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投军抗金 初露峥嵘
建康元年,北宋已经走到了灭亡的前夜。金军为了麻痹宋朝的君臣,一面佯装议和退兵,一面继续攻城夺地,迫使宋朝步步屈服。徽、钦二帝对金人一味卑躬屈膝,只知跪求和议,却不料妥协投降最终换来的竟是生不如死的“阶下囚”命运。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一大批忠君爱国之士在国难之时挺身而出,形成了浩浩荡荡的抗金洪流。岳飞也在此时第三次投军从戎,奋勇杀敌,犹如一把利刃在抗金战场上开始闪烁耀眼的光芒。
第一节 铁蹄惊破山河梦
建康元年闰十一月初二,完颜宗翰于东路、完颜宗望于西路两军再度集结于开封城下,开封又一次被围,作战形势比第一次更为凶险。开封城内的守卫军队已经不满7万人,各部队由于接到主和派将领耿南仲、唐恪不能擅自行动的命令,都留在原地裹足不前。郭京向钦宗保证自己手下有六甲神兵,足以战胜金军,生擒金军统帅,于是钦宗命郭京速率军队出征。没想到这时的郭京却匆忙弃城而逃,金军就此占领了开封外城。
开封外城被攻下后,金军的统帅并没有立刻攻破城池,仅仅假装要退军并要求谈判议和,并布兵占据了外城。宋钦宗在这一刻天真地相信了金军的议和,命何栗和齐王赵栩到金营乞和。同时,宗翰“邀请”宋徽宗来金军大营。宋徽宗懦弱不愿前去,宋钦宗不得已,只得找到些许借口,自己代替其前去。
金军屡次南侵暴行 周里程摄
闰十一月三十日凌晨,宋钦宗率众人赶往金营,没想到这正落入金人的陷阱。到了金军大营,金军并不安排与他见面谈判,只是到宋钦宗的住所索要投降书,宋钦宗出于懦弱,忙令手下写好降表呈上。投降书大意是愿意与金议和,并称臣,同时卑躬屈膝地乞求金的宽恕。最后的结果是,宋钦宗在无奈之下被逼降招做了金朝的臣子,割让河北河东地区,在金营受尽凌辱,悲痛万分,整日以泪洗面。
就在大宋举国哀痛之时,金人又向宋钦宗索要大量金银绢帛和民女,索要1000万锭金,2000万锭银,1000万匹帛,企图以此让北宋屈服,宋钦宗也很犹豫。一方面他知道自己无法满足金人如此大数额的金银,另一方面,他也唯恐自己被朝内外以及百姓指责为历史罪人。可是,宋钦宗只能一再忍辱屈从,搜刮百姓,抢夺商贾权贵的财物以满足金人的种种要求。
宋钦宗深感国库不敷,遂令富商和权贵出资充军。所谓出资,其实就是抢夺,任何人不得反抗,就连郑皇后娘家人也未能幸免。尽管这样,索要金银数额仍不足,人民被逼自杀者甚众,当时城内十分萧条。同时下令上交马匹、布帛等,开封府实施嘉奖检举,凡是举报家内私藏马匹者奖励银两,这才得以搜出7000多匹,马匹在京城顿时为之一空,上朝时官僚竟有徒步者。
金人又与宋索要1500名少女,宋钦宗丝毫不敢怠慢,实在凑不齐数目,他便把自己的妃嫔送去抵数,当时很多女子不甘忍受这样的屈辱,纷纷自尽。
然而,这些妥协还无法让金人满足,金扬言再次攻宋,并要求钦宗再次到金营去商谈。已经吓破胆的钦宗还未完全从上次的屈辱中恢复过来,新的恐惧又袭上心头。这次恐怕是凶多吉少。宋钦宗仍然不敢贸然违反金人的旨意,于是再次赴金营。
宋钦宗再一次到金营后,蒙受前所未有的冷落,金军两统帅把他安排到兵营的小屋里。小屋内部陈设极其简陋,条件极其恶劣,宋钦宗在金营中受尽了折磨。
这时,宋廷闻讯,假如谈和所需的银两和布帛等没有如数上交,那么宋钦宗便会被长期囚禁,于是再次加大搜刮力度。开封府派官兵直接私闯民宅,强行搜刮百姓的银两,横行霸道,肆无忌惮。又因为有检举机制,要求百姓各家互相监督,有隐瞒资产者,告发有奖。当时就连佛僧、娼妓等人,也在搜刮范围之内。到正月下旬,开封府最终收集到的银两和珍宝距离金人索要的数量差距还是很大。自打宋钦宗前往金营后,开封民不聊生,百姓已经无以果腹,将树叶野草、猫犬吃尽后,就割死亡的尸体为食,再加上当时瘟疫不断蔓延,饿死、病死者不可计数。
