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抒情中国文学的现代美国之旅:汉学家视角 作者:李涛 著


2015年初夏,我的博士生李涛发来简讯,请我为她刚刚修改完的书稿作序。这份书稿基于她2014年底答辩完的博士论文而成,当时因视角新颖、材料一手、答辩优秀而获得上海外国语大学优秀博士论文资格。作为指导老师,我对她成文的整个过程非常了解,很是曲折,也颇有几分戏剧性及代表性,不妨纵笔道来,以期对后来青年学者有所启迪。

李涛可说是初入翻译研究领域的新丁。博士之前,她的专业是英语语言教学。但她喜好文学,中英两种语言的文学作品均有大量阅读,自身文字功夫不错,因此,文学翻译的潜质已经存在。她是上海体育学院的英文老师,曾经主导过武术典籍翻译项目,她为自己择定的论文初方向为“语料库协助下的中国武术典籍翻译研究”。对于这个选题,我不太赞同。博士论文虽是个人学术生涯的一个高点,但对一个初入学术领域的博士候选人来说,这个选题过于浩大。中国武术典籍取量巨大、标准不一,如要做翻译研究,平行语料库的采集及建立已是繁重工程,更不要提之后语料分析与结论提取等工作的艰巨。基于此,我建议她换题,选择自己擅长并热爱的文学翻译入手,材料择读既便利,论文写作也应手。李涛很快换了题,“基于语料库的金庸武侠小说翻译研究”。在我看来,这个题目虽新颖,前人研究不多,但语料库的建立仍是不可跨越的难题。此外,金庸小说虽在近年成为热点,其在文坛的微妙地位对研究者的学术驾驭能力构成一定挑战。

李涛的武侠小说翻译研究进行了一段时日,这期间,她从Amazon美国二手书商处网购了《鹿鼎记》等国内罕见的金庸小说英译本,并借助网络四处搜集零星资料。正如我前期所预见的,研究因前人相关资料的匮乏而陷入停顿,如想打破僵局,势必需要时日的积累及研究角度的拓宽。这期间,李涛办妥了赴美国加州蒙特雷国际研究院高级翻译学院的访学手续,计划在美访学期间完成博士论文的写作。她赴美前夕,我们有过一次深谈。我再次建议她更换选题,充分把握访美优势,利用国外信息资源,整理发掘一手资料。对于科学研究来说,选题的新颖及第一手材料的获得从来都是最宝贵的。李涛获得了这样一个契机,她也具备了敏锐的眼光及写作的功底,我希望她能好好把握这次机会。当然,我也深知,一年时间内要重起炉灶委实不易。

李涛在美一年,我们之间的联络完全借助电邮及微信进行。我也远程参与了她的论文从无到有、从有到丰的全部过程。蒙特雷国际研究院的高翻学院是美国翻译领域排名第一的专业院校,中国文学翻译部的John Balcom(陶忘机)教授盛名累累,译作颇丰,曾执笔翻译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作家曹乃谦的作品《到黑夜想你没办法》(There's Nothing I Can Do When I Think of You Late at Night)。李涛从对他的访谈开始,逐渐发现了美国汉学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译介所作出的独特贡献。视野打开后,她又对其他能接触到的美国重要汉学家、翻译家进行了系列访谈,并几次长途驱车去往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对东亚系汉学翻译界的中流砥柱Michael Berry(白睿文)教授进行访谈并参加了他组织的当代中国作家系列讲座。这些国际学者的精彩访谈给了李涛充分的学术营养与研究思考,她逐渐形成自己的论文思路。访谈之余,她更利用美国大学图书馆的便利,下载了大量资料同时阅读。她给我的每一次信,都有新的发现及进展,字里行间跳跃着思想的光芒,我为她感到由衷高兴。美国一年,她完成了论文的主体工作,回国后继续进行后期撰写修改,最终完成了她得之不易却柳暗花明的精彩之作。

李涛是一个有灵气的研究者,她也很勤奋,充分把握了研究契机,获得了学术进阶。衷心恭喜她,同时也希望其他青年学者能有同样的灵气及努力!

冯庆华

2015年6月

于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