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启动关爱行动

共享蓝天: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行动启动 作者:


一、启动关爱行动

●顾秀莲指出:“‘共享蓝天’全国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大行动,是推动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有益探索,是整合政府、社会资源的一次新的尝试。”

●温家宝说:“孩子经常见不到爸爸妈妈,这是现在农村出现的新问题。我们要给这些儿童更多的关爱。”

●何老师说:“对于这些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是需要老师的关爱和鼓励,使他们在成长的路上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烦恼。”

北京召开电视电话会议

2007年5月25日上午,“共享蓝天”全国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大行动启动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

这次会议是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重要指示,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以及全国妇联等部委共同推出的“共享蓝天”全国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大行动的倡议和要求而召开的。

会议由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莫文秀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在讲话中,阐述了做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重要意义。

顾秀莲指出:

当前,部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在成长发展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影响着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做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是保障儿童权益,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迫切需求,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要责任。

顾秀莲强调:

做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要在完善法律政策,保障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权益;强化政府主导,源头解决问题;扩大宣传倡导,动员社会关爱等三个方面下功夫。

顾秀莲还指出:

“共享蓝天”全国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大行动,是推动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有益探索,是整合政府、社会资源的一次新的尝试。

顾秀莲明确要求:

各地、各有关部门加强领导,明确任务,深入调研,分类指导,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关爱大行动的有效开展。

顾秀莲还指出,2007年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正式颁布实施,这是我国全面加强未成年人保护,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基本法。

各地在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实施办法时,特别要把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等特殊儿童群体的权益保护纳入其中。

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关注的特殊儿童群体之一。

在这次电视电话会议上,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组长张世平,介绍了“共享蓝天”全国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大行动的实施方案,重点对“共享蓝天”支持行动、维权行动、关爱行动、宣传行动四大行动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局长武冬立,作为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成员单位领导,也在这次会上作了讲话。他们分别介绍了教育、公安部门近年来所开展的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以及实施关爱大行动的具体行动计划。

广东省中山市、浙江省绍兴市,以及四川省青神县,分别介绍了开展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经验。

广东省中山市,创新暂住户口登记常规管理,率先在全国推出16岁以下“暂住儿童随行卡”,全市共累计办理随行卡9万多张。

在义务教育方面、卫生免疫方面,随行卡为流动人口子女,享有应有的权利,提供了便利条件。在治安管理方面,随行卡还起到了“身份证”的作用。

浙江省绍兴市,以实现“外来农民工子女和本地孩子同城待遇”为目标,以“两个为主”为方针,即“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创新体制,将农民工子女入学纳入政务范畴,拓宽入学渠道,实行“入学绿卡”制度,较好地解决了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

到2007年,绍兴市共接纳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子女入学5.2万多人,做到了百分之百保障入学。

四川省青神县,由政府统筹,有关部门负责,各部门齐抓共管,层层建立了留守儿童教育保护领导小组,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监护网络。

同时,青神县还动员社会关爱,在留守儿童集中的村组,建立了“亲情活动室”和托管家庭,开展帮扶活动等一系列措施,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出席这次电视电话会议的,还有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成员单位,全国妇联、国务院农民工办、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有关部门负责人,北京市的有关局(委、办)领导,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全国31个省区市,设立了电视电话会议分会场。各省、区市分管此项工作的党政领导、有关厅(局)领导、留守儿童工作者代表等,也均参加了分会场的电视电话会议。

云南、山东、广西、福建等地,还当即召开了各地级市电视电话会议,对贯彻全国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推进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做出了相应的部署。

“共享蓝天”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行动,是做好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有益探索,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行动。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多万。“共享蓝天”,是全国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一项大行动,以优化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生存发展环境,促进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为目标,以强化政府行为,动员社会支持,提高家长素质为着力点。

通过“共享蓝天”支持行动、维权行动、关爱行动、宣传行动四大行动,切实推进农村留守流动儿童问题的有效解决,促进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

温家宝专门看望留守儿童

在2007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陕西考察期间,专门到农村看望因父母外出打工而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温家宝向孩子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福。