建康二年,金国皇帝下诏,令赵佶、赵桓脱去龙袍,贬为臣民。随后,宋徽宗等人被迫前往金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难”。
建康二年,“自青城国相寨起程,四月二十七日抵燕山”。金军所到之处鸡犬不留,烧杀抢夺无恶不作,摧毁人民房屋,烧掉农民耕种的作物,田野荒芜,破瓦残垣,当时北宋都城开封,城镇村庄都被摧毁。在都城的其他一些地方,几百里不见人烟,只能闻到烟火和尸臭味,在当时落后的医疗条件和救护条件下,尸体腐烂后得不到及时处理,细菌滋生,瘟疫蔓延,导致大量人口死于瘟疫。
最不堪忍受的还是金人强迫汉人男子剪发。古训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自己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是父母所赠予的,剃发对于古代男子来说,是一种身体和精神信仰的双重惩罚,不仅是对父母意愿的违背,还是改祖易宗,对民族传统的抛弃。这一切都极大地激发了民族矛盾,引发中原人民的极端愤慨。奴隶制对于中原文明,是历史上的倒行逆施,打破了中原人民原本安定的生活,在求生无路的情况之下,他们纷纷武装起来,反抗金人的侵略,保卫祖国和家园。
第二节 尽忠报国三从戎
岳飞回乡途中目睹了国破家亡、山河破碎的景象,金人的铁蹄所践踏过的每一寸土地都在他的心中留下深深烙印,他暗自立誓要用自己的身躯为国效力,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但他回到家乡看到自己多年牵挂的老母亲,内心还是矛盾的,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家中老母妻儿尚无人照应,徒有一腔救国赤诚之心也无路可循。就在这时,岳母似乎看出了岳飞的心事,便深明大义劝说岳飞尽管去报国从戎,并请人在他的身后刺下“尽忠报国”四个大字,后因康王赵构授予“精忠岳飞”四字,后人在传说中偷换了字眼,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版本都是“精忠报国”,这属于误传。但岳母对于岳飞投身报国的期待和器重是丝毫没有误差的。于是,岳飞决定留下妻子去照顾年过六十的老母,义勇报国,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母亲的嘱托。“尽忠报国”也成为后人口口相传的民族誓言,时刻都激励着历代中国人。
岳母刺字像 周里程摄
深重的民族压迫,引起汉人的激烈抵抗。这时,一些著名的农民武装力量,如五马山赛、红巾军、梁山泊水军等,由反抗赵宋王朝封建统治的,转为主动袭击、拦阻金军。在抗金将领率领下,他们改用了宋的年号,或者打起宋的大旗,更有爱国忠义将士,直接参与到宋军的队伍中。
在围城里的宋钦宗听到这些义士准备反击的消息之后,并没有被他们的爱国之情感动,相反,首先想到的是这些忠胆豪杰如此英勇团结,如果真的击退了金人的浩浩大军,那么接下来会不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所以,抵抗金军的主力绝对不能是他们,必须要靠自己人。于是,他想到了赵构。
