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复出之前

临危受命:邓小平复出与全面整顿开始 作者:


一、复出之前

●毛泽东说:“邓小平同志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周恩来指示:“赣州离南昌较远,……将邓小平安排在赣州不妥,应在南昌市郊为宜。”

●邓小平向毛泽东表示:“我觉得自己身体还好,虽然已经六十八岁了……还可以为党、为人民工作七、八年,以补过于万一。”

周恩来指示安排好邓小平

1972年初,周恩来在全国计划会议上指出:

职工人数突破了5000万,工资总额突破了300个亿,粮食销售量突破了800亿斤,这3个突破是个警号,不注意解决就会出大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管理这么大一个国家,周恩来总需要几个助手啊!

此时,内政外交,还有亟待恢复的国民经济,千钧重担都压在日益消瘦的周恩来身上。

谁能帮助他撑起这个局面呢?周恩来想到了邓小平。

周恩来根据毛泽东在不久前参加陈毅追悼会上说过的话,开始为邓小平出来工作创造条件。

那是在1972年1月10日下午,毛泽东在参加陈毅的追悼会上,对陈毅的夫人张茜说:

陈毅是个好人。

毛泽东随后对着大家说:

陈毅是支持我的。

同时,毛泽东还提到了邓小平,并把邓小平和当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刘伯承并列在一起。

毛泽东说:

邓小平同志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在场的周恩来听到毛泽东对邓小平的“定性”后,周恩来知道,启用邓小平的时间不会很远了。

邓小平是在1969年10月20日,被下放到江西的。

那是在1969年10月18日,周恩来亲自给江西省打电话,是江西省办公室主任程惠远接的。

周恩来要江西安排邓小平夫妇的住处和“锻炼”的地方,并要他们办好后,报告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江西报上来的方案是将邓小平安排在赣州。

19日,周恩来又在电话中明确指示:

赣州离南昌较远,交通不便,而且又是山区,条件较差,将邓小平安排在赣州不妥,应在南昌市郊为宜。邓小平的房子应该是一栋两层楼的楼房,楼上他们夫妇住,楼下工作人员住。最好是独门独院,又能散散步,又比较安全。

按照周恩来的指示,江西省安排邓小平住在南昌市郊望城岗原南昌步校校长的房子,人称“将军楼”,这是个二层楼,独家独院。

邓小平“锻炼”就在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劳动,由陈昌奉亲自管理,严格保密。

陈昌奉是毛泽东长征时期的警卫员。

江西省在作出安排邓小平在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蹲点劳动的决定后,立即着手物色一名邓小平的管理秘书兼警卫。

军区政治部干部处考虑的人选是黄文华。黄文华有个特点,就是对上级的指示绝对执行,机械而不语。

正因为具有这样的特点,黄文华便从一名普通的部队干事,被江西省军区选来,担任邓小平夫妇的警卫监护工作。

黄文华担任警卫工作后,不论邓小平走到哪里,他都不厌其烦地紧跟在后,相距几十米,一有情况,便可作紧急处理。

黄文华同邓小平一家一起生活好几天了,总是“喂”“喂”的,找不到主语。

有一天,邓小平从楼上走下来,主动对黄文华说:

你今后就叫我老邓,不要叫别的,这样还自然。

“老邓”,这是一个可作多重理解的称呼。首先这是个最普通的称呼,也可当作一种尊敬的称呼,再说“老邓”是个中性称呼,即不算敌人也不作为同志,含糊糊,正好应用。

于是,“老邓”这个称呼便在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修理车间叫开了。

修配厂分配邓小平当钳工,劳动活不重,只干半天。邓小平年轻时留法勤工俭学,干过这个活,所以很熟练。

工人们称赞地说:“老邓起码有四五级工的水平。”

劳动之余,邓小平可以读读书,散散步,在院子里侍弄蔬菜。

邓小平和卓琳每天从工厂劳动回来之后,便脱去外衣,挽起袖子,挥锄开荒,先后种了青菜、大蒜、葱、黄瓜、丝瓜、苦瓜和玉米。

邓小平的继母夏伯根,就帮着搓草绳子搭瓜棚,让丝瓜、苦瓜、南瓜、冬瓜的藤,沿着草绳攀上竹竿。

邓小平夫妇早晨起来在院子里散步时,总要看看菜地,看着自己种的黄瓜、丝瓜、苦瓜、南瓜开了几朵花。不到三四个月的时间,大部分蔬菜就可以摘下来吃了。

邓小平精心喂养的几只鸡,开始下蛋了。这几只鸡,仿佛通人性似的,一看到邓小平夫妇劳动回来,就咯咯咯地跟上前来,仰着脑袋,要求主人喂食。邓小平夫妇总是高兴地满足它们的要求。

有一天晚上喂食时,他们发现有一只鸡还没有入窝,邓小平夫妇找了好久,直到深夜才在一棵树兜下找到。

邓小平的清贫生活,给工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得他和工人在感情上更亲近了。

邓小平喜欢散步。散步时,他总是微低着头,迈着轻快的步子,深深地陷入沉思。他走路有个特点,喜欢把左手插入裤子口袋,右手作前后摆动,动作十分有力。有时,他又把双手插入裤子口袋,挺直胸部,大步流星地走。这种迈步的雄姿,使人感受到一种胜利的信念。