5月26日,温家宝来到了陕西省兴平市西吴镇散区村一组,他走进了杨赛克小朋友的家里。

杨赛克的爸爸妈妈都在福建打工,一年都很难回来一次。温家宝很关心杨赛克的生活、学习情况。

温家宝把杨赛克搂进了怀里,认真翻阅他的作业本。当看到作业本边上的空白处都写满了字,温家宝夸他爱学习,懂节约。

听到温爷爷的夸奖,杨赛克禁不住调皮地伸了伸舌头,笑了。

这天正好是星期六,村里的孩子们都没有上学。当温家宝从杨赛克家出来时,门口已经围了一大群孩子。

温家宝一手拉着一个孩子,走到旁边的树荫下,坐了下来,和孩子们一起聊起来。此时,村子里洋溢着一片欢乐的气氛。

温家宝详细询问了孩子们的上学、生活、看病情况,当得知这些儿童学习生活都有保障时,温家宝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7岁小女孩刘梦奇的爸爸妈妈,也出去打工了。现在,刘梦奇跟着奶奶过。温家宝拉着刘梦奇的手,说道:“你长得真漂亮。”

这时,有两个小女孩也跑过来,温家宝牵着她们的手,微笑着问道:“上学了吗?”

“学前班。”两个孩子腼腆地说。

温家宝又问:“爸爸妈妈在家吗?”

孩子摇了摇头。

温家宝说:

孩子经常见不到爸爸妈妈,这是现在农村出现的新问题。我们要给这些儿童更多的关爱。

临行前,温家宝嘱咐随行的各级领导: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青壮年出去打工的越来越多,许多孩子都交给老人或亲戚抚养。

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农村基层组织、学校和全社会,都要关心这些孩子的生活、学习、医疗、安全等问题,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和保障制度,使他们健康成长,也使外出打工人员无后顾之忧。

顾秀莲与网友进行交流

在2007年5月27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与人民网网友进行了交流。

顾秀莲说:

国务院支持全国妇联,联合中央14个部门,成立了一个农村留守儿童的专门工作小组,专门来抓农村的留守儿童的情况。

这就是说,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了。这个组织成立以后,我觉得很有效果。

我国2000万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生理心理、人身安全、成长教育方面,出现的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与人民网网友交流时,顾秀莲认为,要建立留守儿童问题长效保障机制,国家要做六项工作:

第一项工作要加强调查研究,首先要及时了解留守儿童成长发展有什么问题,要弄清楚。

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分析留守儿童存在的原因,探索解决它的办法。

第二项工作,制定相关的政策。农村留守儿童因为随着我们工业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一些流动人口很多是城市的问题,所以出现了留守儿童。

我认为,它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所以我们要从法律政策的层面,从机制、体制的层面来给它解决。

第三项工作,要完善一个工作机制。工作机制就要形成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各个部门齐抓共管,然后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我有一个很大的信心,我们国家任何的工作,任何困难只要有人抓,有人管就能把工作做好,所以确保他们落到实处。

第四项工作,扩大社会的宣传,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以及各种宣传媒体阵地的作用,让他们宣传保护儿童的方针政策、法律措施。

另外,也要宣传我们在解决留守儿童好的经验和好的办法。

同时,还要表扬留守儿童的先进分子和留守儿童的先进家庭,以他们的经验做法,把他们动员起来。

这样就可以动员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我们农村留守儿童,切实把他们的事情办好。我想这个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第五项工作,要动员全社会的支持。现在我们要发挥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的“五老”作用,发挥志愿者、农村老党员、优秀的教师、村干部这些作用。

另外,我们现在针对家庭在城里做工,我们办理了“代理妈妈”、“代理爸爸”,还有其他监管的体系。

同时,我们也对奶奶、爷爷,进行现代化幼儿的知识教育,让他们能够起到更好的作用。

第六项工作,依法维护权益。就是进一步的来搞执法力度,执法力度要加强,对于侵犯少年儿童的情况给予打击。对于犯罪的,我们将其绳之以法。

顾秀莲说,实际上,现在各条战线都在着手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最近,国务院就成立了农民工联席会议制度,把农村儿童问题也统一规划进去了。

顾秀莲还指出,现在各个部门,除了中央、国务院重视,各个部门都在重视。比如说,公安部门也下了通知,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力,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