赵构是宋钦宗的九弟,他的母亲是宋徽宗的韦贤妃。韦贤妃原来只是一名宫女,既没有倾城的美貌,也没有过人的天资,只是机缘巧合生下了赵构,所以并不受宋徽宗的恩宠。由于韦贤妃身份低微,宫里的嫔妃并不愿意与她多来往,这些嫔妃的孩子自然也就不愿意多接触赵构。然而,赵构自幼有个特长,就是他的力气非常大,能拉开一石五斗的强弓,两只胳膊各能举起110斤的东西。但对于痴迷书画艺术的宋徽宗来说,赵构的这项特长实在是入不了他的法眼。一个出身卑微的母亲,一个视他可有可无的父亲,一群歧视他的兄弟姐妹,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赵构形成了自私懦弱的性格。
但大敌当前,身在外地的赵构反而成了京城里赵氏皇族的救命稻草。宋钦宗赵桓派人从被围的开封秘密越城而出,给赵构送去一封蜡书密信,任命他为河北兵马大元帅,要他把河北、河东等地的政府军队以及忠义之士,都聚集在他的统领下,然后前往开封实施救援。信中还指定宗泽和汪伯彦二人充副元帅,当时的宗泽为原磁州知州,汪伯彦为原相州知州。
靖康元年十二月初一,赵构在相州开设了兵马大元帅府,就任大元帅。大元帅府很快就聚集了上万军兵,由枢密院官刘浩在相州所招募的义士、大名府救河东之兵、信德府勤王之兵以及从真定、辽州等溃败于各处的散兵凑成。岳飞投奔了刘浩在相州招募的勤王之师,这一次投军再从戎,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国义举。
刘浩命岳飞率1000名骑兵前去招安附近的一股强盗,强盗的首领名叫吉倩。岳飞在充分分析敌军的作战形势下。安顿好自己的部队后,岳飞亲自率4名骑兵,他们贴紧马背,冲进了吉倩的大营。吉倩部队未曾想到腹背受敌,惊魂未定的情况下,岳飞和吉倩厮杀起来,岳飞使用长枪,吉倩手持铜锤,两人气势都不同凡响,几个回合之后,岳飞摸清楚吉倩的锤法路数,岳飞几次都可以轻取吉倩的性命,但没有下手,吉倩也数度感受到岳飞的手下留情。这时岳飞大声喊话:“金人攻我大宋,你们不爱国举义以立功名,反以抢劫苟活,不成道理,今我以大元帅之命,招纳你们,快跟我们一道前去打金人,一可解国家之难,救百姓于水火,二可转祸为福,这才是正道!”钦佩加上感激,吉倩终于弃锤认输,并且带领了380个兄弟归顺岳飞,这380名壮士后来成为岳家军的基本人马。岳飞升为从九品承信郎。
然而,此时的北宋已是危难当头,宋钦宗再一次向赵构紧急求援。赵构胆小懦弱,怎敢星夜去救援开封?为确定下一步计划,他派兵四处侦察敌情。
刘浩命身在前军中的岳飞率300余铁骑前往李固渡(治元城、大名)魏县试探敌兵实力。岳飞于半路在侍御林遭遇金兵突袭,岳飞杀死敌将,击败金军。岳飞由此升寄理保义郎。
随后,岳飞又跟随刘浩解除了东京之围,跟敌兵在滑州相抗衡,岳飞亲率100名士兵在黄河边操练,未想却遇到了突然袭击的敌军,岳飞镇定自若,指挥手下说:“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于是,自己先驰马迎战敌人。敌军有位勇猛之将舞着大刀迎上前来,岳飞勇猛挥舞刀枪,杀掉了他。军中将士给了岳飞“敢死”之名,这极大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他们鼓勇冲锋,敌兵大败。因此,岳飞升迁为秉义郎。
刘浩率军到达濬州的时候,深感形势严峻,自己兵力单薄,又没有后方支援,根本无法向南继续作战,只好带领人马追赶退遁的大元帅。眼见救援东京已成泡影,岳飞不得不追随刘浩前去大名府,心中却怀念着故乡与亲人。
随后,赵构又命令附近地区的官员,只告诉他们在这年之后,第二年正月之前,到大名府与他会师。寒风凛冽,岳飞便跟随赵构、刘浩等人和新组成的部队从相州出发,抵达了大名府。赵构率近万部队踏河横渡黄河,一路北上,抵达大名。宗泽从磁州率军来会,信德知府梁扬祖从信德府率张俊、杨沂中等部将来会,这是所有部队中的劲旅。
