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一 修梯田

桑麻凡事2 作者:郭强 著


十一 修梯田

下乡前,王强对梯田一点儿概念都没有。来了此地,却没少和梯田打交道,这都是在广阔天地里增长的知识和经验。

在丘陵地带,尤其下乡那地方,是典型的六山一水三分田。也就是说,十分之六的地是不能耕种的山地,甚至是一毛不长的荒山秃岭,十分之一被水塘或是小河流占了去,仅剩十分之三是耕地,大都还是山坡地。土地贫瘠不说,每逢下雨还容易将较肥的土冲下山去,泥土流失,地里攒不住水,庄稼长势不好,产量自然也就不高。

彼时,正值热火朝天的“学大寨”运动时期。大寨战天斗地的奋斗精神,修起来的寸寸梯田,都深深地教育了广大农民,尤其是农村干部,激发着人们的豪情壮志。

只有修梯田,才能使山坡地保土蓄水,才能使瘠薄的土地变得肥沃。

王强到大寨去学习过,是县里组织安排的。亲眼见到坡地被改造成良田,曲曲弯弯的山沟变成了蓄水库,王强的心久久难以平静。

云南的元阳县是哈尼族人的居住地,也是中国最出名的梯田故乡。上千年前人们就开始修梯田,如今土地肥沃,风景优美。站在山顶向山坡望去,层层叠叠的梯田,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蒸腾的云雾在山峦中环绕,重重山冈在霞光里忽隐忽现,树影婆娑,燕雀啁哳。将祖国大地的壮美景色尽收眼底,胸中一股层云激荡、惊涛骇浪之情油然攀升。

从大寨到元阳,所见之处皆是无尽的梯田,那都是勤劳的人们一镐一锨干出来的。“山也笑,水也笑,一层层梯田美如画,一道道水渠环山绕,一片新面貌。”这歌词描绘的正是“学大寨”时,全国人民“与地斗,其乐无穷”的精神面貌和劳动成果。

人类的伟大,在于造福后代。勤劳刻苦,坚韧不拔,为后世留下的这片赖以生存的宏伟壮景,使人赞叹不已,感慨良多。

农村一入冬,都习惯在热炕头上窝着,这叫“猫冬”。如今却大不相同,在公社、大队、生产队的发动下,人们为了保土蓄水,增加粮食产量,都去上山修梯田了。

王强在这段经历中,学到了不少关于梯田的知识。修梯田可不是简单地摆弄土地就行,而是要严格地把坡上的一块块土地都修整在同一等高线上。梯田的好坏,关系到百年大计。

社员们都被组织起来了,天未亮就出现在山坡上,这是在搞大会战。有时是县里搞,有时是公社搞,也有大队和生产队按指标任务自发搞起来的。

气氛十分热烈,大会战时山坡里到处插满了彩旗,竖立起了宣传板,还有高声喇叭在不断地呼喊口号,播放鼓舞人心的歌曲。生产队为参加大会战,把所有大车都带上了山,有骡马车、牛车,有叫“驴吉普”的毛驴车,甚至还有带着粪链子的车,都被拉了上来。

修梯田和干农活一样,要有一种气场,要人多。比如割麦子、割苞米,人越多,气场越强,在这样的气氛下每个人平均出的力也就越多。

各生产队都被分配了指标,背上了任务,干得快慢、好坏是要与全公社一百多个生产队,甚至是全县上千个生产队比试的。这正是显示干部组织能力和社员精神头的时候,谁都不甘心在这显鼻子露脸的节骨眼上,让人瞧不起。因此都拼了命地干,都想夺得红旗,争个大队第一、公社第一、全县第一!

