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两汉

中国皇后全传 作者:张宏伟 著


两汉

西汉

吕雉 西汉高祖刘邦皇后

□档案:

姓名:吕雉

生卒年:公元前241~前180年

籍贯:单父(今山东单县)

婚配:西汉高祖刘邦

封号:皇后

吕雉(公元前241~前180年),单父(今山东单县)人,是西汉王朝创始人刘邦的原配夫人,史称吕后,是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统治者,因其谋略与运筹帷幄之力临朝听政,并且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其消除异姓王侯以及迫害戚夫人等手段之狠也令人发指。

结发刘邦,锄禾耕种事农桑

吕雉童年时生活安逸,与兄弟姐妹们无忧无虑地生活在单父,其父亲人称吕公,是当地颇有些名望的乡绅。但后来吕公与豪门结怨,为躲避打击报复,保全家安康,吕公带家人迁往沛县。

吕公与沛县县令是多年好友,众乡绅听闻县令有贵人来访,于是纷纷前往慰问。为答谢地方众人,吕公便举办宴会宴请宾客,而筹备宴会的事情则交给沛县县令手下官员萧何负责。按当时规定,钱不满千钱便坐于堂下,只有献钱上千者方可入堂上饮酒。当时的刘邦还没改名为刘邦,而是叫刘季,为泗水亭长。刘邦向来游手好闲,又身为泗水亭长,县令的好友宴请宾客哪有不凑热闹之理。当然,他深知唯钱多才可入贵席,因此在记礼账时便高喊:“泗水亭长刘季,贺钱一万!”然后便直接走到堂上。听见有出手如此阔绰者,吕公便对刘邦产生了兴趣,但实际上,刘季分文未带。除此处被吸引外,吕公是一个非常迷信相面的人,他看到刘邦之后十分吃惊,此面相非同凡人。于是酒宴散后,吕公便对刘邦说:“我有一个女儿,想许给你为妻。”刘邦乃大龄未婚青年,当然欣然接受。但是,这门亲事却遭到了吕公夫人的反对:怎可把女儿嫁给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呢?这可是女儿的终身大事啊!但吕公是一家之主,决定了便不可更改。更重要的是,吕雉毫无怨言地接受了父亲的安排。

当时参加吕公的宴会,刘邦是分文未带,若是家底丰厚绝对不需要这么做。所以吕雉嫁给刘邦时,生活并不富裕。而刘邦当时是泗水亭长,经常有公务在身,也并不能时时在家陪着吕雉。于是吕雉在家亲自下地干活,做针黹,自食其力,养育儿女,孝顺父母。

泗水亭

此亭在今江苏省沛县,据《沛县志》记载,汉高祖刘邦曾做过泗水亭长。

早年的刘邦有些不好的习气,加上脸皮也比较厚,常四处闲逛讨酒喝,性格豪放并且哥们儿义气重。在一次押解囚犯的途中,不断有囚犯逃跑,最后刘邦一气之下把剩下的囚犯全放了,寻思着大家都逃跑,然后他自己也逃跑保命。刘邦这一举动感动了好些囚犯,当时是乱世,于是好些人干脆就跟随刘邦,刘邦便有一定的武装力量了。此时的吕雉除了要独自支撑家庭抚养儿女外,还得时常为丈夫送御寒衣物及食品。

颠沛流离,人质两年方离楚

公元前209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陈胜同吴广打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起义,刘邦率众响应,吕雉的兄长也都跟随刘邦的队伍转战南北。

公元前205年,也就是汉二年四月份的时候,趁项羽在山东一带平息战乱之机,刘邦攻打楚国彭城,希望借此机会消灭项羽的势力以及接走父亲和妻儿。但是到彭城之后,刘邦贪念财色,误了接亲人的好时机。项羽杀回彭城,并派人去找刘邦的家人。为躲避项羽的追杀,刘邦家属自己藏了起来,结果项羽和刘邦都没找着他们,刘邦之父与吕雉也和两个孩子走散。后来,儿子和女儿在途中遇到刘邦,但吕雉和刘父却在途中遇到项羽军队,被带回军营充当人质,整整被项羽关押二十八个月。

做人质期间,项羽曾想以“烹太公”之法来威胁刘邦,逼迫其投降。倘若项羽真如此,烹太公之后,吕雉恐怕也在劫难逃,那么历史上的吕后肯定也不存在了。但是当时刘邦并不吃这一套,并不在乎项羽的恐吓。项羽大怒,后经项伯调解,太公躲过一劫,吕雉也无大难。后刘邦利用“鸿沟议和”的骗局,将太公和吕雉解救回汉,吕雉才得以结束两年多的人质生涯。

遇人不淑携幼子,夺嫡风波终平息

项羽的谋士范增曾说过:“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实际上,刘邦并不只是在山东时如此,而是一向都有此毛病。在娶吕雉之前,刘邦就已经和一些女人在一起鬼混,并且还有一个孩子,这孩子便是刘肥。不足二十岁的吕雉,即将与她结婚的男人居然有一个非婚生的孩子,这对任何年轻女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很容易承受的事情。

婚后的生活也并不是一直很美妙。吕后经历过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并且还有两年多的时间曾被项羽抓去作为人质,因此不难知道,吕后与刘邦是常分离的。并且,在作为人质期间,刘邦也已经宠幸上了戚夫人。待吕雉历经磨难回到刘邦身边的时候,原来早已过尽千帆,枕边另有新欢,并且此时戚夫人也已经生下了刘邦的孩子赵王如意。即使作为君王,刘邦也仍然同其他的男人一样,当然更爱美姬。吕雉比戚夫人年长,且两人长期分居,自然关系日益疏浅。人质生涯结束之后,吕雉与刘邦也仍然分居。

刘邦因宠幸戚夫人,也疼爱戚夫人之子如意,因此想废太子刘盈而立如意为太子。刘盈乃刘邦正妻吕雉之子,按传统必须是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及财产,刘邦却意欲反其道而行之,终引起众大臣以及吕后的严重不满。朝中大臣孙叔通、周昌等人均劝阻刘邦。

作为太子的母亲,吕后当然是竭力反对刘邦废长立幼的做法,这不单是涉及传统,更涉及吕后自身的地位和利益。于是听谋士谏言,吕后召见张良让其献计。张良告知刘邦非常看重隐居在商山上的四位高人,他们虽然头发尽白,但是却非常有能力。刘邦一直想请他们来辅助朝事,无奈老者们嫌刘邦处事傲慢,都不应召。吕后得知,就让其哥哥吕泽带着太子的亲笔信,并且奉上厚礼,上山请四位老人出山,四位老者居然全答应出来辅佐太子刘盈。刘邦知道后非常吃惊,也知道吕后确实很厉害,太子羽翼丰满,他是很难废太子的了。从此以后,废太子之事便得以平息。

谋略与风度并重,运筹帷幄临朝称制

初定江山,自然有不少开国功臣。经过战争的洗礼走入比较安宁的时期,大臣们难免有居功自傲的嫌疑,多疑的主子也难免会担心自己的臣子另有居心。汉初时候的刘邦也一样。

在铲除异姓王时,吕后为刘邦立下大功,先后助刘邦铲除彭越等异姓王,就连战功赫赫、著名的军事家韩信,也被吕后所骗杀。韩信熟知兵法,才能为萧何所识,被举荐而跟随刘邦征战并打下天下,给后世留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诸多脍炙人口的兵法典故,最终却被刘邦猜疑谋反,吕后联合萧何而将其诛杀,落得兔死狗烹的结局。后人所熟知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便由此而来。

刘邦去世之后,吕后之子惠帝刘盈即位,吕后实掌大权。惠帝生性忠厚,看不惯吕后所作所为,尤其是吕后将戚夫人之子赵王如意毒害,戚夫人被弄成“人彘”之后,惠帝大病,之后便不理朝政,几年以后便忧郁而死。此后吕后便扶植被称之为“少帝”的惠帝幼子即位,自己临朝听政,为太皇太后,并大量扶植吕家势力,培养出势力强大的外戚集团。

吕后也有有风度的一面。虽有人称吕后视大臣为粪土,惧匈奴犹惧豺狼,但是当匈奴王冒顿单于挑衅时,吕后虽大怒却强压心头怒火,采取谋士建议精心解决,终化干戈为玉帛。

值得一提的是,吕后掌握大权之后,依然是按照刘邦在位时期的政策和用人制度行事,并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国策,重视农业生产,又有节制地调整经商政策,与匈奴继续保持友好和亲,因此在其统治时期,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公元前180年,中国第一位掌权皇后吕后病死,与汉高祖合葬一陵。此后外戚集团与皇族集团矛盾激化,诸吕被杀,皇族胜利,吕后的政治计划也宣告破产。

戚夫人 西汉高祖刘邦夫人

□档案:

姓名:戚氏

生卒年:?~前194年

籍贯:江苏邳州

婚配:西汉高祖刘邦

封号:夫人

戚夫人(?~前194年),今江苏邳州人,祖籍定陶,西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擅歌舞,刘邦非常宠爱她,常与其共乐共舞。汉高祖刘邦死后,作为吕后的首要情敌,在毒死戚夫人之子赵王如意之后,戚夫人被残忍虐待,先后被砍去手足,挖其眼,毒至哑,称之为“人彘”,最终被折磨致死。

养花女智救汉王

鸿门宴后,自称西楚霸王的项羽分封王侯,刘邦受封汉王。秦末乱世,诸侯征战频繁,各王侯都想称霸为王,战争不断。公元前205年,趁项羽攻打齐国之时,刘邦转而攻占项羽临时都城,结果项羽大怒,大军讨伐刘邦,刘邦势单力薄弃城而逃,又遭项羽穷追不舍。到一个村庄,再无退路,而项羽大军紧随其后,刘邦本已绝望。忽然见一院落有炊烟袅袅,花农和爱女正在养花浇水。刘邦于是上前求救,老汉和女儿就将刘邦藏于枯井之中,逃过一劫。

追兵走后,刘邦出来拜谢。细细一看,才发现救他的那个花农之女,眉清目秀,顿时心生爱意。他对老汉说明自己是汉王刘邦,花农赶紧跪拜,准备晚餐招待刘邦。刘邦将老汉父女扶起,承诺说若他日取得天下,定封姑娘为妃。此后,戚家女便跟随刘邦,并得到刘邦爱宠。

侍君夫,争太子

戚夫人和刘邦生有一子,取名如意,即后来的赵王刘如意。刘邦和结发之妻吕雉吕皇后,因常年分离,感情渐渐变淡,遇上年轻貌美的戚夫人之后,自然是更加宠爱戚夫人。吕后被项羽押为人质,被救回后才发现刘邦身边早已经有了戚夫人,并且还有了如意,刘邦都很宠爱,而自己却逐渐被冷落了。无疑,戚夫人是吕后的头号情敌。吃尽苦头,却换来并不如意的婚姻和感情生活,吕后内心的悲伤可想而知。唯一值得安慰的也许就是儿子刘盈是太子,将来继承王位和财富的人。

然而,刘邦一直嫌弃刘盈柔弱敦厚,怕他难以掌管天下。戚夫人之子如意则机灵活泼,惹人喜爱。戚夫人生于农家,天性简单善良,但是长期在宫中也逐渐知道吕后的恶毒,她深知将来有一天刘邦离她而去时,吕后肯定不会放过她。但单纯的戚夫人又不会拉帮结派,为自己笼络人心,她唯一想到的办法就是让刘邦废长立幼,让自己的儿子如意为太子,这样就能躲过吕后的毒手。刘邦本就喜爱如意,加上戚夫人时时相劝,刘邦废长立幼的心思便定了下来。

但是,废太子之事遭到大臣们和吕后的阻挠。从大臣们来讲,自古的传统是皇位以及财富都是传给嫡长子,也就是刘盈。如意是刘邦爱妾之子,年龄也比刘盈小,自然是没有地位。对于太子的母亲吕后,当然是极力反对。母凭子贵的封建权势社会,吕后当然懂得儿子太子位被废对他们母子意味着什么。所以,当刘邦意欲废太子之时,吕后便开始大量活动,保护太子。其中张良建议请商山四老,吕后尽心尽意按张良要求去做,终于请到四老下山辅佐刘盈。另有得力朝臣相助,最终废太子之事终于平息,刘邦逐渐少提,戚夫人想争太子的想法落空,只得悲伤落泪。

被贬冷宫痛失子,惨遭毒手为人彘

公元前195年,高祖刘邦驾崩,太子刘盈即位。没有刘邦在后撑腰,吕后便大肆报复被刘邦宠幸过的妃子,戚夫人首当其冲。皇室深宫,找个理由给人治个罪,那犹如想踩死蚂蚁一般。吕后遂将戚夫人打入冷宫,罚她做苦力,而后又打算对如意下毒手。刘盈生性善良,知道吕后处心积虑的的意图,于是尽量保护如意,但百密总有一疏,如意终被吕后毒死。

戚夫人心知每天都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但是没想到死亡是那么近,那么恐怖。得知如意被害之后,戚夫人伤心欲绝,但很快更加残酷的事就落到了她的身上。吕后就像疯了一般,让人砍去戚夫人手脚,还将她毒哑,让其耳聋,残忍地称之为“人彘”,并且直接扔到厕所里让人糟蹋,最终被折磨致死。

公元前194年,戚夫人被吕后折磨致死。其残酷和悲惨,让人为之不忍。

薄姬 西汉高祖刘邦妃

□档案:

姓名:薄氏

生卒年:不详

籍贯:江苏苏州

婚配:西汉高祖刘邦

封号:不详

薄姬,吴人,即今苏州人,汉高祖刘邦的妃子,野心计谋不及吕后,美貌才艺不及戚夫人,因此在汉宫并未引起刘邦的注意,也未引起吕后的嫉恨,生有一子刘恒,后来即帝位,薄姬被尊为太后,人称薄太后。

相士一言,命运大转

薄姬的父亲薄生是秦国人,但却与前魏国宗室之女魏媪相好,未婚便生下了女儿薄姬。薄生生于战乱年代,虽与魏媪相遇并且两情相悦,但是他却英年早逝,留下魏媪一人未婚却要养儿养女。

秦君暴政导致秦末乱世,诸侯纷纷割据,农民也揭竿而起,魏宗室的魏豹追随项羽起义,后被封王。魏媪希望自己女儿能生活幸福,于是将薄姬送入魏宫,嫁给魏豹为妾。魏媪迷信相面,于是请了当时很有名的相士许负为女儿薄姬相面,想知道她在宫里能否有一定地位,能否得到魏豹的宠幸。没想到许负见到薄姬便十分惊讶,说薄姬将来能成为天子之母。这一说不仅仅是让魏媪放心了,更加重要的是对魏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魏豹想,薄姬是我的姬妾,她是天子之母,我自然是天子之父,子承父位,这么说天下跟我也分不开。更何况当时乱世枭雄各自争霸,谁得天下还不定呢,也许自己真的能得天下呢!于是魏豹就开始打起了小算盘,等着项羽和刘邦两败俱伤他再渔翁得利。结果日子并没有魏豹预料得那么好,魏豹的小九九很容易被看穿,最后被刘邦讨伐,结果全军覆灭,后宫佳丽全被抓入汉宫做奴婢,薄姬也不例外。

