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年少不羁,大志天成——立志践行才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曹操何以成大事 作者:李敬 著


第1章 年少不羁,大志天成——立志践行才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动乱的东汉末年,对于千万黔首百姓来讲,是最糟的时代;但对于曹操来讲,却是大好时机。乱世,是孕育英雄的土壤,这样一个纷乱的时代给有抱负、有能力的英雄提供的发展机遇,是治世不可相比的。

1.疏狂的少年时代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风云激荡的三国时代,正是这样一块孕育英雄的沃土,文武齐集,构成了后汉历史灿烂的星空。而在可举出的一长串人名中,有一人却备受争议,他的真实面貌正如他身后留下的七十二疑冢一样,犹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模糊不清,他就是曹操。

中国的纪传体史书在为历史人物立传时,总喜欢从先祖说起,曹操也不例外。为了抬高“魏武帝”(曹丕篡汉后追封)的身价,后世史家给他附会了一个较为著名的先祖—西汉的开国功臣曹参。

这显然是明知故错,因为曹操的本姓根本不是曹,而是夏侯,只是因为他父亲曹嵩被过继给大宦官曹腾做养子,才改姓曹。当然,这是史家一贯喜欢采用的手段,即便是就曹操的本姓夏侯而言,他们也可以把这个夏侯操的先祖附会给西汉另一位开国大将滕公夏侯婴(曹操的族中兄弟夏侯惇的先祖“相传”正是此人)。

我们无意褒贬史家的这种笔法,只是想讲述这样一个事实,曹操的出身,明里是兴汉将相之后,而实际上仅仅是宦官之家。今天看来英雄不问出处,但在当时,出身问题确是个实实在在的大问题,很有可能成为政敌相互攻讦的口实之一。曹操一生中因为出身挨骂的例子就不胜枚举,最著名的就是官渡战前袁绍的笔杆子陈琳的那篇檄文,骂曹操的祖父曹腾是“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亲曹嵩“乞丐携养,因赃假位”,相传这“千古一骂”还曾经治好了曹操的头疼病。

曹操的出身不好,但家境很好。“养祖父”曹腾官至中常侍、大长秋,虽说是宦官出身,却做到了工资两千石(和九卿相同)的“省部级”高官。父亲更厉害,做到了三公之一的太尉,大汉朝廷的武装部队总司令。有人说这官是花巨资买来的,足见曹家绝对是富可敌国。

有钱人往往就不是有闲人。曹总司令似乎除了拼命赚钱和做官之外,很少有时间管教家里这位曹公子。曹操也就和传统的纨绔子弟一样,顽劣异常,好勇斗狠,喜欢飞鹰走狗,四处游荡,什么都玩,什么都好,就是不好学习。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样的曹公子倒有不少年龄相当的好哥们儿,如袁绍、张邈等等。

如果说1个淘气孩子惹的事是1的话,那么10个淘气孩子一起惹的事情绝对不会是10,可能是100或者1000。袁、曹这哥儿几个就是这样一群孩子。有一次,这哥儿几个去参加别人的婚礼,喝完喜酒没事干了,就想着来一出恶作剧“闹闹洞房”。婚宴刚结束,突然有人大喊:“有贼!”结果办婚宴这家人个个嫉恶如仇,呼呼啦啦连来道贺的带新郎全追出去抓贼了,但“贼”真正要偷的“东西”留在家里了。

是什么呢?想想啊,新娘子穿着礼服、盖着盖头不能去抓贼啊!于是,曹操他们几个人轻而易举地就把新娘子偷了出来。眼看这一出调虎离山计就要完美成功,结果出事了,撤退路线没选好,天黑路窄,袁绍掉进了荆棘丛,出不来了。

这可麻烦了,眼看被调走的“虎”马上就要杀回来了,可袁绍就是拽不出来,这会儿曹操可急了,进退两难,留这儿救袁绍吧,保不准让追兵给一锅端了;自己跑吧,仗义不仗义的先不说,看这袁绍可能不太仗义,他要被捕了估计不用上老虎凳就能把自己供出来。

天才的灵感往往是一瞬间的,更可能出现在紧要关头,出于对袁绍的不信任,必须把他弄出来,凭外力看来是不行了,还得看他自己。于是乎曹操高喊:“偷儿在此!”这话可把袁绍吓坏了,“你个该死的曹阿瞒,不救我便罢,还想当污点证人出卖我”。这一使狠劲,袁绍出来了,看了曹操一眼,毕竟这位后来的袁大将军也不是笨人,顿时心领神会,俩人扔下新娘,撒腿跑了。

年少轻狂,幸福时光,青少年时代的曹操,正是在偷新娘这种“激情燃烧的岁月”中一天天成长起来。《三国志》称年少的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这几句记载是中肯的,但之后的“时人未之奇也”就有待商榷了,这样的孩子肯定不是平常人啊!做贼时的调虎离山,天才的运筹家;撤退时的巧妙激将,卓越的谋略家;当然也是一个实干家。偷新娘这种事他说干就干,还是真敢干。这一切,都已有了撑持将倾大汉的那位奸雄的影子。

有实干,也有巧干,就是不正干。这样一个曹操虽然饱受袁绍、袁术、张邈这些哥们儿的推崇和喜爱,但这样的孩子一定是不被家长容忍的。“高瞻远瞩”的家长们往往认为这样的孩子会走上歪路,必须马上把他拉回正轨,小树得砍,孩子得管,孩子的人生总要有人来扶正,曹家毕竟也是书香大族,管教曹操的人来了。

这个人,就是曹操的叔父。父亲很忙没时间,叔父却总是时不时地对阿瞒敲打几句,并向兄长告状,年少不羁的曹操因此也对这位多管闲事的叔父怀恨在心。有一次,曹操装作口歪眼斜躺在床上。叔父看见了,赶忙跑去告诉他父亲曹嵩:“不好了,这孩子搞不好像是中风了!”可当父亲到来,却并未看见曹操有任何症状,大惑不解。曹操就趁此机会煽风点火,我这叔父历来看我是不顺眼的,您看这次……搞得曹操的父亲再也不相信叔父的“告状”了。

这就是年少的曹操,放浪不羁,但却聪明异常。其实,小孩子先天的聪明自然是好的,但若无后天的培养和努力,也会变成一块无用的材料。小时候所谓的“坏孩子”长大也未必会一事无成,谁能想到放荡的少年曹操会成为后来的一代英豪呢。

成功之道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俗话说,淘小子,出好的,淘丫头,出巧的。特别是男孩,他们的孩提时代都有即使是成名成家的艺术大家也难以望其项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力”多会表现为一些让家长们叫苦不迭的淘气、玩闹,乃至恶作剧,少年时代的曹操就是这样。但是,当家长忍无可忍的要因此大动干戈地教训孩子的时候,应该做一下这样的判断,孩子的淘气是不是超越了某些道德和行为的底线。如果没有,请勿动刀兵。因为创造力太可贵了,而在孩提时对此进行扼杀几乎是不可逆的。要知道:一旦上了生产线,出来的就只能是大路货,这就是小时候的乖孩子长大后往往没出息的原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