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凡的母亲倪桂珍*
*倪桂珍
宋庆龄的母亲倪桂珍,生于1869年6月3日,祖籍浙江余姚。倪桂珍的父亲倪蕴山是上海伦敦会天安堂牧师,母亲徐氏是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后裔。
倪蕴山夫妇生了十个孩子,但半数夭折。长大成人的只有二男三女。倪桂珍居中,上有一兄一姐,下有一弟一妹。由于出生于基督教家庭,倪桂珍从小就受洗成为新教徒,四五岁时进私塾,九岁入学校,十五岁升入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创办的上海西门稗文女学。她擅长数学,尤其喜爱弹钢琴。十八岁毕业后留校任教员。
在倪桂珍幼年时,中国汉族的女孩儿都要裹小脚。倪桂珍对此抵触极大,只要一裹脚她就发高烧,父母最终只得放弃了为她打造“三寸金莲”的努力。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她的一双天足却成了劣势。这时,恰巧宋耀如从美国来到上海做传教士。宋耀如个子不高、相貌平平。他英语很好但中国话完全是南腔北调,生活上的美国习惯也让一般人难以接受,被看作是“假洋鬼子”。早在美国时就与宋耀如相识的留学生牛尚周见到宋耀如不被欣赏的窘境,就为他介绍了自己的小姨子倪桂珍。宋耀如看不惯小脚,倪桂珍对西方文化又不陌生,这真是天赐良缘。于是,1887年仲夏,十八岁的倪桂珍与二十六岁的宋耀如在教堂举行了婚礼,名扬中外的“宋氏家族”开始起锚。
*新婚时的宋耀如与倪桂珍
许多记载都想当然地把倪家描述成家底厚实的世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徐光启从一个穷书生起家,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太子太保,可谓位极人臣。徐家世代居住于上海徐家汇,也确实被人们看作“沪西望族”。但倪桂珍已是徐光启的第十七代后裔。几乎没有一个“望族”可以把富贵持续到这么久。世家的文化传统和规矩还在,但经济上早就衰败了。同时,作为传教士,宋耀如当时的月薪仅有十五美元,还不够养家糊口。
*徐光启
据倪桂珍的侄女倪爱珍(倪桂珍的哥哥倪锡令的女儿)回忆,宋耀如婚后住在虹口区朱家木桥一带,是处面积不大的平房,家里很穷。倪桂珍的母亲买不起围巾,早晨买菜时脖子上就围一条旧的洗脸毛巾。倪桂珍的姐姐倪桂金一次回娘家,母亲问她想吃什么?倪桂金说要吃咸菜肉丝汤面。而平时,他们家里是很难得买肉的。作为传道的牧师,倪蕴山平常上街只穿几毛钱一双的草鞋,要上台讲道时才换上妻子手做的布鞋。倪爱珍特别提到:“当时穷人生小孩是在家里生,宋庆龄生在家里,我也是老娘婆接生,只几毛钱就可以了。”
尽管生活十分拮据,作为这个家庭的女主人,倪桂珍是非常称职的。她心肠好,出门总是向穷人施舍财物。但她个性很强,在许多事情上“要男人听她的”。海伦·斯诺在倪桂珍去世后不久到达上海,听到过许多关于倪桂珍的事。概括起来,倪桂珍是一个“严格的、品德好的、自奉俭朴而又不屈不挠的模范妻子”。
1892年,宋耀如辞去了牧师职务,转而从事工商业。他在经营上十分成功,家庭的经济状况也有了改善。
1894年,宋耀如结识孙中山,二人开始为“光明的中国”而奋斗。孙中山不管什么时候来到上海,总是住在宋耀如家里,孩子也把他视为自家人。倪桂珍并不知道孙中山在做什么,仅仅把他看作是丈夫的一个很亲密的朋友。直到“广州起义”失败后清政府悬赏通缉孙文,倪桂珍才大吃一惊。但她依然支持宋耀如的选择,并且自己也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革命之中。一位与倪桂珍相熟的美国友人说:“当我进一步了解她以后,我发现她是一个很聪明而且很有思想的人。宋先生总是同她商谈他的事务中的每一个细节,他们是一对意气相投的夫妻。”
他们在自家住宅的地下室里设了一个印刷厂,秘密为兴中会和同盟会印刷小册子和文件。宋庆龄说:“那时我们年纪都小,记得父母当时告诉我们切不可向任何人提及此事,也禁止我们拿宣传革命的小册子。”在革命遭到挫折时,宋耀如两次流亡日本,倪桂珍都毫无怨言地带着孩子与丈夫一起流亡,“料理家务,教子女琴书,均以一身任之,备尝艰苦,处之怡然”。几十年间,宋家都处于险境之中。倪桂珍随时准备着逃亡。《宋氏家族》的作者埃米莉·哈恩曾生动地表述:“以后的年代里,他们一直处于险境中。形象一点说,美龄和她的两个弟弟子良和子安,就诞生在那所箱子从未关上和收放好的房子里。”
革命也使许多人疏远了他们。甚至他们的大媒人、倪桂珍的姐姐倪桂金和姐夫牛尚周也一再写信嘱咐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要与宋家有任何接触。信中写道:“如果我或我家庭中的任何一个成员与叛党有瓜葛,人们会说我和我的家人也是叛匪。”