一日受宠,汉室有幸

古来天子后宫佳丽三千,但凡美女都会被收入后宫。于是魏宗室一些姿色尚可的女眷,也被刘邦选入自己后宫,薄姬眉清目秀,也在被选之列。在普通姑娘之中,薄姬可能比较出色。但是在众多姬妾之中,薄姬就是比较普通的一个了。于是入宫虽很久,薄姬同许多孤寂的小妃一样,连皇帝的面都见不着。想到自己的命运,薄姬也常常自叹。如今这副样子,丈夫都见不着面,何谈生天子。

正所谓命由天注。一天,刘邦偶然间听到姬妾管夫人和赵子儿在背后笑话薄姬,当年她们三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说好要同甘共苦,谁先得富贵必定不能忘了其他二人。当年同在魏宫时薄姬得宠,确实没有忘记二位,然而到了汉宫,管夫人和赵子儿都得到刘邦宠幸,薄姬却见都没见过刘邦,她们便在背后嘲笑。刘邦听完大为感慨,同情这个可怜的姑娘,于是当晚就点了薄姬侍寝。

一夜过后,刘邦又将薄姬抛到了九霄云外。但是,一夜临幸,薄姬却怀上了刘邦的骨肉,生下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取名刘恒。

意外恩遇,成就幸福母亲

一个女人,没有丈夫的疼爱,自然生活苦涩。但是身在后宫,这是许多女人的命运。薄姬比较幸运的是,家庭生活中似乎缺少丈夫的角色,她却比其他妃子幸福,因为她有可爱的儿子。儿子出生以后,薄姬就安心在后宫一角养育孩子,小心翼翼过日子,不与任何人争宠出风头,母子得以平静度日。刘恒长大以后被封为代王,受母亲教育和影响,代王刘恒在他的封地上安然度日,不与人争端,所以在朝中也无树敌。刘邦去世以后,吕后大力清除被刘邦宠爱过的妃子,戚夫人被悲惨折磨致死,其他一些妃子下场也都比较悲惨。为巩固自己的实力和分封土地,吕后还大量扫除刘邦子嗣。唯独薄姬和儿子刘恒,得到了意外的厚待。也许是因为对于吕后和薄姬来讲,刘邦都是负心汉,也许是因为薄姬和刘恒都与世无争,吕后不仅没有对他们母子动手,还格外开恩让他们母子团聚。代王对薄姬特别孝顺,尊称薄姬为“代王太后”,薄姬回到代王的封地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吕后病逝以后,大臣诛杀外戚,另选天子,一向与世无争又能体恤民情的代王得到大臣一致推荐,朝臣和使者就来到代国请代王入朝即位。薄姬经过卦卜确认此事大吉之后,与大臣和使者们相会,移到未央宫,刘恒即位,即汉文帝,薄姬被尊称为薄太后。

文帝有生之年,对薄姬都特别孝顺,薄姬的晚年生活还是很幸福的。然而文帝却先于母亲离世,离世之前他交代窦皇后一定要照顾好母亲,窦皇后按照文帝的吩咐对婆婆照顾得面面俱到,直到薄姬去世。可以说,薄姬是一位很幸福的母亲。

赵氏 西汉高祖刘邦美人

□档案:

姓名:赵氏

生卒年:不详

籍贯:不详

婚配:西汉高祖刘邦

封号:美人

赵氏,西汉高祖刘邦的妃子,称赵姬。赵姬原本是赵王张敖身边的美人,但是张敖为了讨好刘邦,将赵姬送给了刘邦。赵姬被献给刘邦之后,刘邦对她有所宠幸,然后赵姬就怀上了刘邦的孩子。

在赵姬怀了刘邦的孩子以后,张敖不敢再让赵姬住在他的内宫里,于是在宫外专门为赵姬筑造了一个住处。

当时赵国的贯高等人谋反想刺杀刘邦,结果被刘邦发觉,刘邦将贯高等人处死,赵王张敖和赵姬等人一并受到牵连,打入牢狱。那个时候赵姬正怀着刘邦的孩子,于是她就派人到吕后那里说情,希望能留一条生路,赦免她的罪行,免去牢狱之苦。无奈吕后是个嫉妒心很强的女人,她怎么容得下跟她共抢丈夫的女人?何况还怀了她丈夫的孩子。尽管皇后应该母仪天下,照顾皇上的孩子,且应该为皇上拥有满堂儿孙而感到骄傲和幸福,可吕后不这么想,她只想着自己好就是真的好了,所以没有答应赦免赵姬。赵姬生完孩子之后,将孩子交给别人托养,她自杀而亡。

赵姬所生的这个孩子就是刘长。后来高祖刘邦去世,吕后把权当政,对刘邦的儿孙和妃子多有迫害,但却对刘长手下留情。估计是因为考虑到他可怜的母亲同自己一样没有得到高祖的垂怜,从而放过他一马。

吕后过世以后,大臣拥立刘恒为帝。这个刘长是刘恒的兄弟,他仗着自己是皇上的兄弟就飞扬跋扈,后来还图谋不轨,想谋反。事情败露以后大臣都劝谏刘恒应该将其诛杀,但刘恒念在兄弟手足之情的分上留他活命。不过刘长却不甘受此屈辱,自杀身亡。

张嫣 西汉惠帝刘盈皇后

□档案:

姓名:张嫣

生卒年:公元前202~前163年

籍贯:不详

婚配:西汉惠帝刘盈

封号:皇后

张嫣为汉惠帝刘盈的皇后。据记载,张皇后名为张嫣,字孟英,小字淑君。张嫣是鲁元公主与张敖的女儿,也就是说,张嫣其实是刘盈的外甥女。外甥女嫁给舅舅,注定不会是幸福的婚姻,张皇后的一辈子也相当凄苦。

为政之需,十岁出阁嫁舅舅

吕后和刘邦结婚之时,刘邦还是泗水亭长,吕后为刘邦生下了两个孩子,即大女儿鲁元公主和儿子汉惠帝刘盈。秦末战乱时刘邦在外,吕雉带着孩子在家下地干活,并且为战乱吃过很多苦。后刘邦打败项羽,项羽自杀,刘邦称帝,封吕雉为皇后,女儿为鲁元公主,儿子刘盈为皇太子。

鲁元公主后嫁给宣平侯张敖,生下女儿张嫣。生长在王侯家中,自然得到很好的教育,有着良好的素质和修养。刘盈心慈仁厚,自然很喜爱这个外甥女,然而这种喜爱同男欢女爱却有着本质的差别。

在历经艰辛和战乱之后,原本也温善的吕后变得敏感,为保护自己,也为了野心膨胀。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吕后不惜让儿子惠帝刘盈娶女儿鲁元公主女儿张嫣为妻,封其为皇后,以使“亲上加亲”。

因此,因为吕后个人的野心,因为吕后为巩固自己的权位,十岁的张嫣便嫁给舅舅惠帝刘盈,开始了皇宫的生活。

舞踏俑 西汉

用粗线条勾勒出回首蹭步时的动感和美感,造型洗练,神态宛然。

假借人子,少年皇太后

惠帝和母亲吕后的心胸和为人差别巨大,因此一直都心怀抑郁。尤其是吕后千方百计毒死弟弟如意,还将如意的母亲戚夫人残酷地做成人彘之后,惠帝终日郁郁,不理朝政。舅舅娶外甥女原本是乱伦之事,但是为了自己的野心,母亲却强逼他娶幼小的外甥女为妻,无论如何心理上都是很难接受的。软弱的惠帝对母亲无计可施,终日饮酒厮混,只愿求速死。虽然和外甥女成亲了,但从来都没碰过她。

张嫣和惠帝从未有过夫妻之实,更何谈有子嗣之说?更甚者说,结婚之时张嫣才十岁,如此幼小也不可能会有身孕。惠帝终日抑郁,婚后没几年就郁郁而终了。但为了巩固皇权和地位,吕后强夺了一个宫女的儿子,并处死宫女以绝后患,然后谎称孩子是张皇后所生,取名刘恭,孩子就被顺理成章地立为皇太子。惠帝驾崩后,吕后立幼子刘恭为帝,称为少帝,少帝太小,吕后就仍称皇太后临朝称制,把持朝政大权。

按理来说,皇太子称帝,皇太子的母亲便是皇太后。但是在吕后时期,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吕后仍然称为皇太后,张皇后则不能称之为皇太后了,后世称之为孝惠皇后。于是十几岁的女孩张嫣,就做上了有名无实的皇太后。

诸吕散,独居深宫

吕后病逝以后,朝中大臣群起诛诸吕,皇族和外戚之间来了一场争权大斗,最终外戚兵败,皇族胜利。大臣们迎代王刘恒为汉文帝,将诸吕都诛灭了。文帝即位,其母亲薄姬被尊为皇太后,张皇后则移出未央宫前往北宫居住。因张皇后与诸吕乱政无关,得以在北宫安静度日。此后张嫣就无声无息地过着自己的生活。

公元前163年,张皇后病逝,以惠帝皇后之名与惠帝合葬,但却并未修陵墓。张皇后可谓孤独一生,至死时仍冰清玉洁,天下臣民及后世都对她极为怀念和怜惜,纷纷立花神庙来纪念她。

窦漪房 西汉文帝刘恒皇后

□档案:

姓名:窦漪房

生卒年:?~前135年

籍贯:清河郡(今河北清河)

婚配:西汉文帝刘恒

封号:皇后

窦漪房(?~前135年),清河郡(今河北清河)人,汉文帝刘恒皇后。当初窦漪房是代王刘恒的嫔妃,代王后去世得早,王后之子也早逝,因此代王成为汉朝皇帝后便立窦漪房之子刘启为太子,窦漪房母凭子贵,也被封为皇后。窦皇后干预朝政,推崇汉初推行的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实行宽民政策,历经文、景、武三朝,是汉朝比较繁荣安定的时期,有“文景之治”之称。

一心思故国,误到代国去

窦漪房原本为赵国女子,童年疾苦,父母亲早逝,很小便成为孤儿,她和哥哥窦长君、弟弟窦少君相依为命。刘邦夺取天下以后要大力充实后宫,以显示汉朝强盛,丰富王室血脉。事实是否如此可以略去,但实际上刘邦本来就对美色有所向往,他当年可是未成婚便已经有了孩子刘肥的。窦漪房于是就被带进了宫里。进宫后不久,弟弟窦少君就被人贩子拐卖不知下落,而窦漪房进了刘邦的皇宫也一样没有幸福温暖的生活。

吕后为了专权,把刘邦的儿子们都送到他们的封地上去,以远离皇宫。高祖刘邦驾崩以后,吕后将后宫未被刘邦临幸过的宫女选送给各王,每人可得五名。因思乡之情比较严重,窦漪房想趁此机会回到赵国,当时是戚夫人之子如意所在的封国。为了达成这个愿望,窦漪房请求管事宦官一定要把她的名字放在送往赵国的花名册里。可是,当分封名册时,主事宦官却早就忘记了这回事,结果阴差阳错地将窦漪房送到了薄姬之子代王刘恒那里。知道这种不如己愿的结果,窦漪房很是伤心。

代王相怜惜,儿女相绕膝

来到代王府,窦漪房并不开心。但是命运总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上,身在皇宫中的女子,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然而,没想到错入代王府却成就了窦漪房的一生,也算是完成了皇宫女人最大的事业了。

代王刘恒是薄姬之子,薄姬一生在感情上并不幸福,但是她培养出了一个孝顺善良的儿子。窦氏出身穷苦,朴实无华,童年就命运多舛,又在吕后的后宫里生存,身上有一种楚楚可怜的气质,并且她对身边人都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做事也聪明伶俐,所以进到代王府以后深得代王的喜欢,自此以后代王每晚都住在窦漪房那里。

窦漪房比戚夫人幸福太多。当时进代王府时,代王已经有王后了,而且还有了好几个儿子。窦漪房进府以后,代王就几乎完全离开了王后那里,只顾着和窦氏恩爱。这里,不免想到吕后和戚夫人。刘邦宠爱戚夫人疏远吕后,吕后则一直对戚夫人怀恨在心,面对这个头号情敌,她胸中复仇的愿望非常强烈。然而代王的王后则不一样,她几乎完全不介意,即使是后来代王干脆不再来她的卧室,每日只与窦氏在一起,她也没有想要嫉恨报复的想法。没过几年,这个福气浅薄的王后就患上麻风病去世,代王被朝臣迎进未央宫当上汉朝天子后不久,代王后的四个儿子也相继病逝,连个当太子的命都没有,也真是悲哀。所以后来这一切幸运全落到窦氏的头上。

陶仓 汉

西汉前期当权者为改变秦朝的残暴统治,实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策,促进了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这件陶仓是当时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的一种象征。

因为一直得到代王的恩宠,所以窦氏生了好几个孩子。进代王府几年以后,窦氏就生下了女儿刘嫖,而后又生下了大儿子刘启。

刘邦去世后,吕后的儿子刘盈登基为帝,即汉惠帝。惠帝不满吕后专政和手段恶毒,没多久就抑郁而终,而后吕后夺人之子冒充是皇后和惠帝所生,并杀害其生身母亲,然后扶幼子即位,称少帝,吕后临朝称制。少帝年长以后听闻自己的身世,深刻同情生身母亲的遭遇,竟公然说要为母亲报仇,结果吕后一气之下废了少帝。再时过不久,吕后也病重离世,吕氏的势力接着也被皇族扫清。

皇室内部发生这么多变化,许多皇子被吕后残害,代王偏居一隅,与世无争,自得其乐,又与窦漪房生下第二个儿子刘武。

在吕氏的势力扫清以后,大臣们左右思量,迎宽厚无争的代王为帝最为稳妥,最有利于巩固和维护汉朝江山,于是从没想过皇位能落到自己头上的代王居然成为了汉朝天子。

薄命王后去,漪房统后宫

代王同使臣们来到未央宫统治汉室,史称汉文帝。薄命的王后病逝,其子在文帝即位后不久也都相继因病离世。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有君在必当立太子,培养后继之人。王后之子都无福无命,但太子不可或缺。朝臣上谏,皇上当早日立太子。众皇子之中,窦漪房之子刘启为年纪最大者,刘恒一向很宠爱刘启的母亲,当然有点迫不及待想立窦氏为皇后。于是窦氏一跃而成为皇后,刘启就是皇太子,将来的皇位继承人。

人们常说,不幸的事情总会来了一桩接一桩。而此时对窦氏来说,就是幸福的事情来了一桩又接一桩。窦氏父母早逝,所以她小时候就是孤儿,因此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就追封其父母为安成侯、安成夫人,算是告慰其父母在天之灵。在窦氏被封为皇后不久,弟弟少君听闻姐姐已是皇后,就亲自上书说明自己的身份,二人相认,抱头大哭。后来窦氏的哥哥窦长君和弟弟窦少君都被分封,只不过哥哥命薄,很年轻的时候也去世了,最后被分封的只能是窦长君的儿子了。到这个时候,窦漪房应该是想得到的都得到了,统领后宫,亲人团聚,家人和睦,要权有权,要财有财。