教育部一定要把留守儿童的未成年人教育问题,入学问题作为重要的问题。

全国妇联从上到下启动了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还有关爱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

顾秀莲还指出,2007年4月,妇联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关于留守儿童怎么办的问题,他们搞了关爱留守儿童行动,这个行动使得2409个乡镇,有39万个留守儿童受益。

顾秀莲与网友交流时还说:“现在各地都在做,比如江苏、福建,他们已经把留守儿童纳入寄宿学校……”

关注留守儿童问题的网友们,通过与全国妇联主席直接交流,了解了当前留守儿童的状况和国家有关部门所采取的措施和办法。同时,也促使更多的社会力量,积极地投入到关注留守流动儿童的大行动中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妇联领导与孩子同庆节日

2007年5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亲自带队,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23个部委的领导,一同来到朝阳区白家庄小学二分部,慰问了来自河南的11名留守流动儿童代表,与他们一同庆祝节日。北京市委常委梁伟,也一同出席了这次庆祝活动。

福娃、气球、鲜花……白家庄小学二分部校园,被妆点得喜气洋洋。

除了该校的100余名学生及家长外,还有来自河南的11名留守流动儿童代表和他们的父母,在这里一同欢度“六一”儿童节。

为了表达对留守儿童们的关爱,全国总工会、教育部等16个部委,在5月27日,联合向留守流动儿童捐赠慰问款和慰问品,共计49万余元。

顾秀莲代表各部委,向河南省鲁山县委领导、北京打工子弟学校赠送了慰问款,用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学设施改善,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

同时,在5月28日上午,内蒙古扎兰屯市妇联,在卧牛河镇明德学校会议室,隆重举办“心手相牵,城乡孩子共成长”结对仪式。

来自扎兰屯市兴华小学的59名少年儿童,和卧牛河镇明德学校的59名留守儿童,手拉手,互赠礼物和友情卡,一起唱歌跳舞,共同迎接快乐的“六一”国际儿童节。

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扎兰屯市妇联及早动手,举办了“心手相牵,城乡孩子共成长”结对仪式,目的就是为城乡孩子之间搭起一座友谊的桥梁,让城乡孩子们能够互相学习、交流和沟通,通过手拉手,交朋友,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在和谐友爱中互助互学,共同发展。

在这次活动中,扎兰屯市兴华小学的59名少年儿童,得知农村的59名小伙伴们都是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条件比较艰苦。

于是,大家纷纷把自己最喜爱的图书捐了出来,并且还写上了赠言和祝福的话语。同学们共捐出图书80余册。

在活动仪式上,小伙伴们在热烈喜庆的气氛中,互赠礼物和友情卡,相约再次的相聚。

城乡两校同学们,还表演了歌舞,歌声、欢笑声充满了整个校园。

面向社会征集代理家长

为营造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全国各地纷纷行动起来。

通过总结推广“代理家长”、“亲情电话卡”等关爱模式,采取举措,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投入到“共享蓝天”的活动中来,以便让更多的农村留守流动儿童,能够沐浴到“共享蓝天”关爱行动的春风中得到快乐,得到温暖。

各地进行的关爱行动之一,就是广泛征集代理家长。面向社会广泛征集爱心人士,兼职留守流动儿童的“代理家长”、“爱心妈妈”,对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学习、生活等,给予有效地指导和帮助。

同时,注重亲情关怀,使这些农村留守流动儿童,能在温馨的环境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留守儿童”章米发的母亲早逝,父亲在外杳无音信,因此不得不离开代溪镇后樟,与捡破烂为生的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2007年,章米发的命运发生了大的转变。在9月份开学后不久,校长张扬朝就成为了她的“代理家长”。

张扬朝给章米发注了册,还为她购买了新书包、笔盒等学习用品,并且还关注她的学习生活。

“代理家长”的关怀,让章米发曾经充满孤寂的小脸上,重新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福建省屏南县,也随即出现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群体。他们在生活、教育、心理、安全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

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在屏南县教育局的牵头下,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纷纷开展了“共享蓝天”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大行动。