邓小平正是以老一辈革命家的顽强毅力,身处人生的低谷却依然从容,并坚强而乐观的生活和工作着。

毛泽东决心启用邓小平

1971年11月5日,在江西下放的邓小平和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的党员干部、职工们,一同听了中共中央《关于林彪叛国出逃的通知》的传达。

这是邓小平自被下放以后,第一次享受听传达中央文件的“政治待遇”。在两个半小时听文件的过程中,他神情专注,一言不发。

拖拉机修造厂的厂长罗明,知道邓小平耳背,于是就让邓小平坐在前面,和县工业局长坐在一起。

邓小平身板挺直,两手扶在大腿上,两眼平视,眼睛有神,给他斟了一杯茶,邓小平也没顾上喝一口。

听了中央文件以后,工厂以车间为单位组织讨论,邓小平静静地听工人们讨论,没有讲一句话。

回到将军楼住所,邓小平对夫人卓琳说了8个字:

林彪不死,天理难容!

1971年11月8日,邓小平致信毛泽东。在信中,邓小平写道:

在传达前,我对林陈反党叛国集团的事一无所知,只是感觉到陈伯达出了问题。对林彪则是非常突然的。所以,在听到林陈集团那些罪该万死的罪恶行动时,感到十分的震惊和愤慨!

邓小平在信中,除了表示坚决拥护中央关于处理林彪反党集团的决定,还汇报了自己两年来在江西的情况。

邓小平提出:

我个人没有什么要求,只希望有一天还能为党做点工作,当然是做点技术性质的工作。我身体还好,还可以做几年工作后再退休。

在信中,邓小平还请求毛主席帮助安排好几个孩子。

毛泽东看到这封信后,对汪东兴说:“小平同志的信上讲了,他的事还要汪东兴管!”

毛泽东在信封上批示:

印发政治局。他家务事请汪办一下。

这封信对于邓小平的政治生命具有重大影响。此后,邓小平的处境开始有所好转。

1972年1月10日,毛泽东在出席陈毅追悼会,指出邓小平的问题还是人民内部矛盾。

1972年2月,中央通知恢复邓小平党的组织生活。

1972年8月1日,邓小平在江西第四次听了关于林彪反党集团阴谋叛乱罪行报告的传达后,于8月3日再次致信毛泽东。

在信中,邓小平表示坚决拥护中央对林彪集团的揭露和批判。

在信的最后,邓小平向毛泽东表示:

我觉得自己身体还好,虽然已经68岁了,还可以做些技术性的工作,例如调查研究工作,还可以为党、为人民工作七、八年,以补过于万一。我没有别的要求,我静候主席和中央的指示。

邓小平的信,通过中共江西省委送往北京。中共中央办公厅收到后,转给毛泽东。

8月14日,毛泽东在邓小平的信上批示的主要内容:

一、他在中央苏区是挨整的,即邓、毛、谢、古四个罪人之一,是所谓毛派的头子。

二、他没有历史问题,即没有投降过敌人。

三、他协助刘伯承同志打仗是得力的,有战功的。除此以外,进城以后,也不是一件好事都没有做过。

例如率领代表团到莫斯科谈判,他没有屈服于苏修。

这些事我过去讲过多次,现在再说一遍。

毛泽东的批示,等于向全党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确凿无疑的信号,即毛泽东已经定下决心,要起用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了!

8月15日,周恩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传达了毛泽东的批示,并印制了若干份,给与会的政治局委员人手一份。

这次会议后,周恩来以中共中央的名义,通知江西省委,宣布对邓小平解除监视劳动,恢复党的组织生活,搞一些参观访问、调查研究形式的活动。

此后,邓小平到江西瑞金、景德镇,湖南韶山等地进行参观和调查。

毛泽东为邓小平创造条件

在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毛泽东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果断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

首先,毛泽东委托周恩来主持中共中央的日常工作。

在毛泽东的信任和支持下,周恩来受命于危难之际,抱多病之躯,以超人的毅力,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各方面的工作有了转机。

其次,成立由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主持的中央军委办公会议,负责军委日常工作。

1971年9月29日,毛泽东批示“同意”。

中共中央发出《通知》:

……军委日常工作,中央已决定由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同志主持,并筹组军委办公会议,进行集体领导。

10月3日,中共中央又发出通知:

中央决定,军委办公会议由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同志主持,并由叶剑英、李先念、汪东兴……同志组成,即日工作,负责中央军委日常工作。

11月14日,毛泽东在接见参加成都地区座谈会的同志时,亲自为谭震林、陈毅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平反,使他们得以恢复政治名誉,并陆续出来工作。

此外,毛泽东在年初亲自参加了陈毅追悼会,并由周恩来致悼词。毛泽东在与张茜的谈话中,高度评价了陈毅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的一生,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毛泽东的这些决策,为邓小平复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促使邓小平复出和重新工作问题上,周恩来呕心沥血,煞费苦心,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周恩来一直在寻找如何使邓小平早日出来工作的最佳时机。现在,周恩来终于看到了让邓小平复出的希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