只是到后来窦氏因病双目失明,文帝才逐渐冷落了她,而宠幸慎夫人、尹姬等人了。

推崇黄老之学,始终禁锢儒术

自古统治者就对大众思想教育十分重视。秦朝为加强统治不惜焚书坑儒,大量禁锢儒家思想和控制人们的思想,害怕人们会反对统治者的统治。西汉成立之初,为恢复战争劳民伤财的创伤,让人们恢复生产,汉天子与民休息,推行道家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这种思想对发展生产,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复兴和发展都十分有利,因此从汉初到汉文帝都一直这么实行的,即使是吕后临朝称制时期也是在奉行这种思想,窦皇后也对黄老思想深信不疑。

文帝驾崩以后,儿子刘启即位,史称景帝,窦皇后被尊为太后。汉朝发展到文帝和景帝之时已经是相当强盛,历史上有“文景之治”之称。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时候,社会思想和思潮也必当丰富。因此到景帝时,被禁锢已久的儒学又有了很大的发展,景帝本身对儒学也没有强烈的反对之意,所以儒学就大有抬头之意,有些信奉儒学的学者眼里就没有其他,只有儒术。据说,一次儒学博士辕固生被召见,窦太后问起对《老子》一书的看法,结果辕博士摆起了书生意气,当着太后的面鄙薄《老子》一书,轻视黄老思想,惹得太后大怒,要将他扔进猪圈。景帝赐其匕首才得以战胜野猪,省下一条性命。迫于太后权威,景帝在位期间尚不敢大力倡导儒术。

窦太后除了信奉黄老之学,还有一件事情干涉景帝。太后非常宠爱景帝的弟弟刘武,不仅愿意分封其大量金银财宝和土地,甚至还想让景帝不要传位于儿子,而是传位给弟弟。景帝同刘武手足情深,也有此想法,不料大臣们尊重传统,都反对传位于兄弟而不传位于子嗣。实际上,刘武从小被太后宠溺,非常纨绔,有飞扬跋扈的恶少习性,若是成为天子,对天下不见得有利,因此景帝从内心里其实并不是非常愿意传位给他。又加上大臣们反对,景帝就趁机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公元前144年,刘武先景帝离世,窦太后悲痛欲绝。因为之前景帝没有立刘武为接班人,窦太后心里还一直耿耿于怀,此时见景帝就更加难过。为了讨好母亲,景帝就善待刘武的儿子和女儿们,才使得窦太后感觉一丝安慰。

景帝病死后,太子刘彻即位,即汉武帝,尊称窦太后为太皇太后。汉武帝比较推崇儒术,所以重用推崇儒学之人,结果导致窦氏大怒,时常出面干预朝政,以防儒术占据统治地位。武帝不好忤逆祖母,大多事情都会向窦氏请示。窦氏去世以后,武帝就开始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了。

公元前135年,窦太皇太后去世,与丈夫汉文帝合葬。

慎氏 西汉文帝刘恒夫人

□档案:

姓名:慎氏

生卒年:不详

籍贯:邯郸

婚配:西汉文帝刘恒

封号:夫人

慎夫人,史上资料记载不全,生卒年月不详,只知是邯郸人,是西汉文帝刘恒的宠妾,貌美,能歌善舞,尤其擅长鼓瑟。刘恒非常爱她,比较遗憾的是慎夫人并未留下一儿半女。

文帝宠爱,可入上席

很多人都赞成这样的观点,即最幸福的女人不是多有钱或者多有权的女人,而是她的丈夫有多爱她。作为皇帝的女人,得到权和得到钱财都不是稀奇的事,唯独得到皇帝的宠爱,可能是妃嫔们最想要的,而一旦得到皇帝爱宠,那么其他的东西也就是手到擒来之事。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慎夫人也是很幸福的女人了。

在成为皇帝之前,刘恒还是代王之时,就十分宠爱窦漪房,那时候窦漪房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宠妾,但得到代王的喜爱,比位高的王后还幸福。文帝即位以后,更加宠爱窦皇后了,可是后来窦皇后生了一场大病,双目失明,遂逐渐失宠。此后慎夫人便得到文帝的宠爱。

据说,因文帝对慎夫人十分宠爱,因此在宫中常与窦皇后平起平坐。有一次文帝带着窦皇后和宠妾慎夫人出外游玩,外出摆宴吃饭时,慎夫人座位和窦皇后的座位居然是摆在一起的。这在封建王朝是不合礼数的,假使窦皇后是如同吕后一样心思的人,慎夫人可能也要受到极刑。但是,即使是在宫中,慎夫人也常和窦皇后同坐一起,完全是仗着文帝的宠爱。入座之时恰好被刚正不阿的中郎将袁盎看见了,便叫内侍把慎夫人的座位撤了下去,摆到下席。结果慎夫人非常生气,最终不肯入席吃饭。文帝见状不仅没有责怪慎夫人不懂规矩不合礼数,还一样非常生气地带着慎夫人上了辇车一同回宫了。在中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礼数,皇族里居然允许出现这种事,可见文帝对慎夫人有多宠爱,也难怪有人说文帝最爱的女人不是窦皇后,而是慎夫人。

袁盎如此冒犯慎夫人,并且惹得文帝都愤然离席,猜想一定不会有好下场,然而事实并非这样。一方面说明文帝不是暴君,不行暴政,另一方面袁盎不仅是刚正不阿,也是个聪明人。据《史记·袁盎传》记载,袁盎在文帝气消之后,便上书说明他那么做的原因。他说他明白文帝对慎夫人的宠爱之情,但是若是不合礼数过于宠溺,很可能对慎夫人不利,说不定会招致大祸。所以将慎夫人席位挪至下席并不是想对慎夫人不恭,而是想更好地保护慎夫人。汉室曾发生过戚夫人被做成人彘的惨案,前车之鉴不得不防。文帝听袁盎这么一说,不仅完全气消了,还将袁盎的话转述给慎夫人,慎夫人不仅不再生袁盎的气,还赏赐金银给他。

夫人鼓瑟,文帝高歌

慎夫人不仅貌美,而且能歌善舞,还擅长鼓瑟。所谓爱江山更爱美人,可能是男人的心声,如此多才多艺的美女很难不让人动心。而且在文帝的后宫,历史上都知道窦皇后是黄老思想的极力维护者,一个对政事热衷的女人即使是对男人的事业很有帮助,也肯定相对来说少了温柔的一面,所以也难怪窦皇后逐渐失宠,而慎夫人就很得文帝的欢心了。

据说有一次在外游玩,看着远处通往她家乡邯郸的路,一下勾起了慎夫人无限思乡之情。文帝见状非常理解地令慎夫人鼓瑟,以释放她思乡念乡的情绪,文帝还非常配合地高声唱起歌来,哀婉催人泪下,十分动人。

慎夫人同文帝在一起虽深得宠爱,但是她和文帝的生活都比较简朴。《史记·孝文本纪》记载说文帝生活简朴,自己所穿也都是粗糙的绸缎,对于他宠爱的慎夫人,衣服也不能长到拖到地上,帷帐也不能用精致的刺绣。

薄氏 西汉景帝刘启皇后

□档案:

姓名:薄氏

生卒年:?~前151年

籍贯:山阴(今浙江绍兴)

婚配:西汉景帝刘启

封号:皇后

薄皇后(?~前151年),汉代山阴人,即今浙江绍兴人,西汉景帝刘启的结发之妻,薄皇后是薄太后的侄孙女,也就是刘启的表亲。刘启为太子时,薄太后将侄孙女薄氏许配给刘启当太子妃,刘启即位后,薄氏理所当然成为了皇后。因刘启并不喜欢这个皇后,当薄太后去世以后,刘启即废掉薄氏的皇后位,薄氏悲伤成疾,一病不起,四年后郁郁而终。

薄太后巩固外戚势力,小薄氏被立为太子妃

薄太后即高祖刘邦的妃子薄姬,她本是魏豹的一个妃嫔,魏豹兵败后薄姬等人都被送往刘邦的宫中,一次偶然间刘邦听到薄姬昔日旧友取笑薄姬,于是产生同情怜悯之心,当晚临幸薄姬,尽管只一次之后刘邦又从薄姬的生活里消失了,薄姬却幸运地怀上了刘邦的孩子,即刘恒。

薄姬深知身处深宫大院,若不小心翼翼,随时都有失去性命的危险,因此她不与任何人争宠,待人小心翼翼,在后宫僻静的院落里安心养育着儿子刘恒,让其健康无忧地长大成人。也因此,薄姬才得以幸运地没有被吕后加害,并被送往代国与儿子相聚,最后儿子刘恒又当上了汉室天子,自己被尊为太后。

但是,薄姬当上了太后之后,就不再像以前一样与世无争了,她的思想起了变化,她也要维护自己的家族,巩固和保护家族利益。这一点似乎与吕雉有相似之处,吕雉当时大力任用吕氏外戚,并且尽量与吕氏联姻,还不惜让自己的儿子刘盈娶自己的女儿鲁元公主的女儿,制造了一个舅舅娶外甥女的乱伦婚姻。

这个时候的薄太后也有这种想法,她要巩固儿孙的地位,也要给自己的家族带来富贵。于是,她就想到,要让自己的孙子娶自己的侄孙女,孙子是皇太子,侄孙女是太子妃,将来太子继承王位,侄孙女自然也就是皇后了,天下都是自己家的。

对于刘启来说,他并不喜欢祖母强加的这段婚姻,却不能违抗祖母的意愿。可是不喜欢就是不喜欢,这是不能强求的,因此即使与小薄氏成亲,小薄氏被立为太子妃,在各妃嫔里地位最高,刘启也和她始终不亲近。

靠山倒,排排倒

公元前157年,文帝崩,太子刘启即位,小薄氏被册封为皇后。然而,即使贵为皇后,景帝仍然不找皇后侍寝,常留薄皇后独守空房,暗自垂泪。

后宫像一个大笼子,里面虽不缺衣少食,但里面的生活孤寂,无法不让人幽怨。薄皇后待在深宫又不被皇上宠幸,其他的妃嫔都有个一儿半女,她却什么都没有,不仅感情空虚,而且在母凭子贵的社会,时刻都有地位不保的隐忧。就现在来说,我们很能够想到,薄皇后当时估计比诗句里“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还要幽怨一些。

公元前155年,薄太后去世,这对于薄皇后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这几乎是她唯一的靠山。果然,薄太后去世后不久,景帝就迫不及待地废了薄皇后的皇后之位,使她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废的皇后。之后不久薄皇后就悲伤病倒,四年后忧郁而亡,被葬于长安东郊。

薄皇后一生,应当说是安分守己,低调温顺的。一个不被皇帝宠爱的皇后,纵然内心里有诸多凄凉,但她终究并没有像历史上一些恶毒皇后和妃嫔一样,因妒忌而对其他人痛下毒手,后宫争斗。相反,在她统领后宫期间,她对待后宫妃嫔及王室子孙都比较客观公正,实属难得。最可惜她的命运不能为自己所把握,于是匆匆的一生就如同流水落花春去也,再无半点涟漪。

王娡 西汉景帝刘启皇后

□档案:

姓名:王娡

生卒年:公元前179~前126年

籍贯:槐里(今山西兴平)

婚配:西汉景帝刘启

封号:皇后

王娡(公元前179~前126年),汉槐里人,为今天山西兴平人,西汉景帝第二任皇后。王娡在进宫侍奉刘启之前已经嫁人,并生有一女,后入宫得宠,皇后薄氏被废后被景帝封为皇后。王娡的得势与她的聪慧与野心是很有关系的,这一点也一如其母,最终王娡不仅被立为皇后,其子被立为太子并且登上汉室天子之位。

母亲卜算,命其与金绝

王娡的母亲也是秦末群雄并起时的一个诸侯王之女,项羽册封诸侯的时候封其父亲为燕王,只是后来群雄争霸时死于刘邦之手。所以说起来,王娡的母亲也算是名门之后,她十分想要光耀门楣,但是父亲被杀之后,身份只是平民,后嫁给一王姓平民为妻,生下一子二女,大女儿就是王娡。

王娡是长女,出嫁得早。嫁给一金姓人家为妻,而且已经生育了一个女儿,取名金俗。有一天,王娡的母亲想给女儿卜算,卜算的人告诉其母亲说她的两个女儿都是有福之人,将来必能大富大贵。古来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有富贵之命即表示将来能嫁给富贵之人,侍奉一个好夫君。听闻卜算者的话,王娡的母亲就开始打起了小算盘。王娡的夫家金姓人家只不过是一介平民,王娡跟着他只不过是个操劳命,不可能指望金家发达,因此,大女儿王娡的富贵一定得靠其他人。母亲回家就要求王娡离开金家,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母亲逼着王娡离婚,改嫁。金家自然是不同意,为了断绝金家的纠缠,王娡的母亲干脆把两个女儿一起送进了宫中,这样不仅再没人敢骚扰她们,更重要的是也许所谓的富贵之门就要打开了。

入宫伴驾,得君宠爱

也难怪古人皆喜欢卜算,正所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王娡姐妹被送到宫里之后,就被派到刘启的宫中侍奉刘启,而刘启果然很宠爱王娡,从见到王娡的时刻起就对王娡挺钟情。王娡到刘启宫中的时候,刘启还是太子,当时刘启已经服从祖母薄太后的意思娶表亲薄氏为妻,并册封其为太子妃,所以王娡开始只是美人。但是王美人的肚子很争气,她给太子生了三个孩子,其中两个女儿,还有一个儿子即刘彻。在王美人怀着刘彻时,有一天夜里她做了一个梦,梦见有太阳投入到她的怀抱里,这无疑是大吉大利的梦兆啊,王娡和刘启都十分欢喜,后果然生下了一个男孩。刘彻聪明伶俐,深得刘启喜爱。

后文帝驾崩,太子刘启即位,即景帝。登上皇位以后,景帝就封王娡为王夫人,也就表示王娡的地位又升了一级。

馆陶长公主联姻,趁机夺下太子位

景帝即位以后,还是遵照其祖母薄太后的意思,封薄氏为皇后,但是他与薄氏并没有感情,薄皇后也没有子嗣。然而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不立太子,必须培养接班人。景帝登基几年以后,朝臣开始上奏,请求皇帝早日立太子。后宫中受宠的还有一个叫栗姬,她生有一子刘荣,是兄弟中最年长的一个,于是景帝就立刘荣为太子。栗姬本来就是个心胸狭窄的人,所以很容易恃宠傲物。儿子被立为太子,母凭子贵,栗姬当然得意非凡,也注定栗姬难以成就出一番大事业。

