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准五律·悲马

晨雨集:霜韧诗词 作者:张军 著


准五律·悲马

题解

此诗所悲的对象为马。马在古代有许多用途,尤其是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在古代战争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至今,许多带“马”字的成语都与战争有关,如人仰马翻、马革裹尸、马放南山等。此诗题为“悲马”,实则是在悲战争中的百姓。

北国狼烟卷,胡尘犯铁蹄。

黎民终怨苦,宝驹亦伤疲。

白骨妆原野,鲜血染地衣。

秃鹫空来去,独闻母马嘶。

自释

北国狼烟卷,胡尘犯铁蹄——北方地区狼烟卷起,胡人的铁骑又大举侵犯而来了。“北国”,北方地区,西北部多少数民族,我国古代的侵略战争大都发生在北方地区;“狼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升起的烟,借指战火;“胡尘”,胡人马队扬起的尘埃,陆游诗有“遗民泪尽胡尘里”。这开头两句描绘战争初起时的场面。一个“卷”字,可以见出战争气氛的浓郁。句中虽没有直接写马,但“铁蹄”二字实质上也点到了马,这里马好像成了战争的帮凶。

黎民终怨苦,宝驹亦伤疲——在战争的岁月里,老百姓生活困苦,哀怨不断;优良的战马也受了伤,疲惫不堪。“驹”,少壮的马,“宝驹”也就是指良马。“亦”字说明,在战争中,马的痛苦和黎民苍生是一样的。“伤疲”,写马受伤、疲惫,也包含了马的一份无奈之情。战争无论对哪一方,百姓始终是受害者,所以他们命运悲惨,苦不堪言。与百姓相应的,还有战马,它们表面看上去是战争的工具、是帮凶,但事实就马而言,它们也是不希望有战争的,它们也是渴望和平的。这两句百姓与马并举,写出了一份悲悯之情。

白骨妆原野,鲜血染地衣——战争结束了,但见白骨妆饰着原野,鲜血染红了地衣。“妆”,妆饰,打扮;“地衣”,生长在地面上诸如苔藓一类的低等生物。这两句描绘战斗结束后的悲惨场面。曹操《蒿里行》诗中有“白骨露于野”句,写白骨抛露在野外,语义悲沉,让人不忍卒读,此诗“白骨”句从中化出,只是加上一个“妆”字,再结合下面的鲜血,色泽上红白交辉,使描绘的场面更显得触目惊心。这一句看上去没有写到马,事实上,那白骨、鲜血,无非就是惨死的战马、殒身的战士及遭殃的百姓,而战士事实上也是百姓的一部分,所以这两句描绘战后场面,其实也包含了百姓与马的悲哀。

秃鹫空来去,独闻母马嘶——战场上空荡荡的,只有一群群秃鹫在飞来飞去,偶尔则可以听到母马孤独的嘶鸣声。这最后两句仍写战后场面。“秃鹫”是一种爱吃腐肉的鸟,秃鹫“来去”自然是指秃鹫在战场上吃士卒、战马的尸体,而一个“空”字,写战场上早已没有活人存在,秃鹫飞来飞去有一种空旷感,这正写出了战场的无限悲凉。写到这里还不够,又加上母马孤独嘶鸣一镜头。写“母马”其实喻示着没有直接参加战斗的妇女,那些死去的战士就是她们的丈夫或其他亲人,她们在家里孤独着、心痛着,所受的苦难也一样不小。

自评

此诗借马而悲战争,但战争并非当今世界的主题,我本人更未亲历过战争,如此看来,则此诗既没有反映现实,也没有反映我的心境了。事实不然,战争有时并不简单指狭义的武装斗争。文化冲突,商业竞争,广义上讲无一不是战争;商场,考场,则无一不是战场。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你死我活,这与战场上作殊死搏斗有何差别;身处高三,测试不断,给我的感觉,那是天天都在打仗。因此,此诗是有现实意义的。只是应当指明的是,此诗所写的不是简单的一人一事或一情,而是描绘了一个悲凉创哀的“境”,这个“境”是需要深入体会才能感受得到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