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摘要

王船山“情几”诗学发微 作者:杨宁宁 著


摘要

船山诗学的本质是“情几”诗学,从特征上看,隶属于中国古典诗歌史的抒情传统,但船山诗学背后的人性论视域,又极大地深化了这个抒情传统。使之得以深化的要点或者说核心,就是“情几”论的提出。

船山所言之“几”源自《易传》,其基本内涵即“动之微”,涵括“动”与“微”两个层面。从“动”的一面说,是要求在无定中寻求有定,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性,对应着“情者阴阳之几”的“情”之生成的表述;从“微”的一面来说,则是要求“由隐至显”“见微知著”,对应着“诗之情,几也”的“情”之外显或者说“诗”之形成的表述。以此“情几”论为核心,船山诗学将传统诗论中偏于具体环节的“缘情”论、“吟咏情性”论等发展成了一个极具统摄力与动能性的动态系统。

从“动态性”的一面来看,船山首先将心性论中的普遍、共性之“情”与诗歌中的特殊、个性之“情”贯通了。借由心性结构中“情”之动态生成的表述,船山“诗情”的生成也呈现为一个心物交触以生情的动态过程,提出诗情是“阴阳之几”“心物交触”的产物。船山的“现量论”深入解释了这一生情过程,从其本质来看,“现量”其实就是对“情者阴阳之几”这一“情”之生成命题的诗学表达。(第二章内容)其次,“情生诗”的过程,也是“诗情”“由隐到显”的动态呈现过程,一则通过“以景达情”,一则通过“以声达情”,“景”靠的是一种内视觉,“声”则靠内在的音乐性与合乐特质。这两个过程均对应了船山所提出的“诗之情,几也”的观点,凸显了“诗情”所具备的动能特征。(第三章、第四章内容)

从“统摄性”的一面来看,船山心目中的“诗”,其实是“性-心-情”人性结构的自然延伸,是“情”的最终完成。通过“诗”,船山对于“情”的阐释更加深入而精微,不仅对“情”的不同类型有了更为精确的辨析,而且在此基础上,对“情”之“尽性”“为善”的价值也有更加显豁的定向。(第一章内容)与此同时,在具体参与“诗”之构思、成形的过程中,“情”作为一个一以贯之的根本性要素,也越来越呈现其“本体性”“统摄性”的一面。在这一视野下,“诗”在其形成过程中无法绕开的“事”“理”等元素,同样可以整合到以“情”为主的诗学体系中。而这种整合,也相应地充实了船山“情几”诗学的理论内涵。(第五章内容)

船山的“情几”诗学具有其独特的理论价值,它不仅在与人性论互通互动的过程中,为船山所论证的人性结构尤其情感结构的完成,提供了完满的一笔,而且也从这一形上之维、人性之维的角度,为中国古典诗论中“抒情传统”的完成提供了坚实的思想支撑。

关键词:船山 诗学 情几 统摄 抒情传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