为保证该行动能够有效实施,县里完善了工作机制,发展工作队伍,落实工作经费,并将此项工作纳入政绩评估体系。

各校还开展了面向儿童的“一对一结对子”、“留守小队”、“手拉手关爱留守少年儿童行动”等互助互学活动,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乐善美德,帮助困难同伴,享受助人的乐趣。

同时,开展面向家长的“家长联系卡”、“亲情电话卡”等关爱行动,增进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亲情联系,建立起连结亲情的纽带。

各学校还开展了面向教职员工的“代理家长”关爱行动,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等,给予有效地指导和帮助。

古峰一小率先响应“共享蓝天”关爱行动,全校63位教职工,与63位留守儿童手拉手结对子,教职工当起了学生的“代理家长”。

“代理家长”从经济上资助孩子们,从学习上关心孩子们,从生活上帮助孩子们,让“留守儿童”充分享受到“代理家长”给予的温暖。

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亲情上的缺位,舟山市衢山镇团委,对全镇父母外出6个月以上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摸底。

在充分征求本人意愿的基础上,决定为12个“留守儿童”寻找“代理妈妈”。

寻找“代理妈妈”行动,得到了镇机关和社区女青年的积极响应,有15位妇女干部踊跃报名,争做“代理妈妈”。

在“代理妈妈”和“留守儿童”的结对仪式上,孩子们和自己的“新妈妈”互换了爱心联系卡。孩子们幸福地钻进“妈妈”的臂弯,合影留念。

“妈妈”们则为自己的“新孩子”,送上了一份节日的礼物。

当孩子们拿着漂亮的新衣服和各色学习用品时,开心的笑容,溢满了一张张小脸。

最后,新妈妈和孩子们相拥,深情合唱了《烛光里的妈妈》,歌声、笑容、亲情,交融在一起,绘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结对仪式结束后,孩子们和新妈妈还共进晚餐,交流感情。“妈妈”们纷纷表示,将给孩子家庭的温暖,心灵的呵护和亲情的关爱。

建立留守儿童帮扶新机制

2007年5月,陕西南部山区石泉县,建立留守儿童帮扶新机制。该县在后柳镇中心小学进行试点。

后柳镇中心小学校长王全文说:

帮助留守儿童,重在弥补亲情,所以镇上决定发动机关干部、教职工的作用,按照自愿原则,从中选拔出“代理家长”,与留守儿童一帮一、结对子。

后柳镇党委书记朱学勇说:

镇中心小学在校生530余名,其中父母有一方外出的“留守儿童”就有216人,父母双双外出的,有81名。

2007年5月,镇上决定首先从这81名孩子抓起,经咨询家长后,有78名孩子愿意接受帮助。

随后,镇政府从镇上的干部、教师共200人中,遴选出78人,担当孩子们的代理家长。

6月22日,后柳镇的78名代理家长,与留守儿童现场签定了《关爱承诺书》。

《关爱承诺书》规定了代理家长的职责:

每学期捐赠现金100元;

每周为“留守儿童”辅导一次作业;

每月与“留守儿童”交心一次;

每月帮助孩子与家长电话联系一次;

每学期与“留守儿童”一起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每学期参加一次家长会;

每半年进行一次家访;

每学期至少将“留守儿童”带回家一次,让孩子感受家的温暖。

同时,《关爱承诺书》也相应的制定了“留守儿童”行为要求。

代理家长制的实行,给留守儿童带来了变化。

在后柳镇中心小学留守儿单亲情接待室,很难将一位穿着整洁、充满自信、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的机灵男孩子,和没有双亲守护的留守儿童联系在一起。这个男孩名叫曹鑫,是后柳小学六年级3班的学生。曹鑫常年和80多岁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因为缺少父母的教导,曹鑫特别贪玩,渐渐养成了撒谎的坏习惯,学习成绩也不好。

后柳镇副镇长谢勇,在担任了曹鑫的“代理家长”后,给曹鑫买新衣服,还带他去理发。

谢勇还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每周和曹鑫见面,和孩子谈心,辅导功课,还抽时间陪曹鑫游泳,教他讲卫生。

谢勇说:

跟以前相比,曹鑫现在讲卫生了,穿着整齐了,学习上也有了勇闯第一的精神,最近数学考试还拿了全班第三名。更重要的是,还懂得关心别人了。

2007年的中秋节,正在下乡的谢勇,接到了曹鑫打来的电话。

曹鑫向关爱自己的“代理家长”,真诚地表示说“过节好!”