康王赵构接到了宋钦宗的密信,大意是:金人愿意与宋商量议和,康王带领的大部兵马,毋得轻举妄动。于是,军中的两位副元帅对于接下来如何行军产生分歧,汪伯彦一伙以为议和可信,认为大元帅府如果去解救开封,无疑是以卵击石,我军几支杂凑兵力如何抵挡金兵10万包围?宗泽则主张应迅速南下援救开封,这是非去不可的。并指出:议和是敌人设下的圈套,借此以阻挡各路勤王军马的到来,若是上当受骗,追悔莫及!赵构却不敢出兵,不久开封失陷。宗泽一再要求出师救援,赵构仅给1万将士,命宗泽率大元帅府新编五军:前军、后军、中军、左军、右军打着大元帅赵构的旗号,南下开德府,向开封进发以诱引金军,事实上是借此将宗泽排除出了大元帅府。
第三节 追随宗泽救京师
刘浩和宗泽所率部队经南华一路向南逼近,岳飞跟随这支英勇之师,在敌人部署最为严密的一条道路上,奋勇杀敌,接连立功。这是岳飞第一次成为宗泽的部将。
然而,这时的赵构畏敌如虎,竟率以梁扬祖为首的那支劲旅于建康二年正月初逃到东南方的东平府。退到济州就驻扎下来不再前进,直到最后开封陷落,赵构也仅仅只会躲在屏风后面哭泣,眼看王朝的覆灭。
宗泽像 周里程摄
宗泽在去开德的路上遇到金兵的拦截,与金军强锐连打13仗,连战连捷,最终抵达开德。岳飞在军中奋勇杀敌,果敢勇猛,接连立功,在一次战斗中,连发两箭,射中两个金军执旗手,又率领骑兵进击,缴获了敌人一批兵器。岳飞因此升正八品修武郎。
建康二年正月,宗泽部队转战至开德府,金人正在追击赵构,这时的宗泽用自己的部队吸引金军的注意,向敌军喊话:赵构就在军中。敌军信以为真,两军在开德府展开了激烈的厮杀,此役大捷。此次开德大捷极大地鼓舞了河北抗金军民的士气,宗泽给康王去信,劝他将各路兵马会集到宋都东京。但此时的赵构已经有了称帝的打算,而且他所亲信的汪伯彦和耿南仲等人更想拥戴赵构称帝,以求获得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这些人现在就想隔岸观火,希望战事越急越好,于是赵构对宗泽的上书视而不见。
宗泽率部下与金军浴血奋战,频频击溃金军精锐,连续攻克南华、卫南、韦城等地,距离开封越来越近。岳飞挥舞战枪锐不可当。因杀敌有功,战后岳飞官位升七品武翼郎。
二月二十日,宗泽全军驻屯南华,准备沿黄河南岸,从东京的方向,向金军进逼。金军与宗泽不断周旋,企图前后夹击宗泽部队,一路部队进攻开德、濮州。宗泽立即调兵北上还击,岳飞就在此北上行列当中。在曹州他们遭遇来势凶猛的金军,岳飞决一死战,这样英勇善战的将领极大地鼓舞了手下的战士,他们不顾生死,冒着密集的飞矢,奋勇杀敌,金兵大败。
这时的赵构听说赵桓已向金人递了投降书,并且自己的父亲赵佶也一同被关押在金军大营,他不断命令宗泽不宜妄动、不得先以兵马挑衅。赵构听说刘浩率领的前军杀敌数万所向披靡,担心这支队伍会日益壮大,命令这支部队改隶主和派黄潜善。这极大地削弱了宗泽的指挥权,他手下的兵力不足元帅府的三分之一。
建康二年三月,金人册立原宋朝太宰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史称“伪楚”政权。金人企图通过它控制、奴化北宋统治区。张邦昌从来没有得到北宋大部分臣民的拥戴和支持,等到金军北撤,在四月下旬便自请退位,将早年被废、居于民间的宋哲宗赵煦皇后孟氏迎进宫中。孟皇后得知皇室宗亲只剩下康王赵构这根独苗,便下手书让赵构继承大业。本来在济州的大臣就想推举赵构在济州登基,赵构最终采纳了宗泽的提议,前往南京应天府即位称帝,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后建都临安,史称南宋。