景帝有个姐姐,被封为馆陶长公主,公主嫁给堂邑侯陈午,生有一女。馆陶长公主很善于和景帝搞好关系,曾经不断地进献美女给皇上,现在又想让自己的女儿和弟弟的儿子联姻,这样两家关系亲上加亲,自己的地位便可永远牢固了。

景帝立栗姬之子刘荣为太子,公主所要选取的女婿对象当然是太子。所以公主就跑来找栗姬,想把女儿许配给刘荣。没想到栗姬根本不买她的账,一口回绝了她。碰了一鼻子灰的馆陶长公主公主相当生气,因此立马转而去找王夫人,要与王夫人联姻,把女儿许配给刘彻。王夫人是精明聪慧之人,当然晓得中间的利害关系,因此欣然应允。

薄太后去世以后,薄氏没有了靠山,也无人敢反对景帝,于是景帝就迫不及待地废黜了薄皇后的皇后之位。皇后被废,但是后宫不可一日无主。栗姬此时心中大喜,心想自己的儿子是太子,这个皇后不是自己还能有谁?但是她忽略了此时有一个大敌:当时她没同意馆陶长公主的联姻,公主嫉恨在心呢。所以此时,公主决不能让皇帝立栗姬为后!为了阻止弟弟将栗姬立为皇后,馆陶长公主时常在景帝耳边说一些栗姬的坏话,告诉景帝说栗姬经常诅咒后宫妃子和儿孙,恐怕会扰乱后宫安宁,还影响皇室血脉,对子孙后世不利。从此景帝对栗姬就心存芥蒂。

一次景帝生病,把栗姬叫到床前,交代栗姬说让她照顾好景帝的儿孙们。可是不知道变通以及确实心胸狭窄的栗姬当时就表示出拒绝和不愿意的样子,这让景帝非常失望。

王夫人是个狠角色,她其实很有计谋,也非常野心勃勃。她知道这个时候景帝已经对栗姬很失望了,但是也许册封皇后的主意还没有改变,于是她要给栗姬致命一击。在汉景帝最为失望的时候若是再提册立栗姬为皇后一事,一定能惹景帝大怒。于是王夫人暗中派人进言,表达给栗姬封后的意思。景帝听后果然龙颜大怒,他还推断一定是栗姬找人替自己谋位的,越想越气,一气之下就废掉了太子,并且将栗姬打入冷宫,从此栗姬失宠。

接下来就是王夫人的儿子刘彻顺利地被封为太子,王夫人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皇后。

景帝去世以后,太子刘彻登基,是为武帝,尊称祖母窦氏为太皇太后,其母王皇后为皇太后。刘彻年纪小,所以就全靠王太后为他打下根基,扫平障碍。当时,窦氏对朝政也很感兴趣,时常干预,景帝的姐姐馆陶长公主也一直热衷权力之事,所以在武帝和自己羽翼未丰之时,王太后必须小心翼翼地周旋在窦氏和馆陶长公主之间,以谋求长足的发展。

精明干练,晚年握权

窦氏去世以后,馆陶长公主也逐渐失势,自此以后王太后再没什么人值得她惧怕的了,她就像一只摆脱束缚的母鹰,眼睛里射出凌厉的光芒,想要寻找着自己的猎物。汉室后宫干预朝政的例子屡见不鲜,远的不说,就王太后的婆婆窦氏就是一个干预朝政的例子,王太后自己也有这种野心,在摆脱婆婆和大姑子等人的束缚之后,她也就开始了干预朝政的历程。后宫之人得权以后,往往就是先利用外戚巩固自己和家族势力,王太后也一样,重用弟弟为丞相,权势极大。

王氏在入宫之前其实已经嫁人并生有一女,名金俗。入宫以后就得宠,后来的发展也算顺风顺水,因此,王氏就不大愿意提及以前的往事。然而儿子刘彻登基后不久便知道了此事,于是亲自去金家把姐姐接到宫里来。母女相见,涕泪涟涟。武帝便赐予姐姐封地和金钱,并将姐姐的儿子女儿都安置好,王太后也算是了却了所有心愿。

公元前126年,王太后寿终,与夫景帝合葬。

栗姬 西汉景帝刘启夫人

□档案:

姓名:栗姬

生卒年:不详

籍贯:汉朝时齐国

婚配:西汉景帝刘启

封号:夫人

栗姬原本是景帝最宠爱的妃子之一,景帝不喜欢皇后薄氏,因此薄皇后无子,而栗姬得宠,生下了景帝的第一个儿子刘荣。景帝即位以后,大臣们上书请求景帝册封皇太子,于是大儿子刘荣就被册封为太子,作为太子的生母,栗姬的地位自然就不同凡响,越发地突出起来。

皇后薄氏是景帝表亲,祖母薄太后的侄孙女,景帝是为遵祖母意愿才娶她为妻并册封为皇后的,所以根本没有感情。薄太后去世以后,薄皇后就失去了靠山,景帝也就无所顾忌,在祖母薄太后尸骨未寒之际就迫不及待地废黜了皇后。薄皇后被废黜,后宫里没有一点清冷,相反,很多人早已经觊觎皇后位很久了。此时的栗姬更加不会悲伤,当今太子是她的儿子,那这个皇后位似乎理所应当地就是她坐。景帝也确实打算将栗姬册封为皇后,不料后来事情却发生了变化。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栗姬拒绝馆陶长公主的联姻而将其得罪。馆陶长公主一向都很讨好弟弟景帝,经常献美人以使景帝开心。作为皇帝的宠妃,其他美人就是她的竞争对手,而公主却常常献美人,自然栗姬对此就很不开心。而恰恰在刘荣被册封为太子之后,馆陶长公主又将如意算盘打到了新太子的身上,想让自己的女儿和太子成亲,将来自己的女儿就是皇后了。但是当馆陶长公主提出将女儿许配给太子刘荣时,栗姬一口否决了,如此便惹恼了公主。公主转而就投向王夫人,意欲与王夫人联姻。王夫人十分聪慧,当即就点头答应,此后公主与王夫人便联起手来,成为王夫人事业成功的一大推力。

馆陶长公主不是个好惹的主,而栗姬居然忽略了这种事情。在后宫里生活,一定得十足聪明,否则你就不知道何时会被人踩到脚底下。自联姻被拒绝以后,馆陶长公主就想着绝对不可以让栗姬当上皇后,最好还能把太子给从位子上拉下来,如果立王夫人之子为太子,那么将来沾光的就是自己的女儿了。所以她就在景帝面前说栗姬的坏话,说栗姬会对后宫不利,嫉妒其他妃子,想伤害其他妃子的儿女,景帝于是对栗姬就起了戒心。

更让景帝失望的是,一次景帝生病,叫来栗姬,说在他百年之后,希望栗姬能够好好地照顾其他妃子的儿女,善待子孙们。可是栗姬居然当场拒绝,连句违心的话都不讲,虽然直接表露心意对景帝选取合适人选当皇后是好的,可是这就是直接减少自己的印象分啊!站在栗姬的角度,那纯粹是犯傻。但是这一傻,傻得非常有力量,景帝的失望和愤怒情绪已经高涨很多了,不过此时,景帝仍然没有完全放弃册封其为皇后的意愿。

这时候,王夫人出手了。关键时刻,当然得使出关键的招数。王夫人深知景帝此时的失望,如果这时候再让此事更进一步发展,更刺激一下景帝的失望和愤怒情绪,那么无疑,栗姬绝对再没有发达的活路了。王夫人买通官员,让其上奏景帝请立栗姬为皇后。景帝正在气头上,又听人提及,以为是栗姬怂恿人做的,于是怒火中烧,一气之下将太子废除,将栗姬也打入冷宫。不久儿子刘荣也被人害死,栗姬在冷宫永无翻身之日,最后忧郁成疾,郁郁而终。

陈阿娇 西汉武帝刘彻皇后

□档案:

姓名:陈阿娇

生卒年:?~前110年

籍贯:长安(今陕西西安)

婚配:西汉武帝刘彻

封号:皇后

陈阿娇(?~前110年),汉武帝刘彻的结发妻子,也是第一任皇后,后被废。陈阿娇是武帝刘彻的表姐,是景帝同父同母的姐姐馆陶长公主的女儿,也就是窦太后窦漪房的外孙女,深得外祖母窦太后喜爱。其父陈午,也是贵族之家,所以陈阿娇生性有些骄傲。后武帝另觅新欢,陈皇后因嫉妒众妃嫔做出令武帝恼怒之事,皇后位被废。

“金屋藏娇”,表亲联姻

说起这陈阿娇陈皇后,自然要从其母亲馆陶长公主说起。馆陶长公主一直都很讨好弟弟景帝,常送美人入宫。后来景帝立太子,馆陶长公主就想让自己的女儿与太子结亲,这样就可以更加巩固自己的地位。太子之位要以嫡长子为先,可是景帝皇后薄氏无子,当时嫔妃中,栗姬的儿子刘荣最大,所以立刘荣为太子。馆陶长公主原本打算将女儿许配给太子刘荣,但是遭到太子母亲栗姬的拒绝,因此转而向另一个宠妃王夫人示好,王夫人看出这其中有很多的利益可得,于是一口答应下来。

班固《汉武故事》中记载,一天刘彻的姑姑馆陶长公主一边抱着刘彻玩耍,一边问小刘彻想不想讨老婆。小刘彻很认真地点点头,说当然想啊。姑姑就环指四周的宫女,问小刘彻,你想不想娶她们啊?刘彻摇了摇头说,不想。姑姑又问道,那你想不想娶阿娇姐姐呢?小刘彻羞涩地笑了笑说,当然想啊!我如果能娶阿娇姐姐,就专门用金子给她造一座金屋,让她住在里头。馆陶长公主听完非常高兴,两个小孩玩得也比较投机。

馆陶长公主与王夫人联姻之后,两人当然也要联合起来为自己的女儿、儿子谋利益。当时刘荣已经被立为太子,若是平平静静按部就班地发展,太子刘荣即位当皇帝,那么刘彻就只是一个诸侯王,自己的女儿也就只是一个王妃。对馆陶长公主来讲,若是废掉刘荣让刘彻当太子,那她的女儿将来就是皇后;对王夫人来讲,若是自己的儿子成为太子,那将来她就是天子的母亲。所以对于两位母亲来说,为刘彻谋取太子之位都是有利无弊的。

薄太后去世以后,景帝立即废黜了薄氏的皇后位,此时栗姬得意非常,心想着皇后位必能够被她收入囊中。而没有想到的是,后来事情却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真是印证那句话:谁笑到最后,谁才笑得更好。

与栗姬联姻失败使馆陶长公主非常生气,因此她决心一定要阻挠栗姬当上皇后这件事。公主与弟弟景帝关系比较亲密,她就时常同景帝说栗姬的坏话,使栗姬在景帝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而栗姬本人也不是十分擅长处理人际关系,许多事情处理失误,更为严重的一次是景帝托她照顾自己其他妃嫔的儿女时,栗姬居然当场没有同意。皇后贵为一国之母,不仅要照顾自己的个人利益,更重要的是要照顾好皇帝的后宫大大小小的事,让皇帝不为后院事情操心。栗姬如此心胸狭窄,实在难以担当一国之母的重任,于是景帝对栗姬非常失望。

再加上王夫人和馆陶长公主使计,景帝果然一怒废掉了刘荣的太子位,栗姬也被打入冷宫,而景帝宠妃王夫人就顺其自然地当上皇后,儿子刘彻被册封为太子,陈阿娇也就成了太子妃。

琴瑟和谐,患难与共

陈阿娇嫁给刘彻以后,倒是时时刻刻都在为着刘彻。刘彻虽然当了太子,并且在景帝驾崩之后也顺利坐上了皇帝宝座,但是这个座位是不稳固的。首先刘彻非嫡长子,而且排位第十,按古时候的传统应该是排队都排不上他。他当上太子除了母亲聪慧有计谋之外,姑姑馆陶长公主功不可没。再者,汉朝外戚专权比较严重,太后控制朝政大权也屡见不鲜,而刘彻的祖母窦太后也是一个喜欢干预朝政的太后,更重要的是,窦太后和刘彻的政见非常不同。

窦太后非常相信黄老之学,宣扬无为而治。而武帝刘彻则逐渐相信儒学,大量任用和重用儒士为官,窦太后非常不满,经常干预朝政。武帝曾任命儒学大师申公的两位弟子赵绾、王藏为官,还打算修太学弘扬儒学,效仿古制,行传统礼仪,最重要的是令朝政之事不必事事征询后宫和太后意见,结果惹怒窦太后,将所有牵扯官员都罢去官职,此后武帝凡事都先让窦太后参阅才做定夺。

政见不一,矛盾必然比较多,即使是祖母和孙子也会有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窦太后权势很大,所以若是一不小心惹恼了窦太后,很可能皇位就不保了。但是好在窦太后非常宠爱阿娇,看在外孙女的面上对刘彻倒是客气很多,阿娇凡事也都为着刘彻着想,再加上刘彻的母亲王夫人一直小心翼翼地维护儿子的势力和地位,武帝的皇帝位逐渐稳固起来。

所以在武帝当皇帝初期的时候,武帝和陈皇后还算是患难与共,比较和谐的幸福夫妻。

君情妾意东流去,误入巫蛊迷雾

刘彻小时候就说出“金屋藏娇”的话来,可见真的是天生爱好美人。当初地位不稳固的时候,还是要仰仗姑妈和皇后陈阿娇的,后来羽翼丰满了,陈阿娇年岁也逐渐大了,自然魅力就不能跟花季年华的少女相比。再者,刘彻娶阿娇以及册封其为皇后等事宜,不过是感激姑妈的帮扶之意而已,对这个表姐感情也不是很深厚。

一次,刘彻回京途中路过姐姐平阳公主家,平阳公主就派府上歌姬唱歌跳舞来招待弟弟武帝。歌姬中有一人,即卫子夫,据说此人有倾国倾城之貌,且舞姿轻盈曼妙,武帝瞬间被她吸引,似乎魂都不在自己身上。平阳公主见此,就将这名歌姬献给武帝,武帝大为欢心,于是大赏姐姐。

玉龙纹璜 西汉

黄白色玉,透雕双龙,规整精美。

卫子夫被武帝带到后宫以后,后宫佳丽都失颜色,武帝更是对她百般娇宠。皇后陈阿娇逐渐受到冷落。在佳丽无数的后宫里,得宠与失宠不过是太频繁也太平常的事,正如有名话说:“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只是有些人能心平气和地接受,比如薄太后当时就默默地待在宫中,有些人则咽不下一口恶气,如吕太后就对后宫妃嫔和其他妃子的子嗣痛下毒手,更有些人就是始终不愿服输。陈皇后对于自己的失宠也充满着怨气,但她不敢对皇上说什么,于是这气自然就转移到皇上的新宠——卫子夫身上。

当女人被感情冲昏头脑的时候,她总是自以为聪明。所以陈皇后也一样,她想着对卫子夫下毒手,没了卫子夫,也许武帝会对自己回心转意。但是,几次对卫子夫下手,不但没有得逞,反倒被卫子夫发现,跑到武帝面前大告皇后的状,武帝自然很生气,谁敢动他的宠妃,那不是跟他过不去么!