后来,曹鑫还摘了一篮自家种的橘子送给谢勇。

曹鑫的爷爷曹茂荣说:

谢镇长是个好人,可比我们家长对孩子关心都多。

在代理家长们的关心和帮助下,留守儿童们快乐的生活、健康的成长着。

后柳镇还制定了“关爱行动手册”和“爱心联系卡”。

“关爱行动手册”是用来记录留守儿童与代理家长交流、辅导、实践等活动的真实情况;“爱心联系卡”一式两份,用来给代理家长和留守儿童互相记录对方的相关信息,以便及时地联系、沟通。

采取“家长联系卡”、“亲情电话卡”等,是关爱行动的有效方式之一。

在2007年国庆长假即将来临之际,在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阴阳赵乡二中的亲情视频室里,该校九年级学生张石磊,通过视频,与远在深圳打工的父亲聊天,交流情感。

张石磊在视频里说:

爸爸,你看到我了吗?国庆节快到了,你和妈妈回来吗?

我校的妈妈对我可好了,还经常帮我洗衣服!

张石磊的爸爸说:

我的好孩子,爸爸看到你了,比过去胖多了,更像个男子汉了。最近学习怎么样?

你刚才说什么,你们学校的妈妈?哦,原来是班主任老师呀!

一定要听学校妈妈的话,春节爸妈回去,可要看到你的好成绩啊……

此时此刻,在亲情视频室里,到处洋溢着快乐与幸福的气氛。

阴阳赵乡二中党支部书记张二凯说:

我校在校生940名中,就有73名双亲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

为此,我们学校党支部实施留守儿童“安心工程”,开通了亲情视频和亲情电话。让这些留守儿童们,随时可以和父母沟通交流。

为解决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造成的亲情缺失和心理封闭,我们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发动党员同志做留守儿童的“代管妈妈”。

还建立了卫生医疗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丰富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

源汇区大刘中心小学三年级的留守儿童陈文斌,在他的心灵出现创伤时,很快就让班主任老师给抚平了。

在2007年的秋季,班主任师老师发现,父母在外打工,平时由爷爷奶奶照看的陈文斌同学,思想情绪有些不太对劲儿,对同学很不友善,而且还经常跟同学发生矛盾,甚至打架。

当师老师问他时,陈文斌顿时泪流满面,他说:“爸妈在家不爱我,同学们在学校也不喜欢我,他们经常找我的事!”

经过耐心地询问,原来,近一段时间,在广州打工的陈文斌的父母经常生气吵架,他的爸爸在一气之下,回到漯河老家几天。心情不好的陈文斌的爸爸,经常把气撒在孩子的身上。

在了解到真实的情况后,师老师就耐心地开导陈文斌说:

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时间长了,别人会发现你的闪光点!

随后,每到周六、周日,同住在大刘村的师老师就经常让陈文斌到自己家里吃饭,边吃饭边开导,和孩子谈心。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师老师的耐心关爱下,陈文斌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对同学由仇视变成了友善,学习劲头也大了。

2008年,陈文斌还当上了班长,对班级工作特别负责。他不但把自己的学习搞上去,而且还经常帮助别的同学。

源汇区所辖的4个乡镇,共有1800多名名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大,一直是该区教科体局关注的重点。

教科体局首先要求每个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推行“家长联系卡”、“亲情电话卡”等关爱行动。

班主任老师们经常与学生家长联系,与学生谈心,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增设心理咨询室、电子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兴趣小组、编排文艺节目等。

如今,源汇区的留守儿童们,得到了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广泛关注、关心和关爱。这些留守儿童,也能够和其他学生一道,快乐地学习、生活着!