宗泽十分了解赵构的心理,他知道赵构早就想坐上皇帝的宝座,然而他的性格却胆小懦弱,畏敌如虎,根本无法担当起抗金复仇的重任。然而,国内万不可一日无君,当时只有赵构是唯一的合法继承人,为了顺应民意,宗泽递上了劝进书,同时又特别提醒赵构要注意做到五条:
一曰近刚正而远柔邪;二曰纳谏静而拒谀佞;三曰尚恭俭而抑骄侈;四曰体忧勤而忘逸乐;五曰进公实而退私伪……
高宗即位后,臣民感觉到又有了靠山,恢复旧日大好河山指日可待。然而,他们高兴过早。作为一个普通人,自私懦弱可以看作个人品质问题,可作为一国之君,赵构的这种性格就是国家的灾难了。面对他的父亲、妻子、子女被掠去这样的奇耻大辱,赵构非但没有奋起反抗的觉悟,反而心心念念的都是如何逃跑以保全性命。他任命黄潜善为执政、汪伯彦为枢密院长官,分别兼任统兵的御营使和副使,实际掌握军政大权,而这两人是朝野皆知的投降派。如此一来,刚建立的南宋朝廷就在宋高宗的亲自扶植下,形成了一股以黄潜善、汪伯彦为首的投降势力。对抗金名将宗泽,高宗却任命他为襄阳知府,并不让他执掌朝政。不过,为了标榜“中兴”,赵构也不得不做出一个要抗金复仇的姿态,因而起用了强力主战的李纲做宰相。李纲总结了北宋灭亡的惨痛教训,分析宋金实力,提出“十议”,意在备战抗金,恢复中原。他倡导把民间忠勇义士集结起来,通过有组织的训练,随同朝廷一同抗击金军。遗憾的是,这些“金玉良言”到了高宗那里都变成了“耳旁风”。
第四节 越职言事遭解职
建炎元年十二月,金太宗下令进军南宋。他命娄室率西路金军部队,作为一路偏师,进军陕西;右副元帅完颜宗辅会合左副元帅完颜宗翰率军于濮阳,组成东路金军,成为进军南宋的主力军,金军开始了南宋建立后第一次全面南侵的军事行动。
南宋朝廷顿时乱作一团,大臣们围绕回不回京师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李纲考虑到团结民众、激励士气等因素,竭力劝谏高宗应当去一趟京师,根据实际情况再决定迁都。他说:“以天下形势而观,关中为上,襄阳次之,建康又次之……”宗泽也主张皇帝应该赶快回到开封,以安定人心。但黄潜善和汪伯彦所代表的投降派不但坚决反对搬回开封,还反对迁都长安、襄阳,他们主张向东南方后退,以为离金人越远越安全。汪、黄的建议正中高宗的心意,但他又不敢得罪主战派。于是,高宗在两者之间玩起了平衡,表面上他表示:
“朕当与卿等独留中原,训练将士,益聚兵马。虽都城(开封),可守;虽金贼,可战。”
另一面又给出手诏:
“京师未可往,当巡幸东南。”
八月初,高宗提升黄潜善为右相。李纲虽也升为左相,但十多天后即因反对高宗逃向东南而被罢免。九月,金兵逐步占领河北、河东州县。金军不断南侵,于是,高宗于十月底逃到扬州。
中原沦陷区的百姓,日夜期待着新的朝廷能够有一番作为,祈祷军队的到来以报国耻,可是,正当举国上下翘首以盼的时候,高宗不仅没有亲率军队渡河北上,相反,却要向南行军,以逃避金军。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岳飞呈上一封上千言的奏章——《南京上皇帝书》。
岳飞《南京上皇帝书》手书拓印 周里程摄
陛下已登大宝,黎元有归,社稷有主,已足以伐虏人之谋;而勤王御营之师日集,兵势渐盛。彼方谓吾素弱,未必能敌,正宜乘其怠而击之。而李纲、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承陛下之意,恢复故疆,迎还二圣,奉车驾日益南,又令长安、维扬、襄阳准备巡幸。有苟安之渐,无远大之略,恐不足以系中原之望。虽使将帅之臣戮力于外,终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