这次失利并没有让陈皇后放下报复的计划,她想起有种巫蛊之术,能置人于死地,于是她决定试一试。她要对那些得宠的妃子施以诅咒,让她们无子嗣,不得好下场。这种诅咒当然只是虚无之事,但事情却传到武帝耳朵里,武帝派人彻查。最后武帝下一道诏书,认为陈皇后有违妇德,没有母仪天下的风度,不适合当皇后,然后将其幽禁在长门宫。

别在长门宫,千金买赋

陈阿娇此后就在长门宫里过着孤独幽怨的生活,她仍然希望武帝能回心转意,能有一天将她接回正宫,但是武帝似乎再没有此意了。

女儿被禁长门宫,馆陶长公主非常着急。当初把女儿嫁给刘彻是为了让女儿更幸福,没想到居然反落到如此田地。于是馆陶长公主就花千金请了司马相如写就《长门赋》,有言:“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伊予志之慢愚兮,怀贞悫之欢心。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强烈地表达了陈皇后的情感。然而,武帝虽对此赋大为赞赏,却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对陈皇后的处置。

十几年后,约在公元前110年,陈阿娇病逝,陪葬在其祖父汉文帝霸陵附近。

卫子夫 西汉武帝刘彻皇后

□档案:

姓名:卫子夫

生卒年:?~前95年

籍贯: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

婚配:西汉武帝刘彻

封号:皇后

卫子夫(?~前95年),河东平阳人,即今山西临汾人,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任皇后。卫子夫原本是刘彻姐姐平阳公主府上的一名歌姬,后被武帝临幸,进入宫中。西汉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分别是卫子夫的弟弟和外甥,她也是中国历史上在皇后位上比较久的一人。只是武帝末年巫蛊之祸生事端,太子蒙冤起兵反抗,卫子夫因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也被逼自杀。

一曲歌舞惊得见,带入宫中侍天子

卫子夫本是奴仆之女,平阳公主见其天生丽质,身材苗条婀娜,于是将其带回府上,让她学习歌舞之技。据说卫子夫有着花容月貌,站在歌姬中间顿时所有人都黯然失色,只有她像一朵奇葩一样立于其间。

有一次武帝路过平阳公主家,就顺便去府上看望姐姐。平阳公主立即大摆筵席招待,并且让府上的歌姬都出来唱歌跳舞以逗武帝开心。卫子夫当然身在其中,甚至平阳公主还有意安排她见武帝。

卫子夫一出场,武帝顿时被吸引。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是如此让人惊艳的美女呢!武帝便悄声问身边的姐姐,这姑娘是什么人?公主一听,当然满心欢喜,这表明武帝对卫子夫有意思呢,又是一个讨好皇帝的好筹码。平阳公主笑着告诉弟弟说这姑娘叫卫子夫。宴席期间,武帝起身更衣,平阳公主就派卫子夫去侍奉武帝更衣。皇上更衣见美女,此事可想而知。武帝离开时,平阳公主就将卫子夫送给了武帝,有如此善解人意的姐姐,武帝十分开心。对于皇族之人来讲,谁有权势就讨好谁,谁有筹码谁就赢。所以即使是亲兄弟姐妹,姐妹们送美女给皇帝兄弟以讨欢心之事屡见不鲜,他们都是通过这样来保全和争取更多的利益。

后宫有卫子夫等众多妃嫔,武帝便对皇后陈阿娇冷落了起来。刘禹锡有诗曰:望见葳蕤举翠华,试开金屋扫庭花。须臾宫女传来信,言幸平阳公主家。陈阿娇是何许人也?她是窦太后的外孙女,武帝姑妈馆陶长公主的女儿。所以她生性就有些骄横,遇到情敌绝不会忍气吞声。但是武帝毕竟是一国之君,不是普通的男子,所以心中纵有千千万万的怨言,她也不敢对武帝发怒。但是对卫子夫就不一样了,一个出身卑贱的女人,凭美色被武帝宠幸而已。于是陈阿娇就心中有数,要对卫子夫痛下毒手,消灭这个女人,消灭自己的敌人,消灭自己受宠路上的绊脚石。可幸的是,虽然皇后陈阿娇几次三番对卫子夫下毒手,都没有成功,反而被卫子夫和其他众妃嫔发觉。此事传到武帝耳朵里,不仅没有实现陈皇后的计谋,反而让武帝更加冷落陈皇后,对卫子夫更宠爱有加了。

帝王得子,欣喜若狂立夫人

其实卫子夫也并不是一入宫就得到武帝宠幸,武帝后宫佳丽众多,每天排一个每个人都排过来估计也要花上个几年的时间,所以他很快就忘了卫子夫这个从姐姐府上带来的歌姬。直到偶然的机会,武帝想遣散一批无用的宫女,再重新招入一批新的宫女,卫子夫就要求被遣散还其自由身,武帝这才想起来还有一个卫子夫,从这时起卫子夫才真正得宠,不久以后卫子夫就有了身孕。陈皇后逐渐失宠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结婚多年,陈皇后却一直未能有孕。因此对于怀孕的卫子夫,她就十分嫉妒。于是她和母亲刘嫖绑架卫子夫的弟弟卫青,企图将他杀害,结果被卫青的朋友所救。武帝知道此事后勃然大怒,下旨授予卫子夫的兄弟进京接受侍中的官职,成为皇帝近臣,一来表示对卫子夫的宠爱,二来对他们也是一种保护。公元前128年,卫子夫产下一子,就是刘彻的第一个儿子刘据。此时的武帝刘彻已经二十九岁,对于一个二十九岁还没有儿子的皇帝来说,对儿子的渴望之情简直没法用言语描述。因为天子想要儿子不仅仅是一个普通人想要做父亲的情怀,还是事关江山社稷的大事情,是孝悌之道的大事情。此时的武帝,真的是欣喜若狂。所以刘据一出生,刘彻就认定这必定是太子,还立刻请人作《皇太子赋》昭告天下,卫子夫的身份也立刻变为夫人,地位仅次于皇后。

这期间陈皇后因用巫蛊之术诅咒武帝宠妃,被发现之后武帝大怒,下诏废黜其皇后位,交出印绶,幽禁于长门宫。武帝宠爱卫子夫,且卫子夫又为他生了第一个儿子,所以刘据出生后不久卫子夫就被册封为皇后,成为一国之母。

恭俭谦厚得人心,大臣后宫均敬之

汉朝有一个传统,那就是选入后宫之人并不在乎其先前身份的尊卑贵贱,所以无论是王侯将相之女,还是平民百姓之家,或者世代出身奴仆,只要有美色,都有入后宫的机会,正如同英雄不论出处的感觉一样。这种传统,大概是源于高祖刘邦也是出身民间,所以在汉朝这种出身制度倒不是很严格。也正因为如此,汉室后宫里有不少出身微寒但深受皇上宠爱的妃子甚至皇后,例如窦太后,从小孤儿,来自民间。卫子夫就更加卑微,她母亲卫媪是个奴隶,也就是说她是奴隶之女。所以卫子夫的一生也算是跌宕起伏,从一个奴隶之女,变成平阳公主府上的歌姬,然后由一个歌姬,一跃而成为一国皇后,到晚年失宠自杀,可谓是可歌可泣。

可能与其出身有关,卫子夫当上皇后以后也还是保持低调谦恭的态度,因此赢得后宫的信服以及大臣们的尊敬。历史上宫廷斗争一直都是一个不间断的话题,也几乎是宫廷生活中的一个主题,但是卫子夫当皇后期间并不是专注于与其他妃嫔争宠以及聚敛钱财和扩张自己外戚家族的势力,她相当兢兢业业地照顾后宫,替武帝解决后顾之忧,也正因此才赢得武帝长期的信任和恩宠。不然,一个女人如果想只凭借美貌俘获皇帝的心从而统治后宫三十八年,这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最容易老去的就是容颜,真正能深入人心的,永远是恭俭谦厚的品性和为人。

卫子夫成为皇上宠妃以后,她的家族当然也跟着沾光。可是与其他只知道沾光和夺取钱权的外戚不同,卫子夫的家人为朝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立下汗马功劳。提到卫青、霍去病这两个名字,一般人都很熟悉,因为这确实是历史上抗击匈奴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所以广大朝臣对于卫氏的外戚都是佩服的。

武帝是比较好美色的,所以也很容易见异思迁,遇到漂亮的妃嫔就很容易冷落先前的宠妃,甚至皇后。当陈皇后年纪大了,没法忍受她的脾气了,于是就逐渐冷落了。遇上年轻貌美的卫子夫,于是见异思迁了。但是美人总有老去的一天,年老色衰的时候自然不受爱宠,所以即使是卫子夫,也没能逃离失宠的这一天。武帝逐渐又有新欢了,他始终只爱那些十七八岁的年轻美人。

卫子夫即使是在失宠以后,也尽职尽责地打理后宫之事。武帝对卫子夫非常放心,几乎将后宫之事全权交给卫子夫处理,卫子夫也会把重要的事情向武帝禀报。

子随母性,因此太子刘据生性宽厚,好推“仁政”,体恤百姓,体察民情,平反冤假错案。武帝恰恰是有些暴烈之人,有酷吏的倾向,也制造了一些冤假错案,武帝后期还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强制之举,这和太子的平和宽厚就非常不一样。因此,太子是很得百姓喜爱,也深受那些宽厚大臣们爱戴的,却很不受武帝的酷吏们欢迎。

卫子夫经常对此担忧。毕竟现在武帝已经不像以往那样宠爱她,二来太子老是这样反武帝而行之,难免会招得武帝不满。所以卫子夫多次和太子谈话,让他多揣摩父亲的心思。好在卫子夫和太子之间母子关系好,所以逆耳忠言说说无妨。不过武帝知道此事后的反应倒不一样,他认为太子这么做是对的,皇后这么说反倒不对了。并且让他们母子宽心,太子敦厚必定能安天下,他对太子很放心。母子俩也不必担心太子同他做法不一,也不必担心现在不宠幸皇后就会危及他们的地位。由此可见武帝对他们母子,感情真的不一般。

巫蛊之祸起事端,太子蒙冤母亦冤

无论是带兵还是治国,政见不一并不是稀有的事,而且恰恰应该允许不同政见共同为治国所用。但是很多朝臣,不能够容忍别人与自己不合,凡是异己都要拔除,就像去掉眼中钉一样。所以朝中的那些酷吏们,对太子就很看不顺眼,经常有小人诬陷太子,但武帝也识破无数,诛杀不少小人。但是正所谓小人难防,太子始终还是没能逃过小人的算计。

武帝统治末期,年事很高,已经有点糊涂,并且最重要的是年纪一大身体机能下降,各种病症也多,自己也变得非常多疑,总觉得有人希望他早点死,好占据江山和皇位。于是身边一些小人,就开始挑拨武帝和太子之间的关系。这其中有一个人叫江充,是个有名的酷吏。江充早年就与太子有过节,一次太子派人去甘泉宫(武帝休养的地方)请示武帝一些事情,使臣不懂规矩误走了皇上才能走的车道,结果被江充发现。太子知道后立刻派人到江充府上,请求江充网开一面,江充却不予理会,两人有了矛盾。

随着武帝年纪越来越大,身体日渐衰弱,眼看着一日不似一日,江充害怕武帝死后太子即位,首先就会拿他开刀,于是就想要陷害太子。江充蛊惑武帝,说他之所以生病是因为被人诅咒,即巫蛊之术。武帝信以为真,就派江充搜查此事。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所谓巫蛊之术,本来就是江充蛊惑之语,想污蔑太子那就更简单了。于是江充就派人带着准备好的巫蛊材料来到太子府上,假装是从太子府上搜出的。而天真的太子以为自己行得正坐得稳,没做过的事谅也不能将白的说成黑的,所以他打算亲自向武帝解释清楚。但是江充不可能让太子见到皇上,否则他的阴谋暴露,岂不是就无葬身之地了?他要让太子死,而不是他自己。

面对江充的阻挠,太子想江充一直伴在武帝身边,武帝到底是生是死还不清楚,也许江充早就将武帝毒害或者控制也说不定。于是他决定起兵反抗,捉拿江充。但是,当武帝派使臣打探情况时,遇京中正在交战,使臣不敢进京,却谎说是太子起兵叛乱。结果太子走投无路,只好自杀。卫子夫是太子的母亲,所以也受到怀疑。而最关键的是,她也拿不出证据证明自己是清白的,所以最后也被逼自杀。

实际上,史学家们都认为太子是清白的,并没有造什么巫蛊之术,全是小人陷害。所谓起兵,也是被逼无奈,是害怕父皇被奸臣所控,他务必平下反贼。

含冤而终的卫子夫,死后只有一口小棺木。直到汉宣帝即位,才将其改葬,追谥号为“思”,也就是“孝武卫思后”。

赵氏 西汉武帝刘彻婕妤

□档案:

姓名:赵氏

生卒年:不详

籍贯:河北阜城

婚配:西汉武帝刘彻

封号:婕妤

追封:皇太后

赵婕妤,生卒年不详,河北阜城县娘娘庙村人,西汉武帝刘彻的妃子。赵氏面貌娇美,但是双手握拳无法展开,而武帝却将其手掌打开,掌中还有金光闪闪的一个钩子,世人皆称为奇女子,被武帝带入宫中,人称“拳夫人”,又称“钩弋夫人”。钩弋夫人一生都颇带有传奇色彩,但结局也非常悲惨,是史上第一个因子贵而亡的母亲。

出行燕赵间,路遇奇女子

武帝晚年的时候还大量选纳民间美女,而且多为十五到二十岁之间的妙龄女子。一次武帝出外狩猎,路过燕赵之时,随从的相士说根据星象来看有祥云,根据祥云的位置可在此地找到一奇女子。晚年的武帝迷信鬼神仙药,即刻派人搜寻。不多久便真的在附近找到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十五岁左右,亭亭玉立,很奇怪的是她始终双手握拳,无法打开。许多人都上前想打开姑娘的双手,但都失望而回。后来武帝好奇,亲自去看姑娘的手,没想到轻轻一掰姑娘的手就打开了,据说手心还握有一只金光闪闪的钩子,众人大惊神奇,称其为“拳夫人”,武帝也就十分开心地把她带回了宫里。

入宫以后,武帝对赵氏很是宠爱,那时的武帝已经年逾六旬,赵氏还是十五六岁,刚刚豆蔻年华的美好年纪,不由得武帝不欢喜,于是很快就封她为婕妤,并且让她住在优雅的钩弋宫里,于是也称“钩弋夫人”。

怀胎十四月,生下刘弗陵

进宫两年,赵婕妤就有了身孕。可是这孩子有点奇特,别人怀胎十月便出生,这孩子在她母亲肚子里待了十四个月。十四个月后,赵婕妤生下个大胖小子,皇子取名为刘弗陵,又号“钩弋子”。

