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杨凤田传 作者:王树棕,等 著


前言

杨凤田,1941年6月14日出生在辽宁省义县稍户营子镇铁河嘴子屯的一个贫穷的农民家里,至今他已进入古稀之年。不过当你看到他的时候,你决不会相信他已是70高龄的老人了。

他身材魁梧,穿着随意,显得有些厚重。他腿不弯,腰不弓,走起路来铿锵有力、步履矫健;说起话来有如连珠炮,声音洪亮、节奏清晰。头顶着花白的短发,显得很有精气神。四方大脸上镶嵌着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脸上总是露着笑容,每当见到熟人,总是先开口问寒问暖,十分热情。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个聪明睿智、头脑灵活的人;是个精通专业、爱岗敬业的人;是个善于管理、组织才能出众的人;是个视野开阔、有远见卓识的人;是个性格直爽、刚毅执着的人;是个为人随和、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人;更是个爱党爱国爱家的人。

他1964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同年分配到601所,迈进了航空报国之门,多年的航空报国志,开始圆梦。

时间荏苒,40多年过去了。他从一个普通的技术员逐步成为专业组长、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所副总设计师、副所长。同时从一个普通的技术员逐步晋升为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并于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一步一个脚印,每个脚印都是那样踏实、那样有力。他始终以“航空报国、追求第一”的理念为己任,在漫漫的航空征程中,先后参加过12种战斗机的设计研究,担任过6种型号的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善于处理和解决新机研制中出现的各种工程问题,有很强的型号组织管理能力,经常采用高度平行交叉作业方法确保研制质量和进度。此外,对发动机、气动、燃油、环控、电源、飞控、航电及火控等专业也有一定深度的了解,善于将飞机各专业技术综合成适合国情的新飞机型号。他主持完成了国家多个重点型号飞机研制工作,为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这些型号研制的中坚力量、中流砥柱。他亲自组织指挥研制的JBH型飞机、JBF型飞机,是我国空、海军的拳头武器,是国内最先进、最有战斗力的飞机。这些飞机已投入批生产,装备空、海军,分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捍卫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保卫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他的组织下,创造了中国航空史上4个第一:

歼8Ⅱ型受油机的研制成功,在中国的航空史上第一次有了空中受油能力,填补了一项空白;

JBH型飞机的研制成功,使中国的战斗机第一次具备了下视进攻能力;

JBF型飞机的研制成功,使中国的战斗机第一次具有超视距攻击能力;

JBF型飞机的研制成功,使中国的战斗机第一次具有双目标攻击能力。

不难看出,他参与和主持研制的飞机型号之多,在现有中国航空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因此被大家誉为“高产总师”。经过磨砺和锻炼,经过实践和攻关,那棵在601所茁壮成长的幼苗已成长为参天大树,为新一代航空人遮风挡雨,为祖国的航空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倾心的付出,收获也是沉甸甸的,党和人民给予了他很多奖励和荣誉。他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国防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4项,部级一等功5次,国防工业型号研制一等功2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被授予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获航空金奖,航空报国杰出贡献奖;被授予国防工业劳动模范及中航一集团科技尖兵称号。他获得奖项之多,获得荣誉之重,到目前为止,在中国的航空界是屈指可数的。

他之所以能取得上述成就,获得那么多的奖励和荣誉,是他在多年的航空生涯中呕心沥血、披肝沥胆、孜孜探索、不断追求的结果;是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事业的结果。

虽然他已是古稀之年的老人,但他仍在组织领导国家某重点型号飞机的研制工作,还兼任中国航空学会总体专业分会副主任,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现又被辽宁省委组织部任命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校长。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啊!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杨凤田是个成功者,他从一个山沟农民家里的寒门学子,成长为当代航空界的杰出人物,他的学识、品德、精神、作风与成就,确实是值得称赞和学习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现在杨院士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眼前,正是学习他的好机会。沿着他的足迹前进,相信在祖国改革开放、蒸蒸日上的大好时代,会呈现出“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的大好局面,涌现出更多更有用的人才,激情进取,奋力拼搏,为祖国的航空事业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