创办特殊学校和指导中心

在关爱行动中,各地还采取了依托“四老”家长学校、农村留守儿童及流动人口子女示范家长学校等,向家长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

河南省妇联,以农村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为对象,创办了“四老”家长学校。在2007年时已达2900多所,另外,还有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中心570多个。

这些特殊的学校和指导中心,通过开展多种教育活动,在提升“四老”家长素质的同时,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撑起了一片蓝天。

河南是人口大省和劳务输出大省。经调查发现,全省农村共有14周岁以下留守儿童254万多,其中随“四老”生活的超过37%。

这些“四老”家长,大多体力差、精力差。在监护留守儿童时,普遍存在着重物质轻精神、重养育轻教育、重看管轻沟通的现象,从而造成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安全等方面隐藏着种种隐患。

因此,河南省妇联决定:

以家庭教育为切入点,通过创办简便易行的“四老”家长学校或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开展一些有益的亲子活动,让“四老”家长们在学习交流中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教育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在创办农村“四老”家长学校的过程中,河南省妇联,先在漯河、驻马店等地,选择了山区、平原和城市近郊3种村庄,作为试点。

为便于开展教学活动,“四老”家长学校就近建在村小学或村委会,并建立健全了学习、活动、谈心、考勤等制度。

试点村学校开办后,受到“四老”家长们的欢迎。在试点村办好“四老”家长学校,提供经验的基础上,河南省妇联要求,各地在外出务工人员集中的村,推广创办“四老”家长学校。

在办学模式上,依托村委会、村小学或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以及村干部家庭,因村制宜,创办“四老”家长学校或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教材内容选用“三理”,即伦理、心理、生理教育读本,未成年人道德行为规范手册等。

2007年,又专门组织家庭教育专家,编写农村“四老”家长学校专用教材,突出家庭教育、国情省情、公民道德、卫生保健等,内容更有针对性,更加通俗易懂。

各地将学校教师、村干部,以及公安、卫生、妇联、关工委等方面的有关人员组织起来,作为“四老”家长学校的基本教师队伍。

同时,还经常邀请省内外家庭教育专家,深入到农村,向留守儿童监护人宣传家教知识。

在教学方法上,采取集中授课、知识竞答、亲子互动和编演文艺节目等形式,使“四老”家长乐于接受、乐于参加。

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老街社区党支部,按照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以党支部为核心,以“四老”家长学校为依托,以“五老”队伍为骨干,以结对帮扶为载体,扎实开展针对辖区流动儿童的关爱活动。

该区还着重做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建立关爱流动儿童工作“五老”队伍。从2004年以来,为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漯河市率先创办了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参加的“四老”家长学校。

随着辖区流动儿童的增多,依托“四老”家长学校,成立了流动儿童之家,组建了以社区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法律工作者、老退伍军人为骨干的“五老”队伍。

他们还采取社区党员干部分包楼院,“五老”人员分包流动儿童的办法,使“五老”人员与辖区内的流动儿童结成了帮扶对子,担任他们的代理爷爷、奶奶,承担起托管、就学、教育、帮困的任务,使他们同自己孩子一样,受到亲情关爱。

由于工作做得扎实具体,不久便做到了社区流动儿童有人管,有人问,这为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同时,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关爱活动。社区“四老”家长学校开办以来,组织开展了“阳光假期”活动、“好少年”评选活动、“亲子互动”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活动。

还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对社区青少年和流动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世界观教育,先后组织流动儿童到烈士陵园扫墓、到社区参加义务劳动、到南街村企业参观,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下,留守流动儿童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营造了良好的青少年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

在获得2007年度“全国千所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称号的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中心小学,爱心故事就像一缕缕温暖的阳光,温暖着留守儿童稚嫩的心灵,让他们在快乐的环境中,健康茁壮地成长。

与一些同龄人相比,刘健洪是不幸的,爸爸去世,妈妈外出打工。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使小健洪的性格变得比较孤僻。

刘健洪经常不完成作业,还动不动地讲粗话,与同学很不合群。

但是,刘健洪又是一个幸运的孩子。因为,老师们从来没有放弃对他的教育。尤其是刘健洪的班主任何老师,更是对他倾注了心血。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何老师发现,刘健洪很喜欢打篮球。于是,她决定以打篮球为突破口,做好刘健洪的教育工作。