一般不同于常人的现象,有人可称其为妖孽,有人可称其为神奇。当时赵婕妤正被武帝热宠,皇帝身边的相士道长们自然也懂得投其所好,不断将其描上神奇的色彩。武帝老来得子,乐得合不拢嘴,自然将小皇子视为珍宝,并且还说,唐尧帝也是十四个月才出生的,儿子同唐尧帝一样,必定是大富大贵之命。于是赵婕妤钩弋宫的门也被称之为“尧母门”。

小皇子四岁的时候,正好宫里发生“巫蛊之祸”,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被冤自杀,此后太子位一直空着。武帝虽另有几个儿子,但是都不是合适的人选,加上现在他最疼爱小儿子刘弗陵,越来越觉得孩子各方面都像他,打算立小皇子为太子的心意就越来越坚决。

武帝垂垂老,立子则亡母

公元前88年,此时武帝已经七十高龄了,加上身体不是很好,越来越觉得自己管理朝政太过吃力,是时候确定太子的人选了。

刘弗陵聪明伶俐,武帝心里很满意。可是小弗陵才七岁,太过幼小。此时弗陵的母亲赵婕妤才二十几岁,依然年轻貌美。武帝心里矛盾起来。如果立小皇子为太子,则势必权力会落到其母亲手里,太后专权也不是不常见的事情。当初高祖刘邦去世,权力就落到吕后的手里。若是在武帝手里也发生这种状况,将来汉家江山难保不落入外人之手,武帝不能忍受这一点。所以武帝寻思,既要立小皇子为太子,又要防止其母亲专权。唯一的好方法就是,赐死刘弗陵的母亲赵婕妤。年轻的赵婕妤怎么都没想到,她会因为如此莫名其妙的原因而丢掉性命。在皇帝的深宫大院里,没有一个女人不希望自己怀上皇帝的骨肉,更加希望自己的骨肉能当上太子,母凭子贵的社会,她们露脸争权的有力武器就是孩子。可是,赵婕妤却恰恰不得不以性命为代价来让儿子被立为太子。一说赵婕妤被武帝直接赐死,一说赵婕妤被幽闭监禁,最终“忧死”。

武帝在赵氏死后立刘弗陵为太子。

公元前87年,武帝立刘弗陵为太子,后武帝驾崩,太子即位,大将军霍光等辅佐太子,追封赵婕妤为皇太后,派人大兴土木修建其陵,并称之为“云陵”。

上官氏 西汉昭帝刘弗陵皇后

□档案:

姓名:上官氏

生卒年:公元前88~前37年

籍贯:不详

婚配:西汉昭帝刘弗陵

封号:皇后

谥号:孝昭皇后

上官氏,西汉昭帝刘弗陵的皇后。汉武帝驾崩以后,将皇位传于年仅八岁的太子刘弗陵,但是上官家族很显赫,上官氏的祖父上官桀是顾命大臣之一,于是年仅六岁的上官氏就被父亲和祖父想办法送入皇宫且被立为皇后,上官氏是汉朝年龄最小的一个皇后。十六岁那年昭帝就去世了,于是上官氏又成为了汉朝最年轻的皇太后。

父辈相谋划,小女进宫来

汉武帝驾崩以后,将皇位传于年仅八岁的幼小太子刘弗陵,是为昭帝。因皇上年龄幼小,武帝生前委托大臣霍光、上官桀、桑弘羊、金日四人为顾命大臣,辅佐昭帝。又因为昭帝只不过一幼小孩童,尚需要人抚养,群臣推荐鄂邑公主入宫养护照顾昭帝生活,鄂邑公主被尊为鄂邑长公主,从此入住宫中。

鄂邑长公主虽身负养护昭帝的重任,但并不太遵守妇道,反而与儿子的一个门客丁外人私通。这种事情传出去,原本是非常让皇室蒙羞的事情,不料几位顾命大臣都各有各的打算,都是为自己着想,而并不在乎大汉皇室是否有不成体统之事。并且当时,原本四个顾命大臣之中的金日也已经病故,四巨头如今只剩下三巨头,三巨头各自的权力就更大了。

在这剩下的三巨头当中,权势最大的就数霍光的霍家,其次就是上官家。上官家与霍家早已结成儿女亲家。这上官氏就正是上官桀的孙女,霍光的外孙女。其实到了这样,上官家已经是有权有势吃喝不愁的了,可是上官家并不满足,他们的野心更大,一心想着自己坐拥江山那才是最痛快的,因此他们早早就开始谋划了。

在鄂邑长公主与丁外人私通之事曝光之后,霍光和上官氏等权臣不仅没有扼杀这种歪风邪气,反而是投其所好,干脆让这丁外人光明正大去侍奉鄂邑长公主。因为鄂邑长公主是抚养昭帝的人,毕竟是值得巴结的资源。除了让丁外人去侍奉公主之外,上官父子与丁外人关系还特别好,以期通过丁外人来达成与公主的密切关系,这丁外人即是鄂邑长公主的情人,公主对丁外人很信任,也很愿意按他的思想办事。

昭帝即位后,鄂邑长公主决定给昭帝选一个小美女,恰好她看上了一个姓周的小女孩,于是将女孩选入宫中,许配给昭帝。见鄂邑长公主已经开始给昭帝选妃,上官父子开始着急了。上官安也有一个女孩,年方六岁,他们早打算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昭帝,这样就可以更加紧密地把握住昭帝了。然而,如果鄂邑长公主已经选好了皇后的人选,上官家的打算不就落空了吗?上官父子立刻想到了去找霍光,上官安想霍光是自己的岳父,自己的女儿就是霍光的外孙女,他总不会不帮他们。可是没想到的是,霍光真没打算帮上官家。一方面,小外孙女才六岁呀,年龄太小,昭帝也还是个黄毛幼儿,还无需考虑立后之事。当然另一方面,也许是更重要的一方面,虽然霍家与上官家是儿女亲家,但毕竟还是各自有各自的利益,上官家若权势增大,霍家的权势就会被削弱,霍光当然不会这样做。

遭到霍光拒绝的上官父子并没有放弃,他们又想到了另外一个人,没错,这个人就是鄂邑长公主的情夫丁外人。上官父子找到丁外人以后,对他许诺,如果他帮助在鄂邑长公主面前说好话,让上官家的女儿顺利当上皇后,那以后一定将丁外人封侯封爵。丁外人一听别提多高兴,这简直是举手之劳,而且此后自己还可以光明正大地为官,不仅仅是靠侍奉一个女人来维持自己了。他回去就在鄂邑长公主面前夸尽上官女儿的好话,鄂邑长公主也没有不采纳之理,情夫推荐的肯定没错,至少会有他的道理。于是,六岁的上官氏被召入宫中,不久就立为皇后。

上官家族被灭

上官父子在丁外人的帮助下如愿让上官氏进入宫中,当上了皇后。这时候上官父子得兑现对丁外人的诺言,要封他为侯。但是权力最大的是霍光,这事得霍光点头才算,所以上官安就不断地去央求岳父,请求他同意给丁外人封一个侯爵之位。可是霍光是一个主意非常坚决的人,他说不同意就不同意,哪怕是得罪上官家,得罪丁外人,甚至得罪鄂邑长公主。上官父子见霍光如此不近人情,非常非常恼怒。鄂邑长公主听说上官父子要为丁外人谋取侯爵之位,然而这种好事霍光居然从中作梗而不同意,对霍光也恨得咬牙切齿。

上官父子想既然这样,那就只好除掉霍光了。可是霍光权倾朝野,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手,必须要联合别的力量。上官父子就拉拢与霍光结有冤仇的燕王,他们一同搜集了霍光的一些犯罪证据,让燕王呈给昭帝,弹劾霍光。霍光在朝廷可谓一手遮天,自然有很多时候目无王法,将自己置于权法之上,找点证据也确实很容易。燕王想借这些理由诬告霍光企图屯兵谋反,希望昭帝下令让燕王带兵去讨伐霍光。昭帝知道大臣们相互耍的什么把戏,于是将诏令下压,并没有颁布,上官父子这一次的阴谋没得逞,以失败告终。

上官父子的最终愿望是自己一统江山,所以这些失败他们当然不甘心。他们决定一定要除掉霍光,然后废除昭帝,自己上位。因丁外人封侯之事未成,鄂邑长公主对霍光也很不满,所以她自然就站到上官家族这一边。他们打算让公主宴请霍光,然后在宴会上杀掉霍光,让他这次无可逃脱。

诛杀霍光无妨,但是如果废除昭帝,这就意味着上官安的女儿上官氏这个皇后也要被废掉。上官父子决定牺牲这个皇后,他们的目标是享尽荣华富贵,不能为了一个女儿而放弃整个家族的利益。

但是很可惜,这阴谋还没有实施就被霍光这个老狐狸察觉了。霍光当机立断,也不顾什么亲家的情面,也不管自己女儿是嫁给了上官家,直接将上官父子和丁外人等人全部绞杀,上官家被灭。

在这一次变故中,上官皇后算是极为幸运的。虽然父亲和祖父想密谋除掉权臣霍光,甚至想废掉皇帝谋位,但霍光却并没有因此而迁怒给自己的小外孙女,毕竟她并没有参与此事,甚至对此一无所知,而且如果上官父子阴谋得逞,那她也将是受害人之一。所以霍光不仅没有诛杀她,而且还让她继续安稳地做她的皇后。

上官氏是霍光的外孙女,终究是自家人,自家人为自家人着想。如果上官氏能为昭帝生下皇储,这上官氏和霍家的地位就能更加巩固了。因此霍光就想办法让昭帝不能够亲近其他女色,只让自己的外孙女给昭帝侍寝。不过很可惜,即便是这样,上官氏也没能怀上孩子,昭帝在二十一岁的时候就留下十六岁的皇后离开人世了。

最年轻的皇太后

公元前74年,昭帝去世。年仅二十一岁的昭帝没有留下子嗣,所以皇位继承人只好从皇族其他人中间寻找。霍光等人拥立了武帝的孙子刘贺为皇帝,上官皇后被尊称为皇太后。可是这刘贺上位没几天就开始荒淫无度,霍光等权臣后悔不已,于是果断地上书皇太后要废黜刘贺,另立明主。上官氏没有不同意之理,准奏。之后霍光等人又找到流落到民间的刘病已,即刘询,扶持他登上皇位,是为汉宣帝。宣帝尊上官氏为太皇太后,此时年仅十六岁的上官氏就成为了汉朝最年轻的太后。上官太皇太后一辈子待在宫中,虽然也称不上幸福,至少她没有享受过正常人家的家庭美满幸福,但也算享尽荣华富贵,而且上官氏不理朝政,不参与政治斗争,得以在后宫中清静地颐养天年。

公元前37年,上官氏去世,死后与昭帝合葬。

许平君 西汉宣帝刘询皇后

□档案:

姓名:许平君

生卒年:公元前88~前71年

籍贯:昌邑(今山东金乡)

婚配:西汉宣帝刘询

封号:皇后

谥号:恭哀

许平君,昌邑人,西汉宣帝刘询的第一任皇后,汉宣帝是太子刘据的后人,因巫蛊之祸牵连,所以与汉宣帝成婚时两人皆为平民。但是许平君对平民时的汉宣帝也不离不弃,最终汉宣帝登上帝位也仍然记挂着结发之妻,将其封为皇后。可惜遭到霍光之妻嫉妒,为扶自己女儿为后而将许皇后毒死,宣帝对她一直念念不忘。

结婚前欧侯病逝,刘许结为平民夫妻

宣帝刘询和许平君的这段婚姻,还得从巫蛊之祸说起。刘询是刘据的孙子,刘据就是巫蛊之祸里被冤枉的太子,皇后卫子夫之子。当年巫蛊之祸起,太子刘据被迫起兵,后被武帝误认为是起兵叛乱谋夺皇位,太子和卫子夫都被逼自杀,刘询虽然刚出生不久,但也受到牵连,同其他人一起被关进了监狱。太子刘据应该说是个宅心仁厚的人,所以深得下层官员和民众的喜爱,再加上刘询毕竟是个襁褓中的婴儿,因此得到负责巫蛊一案的官员的照顾。昭帝即位以后,巫蛊一案得到赦免,刘询被送往张贺掌管下的掖庭生活,张贺是刘据的旧部下,因此对刘询照顾有加。这时候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在张贺手下做事,因此认识了刘询。

许广汉有一个女儿,就是许平君。当时许平君已经被许配给内谒者令欧侯氏的儿子为妻,但恰好就在结婚前夕,对方因病不治而亡,这许平君就没嫁。刘询也到了结婚的年纪,所以经过大家一撮合,刘询就和许平君结婚了。当时两人都是一介平民。

故剑情深,宣帝册封许皇后

刘询与许平君结婚时是公元前75年,一年后许平君生下儿子,同一年刘询被拥戴为皇帝。说起为何刘询突然间被拥为皇帝,这中间还是有点小故事的。在刘询和许平君的儿子出生后不久,当时在位的昭帝就驾崩了,而昭帝无子嗣,所以要另找人选为皇帝。昭帝一直都是由霍光等人辅佐,因此霍光在朝廷的势力已经很大了,当时霍光等人就拥立当时的昌邑王刘贺为帝。没想到这刘贺只是个吃喝玩乐的料,登基没几天就原形毕露,无法无天,荒淫无度。最后大臣们只好奏请上官皇太后废掉刘贺,上官皇太后应允。经众人权衡,觉得刘询是个合适的人选,奏请上官皇太后后也得到通过,因此才拥立刘询为皇帝,是为汉宣帝。

刘询登上皇位,妻子许平君就是皇妃,当时就被封为婕妤。立皇后也算是国家大事,所以群臣都上奏宣帝早日册封皇后。

霍光有一个女儿霍成君,他十分想让自己的女儿成为皇后。但是宣帝感念患难与共的结发之妻,他心里寻思的是立许平君为皇后。所以有一天,宣帝“莫名其妙”地下了一道“寻故剑”的诏书,说以前我身份贫微,但是有一把故剑,我们感情深厚,现在十分地想念它。不知道众爱卿中有没有人能帮我将那把旧剑找回来呢?朝中大臣心思各异,但毕竟都不是草包,众人一听就知道宣帝的意思,这不明摆着宣帝是打算要让许平君为皇后吗?于是群臣就奏请立许平君为皇后。

霍光的心思落空,心里当然不开心。按照惯例,皇后册封以后,皇后的父兄也要被册封的,但是霍光却始终不答应。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在武帝时本来是武帝的一名随驾人员,但是有一次不小心将别人的马鞍放在了自己的马上,这在当时也是一项大罪,被处以腐刑。后来上官桀发动政变,许广汉正好负责部索,但是上官桀要绳子的时候许广汉又恰恰没找到,最后又被贬为苦工。霍光就是抓着这些把柄不给他封赐,最终才勉强封给他一个“昌成君”。

