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胡蝶/没有永远不停的雨

内心有风景的女子 作者:陈雅雯 著


胡蝶/没有永远不停的雨

幸运的是,在不算太迟的时候,胡蝶打破了对林雪怀的所有幻想。1930年年初,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问世,从全国一路火到南洋,热映了好几个月。片中女主角红牡丹为当红歌女,但人前风光的她,人后却处境凄凉,被丈夫欺凌打骂。红牡丹的悲惨遭遇引起了扮演者胡蝶的深思,在感情方面给了她新的启示。

1930年年底,对林雪怀失望透顶的胡蝶幡然醒悟,一纸诉状要求解除婚约。

林雪怀无赖脾性彻底暴露,他在法庭上大吵大闹,把家丑弄得人尽皆知,“蝶雪解约案”一时闹得沸沸扬扬。人们向来喜欢看热闹,不管好事坏事,先要凑上去看上两眼,评说两句,离开后也不忘宣传两下,一来二去,大街小巷便传满了真真假假的流言蜚语。不难想象,当时的胡蝶承受的心理压力有多大。

论起不按常理出牌,老天才是最擅长的一个。多次出庭解约案后,胡蝶被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折磨得身心俱疲,然而,更大的狂风暴雨正在向她袭来。1931年11月20日,上海《时事新报》刊登了当时南国诗社著名诗人马君武的两首诗,题目为《马君武感时近作》,其中一首内容如下:

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正当行。
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这首诗抨击的是“九·一八”事变时国民党将领张学良的“不抵抗”行为,并直言张学良的“不抵抗”是因为沉溺于胡蝶的温柔乡。当时《时事新报》的印刷量和阅读量都不少,影响力可见一斑,一时间,“‘九·一八’事变当晚胡蝶陪张学良跳舞”的流言铺天盖地而来,她措手不及地成了祸国殃民的众矢之的。

据《胡蝶回忆录》记载,当她拍完电影从北平回到上海的家时,父亲愤怒地把一张张大字标题为“红颜祸国”“不爱江山爱美人”“东三省就是这样丢掉的”诸如此类的报纸劈头盖脸地向她砸了过去。

就在马君武这两首诗发表后的第二天,胡蝶在报纸上发表了《胡蝶辟谣》的启示,张石川等人也同时发表声明力证胡蝶的清白。这些举动虽然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一些流言,但仍不能让胡蝶免遭谩骂和攻击。

后来,胡蝶曾表示,这件事是“我生命史上最感到悲愤的一页”。晚年的张学良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过,最恨的便是马君武的那首诗。

众说纷纭,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为人正直清白的胡蝶,当真有着这样不堪的经历吗?

在《胡蝶回忆录》里写着这样的话:

当外景队北上到达天津时,已经是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我们见到由东北撤下了的军队,方知沈阳沦陷,心情沉重……

从这段记述可见,“九·一八”事变当天,胡蝶连天津都还没抵达,如何出现到北平陪张学良跳舞?根据北平报界的报道,胡蝶一行是在九月下旬才抵达北平的。

几十年后,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在当事人的回忆下,随着相关证据的披露,张学良当晚的行踪才为人所知。事实上,“九·一八”事变之前,张学良正在北平协和医院疗养,“九·一八”事变当晚,他在北平前门的中和戏院陪同英国公使观看梅兰芳演出的京剧。戏还没看完,听到沈阳发生事变的张学良立即返回医院,通过电话了解具体事态的同时向南京政府请示应变策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