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此地无银三百两

俗语谚语故事 作者:刘杨 编著


此地无银三百两

古时候有个人,我们暂且叫他张三吧。这个张三很辛苦地积攒了三百两银子,高兴之余又十分苦恼,因为张三不知道把这三百两银子放在哪里最安全。如果带在身上,三百两银子不仅很重,而且容易被小偷偷走;如果放在家里,他又找不到一个好地方把银子藏起来。思来想去,张三终于想出来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把这三百两银子埋到自己家的后院。银子埋好之后,张三终于睡了个安稳觉。

第二天,张三起床后又想起了自己的银子,还是不放心。为了确保银子不被别人发现,张三找来了一块木板,在上面写了七个字“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后,他把这块木板立在了埋银子那块土地的上面,并且很得意,心想这下终于没人能发现自己的银子了。

住在张三隔壁的邻居名叫王二,他早就注意到张三心神不定的样子。张三在后院立着的那块木板恰好被王二看到了。“此地无银三百两?”王二念着上面的字,立刻知道这里一定埋着三百两银子。于是他趁着张三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把银子偷走了。

王二虽然偷走了银子,却十分担心被人发现。他想来想去,也想出来一个好主意。于是王二找来一支笔,在板子的背面也写了七个字“隔壁王二不曾偷”。

这个故事的结局已经很明显了,两个愚蠢的人分别用愚蠢的做法来掩饰自己的行为,结果都以失败告终。后来,人们就用“此地无银三百两”来比喻由于做事愚蠢,想要隐瞒的事情反而被暴露得更加彻底。

【例句】

有个小偷刚偷完手机,就把手机拿出来使用,简直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博闻馆】

古代的货币

中国货币历史悠久,货币文化十分独特。中国最早的货币是海边的贝壳,人们用贝壳来交换物品,在一些古代遗址中,经常可以发现海贝的存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用金属铸币,出现了各种形状的金属货币。黄金也在这时进入了货币领域,楚国就曾经使用黄金作为货币,当然,黄金比其他铜制的金属货币要贵重很多。秦朝统一中国后,也统一了货币。秦始皇废除了以前铸造的地方货币,规定以黄金为上币,主要给上层的统治阶级使用,单位以镒(狔ì)计。又以原秦国的铜铸币为下币,主要供民间日常交易使用。汉朝时,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这种货币轻重适中,流通时间长达七百余年。

五铢钱,中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这种小铜钱外圆内方,象征天地乾坤,上面用篆体铸出“五铢”二字。

北宋时期,中国的四川境内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此后的各个朝代都发行过不同的纸币。元朝时,纸币是全国通行的唯一合法货币。到明代,白银成了最主要的流通货币。清朝也主要以白银为主,小额交易使用铜钱。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