但是毕竟宣帝没让任何人阻止许平君成为皇后。在当皇后期间,许平君尽心尽力打理后宫,贤德节俭,对得起宣帝力排众议立其为后。

霍家嫉妒暗中下毒,宣帝最终晓其究竟

但是霍家始终没有放弃追求皇后的位子,因而始终对许平君不满,尤其是霍光的夫人。对于很多女人来说,勾心斗角地谋夺权势好像是她们一生的使命,霍夫人就是这样一个人,她时刻没有放松,就像一只老鹰一样在盯着皇后的宝座。第二年,许平君又生了一个孩子。当时侍奉许皇后的御医恰好私下里和霍夫人比较交好,霍夫人一看时机来了。于是她就与御医串通,让御医将一种有毒的草药附子随身带进宫里,放进许皇后的药汤。许皇后喝完药之后觉得十分不舒服,不久就毒发身亡。宣帝十分悲痛,他无法忘记情意浓厚的结发之妻,但是现在只能将其厚葬,追封为“恭哀皇后”。

后来有人说,皇后死因蹊跷,一定是御医捣鬼。霍夫人一听,害怕宣帝抓御医询问,于是就把事情原委都告诉了霍光。霍光一听冷汗都下来了,但是他也没办法,他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事情如实禀报给宣帝。宣帝听后悲愤交加,但是在朝廷霍光一手遮天,暂时还不能得罪他。

后来霍成君如愿当上皇后,但是她骄横跋扈,生活奢侈,宣帝十分不悦。在霍光去世以后,宣帝大松一口气,于是又加封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并且立他和许平君的儿子为太子。这时霍家母女又起歹意,想要毒死太子,但阴谋没有得逞。之后霍家又发动政变,宣帝趁机将霍家一举消灭,霍皇后也被废黜,算是替许平君出了一口恶气。

霍成君 西汉宣帝刘询皇后

□档案:

姓名:霍成君

生卒年:公元前86~前53年

籍贯:不详

婚配:西汉宣帝刘询

封号:皇后

霍成君,权臣霍光的小女儿,西汉宣帝的第二任皇后。成为皇后,对于古时候想在后宫有地位的女子来说也许这已经是她们的最高理想了,可是身居高位,却并不见得幸福。霍成君就是这样,可谓是权势之争下的牺牲品。

宣帝即位,群臣上书奏请宣帝早日册立皇后,权臣霍光就希望自己的小女儿能被册封。可是宣帝一心只念着自己的结发之妻许平君,下诏寻故剑,群臣揣摩出皇上的心思,于是一同奏请册立许平君为皇后。皇后人选虽然已定,但是霍光的夫人霍显却始终不甘心,她时刻想着要让自己的女儿爬上皇后的位置。

公元前71年,也即是本始三年,许平君被霍成君的母亲派人毒死,父亲霍光就趁皇后位缺,将女儿霍成君送入皇宫,被宣帝封为婕妤。第二年,霍成君被正式册封为皇后。霍光毕竟是几朝元老,是辅佐昭帝的重臣,而且宣帝登上皇位也是霍光等人的拥戴,因此他对皇后霍成君还是比较包容的。但是霍成君毕竟是出身大家族,生活上比较奢侈一点,而且刁蛮任性,同许平君来比真的是有些逊色。再者,当时的上官太后正是霍光大女儿的女儿,这样排下来,霍成君还是太后的小姨,如果不是皇宫重地,完全可以说后宫就是她自己家呀。

地节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8年的时候,霍成君的父亲霍光去世,宣帝对霍家可以稍微敞开一些了。第二年,即地节三年,宣帝加封许平君的父亲为平恩侯,霍光在世时一直没同意的事,宣帝终于完成。此外,还立许平君的儿子为太子。这一举动又深深惹恼了霍成君的母亲霍显,于是她就怂恿霍成君加害于太子,想置太子于死地。她们准备在太子的食物中下毒,但是没想到太子身边每次都有人亲身试菜,无法下手。再后一年,地节四年的时候,霍家发动政变,结果导致霍家一族不是被杀就是自杀,招致族灭。宣帝就以毒害太子之名,将霍成君的皇后位废黜,并让霍成君迁往上林苑的昭台宫。在昭台宫独居十二年后,宣帝再度命她迁往云林馆,霍成君知道此生无望,于是自杀。

王氏 西汉宣帝刘询皇后

□档案:

姓名:王氏

生卒年:?~前16年

籍贯:房县

婚配:西汉宣帝刘询

封号:皇后

王氏,房县人,西汉宣帝刘询的第三任皇后。王氏一生,既苦涩,也很幸运。说其苦涩,是因为她曾经有五次订婚经历,而五个未婚夫都在婚前病死,因此落下克夫传闻,再无人敢娶她。后宣帝刘询封她为皇后,但彼此并没有感情,生活是寂寞的。说她幸运是因为,在古代一个嫁不出去的女子,应是命运艰难。但因民间传说王氏父亲会托女儿之福,因此老夫妻俩虽为孩子伤透脑筋,但一直视为掌上明珠。被立为皇后以后虽一生未育,但儿孙们对她都很好,最终还成为太皇太后得以安享天年。

其父伴月光照室而生,女儿却有克夫传闻

王氏,是房县王奉光之女。汉宣帝早年因武帝时期“巫蛊之祸”的牵连落入民间,因而与王奉光结识,也算是宣帝登上皇位之前的老友。相传王奉光出生时,夜晚月光照耀,将产房照得透亮透亮,蔚为奇观,因此民间都认为这是吉兆,表明将来这人定会大富大贵。但是王奉光自己倒是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可以凭此去做大官,王奉光夫妻俩生有一个女儿,老夫妻俩觉得将来一定能托女儿的福。

可是这女儿,却让老夫妻俩伤透了脑筋。这女儿王氏,在入宫为妃之前,已经有过五次婚约,而每次都是在即将成婚之前未婚夫就突然病死,在民间来说这是非常不吉利的,分明就是个克夫的命,所以后来就再也没人敢娶她。王氏只好自己伤感,命运不是她自己能左右的事,虽然未婚夫生病不治并不是她害的,可是这名声她得背着。好在父母虽然为孩子嫁不出有点发愁,但并没有嫌弃她。王父甚至还想着相传他有大富大贵之命,一定会是女儿带来的,所以他始终将女儿当宝贝一样。

入宫册封为皇后,一生未育尽心抚养太子

宣帝对这王奉光是认识的,他也知道这王氏女儿的事情。古时候怎能让一个女子嫁不出去呢?于是宣帝就将王氏选入宫中,还将她封为婕妤。可是登基才三年,许平君许皇后就被霍光的夫人霍显毒死,接下来立霍显女儿霍成君为后。可是霍成君不但没有母仪天下,还受其母亲怂恿意图毒杀太子,于是地节四年霍皇后也被废。

经历过这些事件的宣帝,对皇后的人选就变得格外谨慎。他不仅要选一个足以有能力管理后宫之人,又必须是宽厚善良,能够爱护他的儿子的人,更明确一点说,他需要给他年幼的太子找一个好母亲,保其平安健康地长大成人,并接管天下。

这王氏入宫,宣帝并不是因其美色或者爱慕之意,而是相当于照顾老友的情谊,因此对王氏并无过多的接触,王氏也没有怀上宣帝的骨肉。王氏秉性善良,宽厚仁慈,不与人争风吃醋也不参与勾心斗角,没有子嗣也就不会为自己的儿子争权争势,于是宣帝打好主意,她是最好的皇后人选。

元康二年,宣帝册封王氏为后,借女儿之光,王奉光果然被封邛成侯。不过宣帝并没有在王氏被立为皇后以后过多地照顾她,感情上两人并没有过多的进展。这王氏也并不因此而心生嫉妒与不满,反而是将她的全部热情都投注到年幼的太子刘奭身上,对他如同对亲生孩子一样。我们经常听到说自古后母毒如蝎,尤其是在这是非更多的宫廷之地,王氏能做到这样真是表明其心地善良修养过人。不仅如此,由于总担心有人会加害于太子,王氏不仅全心全意照顾太子的生活起居,而且每次用膳用药王氏必亲自试口,确定没有危险才让太子吃下。所谓真心必有回报,王氏与太子刘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宣帝也对她十分感激。

缺夫妻之爱,但善心终得安享天年

宣帝去世以后,太子刘奭即位,是为汉元帝。元帝将王氏尊称为皇太后,并对养母王氏的父亲和兄弟也都加以封赐,对王氏家族都很关怀。元帝在位十五年病逝,长子刘骜即帝位,将王氏尊为太皇太后,并且对她也十分尊敬。因刘骜是刘奭皇后王政君之子,于是太皇太后王氏被称为“邛成太后”。公元前16年,邛成太后以高龄辞世,与汉宣帝合葬于杜陵。

张氏 西汉宣帝刘询婕妤

□档案:

姓名:张氏

生卒年:不详

籍贯:不详

婚配:西汉宣帝刘询

封号:婕妤

张婕妤,西汉宣帝刘询的宠妃。刘询在位期间一共有三位皇后,第一位皇后许平君是他在民间时候的结发之妻,感情很好,但许平君当了三年皇后便被第二任皇后霍成君的母亲毒死。第二任皇后霍成君后来也被废,那时在宫中,宣帝最为宠爱的妃子当是张婕妤。

在霍成君之后,宣帝曾非常想立张婕妤为皇后。可是霍成君在皇后位时发生了意图毒杀太子之事,霍成君尚没有子嗣都这么妒忌太子,这张婕妤生有一子封为宪王,宣帝害怕旧事重演,皇宫中争权夺利之事又不少见,有时候为了权势一个善良的人也有时会人格扭曲。为了稳妥起见,宣帝在选择皇后人选的时候就尽量谨慎,最后选取了没有子嗣、人品也很好的王氏为皇后,让她尽心尽力照顾太子,抚养太子长大。

但是宣帝并不宠爱王皇后,最受宠爱的仍然是张婕妤。而且张婕妤的儿子宪王不仅聪明活泼,还非常好学,熟读经史,很有才能,宣帝非常疼爱他,觉得这才是自己的儿子啊。很多时候宣帝都想立张婕妤母子为皇后和太子,从感情上来说这是他最倾心的妻子和儿子。然而太子是他和许平君所生的孩子,结发之妻不可抛,而最重要的是现在的妃子都是同他共享富贵,却只有许平君在他患难时相扶相伴不离不弃。许氏当上皇后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又被人毒死,儿子刘奭年幼就失去了母亲,所以欲废太子之位,宣帝又非常不忍心。

所以最终,皇后王氏不负宣帝所望,尽心尽力将太子养大,太子刘奭顺利即位。张婕妤仍是最受皇上宠的婕妤,也算是两相安好。

王政君 西汉元帝刘奭皇后

□档案:

姓名:王政君

生卒年:公元前71~公元13年

籍贯:元城(今河北正定)

婚配:西汉元帝刘奭

封号:皇后

王政君,今河北人,西汉元帝刘奭的皇后。王政君相貌平平,才能也平凡,本是很平常的一个人,却因偶然的机会,在历史上却产生了很不平凡的影响:可以说大汉江山就毁在这个女人的手上。王政君本是一个没什么主见的人,但是母凭子贵,她当上皇后,又当上皇太后,最终掌握了汉朝实权。但是一个女人治理江山,必定多靠娘家人,结果最终导致王家外戚篡权,被侄子王莽夺了天下。最后,身为太皇太后的王政君悲愤而死。

一朝陪侍太子侧,一次临幸得皇子

据说王政君的母亲在怀她时也有传说,说曾经梦到月亮到了自己的怀里,之后就怀上了王政君。不过王政君的童年不是很幸福,因为她的父亲王禁是个花花公子,好美色,因此家有很多小妾。王政君的母亲因受不了他父亲好色的秉性,于是改嫁他人,而王政君留在王家,从此很少享受到母亲的关怀。

好在王禁也算是官宦之家,家境尚可,所以王政君衣食无忧,也受到一些教育,很是温婉可人,也比较贤惠,远村近邻的人对她还颇多赞扬。

到了及笄之年,父亲王禁就把她许配人。可是还没进门,未婚夫婿就生病而亡了。其后父亲王禁又把她许给东平王为妾,没想到类似的事情又发生了,这东平王在她还没进门的时候又一命呜呼了。这种事遇到一次是偶然,如果每次都这样,就会让人产生联想,所以父亲也很奇怪,莫不是女儿有克夫的命?于是父亲王禁就去找相士给王政君算上一卦,这人看过卦象之后对王禁说:你女儿不是克夫,而是富贵之命,只是这是天机,我暂时不可泄露。这王禁听后不禁喜上眉梢,于是也不再继续将王政君许配他人,而是转而大力栽培女儿,请人教她读书练琴。

宣帝甘露元年,王政君已经十八岁了,正好就被选入宫里,但只是一名地位很低的宫人。进宫以后,她默默无闻,没什么崭露头角的机会,但是很快转机就来了。

当时还是皇太子的刘奭非常宠爱妃子司马良娣,但她却抱病而死。死前司马良娣对太子凄凄怨怨地说,她的死并非是真的宿命到头,而是因为其他的妃子因嫉妒太子对她的宠爱而将其诅咒,结果才生病不治。她很舍不得离开太子殿下,也死不瞑目。太子悲痛欲绝,也对妃子们心存忌讳,甚至决心不再碰其他妃嫔,要跟她们保持距离。

可是这时候太子还没有子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不可没有儿子,更何况是皇家子孙,还是身为太子呢!这不仅关系刘家血脉,更关系到汉家江山。所以宣帝见太子如此,非常地焦虑,他敦促皇后务必要为太子选一些侍女伺候他。

这一天,太子去拜见皇后。皇后就趁机将选好的五名宫女叫上来站在太子面前,让他挑选出喜欢的来伺候他。当时的太子还沉浸在痛失爱妃的悲痛之中,完全无心去挑选宫女,但是又不得不应付母后,所以头也不抬就随手指了一个。而这偶然的是,王政君恰恰是这五个宫女之一,更加偶然的是当时她就站在离太子最近的位置。太子这么一指,皇后再看看这宫女也长得五官端正,于是满心欢喜地就将王政君送到了太子的寝宫。

太子并不喜欢王政君,这一夜过后,王政君居然就怀上了太子的儿子。十月怀胎,生下一个大胖小子,孩子降生,最乐的自然是宣帝。好不容易有了孙子,江山后继有人,宣帝当然十分开心,所以经常没事的时候就带小孙子玩,逗他乐,还亲自给他取名,即刘骜,于是王政君也就成了太子妃。

母凭子贵,飞上枝头当皇后

小刘骜三岁的时候,爷爷宣帝驾崩,时年为公元前49年。刘骜的父亲,当时的太子刘奭登基为元帝,作为长子嫡孙的刘骜自然就被立为太子。按道理,太子的母亲理所当然地会被选为皇后,可是这刘奭却犹豫了,他很纠结。当时刘奭有两个宠爱的妃子,一个是傅氏,一个是冯氏,而且傅氏和冯氏也都在王政君生下刘骜之后不久就给刘奭生下了儿子刘康和刘兴。他多想立宠爱的傅氏为皇后啊!他不想立一个自己对她一点感情都没有的皇后。可是,即使是皇帝也有难以改变的传统规制,还有一群拥护传统的忠心朝臣,他怕再不作出决定就会闹出非议了,于是元帝也只好委曲求全,立太子的母亲为皇后。