此后,在校园内又多了一对运动的身影,一老一小,在操场的篮球场上,格外引人注目。

“老师和你一起打篮球”,一句普普通通的话,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何老师说,在刚开始时,刘健洪还感到挺别扭。不过,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磨合后,刘健洪不但与何老师熟识了,而且还和老师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有一次,学校举行班与班的篮球比赛,刘健洪也跃跃欲试,但是他却没有信心。

对此,何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随后,何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鼓励刘健洪,让他努力为班级争光添彩。

看着老师的期待和同学们信任的目光,刘健洪上场了。在篮球场上,刘健洪出色的表现,为班集体赢得了比赛好成绩,作出了自己的力量。

何老师说:

对于这些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是需要老师的关爱和鼓励,使他们在成长的路上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烦恼。

校长傅嘉新说: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为人师者更应该给他们多点关爱,用真情感化他们,使他们不再感到孤独,和其他的孩子一样快乐生活,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黄政读一年级时,教数学的伍老师就发现,黄政特别爱说谎话。

有一次,伍老师问他作业交了没有,黄政说“交了”。

伍老师又追问说:“交了怎么没看见作业本?”

黄政就再不吱声了。

同时,伍老师还发现,只要和其他同学在一起玩,黄政都会把“我妈妈说”挂在嘴边。

于是,伍老师决定到黄政家做一次家访。在家访中,伍老师从黄政的姑姑和姑丈那里得知,黄政的母亲早已去世,父亲在广东打工。他平时都是和姑姑、姑丈生活在一起的。

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伍老师对黄政多了一份关爱。针对黄政在思想和心理上都不能正视自己没有妈妈这个现实,伍老师决定让他早些面对。

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伍老师抓住黄政和同学一起玩时,又说“我妈妈说”的机会,就问黄政说:“你已经没有妈妈了,你知道吗?”

这时,黄政低下了头。

伍老师慈爱地对黄政说:“有妈妈的同学在学习上努力,你没有妈妈,但你还有姑姑、姑丈,有老师和同学,你能更努力,老师相信你。”

伍老师边说,边轻轻地摸了摸黄政的头,说道:“你是一个乖孩子,老师的好学生,相信自己。好吗?”

此时,只见黄政的眼里,已是满眼的泪花。

伍老师说,其实黄政已经知道自己没有妈妈的事实,只是他不想承认,老是说谎。渐渐地,就把说谎当成了一种习惯。

在经过这次交谈后,在班主任和其他老师的共同努力,黄政渐渐地变得乐观、开朗起来,而且在学习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因为家庭的原因,大多数流动人口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上都不同程度地承受着与他们年龄很不相称的压力,这也是老师们在开展思想工作时感到最棘手的一个问题。

桥圩中心小学开展关爱行动,老师们所持的出发点之一就是:

或许,今天老师所说的一番话,孩子们并不能全部懂得其中的道理。

但只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相信孩子会正视现实,在思想和行动上有所改观。

桥圩镇中心小学在开展流动人口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时,以“学校是你们的第二个家”为理念,教育引导学生。

学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如利用学校的大队部、红领巾广播站、鼓号队、体操队、“六一”、“元旦”文艺晚会等,充分挖掘学生在广播、运动、体操、文艺等方面的特长,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他们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情操。

同时,学校还开放了“热线电话”。学校在教导处办公室设置了一部电话,让留守儿童与远在他乡的父母通话,汇报学习、生活情况。

老师们也以此为沟通的平台,与他们的父母直接对话,及时通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增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合力。

在“学校是你们的第二个家”的理念引领下,该校一批流动人口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脱颖而出。他们在积极健康地成长,并且在不断地创造出令人惊喜地成绩。

这一教育理念使他们相信,只要有爱,每个孩子都将成为令人骄傲的珍宝。

着力开展爱心帮扶活动

为了帮助留守流动儿童,各地学校还着力推进爱心教育,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全国各地学校,通过开展“一对一结对子”、“手拉手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等活动,大力培育未成年人互帮互助理念。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传承乐善美德,帮助困难同伴,享受助人乐趣,美化和亮化了儿童稚嫩善良的心灵。

福建省各级妇联,开通了留守儿童投诉电话和亲情电话,注重发挥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作用,拓展活动的载体。

各级妇联在培训项目、培训时间、培训形式等方面,为留守儿童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

