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毛泽东在武汉停留的十多天里,就住在利群书社里,两人时常促膝夜谈。恽代英告知毛泽东,他创办利群书社的目的就是要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利群助人,服务群众”。毛泽东听后,连声称好,并就利群书社如何发行进步书刊,吸引青年等与恽代英进行了深入探讨。毛泽东告诉恽代英,他回到长沙后,也办一个类似的书社,希望恽代英能给予支持。恽代英满口应允。
恽代英平日生活简朴,毛泽东在武汉的时日,他带着毛泽东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武昌青龙巷巷口的“谦记”牛肉豆丝汤小店,每次一人一碗牛肉豆丝汤,加上一大勺辣椒酱,吃得满头是汗,咂舌有声。
恽代英双手捧着汤碗,呼叫一声:“嚼得草根,可做百事。”
毛泽东咬一口辣椒:“笔扫千军,利国利群。”
两人相视大笑。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专程来到武汉,摆脱警卫,信步来到即将为建设长江大桥拆迁的黄鹤楼矶头,寻找当年的“谦记”老店,最后闻香寻味地停留在一小吃摊子跟前,还没坐下,就被一小学生认出,高呼一声:“毛主席!”无数市民闻讯赶来,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将毛泽东团团围在人群之中。毛泽东一边挥手,一边和身边群众握手言笑。当地的领导干部却吓得要死,赶紧前来救驾。解围之后都言领袖痴,不注意安全,一人任性,劳累多少人。岂知毛泽东来这里为寻找当年的温情记忆,可惜不见故人,只留下崔颢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句吟咏。
当年,恽代英创办利群书社可是费了不少周折的。
开书社缺乏资金,恽代英找到伯父,请他捐资二十元,正巧书报贩卖部又转来三十五串钱,他便租下武昌胡林翼路十八号一个店铺,由李书渠写了个纸条贴在门上作为书社招牌,把店门打开,算是正式开张了。这天是1920年2月1日,门外下着大雪。
关于书社的开办,恽代英后来这样记述:
这时有几个钱在手里呢?最初只有书报代售部转来钱三十五串文,及代英伯父所捐有二十圆,这便是所有的资本。从这样的资本中,第一二天便付了房租二十六串,桌椅及厨房用具共约三十三串,这便剩余无几了。搬进书社的日子,正是阴历年底。本来明知没有什么生意可做,但因怕新年租不好合适房子,只好拼着多担任一点房租,只作为是大家住栈房一样。大家既然搬进来了,亦想着不管有没有生意,横竖开了门做一笔生意总可以贴补一点,于是清理了两天房屋,在一天大雪的日子,把店门便打开了。
我们为节省费用,亦自己练习勤劳。什么书报书架什物,都自己搬移。穿个长衫,背着一人长的书架子,或抬着桌子,提着几十斤重的书包,这都是大家破天荒的劳动生活。我们开始只说以新、光耀两个人住书社内面,自起伙食;代英等每日来服务,读书。第一天以新等自己烧水,半天不燃,食物半天不熟,一闹一天,别的事都几于不能做。这样,看势头不对,又约了书渠、光国、光楚进来。遂约定以新、光耀、光国、书渠、代英轮流烧火做饭及市面服务。大家都是外行,自然每次做饭耗时很多,然仍每弄得夹生或焦黑。好在炉火油盐任意的用,每次饭如看势不好,便加水与油盐,索性一煮。大家吃这种半干半稀的饭,倒亦格外快活,每顿饭吃到没有余粒为止。菜只规定有两种蔬菜,只是猪油用的多、味亦很可口。这个时候一天固然做功课很少,但大家住的非常快活。他们说:这是老天爷养成所。
还有味的,便是开始没有许多铺板。他们决定楼上便就地开铺,楼板上糊报纸一层,被褥便放在上面。四个人睡得地方都连接在一处。在那寒风冷雪的时候,大家仍然觉得很好。阴历新年的时候,他们唱歌谈话极为畅快。
……
书社开张后,周围很快集合了一批志同道合的热血青年,陈潭秋、林育南、肖楚女、李书渠、李求实、廖焕星等都是骨干,施洋也成为书社的热心读者。日新社、辅仁社、健学会等团体的会员纷纷前来参加。白天,他们身着长衫,自己动手整理店堂,卖书卖报,轮流烧火做饭;书社打烊后,他们就聚在一起学习,各自自省,并填写“自省表”,检查当日是否做了利群助人的事,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
利群书社经销《共产党宣言》、《共产主ABC》、《马克思资本论入门》、《阶级争斗》等著作和《新青年》、《共产党》等刊物,成为长江中游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新思想的重要阵地,无形中成为武汉地区进步青年的聚集地和对外联络点。它与《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等杂志社有业务往来,和北京、上海、长沙等地的进步社团保持密切联系。许多青年从这里出发,走上了革命道路。如:李求实、唐际盛、肖鸿举、廖焕星、王尚德、李书渠等。
再说毛泽东,他驱张成功回到长沙后,也在这年9月成立了长沙文化书社。毛泽东恳请恽代英作信用介绍,以便文化书社向外埠订购图书时,和利群书社一样免去押金。恽代英兑现承诺,以利群书社作抵押担保,为长沙文化书社购进了大量进步书籍刊物。毛泽东对此甚为感激。
两个书社往来密切,成为长江中上游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新思潮的并蒂莲花。恽代英和利群书社成员廖焕星应文化书社的邀请多次到长沙、衡阳一带开展宣传活动。他们在文化书社的协助下,举办各种形式的读书会、讲演会,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新思想新文化,猛烈抨击封建黑暗专制。而文化书社成员易礼容也经常到武昌参加利群书社组织的各类活动,与利群书社成员交流思想,加强联系。同年秋,在恽代英的要求下,利群书社成员唐际盛、卢斌等人经毛泽东介绍到长沙第一师范二部学习,这些人后来在毛泽东的直接教导下,成为坚定的革命者。
后来,恽代英又和林育南、林育英(张浩)等在武昌大堤口创办了小型的利群毛巾厂。恽代英经常组织利群书社的成员到毛巾厂劳动,进行半工半读。
毛泽东的长沙文化书社也照此开办了一间织布厂,恽代英便将有织布技术的林育英派去协助办厂,帮助他们提高产品质量。
长沙文化书社社长易礼容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写道:
在利群书社时,我见代英每顿吃饭,总是用一只粗碗,装一碗饭,加一点素菜,蹲在僻处吃完了事,从无例外吃一点好的。……我回湖南后,他和我通信,总是用明信片密密麻麻写一整面,不肯多费信纸信封……
1921年夏秋间,毛泽东同志计划在长沙创办长沙织布厂,因我在利群书社时知道黄冈团凤林育南同志家办了一个织布厂,用的是比当时农村木机子较为进步的所谓铁机子,于是决定由我去黄冈聘技师来长沙办厂。恰值代英和利群同仁集合在黄冈开会,讨论进行湖北的革命工作,我也被邀出席了。此次我聘了技师回湘,技师还带了林育英同志和另一位姓邓的两名徒工来厂织布……
我个人的感受,当年恽代英同志在湖北的地位和作用,大致相当于当年毛泽东同志在湖南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