梯田的种类很多,形式也各种各样:

——反坡式梯田,因梯田坡的方向和山坡的方向相反而得名,更有利于保持土壤和水分,但工作量大。

——坡式梯田,比较省工,工作量小,只顺着山的坡形垒起石头式的台阶,减少坡的斜度,但保土保水的效果要差些。

——复式梯田,在大梯田里根据地势建若干个小梯田,有反坡式的、坡式的、宽硬式的、隔坡式的等,因地制宜。

——隔坡式梯田,针对有石棚或石砬子,以及用炸药也炸不掉的巨大石头等情况。一段保留原始山坡,一段修成梯田,随着山势而下,隔坡梯田的大小可随实际情况而定,不分宽窄长短。

——宽埂式梯田,是梯田边缘上砌一个很宽的埂,有条件可用石头砌,没条件也可用土垒,有利于保持梯田的强度,土和水更不易流失。

总之花样繁杂,叫法也不尽一致,但可以肯定的是修梯田对庄稼生长有好处,是造福后代、提高产粮的一件好事,也是农业生产千百年的大计。

那年刚下乡,上级把修梯田的任务分到人头,叫“层层落实任务责任制”。

男青年每人都分到三米长的一段,女青年则是两米一段,一百多名知青排起了长龙,正是大显身手的绝佳机会。负责带领青年点的队长,步量出距离后,大家就迫不及待地开工了。

王强的右侧是一个身材高大的老知青,那老知青虽然平时干活不太出力,但这时候却是要争雄称霸的。那时年纪不大的王强体型精瘦,也没有多大的力气,倒是因为之前的两段乡村经历而长了几分摆弄地的经验。

两人暗暗地叫起劲来,比试着谁干得快,都不肯休息一会儿,铁锨舞得像耍大刀一样令人眼花缭乱。

最后评比,王强是全青年点的第二名,却很不服气。

一是因为那老知青给自己的那块地挪土时,在中间堆了个小山,土就不能滚到王强的地界里了。而王强是平摊着往地里垫土的,因此在两人的交界处有很多泥土滚向了老知青的三米地里,他省了力气,自然比王强快。

二是因为王强修梯田时,会将熟土先挖出来堆在一旁,挖完后再平铺回来,这样熟土在表,生土在里,有助于庄稼的生长。

不过没人追究这些,第二名也挺荣光的,只是累得腰酸腿痛。

修梯田的好处具体都在哪儿呢?听社员叨咕,听广播里宣传,王强心里也大概总结出了几点:

保土保水。在山坡上的土地不断被雨水冲刷,冲下无数熟土,使土地越来越瘠薄,庄稼长得不好,水也存不住,天旱时地干的没有水分。

利于庄稼的耕作。在平坦的梯田里犁地、播种、锄草、起垄,总比在坡地上方便很多。

庄稼透风透光好。层层庄稼在梯田里错落有致,光照好、透风好,额外增添了许多有利的自然条件。

梯田的坝埂也很有用处,可以种桑栽柳。在坝埂上栽棉槐条子,可以用来编筐楃篓,增加收入。当然更能起到加固堤埂的作用,固定住了梯田的形状。到云南元阳去参观时,经过上千年沉淀的坝埂已经牢不可摧。

修梯田,是改良土壤,使庄稼增产增收的一件大事,是有实际效果的大事。

“这地整得,三五年长不了庄稼。”有的老农对修梯田很有牢骚,认为是出力不讨好、劳民伤财的事。实际上,那都是因为没按规定来修梯田而已。多以一定要保持坡地的表层熟土在修完梯田后仍能覆在表层上,这是修梯田的关键。

修梯田时,要在一层梯田的中心线上找好位置,把两边的熟土都集中到此。然后将坡地高处的生土移到坡地的下半部分,也就是熟土中心线的下方,还要把石头挖出来放到梯田的边缘埂上,让梯田坡下方的生土略高于上方,等土坐实后保持一个反坡形态。

铺平生土后,再将熟土,即原来的表层土,均匀铺平。这样,就不会影响作物的生长了。那熟土在千百年来经历了无数雨浇、日晒、风吹,是有利于庄稼生长的有机土。

那发牢骚的老农说得也没错,因为生土是不能长庄稼的,至少等三五年之后才能缓过劲来。因此,修梯田最要紧的一点是不能打乱土层。

修完后的第一年,要多给梯田土地施肥,为以后打下基础,才能种出更好的庄稼。这修梯田看似容易,其中的技巧经验却并非一朝一夕能掌握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