庆历(1041—1048)新政,与范仲淹同进退。屡因切直敢言遭贬谪,又屡因文名冠天下而复用,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神宗朝与王安石不合,自求去职。卒赠太子太师,谥文忠。欧阳修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文章为一代宗师。苏轼父子、曾巩、王安石等皆出其门下。诗歌创作反对浮艳雕琢倾向,提倡平实疏畅的诗风。曾撰《新五代史》,又与宋祁合修《新唐书》。苏轼说他“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六一居士集叙》)。为了反映生活的另一侧面,他和范仲淹、晏殊一样,留下风流蕴藉的词二百余首。今存《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又名《六一词》。欧阳修、晏殊齐名,皆以小令见长,承袭南唐冯延巳词风,描摹士大夫诗酒生活的情趣。但在题材、语言及表现手法上对传统皆有突破。刘熙载说:“冯延巳词,晏同叔(晏殊)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艺概》)其实应当说,晏词比冯词尤俊,欧词比冯词尤深。冯煦说:“(欧词)疏隽开子瞻(苏轼),深婉开少游(秦观)。”(《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可见欧词对后来的词人苏轼与秦观有明显影响,对宋词的发展有开拓之功。
踏莎行
候馆梅残①,溪桥柳细②,草薰风暖摇征辔③。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④。寸寸柔肠⑤,盈盈粉泪⑥,楼高莫近危栏倚⑦。平芜尽处是春山⑧,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
①候馆:迎候宾客的馆舍。有楼可以观望。《周礼·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这里指旅舍。
②溪桥:小溪旁的桥。杜甫诗:“市桥官柳细。”
③草薰:薰,香草,即蕙草,又名零陵香。《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后来转为形容词。原意为有香气的草,这里引申为有香气。征辔(pèi):征,远行。辔,马缰绳和嚼子。这里代指马。
④迢迢(tiáo):远貌,有延绵之意。
⑤寸寸柔肠:谓女子之肝肠寸断。
⑥盈盈粉泪:谓女子之泪水充溢。
⑦危栏:高栏。危,《说文解字》:“在高而惧也。”
⑧平芜:平坦的草地。草原的通称。
欧阳修作这首小词,颇曾运用他的才思。词的主题是传统的男女离情。他仿照江淹《别赋》“行子”、“居人”两段格局的写法,上阕写行子思家,下阕写居人念远。上下阕结构完整,章法井然。
上阕,词人融情于景,刻画行子在征途的离情别绪。四字联对“候馆梅残,溪桥柳细”,初春郊景如画。“候馆”是行子暂居之地,“溪桥”是行子征途所经。“梅残”、“柳细”,既是暗示时令的环境描写,也关合着离情主题:梅可以寄远,柳(与“留”谐音)可以赠别。作者捕捉初春景物,深细如此。“草薰风暖摇征辔”,“草薰风暖”直从江淹《别赋》的“闺中风暖,陌上草薰”化来,也是为着紧扣离情主题的。一个“摇”字,生动地刻画了行子漫不经心地摇着马鞭,缓缓前行的模样。这三句环境与主人公的描写,已经蕴积了十分的离意,下面更要为“离愁”寻一个贴切的比喻:“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李煜有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他又有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可能给作者一些启发,帮他写出如此妙喻。叠字“迢迢”,写出延绵不断的行程和延绵不断的离恨。
下阕联对,接写居人。行子驻马回头,居人倚楼凝望,自然是柔肠寸断,粉泪盈眸。“楼高莫近危栏倚”。李商隐曾有诗云:“此楼堪北望,轻命倚危栏。”(《北楼》)这里用“危栏”一词,表示居人不顾自身,情真意切,非要骋望那望不到的远方,多看一眼那留不住的行子不可。但事实上她能望到什么呢?“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她望到一带平原,平原的尽头有无际青山,但那远行的人,伴着斜晖与鞭丝,怕已经到了青山之外了吧!当时有石曼卿,做过这样两句诗:“水尽天不尽,人在天尽头。”有人说欧的词句来自石诗,恐怕未必。宋初词人,多喜把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联系起来,使物、我融为一体,饶有情致。如范仲淹的词句:“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苏幕遮》)欧阳修大概由此感应,写出同等当行本色的词句。总之,以春水喻忆家,以春山喻思远,多么贴合离人的心境。它既像特写镜头,又像水墨画面,语浅淡而情深挚,达到较强的艺术效果,体现抒情小令的本色。至于说什么这里的“行子”就是欧公,这是他因写过斥责高若讷的信,受到贬谪而作,则纯为附会之谈,是不足凭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