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勘测设计西客站站址

铸造京门:北京西客站工程胜利竣工 作者:


二、勘测设计

●专家们一致认为:铁三院推荐的莲花池方案是正确的。直径线问题应配合城市建设要求,先修建有影响的地段,其他部分预留位置。

●大家经过艰苦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已经基本完成了南、北站房的设计任务,使设计工作走在前边,基本满足了施工需要。

●杨继平说:“领导信任我们,给了我们成才的机会。我们在庆幸的同时,也深感自己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迎着困难上。”

勘测设计西客站站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一直作为北京铁路枢纽的总体设计单位,在西站的规划中,历经5任总体工程师的潜心研究辛勤耕耘,勘测设计人员三进三出,精心设计,为国家制定修建西站的决策,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十分重视北京铁路枢纽的发展,曾经多次听取北京枢纽的总体规划和各项具体方案的汇报。

1960年,铁三院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北京铁路运输发展的前景,编写了北京铁路枢纽规划方案报告,在报告中明确了北京西站、北京站是北京的主要客站,对设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指数,连接北京站和北京西站的地下直径线为四线方案,西站的站址正对公主坟。

1973年,铁三院根据北京经济建设的需要,又对地下直径线方案作了补充报告,确定了前三门方案,将四线改为二线,进一步明确了修建直径线的必要性,为预留直径明挖的施工条件,建议新华图片社后退几十米。

1975年,第四届全国人大胜利召开。万里首先意识到:经济要发展,铁路要先行。他亲自组织了有关部门进行北京西站的规划研究。

随即,铁三院首次进驻莲花池进行西站勘察设计工作。

1984年,铁三院编制了西站初步设计,提出了站址选择方案。

在初步设计中,铁三院提出了三个站址方案:一是站中心正对羊坊店路,站台西端距站中心180米;二是站中心正对北蜂窝路;三是站中心正对翠微路。

同时,确定京广铁路引入正线为长阳村接轨。

1985年,国家对西站初步设计进行了审查。

1987年12月,铁三院重新编报了西站方案研究报告。引入正线、站址、车站规模与1985年的方案相同,地下直径线仍为双线方案。

1989年3月10日,北京西站前期工作小组成立,铁三院副总工程师孙荣超为组员。

人们常说:“铁路要大干,设计院先流汗。”铁三院以超前的意识做了大量的超前工作,成为西站工程的开路先锋。

按照设计工作程序,先要进行初测、钻探,然后根据外业的资料进行方案比选、初步设计,最后才能进行施工图设计。

但是,西站工程建设工期已经卡死了,常规的勘测设计步骤已经不能适应西站的建设。

指挥部要求铁三院在西站开工前,就要拿出部分设计文件。

院党委书记王明才、院长张光禄作了动员讲话,号召全院干部职工拿出战“大秦”、夺“京九”的精神,迎难而上,打破常规,早出图、快出图、出好图,用血和汗筑起通往21世纪的里程碑,为再造京门做贡献。

院领导成员更是在日夜冥思苦想。党政联席会上,多次就西站设计工作热烈争论、审慎决策。

职工在加班,必定有领导在值班。

分管西站设计的孙副总,以及几位具体设计组织者葛总师、阚总师等人,在设计工作的日日夜夜里,他们奔波劳碌,乐此不疲。

大家以宝贵的经验和高超的技艺,更以他们高度负责的精神,既指挥生产,又身体力行,周密协调,严把质量关,使整个西站的设计文件都达到了较高的质量,受到施工单位的好评。

一线在大干,后勤要保证。为保证西站设计的需要,后勤部门也发扬了大干精神,制定了10条措施,确保一线会战的进行。

物资部门把所需物资送货上门,幼儿园开办了整托,印刷厂为保证文件印刷夜以继日地干。

1990年7月,铁道部召开了为期4天的西站工程建设论证会,论证了站址、引入正线、直径线等问题。

这也是最后一次论证会,屠由瑞讲话后,计划司、建设司、北京规划院等单位的专家相继发言。会场的气氛有些沸腾。

代表铁三院出席会议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院长庚镇戬陈述了修建北京西站方案的意见。

