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文学思想的主要倾向
刘勰文学思想的内涵颇为复杂。自其主要之倡导言之,是宗经;然考察其文学思想之各个侧面,则又非宗经所能范围。自其思想之主要倾向言之,属儒家:儒家的文学观,儒家的哲学思想基础。然考察其思想之渊源,则又非儒家思想所能范围。要把握刘勰文学思想之主要倾向,须逐层加以分析,再导引出结论。
一
刘勰文学思想之一重要基础,便是文原于道。《文心》五十篇,以《原道》开篇。何以以原道首揭论文之宗旨,学者们普遍认为,文原于道的提出,是为了提出宗经的主张,“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道的提出只是为了证明经之神圣不可移易。这一看法当然不无道理。但是,如果我们从深层考察,则“原道”说的提出,实际上超过了宗经的范围,而更带着崇尚性灵的意味。
《原道》谓: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鍾,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这一段文字下面,接着又说,傍及万品,动植皆文,有形即有文;不惟有形文,且亦有声文。此盖自然而然之道理。文原于道,就是文原于自然,即文乃自然而然而生。纪昀非常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他说:“文以载道,明其当然;文原于道,明其本然,识其本乃不逐其末。”文原于自然,就为重情性抒发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天地万物有文,人模仿天地,人亦有文。这种思想来源久远。《老子》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法于天地,实质上原于人与天地万物一气的古老思想,因其一气,故相通。从这个基本思想出发,派生出人类种种活动都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的思想,反映在养生论、医学理论中,当然也反映在文艺理论中。《淮南子·精神训》说:“故头之圆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天有四时五行九解三百六十六日,人亦有四肢五脏九窍三百六十六节;天有风雨寒暑,人亦有取与喜怒,故胆为云,肺为气,肝为风,肾为雨,脾为雷,以与天地相参也。”人的整个肌节,都模仿天地四时,所以说是“与天地相参”。晚于刘安的董仲舒亦沿用这一说法,《春秋繁露·人副天数》:“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窍理脉,川谷之象也;心有哀乐喜怒,神气之类也。观人之体,一何高物之甚而类于天也。……是故人之身首而圆,象天容也。发,象星辰也。耳目戾戾,象日月也。口鼻呼吸,象风气也。胸中达知,象神明也。腹饱实虚,象百物也。……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数与之相参,故命与之相连也。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乍视乍瞑,副昼夜也;乍刚乍柔,副冬夏也;乍哀乍乐,副阴阳也。”此种思想也贯穿于传统医学的体系中,阴阳五行与生理构造相对应,疾病的发生和治疗与阴阳四时有关,就是说,阴阳、五行、四时与人的五脏、经络、病机、治则相关联。这在《黄帝内经》中有大量论述。在中国的传统医学思想里,把人看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犹如整个宇宙之和谐统一一般;把人与宇宙,也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谐不可拂逆。这种思想,在后来道教的丹鼎派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丹鼎派在倡内丹修炼中,把人的身体看作一个小天地,这个小天地与身外的大天地相通,炼内丹的目的,便是最终打通小天地与大天地的交汇点,与天地合气,与天地一体,从而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在音乐理论中,天地相通的思想也有表现,如提出乐纬与季候相对应。《吕氏春秋·音律》谓:“大圣至理之世,天地之气,合而生风,日至则月钟其风,以生十二律。仲冬日短至,则生黄钟。季冬生大吕。孟春生太蔟。仲春生夹钟。季春生姑洗。孟夏生仲吕。仲夏日长至,则生蕤宾。季夏生林钟。孟秋生夷则。仲秋生南吕。季秋生无射。孟冬生应钟。天地之风气正,则十二律定矣。”根据《吕氏春秋》十二月令与十二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孟春之月,其音角,律中太蔟
仲春之月,其音角,律中夹钟
季春之月,其音角,律中姑洗
孟夏之月,其音徵,律中仲吕
仲夏之月,其音徵,律中蕤宾
季夏之月,其音徵,律中林钟
孟秋之月,其音商,律中夷则
仲秋之月,其音商,律中南吕
季秋之月,其音商,律中无射
孟冬之月,其音羽,律中应钟
仲冬之月,其音羽,律中黄钟
季冬之月,其音羽,律中大吕
而季候又与社会生活、生产相关,音乐就在这一点上既与社会又与大自然发生着联系。
把人与宇宙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自身及其一切活动都要联系到宇宙来考察的思想,发展到极端,是天人感应说,史书五行志有大量记载。天人感应的思想,至今还看不出有什么积极的意义。但是,人自身及其活动联系到宇宙来考察的思想的另一个方面,是强调人与宇宙万物的统一和谐。事实上,这一个方面的思想,是强调了人的自然属性,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思想。早期思想家凭直观把握认识到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这是非常深刻的。他们这种总体认识的深刻性,还没有能够通过科学的验证具体化,当他们把它具体化的时候,便常常牵强附会(如五行志和医学理论中的部分内容),从而改变了它的原貌,也消失掉它的深刻性。这或者跟运用直观思辨的高度发达的思维能力与科学发展的落后同时并存有关。
但无论如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是强调了生命的价值。这种思想进入到文艺理论中,成了重自我、重个人情性抒发、重自然的文艺观的很好的哲学思想基础。它的进一步发展,便是以人体各个组成部分比拟文艺的各种特征,从而成为文艺论中的各种范畴的名称,如气、骨、体、神、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