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 咏物咏美人

分类唐诗三百首 作者:蘅塘退士 著


一 咏物咏美人

骆宾王

骆宾王(623—684),义乌(今属浙江)人。七岁作《咏鹅》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被称为神童。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并称“王杨卢骆”,又号“初唐四杰”。四人中他年辈最老,但排名最后。“四杰”都是官小名大,性格浪漫,都喜欢自我表现,争名好胜,被当时人取为笑谈。光宅元年(684),骆宾王随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写出著名散文《讨武曌檄》,传遍天下,后来兵败被杀,有传说他逃命后当了和尚。在“四杰”中,骆宾王的逸事流传最广,给人的印象最深。

在狱咏蝉 并序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1]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2]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3]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4]。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感而缀诗,贻诸知己。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5]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6]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7]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高宗仪凤三年(678),诗人在首都长安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怒武后,被诬下狱,此诗作于狱中。近三百字的小序反复叙写了自己的心境,并以蝉的高洁自况,抒发了幽愤感伤的情怀。

这首诗名为咏蝉,实为自咏,蝉的高洁,就是自己品性的高洁。前四句分写蝉和人,后四句合写蝉和人。全诗托物言志,蝉和人融为一体,活画出一个在寒露中哀鸣的秋蝉的形象,也就是诗人的自我形象。“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一联,寄托遥深,对人生感受有高度的概括性,富有哲理意味,是被人传诵的名句。

[1]“虽生意”两句:东晋殷仲文,见大司马桓温府中老槐树,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意。”(《晋书·殷仲文传》)这里借此故事自叹无生气。

[2]“而听讼”两句:用《诗经·召南·甘棠》故事,周代召公听民间之讼而不烦劳百姓,就在甘棠(棠梨树)下断案,后人都不忍损伤这树。

[3]曩(nǎng)时:从前。将:还是。

[4]徽纆(mò):捆绑罪犯的绳索,这里是被囚禁的意思。

[5]西陆:指秋天。古代认为日行东陆是春,南陆是夏,西陆是秋,北陆是冬。南冠:楚国人戴的帽子,这里是囚徒的意思。用《左传·成公九年》楚国钟仪戴着南冠被囚于晋国军府的典故。

[6]那(nǎ):即今“哪”字。历代诸本均作“那”,蘅塘退士改作“不”,兹复正。玄鬓:原指黑色的鬓发,这里比喻黑色的蝉。这两句一语双关。表层意思是,我怎能忍受这像满头黑发的蝉对着我这白发老人长吟?深层意思是,我对着黑蝉吟诵委屈哀伤的《白头吟》。《白头吟》是古乐府曲名,多写清正却遭诬谤的主题。

[7]“露重”两句:写蝉在秋风寒露中飞不动、叫不响的痛苦情景,暗示身微言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