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容忍的极限
林冲是著名的梁山英雄,马军五虎将之一。他在上梁山之前,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他美丽温柔的妻子一再受到高衙内的调戏、迫奸(未成)、逼嫁。这种奇耻大辱对一般男子汉大丈夫都难以忍受,何况身为八十万禁军教头的英雄林冲。他怎样处理这种当众受辱之事呢?想必会用拳头狠狠地教训那位花花公子。倘若高衙内的干爹敢于出面迫害自己,那就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他们,携带妻子投奔梁山。
实际生活当然不会这么简单。
林冲作为东京的禁军教头,社会地位不算高,只是个军队武艺教练员,但生活待遇相当优厚,家中有个年轻美貌、温柔多情的妻子。他出场时身穿绿罗战袍,腰系银带,手拿一把西川折扇,样子和鲁智深、李逵迥然不同。作者似乎在告诉读者,像林冲这样的人,要上梁山,恐怕很不容易。鲁智深“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李逵身边除了两把板斧别无财产。他们说上梁山,抬起脚就走,全无后顾之忧。林冲就不同了,美丽多情的娘子,温暖富足的家庭,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他一样也舍不得。还有传统观念的束缚,林冲做梦也没想到会上梁山。
作者对现实各种人物的观察相当深刻,从外在的言谈举止到内心深处的微妙变化。当林冲听说妻子在岳庙的大庭广众之中被人调戏,气得要命,立刻跑去,抓住流氓就要打,扳过肩胛一看,原来是当朝太尉的干儿子,举起的拳头软了下来。鲁智深带着铁禅杖前来帮忙,林冲反而极力相劝。林冲说本要揍他一顿,怕太尉面子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权且让他一次。鲁智深说:“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林冲自己强压心头怒火,也劝鲁智深暂时忍住为好,表明林冲为了保住教头的身家地位,不敢与当权的官僚决裂。
林冲的息事宁人并没有换来高衙内的怜悯。相反,他视林冲软弱可欺,步步进逼。听从帮闲富安的诡计,收买了林冲的好友陆虞候,将林冲娘子骗去,企图加以污辱。林冲在救出妻子以后,心中怒火难以平息,“把陆虞候家打得粉碎”。回家取了尖刀,到处寻找陆谦,想杀陆谦解恨。俗话说:“冤有头,债有主。”林冲为何不找主犯高衙内,却只找帮凶算账?很明显,他怕“恶了太尉”,丢了饭碗,有意避免与高太尉发生直接冲突。
诱奸林娘子之计失败以后,高衙内受了大惊而病倒。高太尉得知干儿子干了这种无耻的勾当,本应狠揍他一顿,严加管教。至少也应加以劝阻,防止情况的恶化。可是,流氓成性的高俅竟然不怕社会舆论的谴责,纵子作恶,设下卖宝刀、比宝刀、引入白虎堂的毒计,诬陷林冲“欲杀本官”,命人解去开封府问断,要定死罪。幸亏办案的孔目了解内情,才免了林冲的死刑,改为刺配沧州牢城。
林冲受高太尉的残酷迫害,含冤负屈,依然不敢奋起反抗。他错误地认为,这桩事情由娘子引起,只要休了妻子,便可彼此相安。因此,他在流放前,给妻子写了休书,任从娘子改嫁。理由是自己此去“生死存亡未卜”,为了不致“误了娘子青春”,同时也为了自己“免得高衙内的陷害”。这种做法,暂且不论林冲主观动机好坏,客观上无异于把妻子推向求救无门的境地。试想,林娘子得到休书,便成了无夫之妇,无形中为高衙内进一步威逼这头亲事大开方便之门。林冲妻子未被休,岳父张教头还可以以有夫之妇为由,拒绝逼婚。被休后,将以什么理由来顶住当朝权贵高俅的宠子的逼婚呢?实际等于解除了林冲妻子最后一层保护网。林娘子为人贞节贤惠,对于她,只有走“守节死义”这条路了。因此,林冲的忍辱退让,必将导致林娘子的悲剧。
实际上,高俅父子并没有因为林冲休掉妻子而放弃对他的继续迫害。林冲尚未上路,高俅已买嘱董超、薛霸在半路寻机弄死他。林冲却蒙在鼓里,仍然抱着日后“挣扎回来”的幻想。解差在野猪林下手,但计谋被鲁智深识破,在水火棍下救出林冲。到这个时候,林冲本应丢掉幻想,杀掉解差,和鲁智深同奔梁山。想不到林冲依然逆来顺受,竟然为两位谋杀犯向鲁智深求情,准备在沧州安度悲苦的囚犯生涯。
儒、道、佛三家都鼓吹“忍”,林冲受的影响未免太深了。如果高俅父子不那么凶狠,非置林冲于死地不可,那么,林冲也许还会继续忍下去。试看,睡在沧州草料场里的林冲,大风吹得草屋摇摇晃晃,他心里并没有思考如何复仇,而是盘算着等天晴叫个泥水匠来修理。善良而安分守己的林冲竟然没有想到三番四次迫害他的高俅父子还会再派人向他下毒手。当李小二告诉他“有个东京来的尴尬人”,行为鬼鬼祟祟,话里露出“高太尉”三字,他不免大吃一惊。他猜想又是那个陆虞候,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买把尖刀,前街后巷找个遍,一连寻了五日。第六天夜晚,草料场起火,躲在古庙里的林冲,听门外陆谦等三人对话,才知道草料场的大火是他们放的。他们正在得意忘形地说什么等火灭后要拾一块林冲的骨头回京,让太尉、衙内知道他们会办事。到了这个地步,林冲已退无可退,忍无可忍,于是,搬开顶门石头,大喝一声,带着满腔仇恨和无比愤怒的心情,干脆利落地杀了陆谦等三人,顶风冒雪,连夜投奔梁山。
人们谈起逼上梁山,很自然地就会想到林冲。《水浒传》描写了一系列逼上梁山的故事,林冲可说是最有代表性,原因有三:
一、 专制统治者对他的“逼”,在他身上体现得最突出、最充分。
二、 林冲思想的转变写得很自然,合情合理,经得起仔细推敲。
三、 上了梁山的林冲,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和在东京的林冲相比,判若两人。
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有些文学史家根据这则故事说明《水浒传》现实主义的深度。高俅父子迫害林冲的过程,确实挖得很深,挖出专制统治者极其卑劣的灵魂,同时深刻表现了林冲从步步退让到奋起反抗的必然逻辑。不过,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问题:现实生活里的“林冲”必定上梁山吗?照《水浒传》的情节安排,似乎摆在林冲面前只有一条上梁山的路。其实,这是作者特意安排的,现实生活不一定非如此不可。历史上受权奸迫害的忠臣义士不知有多少,究竟有几个上了梁山呢?像林冲这样的人,碰到类似的迫害,更大的可能恐怕不是忍辱偷生,就是家破人亡,即使有点反抗的勇气,至多也是击鼓鸣冤。这更符合现实生活的发展逻辑。从六朝小说的韩朋故事到《聊斋志异》的《红玉》,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但《水浒传》却非让林冲上梁山不可,除了展示官逼民反的道理,实际上是给被压迫者指出一条反抗专制压迫的道路。它无异于向读者表明,对专制统治者不应存有任何幻想,忍辱偷生,只有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