同时,妇联还注重运用“手拉手”的教育理念,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首先是从身边开始“手拉手”,这就是在学校中开展留守儿童,与同学之间的“一对一结对子”、“留守小队”、“手拉手关爱留守少年儿童行动”等,一系列互帮互学的行动。

互帮互学行动,就是要求家庭情况、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与留守儿童开展“交一个朋友”、“写一封信”、“赠一本书”、“互访一次”、“学会一样保护本领”等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使留守儿童主动融入班级、融入同学,感受同伴的关爱、集体的温暖。

福建仙游县中心小学的志明同学,在5岁时就失去了母爱。父亲长年在外跑运输,家中只有一个80多岁的老爷爷。

爷爷将志明视为掌上明珠,百般溺爱。从而导致了志明长期沉溺于网吧,管也管不了。

在开展帮扶活动后,小新同学和志明结成帮扶对子。通过小新的不断努力,坦诚规劝,最终使志明改正了缺点,不再沉迷于网吧。

同时,小新还在学习上耐心地帮助志明,在志明不会的问题上,给予指导。志明也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真诚,也知道好好学习了。通过彼此的共同努力,志明的学习成绩进步得很快。

看到孩子有了很好的转变,志明的父亲非常感动。

与此同时,福建妇联还开展了城乡少年手拉手活动,组织城市少年儿童与农村留守儿童手拉手,通过书信、实地互访等形式,培养相互理解、相互认同、相互关爱的思想感情。

在2005年的暑假,福建省妇联联合共青团,组织秀屿区南瓜岛上的44名留守儿童,和城区44名优秀学生,开展了“心手相牵、构建和谐”,组织城乡孩子互访交流夏令营活动,促进城乡孩子相互交流、和谐相处、互动发展。

2007年,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妇联组织区实验小学与白沙中心小学,开展“走进大山,构建和谐教育”名师送教下乡活动。

实验小学10多名学生,与白沙中心小学30多名留守儿童手拉手,一起学习、劳动、做游戏,拉近了城乡同学间的距离。

此外,还动员辅导员老师、校外志愿辅导员等各方力量,与留守儿童手拉手,提供情感关怀、学业辅导、经济帮扶等服务。这让孩子们体验到了亲情,感受到了温暖,增强热爱社会、关心他人的情感。

学校老师也带头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争当“代理妈妈”、“代理家长”。

“代理家长”们除了在学习、生活上给予孩子们关心帮助外,还开展“独立生活教育”、“争取进步教育”、“体谅父母教育”等主题活动。

在开展手拉手活动中,福建各级妇联注重创新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载体。

各级妇联充分利用节假日、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日等具有特殊意义的时机,主动联合共青团、教育局等有关部门,开展演讲比赛、艺术比赛、绘画比赛、舞蹈比赛、辩论比赛、歌唱比赛、夏令营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活动的大量开展,培养留守儿童爱国、爱乡、爱家的思想感情,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各级妇联还充分利用闽中革命司令部旧址、闽中革命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源,组织红色旅游、绿色旅游,以及参观、瞻仰和考察等活动,使留守儿童在活动中,开拓了视野,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

此外,妇联还组织留守儿童,深入到企业、工厂、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科普教育基地等地,进行参观学习,引导留守儿童在社会实践中扩大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

在2006年暑期,福建妇联还组织100多名留守儿童,深入到军营,开展军事夏令营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不一样的生活。

通过短暂的感受军旅生活,让留守儿童在实践体验中,磨练坚强的意志,增强自强、自理、自立、自律的能力。

多年来,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扎实开展“农村关爱工程”,发动社会各界人士,步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大军,为劳务输出人员家庭的儿童、妇女、老人撑起了爱的大伞。让孩子们在学校享受爱的阳光,让老人们在村里享受精神抚慰,让农村妇女在家享受致富乐趣,让在外劳务人员安心创业……

为了确保留守儿童能够健康成长,建阳镇在全镇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争做代理家长”和“留守儿童结对子”的关爱行动,形成“一对一”、“一对二”的监护形式。

通过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健康情况,达到有的放矢,从而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正是有了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孩子们稚嫩的心灵才得以放飞梦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