庚镇戬说:

北京枢纽现有3个客运站,北京站、北京南站、北京北站。目前3个站输送旅客的能力均已饱和,预计2000年输送旅客将增加到1.1亿人次。改扩建既有3站以扩大运能是不可能的,必须修建新的大能力的客运车站。

在充分利用既有条件下,新的西站设计近期可承担60对始发列车,远期可承担90对始发列车。

另外,西站位于市区西部,西三环路以东,路市中心6.7公里,距东西长安街交通干线一公里,城市交通、商业服务便捷,便于旅客换乘。通过地下直径线和北京站联通,还可以增加车站接发能力和旅客输送的机动性。

而且,该站用地北京市规划局早已预留多年,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庚镇戬的一席话受到与会人员的赞许。专家们经过深入分析后一致认为:

铁三院推荐的莲花池方案是正确的。直径

线问题应配合城市建设要求,先修建有影响的地段,其他部分预留位置。

1992年初,铁三院十四队便接受了南京至扬州公路的勘测任务。队长王志勇带着队伍刚到宁扬公路工地不久,一封加急电报调他们进驻北京西站工地。

王志勇对全队职工说:“西站测量任务,是一个难打的硬仗。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要在一个半月的时间内搞完100公里的线路、站区和直径线测量,而且民房、车辆、障碍物干扰严重。这次回到京津地区,本应让大家和亲人团聚一下,但任务急,不允许我们这样做。我们要发扬自我牺牲的精神,全力干好北京西站!”

胥丙香刚参加工作的姑娘,她是第一次出远门。当北去的列车路过故乡的时候,胥丙香在心里说:“妈,干完西站测量任务现回家看望您老人家!”

天津市劳动模范、工人郭宝刚深知西站测量任务艰巨,他为了早日啃下这块硬骨头,带头爬山涉水,清除障碍,高质量地提前完成了任务。

但为了西站的测量,郭宝刚耽误了女儿的病,女儿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影响了一年的学业。

年轻的技术人员王稳担任了北京西站测量任务的技术队长。当时,王稳的爱人正值临产。为了工作,给后续工作做好准备,王稳丢下家人来到生产第一线,白天和大家一道出工,晚上继续研究修改方案,常常工作到深夜。

有时,王稳为了寻找一个更加合理的方案,他都要干上一个通宵。伙伴们都说他:“王工就像是一位和时间赛跑的运动员。”

有人劝王稳:“你父母在北京,抽点时间去看一看,也要尽一点孝心嘛。”

王稳听了回答说:“眼下西站工作这样忙,顾不了这么多了。”他竟然三过家门而不入。

青年工程师朱哲驯自会战以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在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朱哲驯加班加点已经无法计算了。

朱哲驯对工作一贯认真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经他之手设计的文件,效率高,质量好,被誉为信得过的“免验”文件。

王汉英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工程技术人员,他经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是:“还能找到更好的设计方案吗?”

为了将桥梁设计与古都风貌、时代精神融为一体,王汉英积极配合铁路工程总公司和铁三院精心组织桥式方案竞赛。

王汉英经过集思广益和他自己的反复比选,终于筛选出一批好的桥式方案。

王汉英根据多年的设计经验,他将框构改为钢架结构,去掉底板,扩大基础,节省了大量钢材和混凝土,同时也保持了原设计的特点。

王汉英还积极推行超低高度预应力梁混凝土连续梁等新的结构方案,在设计中被广泛采用。

在西站大会战的日子里,人们经常看到王汉英会突然脸色煞白,身子倾向一侧,一只手捂着胃部,一只手拿着笔,眼睛仍然盯在设计图纸上。

大家知道,这是王汉英的胃病又犯了,大夫曾不止一次地叮嘱他定期检查,但王汉英总是说:“现在是会战时期,同志们每天都加班加点,连星期天都不能休息,我这点病算得了什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