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30年来,俄罗斯学者在政治话语领域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是这些成果的数量和我国对该领域的了解程度是不成比例的,因此我们有义务介绍俄罗斯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借用俄罗斯政治语言学的方法开展我国的政治话语研究。
文献研究表明,欧美和俄罗斯政治语言学理论日臻成熟,为政治话语具体体裁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政治话语研究起步较晚,目前的研究尚处于学科建设的起步阶段。我国学者在引进和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现已确定了政治语言学的学科定位,并研究了该学科与其他语言学科的关系、该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基础理论问题,同时明确了研究的两大内容:语言的政治问题和政治的语言问题。目前国内多数学者关注的是语言的政治问题,指出了政治语言的政治性、社会公共性、时代性和攻击性等特点。
我国的社会政治有别于英语国家,也不同于俄罗斯,加强我国的政治语言学学科建设、推进汉语政治话语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政治的语言问题研究成果多集中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方面,而语用研究的对象则以英语政治访谈为主,汉语政治访谈的研究基本上还是空白。
随着大众传媒尤其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政治访谈在政治交际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成为政治人物与民众进行交际的重要渠道。政治访谈以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区别于其他独白形式和书面形式的政治话语。虽然参与政治访谈的双方在访谈之前都进行了一定的准备工作,但是访谈中双方的交际是即时的,访谈过程充满着语境变量,这导致语用策略的多样性。作为政治的语言问题之一,政治访谈的对话结构、意向性、语用策略以及政治文化特点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政治访谈兼具政治话语的政治性、社会公共性、时代性和攻击性所决定的话语功能和媒体人与政治家的独特互动方式。政治语言学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视角和方法论,而语用学则是我们进行语言分析的工具。我们把政治访谈视为一种特殊的对话形式,对其进行结构描写和会话分析;将其置于政治交际的视角下,通过对话语的意向性、策略性分析揭示媒体人与政治家的言语互动规律;通过俄语与汉语政治访谈的对比研究,展示政治话语的社会文化特色。
对政治访谈的研究既可以深化、完善政治语言学理论,丰富学科的材料研究,又是会话分析、语用分析方法在政治交际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可为语用语言学、会话分析、篇章语言学等学科的教学提供参考,对传播学、新闻学以及政治交际的实践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本书所用语料真实、可靠。笔者将电台和因特网播放的实况录音转写为文字语料,采用语料库语言学方法处理语料。其中俄语语料的来源为俄罗斯Радио Свобода(自由广播)、Эхо Москвы(莫斯科回声)、Радио Маяк(灯塔)、Русская служба новостей(俄新社)、Первый канал(第一频道)、Россия(俄罗斯)和НТВ(独立电视台)等媒体政治访谈节目的实况录音转写,汉语语料的来源为《强国论坛》、《代表委员面对面》、新华网、东方网、中国网等访谈节目的实况录音转写。所有语料力求最大程度地真实反映政治访谈的话语特点。语料是随机的,不局限于某一两名政治家,尽可能反映采访记者和受访政治家的多样性。本书转写俄语和汉语政治访谈实况录音各15场,其中俄语政治访谈总时长达674分钟,实况录音转写文字共计92697字;汉语政治访谈总时长达617分钟,实况录音转写文字共计161322字。
转写过程中采用语料库语言学的下列标注方法:
(1)停顿时间 1秒以上者,用“Ns”标示;
(2)说话拖音用“——”标示,如“二零零——一年”;
(3)两人说话重复部分用“‖‖”标示;
(4)说话修正行为用“⊥”标示;
(5)说话速度太快等造成的含糊不清用“(——)”标示;
(6)说话被打断用“▲”标示;打断用“▼”标示;
(7)自己突然停顿不说用“⊙”标示;
(8)强调话语用“□”标示;
(9)话轮转换无停顿,前后用“▎”“▎”标示;
(10)笑声或其他有意义副语言行为用文字标示,前面用“***”引导;
(11)其他副言语行为根据具体情况分别标示;
(12)话语成分间关系颠倒或后补说明用“←”标示;
(13)轻音用括号“()”括起来;
(14)“?。”表示似问话又不像问话的言语行为;
(15)想插话没能插上,只做出发音准备,完整音节未发出,用“*”标示;
(16)一方说话时另一方的回应用#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