宋耀如夫妇在经济上尽力地帮助孙中山,而且绝不图回报。作为一位通情达理的贤妻,倪桂珍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她“主持家政,量入为出,节衣缩食,资助革命事业”,也常以余资接济穷人,周恤贫苦,捐助学校、教堂。这些善举都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倪桂珍与宋耀如在1887年结婚后,十四年之中生了七个孩子。第一个是男孩,但不幸夭折。此后,蔼龄、庆龄、子文、美龄、子良、子安相继出生,其中三个女孩、三个男孩。
作为母亲,倪桂珍在生活方面对子女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正如宋氏兄弟姐妹所说:我们的母亲“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仍给我们以快乐而舒适的生活”。“我们的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
*少年时期的宋庆龄与母亲
然而,与一般家庭“严父慈母”不同,倪桂珍是家里的“一把手”。在宋家,父亲亲切、热诚、随和;母亲却不苟言笑。宋美龄曾回忆:“母亲的个性,处处表示出她的严厉刚强,而绝对不是优柔善感的。”
倪桂珍对家庭、对孩子们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她对子女严加管束,对他们进行礼貌规矩的训练,从不放纵孩子们的任何越轨行为。宋家不准打牌、不准跳舞,每个人都要按时祈祷。
教育孩子是他们夫妻双方的义务。孩子入学前,夫妇俩轮流教孩子们读写。1908年,路易斯·罗伯特夫人曾在宋家租住了一间房,与倪桂珍有过密切的接触。她说:“宋夫人是我所见过的最可爱的中国女人。她的脸上呈现着一种个性的魅力,她神情安详,这使她显得更加美丽。我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她的英文水平和我的汉语水平差不多,所以我们主要的交流方式就是互相微笑。……‘小弟弟’是这个家庭的小宝宝,当时大约六岁,经常在我们隔壁的屋子里‘唱’他的功课。我喜欢听他妈妈用她甜美的声音教他汉字,‘教导’他。”
倪桂珍“教养子女的标准是使他们有文化、靠自己,做有用、有德的人”。所以,他们夫妻二人尽力培养孩子们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他们带领孩子们锻炼身体、磨炼意志;在家里开孩子的作品展览;与孩子一起办家庭报纸;举行家庭演讲会;尽早让孩子上寄宿学校,过集体生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训练他们的沟通能力。倪桂珍还亲自教女儿们操持家务、做西餐,让她们学习针线活,以增强生活能力。
宋耀如和倪桂珍都有着男女平等的观念,认为儿女都应成为有作为的公民,为国家作出贡献。他们共同决定把子女都送到美国去读书,这在当时的中国是空前的创举。倪桂珍“以努力革命之余,处颠沛流离之际,为子女等筹措学费,鞭策进取,未尝一日稍懈”。
在宋耀如和倪桂珍的精心培育下,宋家的六个子女都成为出色的人才:
宋蔼龄曾是孙中山的第一任英文秘书,后嫁给孔祥熙(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
宋庆龄嫁给孙中山(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中国国民党总理);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
宋子文曾任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
宋美龄嫁给蒋介石(中华民国总统、中国国民党总裁)。
宋子良曾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厅长。
宋子安曾任广东银行董事会主席、西南运输公司总经理。
*宋蔼龄(左)、宋庆龄(右)与母亲
*宋子文与母亲
在宋家的六个子女和三个女婿中,出现了两位总统、一位国家名誉主席、两位总理。一家六个子女中有四个成为一度影响国家政坛的著名人物,这在世界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长期的精神压力和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活损害了宋耀如的健康。1915年,他偶然发现自己的右眼几乎失明了。他去看眼科,经检查确认患了慢性肾病。医生警告他,必须好好保重身体,否则他会被这个病击垮。三年后,宋耀如的肾病愈发严重,他变得很瘦,皮肤很干燥,脾气也越来越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