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居上
文|[英]彼得·霍姆 编译|孙开元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况
每个星期日的早上,当我们全家人走在通往圣彼得教堂的路上时,经常看到年龄各异的人们在大街上跑步。英国的多雾天气给他们的跑步带来了阻挠,但是我很欣赏这些晨练者的热情。
不久前,伦敦举行了一场马拉松比赛,参赛者里有一位名叫塞安·威廉姆斯的女士。我认识塞安,她在2001年参加过纽约马拉松比赛,但是因为低钠血症险些丢了命。
我在研究那些马拉松冠军的过人之处的过程中,偶然看到了一本书《后来居上》,是由一位名叫查理·斯佩丁的奥运会马拉松比赛铜牌获得者写的。查理小时候的身体条件并不好,他上学第一次参加运动会跑步比赛时得了最后一名,但是他没有就此放弃。查理后来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和他自己观念的转变密不可分。在这本书里,他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和奋斗过程。
查理在书中说:“我相信,我的奥运会奖牌不是单由我的身体素质获得的,而是凭借着我对于追求奥运会理想的热情得来的。”
查理在赛场上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在一次失败之后,他喝了几杯酒。查理在微醉中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认识到应该改变一下心态,尤其是他对自己所说的那些语言。查理发现,也许他在下意识里确实觉得自己可以是个很好的运动员,但同时又缺少信心,觉得自己绝不会拿到什么奖牌。每当大学校友们问他的运动生涯进展如何时,他总是习惯性地回答:“还不坏。”查理在反思之后才意识到,一种语言里有那么多单词可选,可是他偏偏选择了一个带有“坏”的词来形容他对于成功的努力。
成功者所持有的思想和言行通常会大大高于“一般”这个概念,而普通人很多时候会选择“不坏”来定义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查理选择了特立独行,他认为如果改变了自己的口头语,就能改变自己头脑里的想法;改变了想法,就能改变行动;改变了行动,就能有一个崭新的结果。
查理把他想要改变的事情写在了纸上,其中有一张纸的标题是:“改变观念”。他在下面写道:“改进语言=跑得更快。”在另一张纸上,他写下了自己决心要改变的一些行为。
从此,每次当他在训练时有了进步,他就告诉自己,这是一次完美的训练。他相信自己的下意识会把这个正能量储存在记忆里。
在重大比赛来临时,别的选手都是在督促自己要比以往更努力(只是一种想法,其实未必能做到),而查理告诉自己要跑出一次完美的比赛。他的下意识告诉他,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因为在他的记忆里已经储存了无数次的“完美”经历。
查理的策略相当具有天才性,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查理在1984年伦敦马拉松比赛中获得了一枚金牌,同年又获得了洛杉矶奥运会的铜牌。
原载于《知识窗》
人生比拼的并不是谁走得快,而是谁走得长久走得远。有些人先天条件好,便可以快人一步,但这并不能阻挡那些条件不好的人一步步追赶上来。人生就是不断追赶然后超越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