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学时代

回望来路 作者:周大新


我上中学是在河南邓县三中,也就是今天的河南邓州市第三高级中学。

那时候考初中是一件颇难的事,几个人中才能考上一个。我是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三中的,而且一入学就在班上当了学习委员。

学校那时自然也教育我们要为祖国好好学习,其实不用教育,我也知道努力。那阵儿我的家境和中国大多数平民百姓一样,十分艰难,眼见得自己的学费是父母拼命干活挣来的,怎敢再贪玩?为了节省学费,给父母减轻负担,我每个学期都争取当上“三好学生”——“三好学生”新学期的课本和作业本是由学校奖励的,不需交费。

学校抓学习抓得很紧,校园里的黑板上,经常出一些疑难的数学题,谁要做出了正确答案谁就会受表扬。我那时争强好胜,一见难题就想先解出答案,常常在课余时间为那些难题忙碌,最后为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沾沾自喜。

学校里那时有一座藏书两万八千余册的图书馆,每个同学都可以办一个图书借阅证。我充分地利用了这个借书证,在图书馆里借阅了《长城烟尘》《三辈儿》《播火记》《野火春风斗古城》《敌后武工队》《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等小说,大开了眼界。我那时看小说完全是被故事所吸引,看完就津津有味地给别的同学讲述。那阵子我对写小说的人真是敬佩不已,许多年后我才知道他们原来也是一些极普通的人,并无神秘之处,也需要吃饭、睡觉、喝开水。

那时实行学生住校制,一个月允许回家一次,每天都有早自习、晚自习。我乍从小学升到初中,猛地离开家,还真是想家,夜里总做梦。大概三个月以后,这种想家的毛病才算消去。男学生的宿舍是那种三开间的大房子,一律的木床,一个宿舍里住四五十个人。宿舍里的木床排成两排,中间有一个过道,到了晚上,过道里放上一个大木桶让大伙撒尿。那时根本不知道还有“失眠”这两个字,头一沾枕头就睡死过去,天大的事也不知道。

吃饭是那时最难解决的问题。学校里有食堂,但一个月要交四五元钱,我交不起这笔钱,就自己做。由父亲送来红薯、苞谷糁、柴火,还有一点娘擀好的杂面条,在学校附近的尹营村找个人家,在人家的灶屋里用几块土坯支一个小铁锅,自己烧火自己煮红薯稀饭或杂面条吃。饭常做得半生不熟没滋没味,但每顿都是狼吞虎咽地吃完了。后来,随着家境的逐渐好转,我才在学校吃起了食堂。

我一升入初中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上高中,考上大学,好日后报答含辛茹苦的父母,但时运不济,碰上了“文化大革命”。学校很快乱得一塌糊涂,我虽然趁机外出串联,免费去了武汉、长沙、韶山、株洲、南京、上海、徐州、郑州,开了眼界,但学习却耽误了下来。这期间,没法上课读书,我开始学拉二胡、学打篮球。我的二胡演奏水平渐渐提高,到后来已可以上台演出了(但不敢独奏)。打篮球的水平也提高得很快,为我后来的入伍打下了基础。

1968年下半年“复课闹革命”,我被我们村的贫下中农推荐到三中读高中。我依然想通过读书寻找出路,无奈这时的教师们早无了教书的心思,学校里也无严格的教学制度,学习时紧时松,经常到乡下学农。我利用学农的机会,到拖拉机站学会了开链轨式拖拉机。我想,如果没有别的办法,我这辈子就开拖拉机为人犁地算了。

我就在这时紧时松的学习生活里晃到了1970年冬天,这时,一个重要的机会向我姗姗走来了——山东一部队来我们镇上招兵。我决定当兵,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兴许能闯出一条生路来。那一年县上规定不准应届生当兵,可我决心走,幸好,来招兵的李连长喜欢打篮球的学生,他见我身高一米七八,又胖又有力气,而且球技不错,就坚决要我。最后,我背着学校悄悄参加了体检,并最终穿上了军装。

当满载新兵的汽车启动时,我那有笑声也有辛酸、有自豪也有愧悔的中学时代便一下子结束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