于是这王政君,就真的完全是母凭子贵,当上了万人之上的皇后。虽然不能如愿地立自己的宠妃为皇后,但是元帝不会忘了她们。于是他专门为宠妃设了一个名号:昭仪。这昭仪,就是后妃中地位仅次于皇后的人。这傅氏和冯氏,自然就升为昭仪了。而这皇后,有了名,有了权,有了地位,却没有皇帝的爱,后来甚至这地位都受到了威胁。

刘骜小时候倒还很积极上进,熟读经书,谦恭有礼。但是后来逐渐贪图享乐,抛弃经书,越来越不上进,元帝对他也越来越失望,甚至萌生了废太子的想法。这想法传到王政君和太子刘骜的耳朵里,两人很是惊恐。而这个时候,幸亏元帝的一个贴身近臣史丹向元帝请求保留太子之位,元帝才长叹同意,毕竟太子深得宣帝宠爱啊!王政君母子这才得以保全自己的地位。

儿子即位,太后掌权,兄弟同日封五侯

公元前33年,元帝病逝,太子刘骜即位,是为成帝,王政君被尊称为皇太后。成帝刘骜并没有因为登上帝位而觉得有义务担起江山之责,反而是继续沉迷酒色。因此朝政大权就落入到太后王政君手里,她开始大力任用外戚王家人。

王政君的父亲有不少妻妾,因此王政君的兄弟也比较多。王政君非常重用她的兄弟们,以长兄王凤为首,官至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并且其兄弟都得到了封侯,甚至同一天有五个兄弟同时封侯。从此这王家就有些恃宠傲物,大兴土木,扩充自己的势力。

一旦太后掌权,政权就很容易落到外戚手里,这是很容易想到的。一个女人,她再大的能耐,也不能一个人统领天下,她得靠别人支撑。而一个女人她能靠谁呢?自然是娘家人。所以这个时候最容易受重用的,就是娘家的人。如果这外戚都是贤人能人,便能辅佐其将国家治理得更好,如果是只贪图权势和享乐的,那江山就存在危险了。而王家,显然不是什么追求江山社稷,保百姓安居乐业之辈,所以在成帝沉迷酒色,王太后和外戚家族控制的政权下,朝政腐败,百姓生活苦难,贪官污吏横行,民间治安也很混乱,西汉的盛世局面逐渐衰落下来了。

外戚专权日盛,侄子王莽终篡权

元帝在位的时候,有想过废除刘骜的太子位,转而立傅昭仪的儿子定陶王刘康为太子。这刘康比较贤能,熟读经书,通晓礼节。成帝即位以后虽沉迷于玩乐,但是对这个弟弟还是很欣赏的,将其从定陶召到身边陪伴自己。由于成帝没有子嗣,他甚至有意将皇位传于刘康。但是王氏家族见成帝和刘康走得很近,于是就想尽计谋将刘康遣回远离成帝的定陶藩国,以免威胁自己的利益。

这个时候的王家,个个都骄奢淫逸。唯独王莽像一颗光洁的明珠,在这一群奢靡的人中间洁身自好,孝顺有礼。这王莽就是王政君三哥的儿子,三哥去世以后王莽母子无所依靠,生活窘迫,但是这王莽侄儿却举止有礼,对叔伯姑母恭敬有加,因此深得王政君大哥王凤的欢心。王莽也对王凤尽心尽力,因此王凤在离世前就拜托王政君母子一定要给这可怜的侄儿一官半职,从此这王莽就得到王政君的重用。

王莽代汉

成帝驾崩以后,因没有子嗣,于是定陶王刘康之子刘欣即帝位,即哀帝。这哀帝就是元帝宠爱的昭仪傅氏的孙子,因此哀帝即位,傅氏也得利,结果王氏家族和傅氏又产生了利益纠葛。此时的王莽已经得到大司马的职位,两家争斗比较厉害。为了使争斗降降温,王政君就建议侄儿先离开大司马的职位。

没几年哀帝驾崩,在哀帝临终前,王政君逼迫其将军政大权交给侄儿王莽,王莽又得到大司马的职位。哀帝无子嗣,因此王政君和王莽就迎中山王刘兴年仅九岁的儿子即位,史称平帝,王政君以太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

这时候王莽就开始耍弄他的小心思了,他对王政君说太皇太后不宜操劳,朝廷小事交给他来处理就行。结果王政君没看出王莽的意图,反倒以为是为自己着想,就非常高兴地答应了,说是除了分封王侯的事情之外,其他的就交给王莽一手包办,于是这朝政大权就落到王莽手里。

平帝逐渐长大,对王莽专权有些不满。王莽也觉察出小皇帝的不满情绪,于是先下手为强,将小皇帝杀害,又拥立一个两岁的小儿,自己一手把持朝政。太皇太后王政君没想到自己一手栽培的侄儿竟然有谋夺皇权的野心,她悲愤交加,可是也没有办法,此时王莽的势力已经很庞大了。

公元8年,王莽连只坐个位子的小皇帝也忍不了,将小皇帝废去,将皇冠戴到自己头上,还亲自坐上龙椅。为了真正取代汉室江山,他竟然恬不知耻地向太皇太后王政君索要汉室玉玺。王政君此时已无法阻挡王莽的新政权,她即使想愤怒地诅咒王莽,但也无力回天,她再不忍将玉玺交出,也无法保证王莽不会拿到,所以她使劲将玉玺砸向王莽。王莽终将天下收为己有,从此建立了新朝政权。

公元13年,太皇太后王政君悲愤而死,享年八十四岁,与元帝合葬于渭陵。

傅瑶 西汉元帝刘奭昭仪

□档案:

姓名:傅瑶

生卒年:不详

籍贯:河内

婚配:西汉元帝刘奭

封号:昭仪

傅昭仪,西汉元帝妃嫔,汉哀帝的祖母。她本为上官皇后的才人,后侍奉太子刘奭,太子刘奭即帝位,因宠爱傅昭仪所以想立其为后,但因王政君为太子母亲,所以立王政君为后,又专门设了昭仪这个封号给傅氏和冯氏两位宠妃。后因成帝无子,傅氏的孙子刘欣即位,傅氏又重新回到了宫中。

深受宠爱,但无法封后

傅瑶可谓是个八面玲珑的人,非常善解人意,因此很得太子刘奭宠爱,不仅如此,她在后宫里的人脉关系都非常好,这一点实属不易。皇室后宫是是非之地,被冷落就注定孤苦,若被宠爱,又容易遭人嫉妒,但唯独傅瑶既得到刘奭的爱宠,又能让身边人对她毫无嫉恨之意,身怀这种才能,也难怪刘奭会一直疼爱她,甚至后来当了皇帝还想让她做皇后。刘奭即帝位以后,皇后的人选还在考虑之中。

太子妃王政君,刘奭其实并不喜欢她。只因王政君被偶然地选给刘奭,又只经一次临幸就怀上了刘奭的第一个孩子,这长子嫡孙,当然受到宣帝的百般疼爱,并亲自给他取名为刘骜。就在这之后不久,刘奭就宠爱上了傅氏和冯氏,二人在王政君生下孩子不久也各自生下皇孙。可是,这儿子毕竟还是迟了一步。

宣帝驾崩以后,太子刘奭即位,是为汉元帝,长子刘骜被封为太子。傅氏知道她的孩子晚来一步,是没有被立为太子的命,她也没有成为皇后的命了,可是她还是很想争取,毕竟她有刘奭的感情,刘奭也很爱她的儿子。确实,元帝十分宠爱她,甚至十分想立她为皇后,以至于元帝为了立皇后这事迟疑了三天。三天,足以表示元帝内心的纠结。他想,但不能做。王政君是太子的母亲,顺理成章地就该立为皇后,可是没有感情啊。可是若皇后另有人选,一定会招来众人非议。罢罢,元帝为避免非议,只好立王政君为皇后,但是,他要给心爱的妃子一个特殊的地位,所以他专门为两个爱妃设了一个新的封号:昭仪,一个地位仅次于皇后的封号。于是傅氏和冯氏,就被封为昭仪。

时机一转,孙子即帝位

元帝去世以后,傅氏跟随儿子定陶王到定陶藩国定居。这时成帝刘骜即位,期间刘骜还邀请兄弟定陶王刘康来朝廷陪伴他,两人甚为投机,因成帝没有儿子,因此还曾想传位于兄弟刘康,只是被太后和王家势力阻拦,又把定陶王刘康遣回了定陶藩国。刘康年纪轻轻的就去世了,白发人送黑发人,这对傅氏的打击很大。当时刘康已经和丁氏留有一个儿子刘欣,傅氏亲自抚养,想把他好好抚养成人。

等到刘欣长大,成帝依然没有子嗣,而且还被赵飞燕、赵合德姐妹迷得神魂颠倒。当时成帝的另一个兄弟还在,即冯昭仪的儿子刘兴,中山孝王。一次,定陶王刘欣(刘康死后儿子刘欣为定陶王)和中山王刘兴一同入朝见成帝,刘欣表现比刘兴表现好很多,成帝对定陶王刘欣很满意,也有心想让他成为接班人。

傅氏作为刘欣的祖母,非常希望孙子能登上帝位,于是她就为孙子四处奔走,能够贿赂的地方,能够拜求的人,她都不惜一一去找。当时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受宠,于是傅氏就趁机贿赂赵氏姐妹。赵氏姐妹都不能生育,而且她们也看出成帝有心栽培刘欣为接班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她们就同意傅氏,于是两方相互利用。经过多方奔走斡旋以及打点,成帝最终立定陶王刘欣为太子。

可是,孙子刘欣立为太子之后,太后王政君担心她们势力越来越大,就限制傅氏和刘欣的母亲丁氏,使她们不得与太子同住,只能十日见一次太子。

公元前7年,成帝暴亡。太子刘欣即位,是为哀帝,傅氏终于苦尽甘来。

冯媛 西汉元帝刘奭昭仪

□档案:

姓名:冯媛

生卒年:?~前6年

籍贯:上党潞县

婚配:西汉元帝刘奭

封号:昭仪

冯媛,西汉元帝刘奭的宠妃,为元帝生有一子,即中山王刘兴,是汉平帝的祖母。元帝特别宠爱冯氏和傅氏,因此专门为其设了地位仅次于皇后的“昭仪”的封号,冯氏曾因黑熊事件护驾有功因而受到元帝特别的宠爱,但与傅昭仪结下过节,后哀帝即位,作为哀帝祖母的傅昭仪得势,将冯氏诬陷为有“诅咒罪”,冯氏被逼喝毒药自杀。

在元帝身边地位比较突出的女人有三个,一个是王政君,虽然元帝对她没有感情,但她为他生了第一个儿子,因此身份就特殊了。还有两个就是冯昭仪和傅昭仪,元帝最宠爱的两个妃子。

当时元帝宠爱傅氏更甚,元帝即位时非常想立傅氏为皇后,可是太子当立长子嫡孙,自然是王政君的儿子,立好了太子,皇后自然应该是太子之母,于无奈之下元帝只好册封并不宠爱的王政君为皇后,但是他还是想给两位宠妃一些特别的待遇,那就是重新为她们设一个封号,一个地位仅次于皇后,但高于婕妤的封号,即昭仪。冯氏和傅氏都被封为昭仪。两位昭仪都为元帝生下了皇子,冯氏所生即中山王刘兴,傅氏所生为定陶王刘康。

两个女人一起伺候一个丈夫,自然免不了有争风吃醋和分外眼红的时候。据传有一次黑熊上殿,冯昭仪非常英勇地跑到元帝身边护卫元帝,才让人有时间制服黑熊,保元帝无恙。因护驾有功,元帝因此更加宠爱冯昭仪。这事儿在傅昭仪眼里,可不是救了自己丈夫应当感恩,而是冯氏大大抢了她的风头,夺得了元帝更多的青睐,所以这事儿在她心里就留下了阴影,这也为冯昭仪后来的悲惨命运埋下了隐患。

元帝以后成帝即位,因成帝没有子嗣,所以要在刘氏血脉中选一人当继承人。当时傅氏的儿子定陶王刘康已经过世,冯氏的儿子中山王刘兴还在,另外就是刘康的儿子刘欣,也就是傅氏的孙子。成帝召两人同时进京,一番考察后,觉得傅氏的孙子刘欣更有君王之范,刘欣在祖母傅氏的一番走动打点之下,被成帝立为太子。立太子同年,中山王刘兴过世,留下两岁的小儿箕子继承中山王位,由祖母冯氏亲自照料。

成帝驾崩以后,刘欣即位,即哀帝。孙子登上皇位,祖母傅氏的权力又回来了。恰好冯氏的孙子小中山王体弱多病,冯氏要照顾他,于是经常祷告祈求孙子身体健康。结果傅氏本来就和冯氏有一些过节,虽然先夫都已经过世多年,但她心里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于是趁此机会诬陷冯氏是在诅咒皇帝和她,意图让自己的孙子即位为皇帝,对冯氏身边的人严刑拷打。冯氏始终不招,后来终于知道是傅氏从中作梗,知道她一心想置自己于死地。事出这种原因,她知道怎样都脱不了清白,于是喝毒药自杀。

后哀帝崩,冯氏的孙子即位,即汉平帝。臣子孔光上书澄清冯太后为被人诬陷,于是才为祖母平反,冯太后的清白也得以昭告天下。

许娥 西汉成帝刘骜皇后

□档案:

姓名:许娥

生卒年:?~前8年

籍贯:昌邑(今山东金乡)

婚配:西汉成帝刘骜

封号:皇后

许娥,昌邑人,西汉成帝刘骜皇后。许娥也是名门之后,她是当朝宰相的女儿,汉宣帝皇后许平君的侄女。许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备受成帝宠爱,并且生下一个皇子。但最终皇子莫名丢失,再加上多年以后毕竟年老色衰,因此逐渐被成帝冷落。后因赵飞燕等人诬告打入冷宫,最后因想求淳于长为自己多说几句话让自己重新回到成帝身边,不料被误认为与淳于长有不正当关系,被成帝勒令自杀。

送宠入东宫,一见钟情

成帝刘骜是宣帝刘询的孙子,而这刘询的命运同其他顺利接替皇位的皇孙们经历可不一样,他本是武帝的太子刘据的孙子,可是刘据当年被卷入巫蛊之祸里被迫起兵,最后自杀而亡。刘据的子孙们也都受到牵连,要么被诛杀要么也都没有逃离牢狱之灾。昭帝即位以后,将刘询带回宫廷让人抚养,后来因昭帝无子嗣,刘贺又荒淫无度,德才兼备的刘询被拥为汉朝天子,成为汉宣帝。宣帝立在民间结婚并生下孩子的许平君为皇后,他们的儿子刘奭为皇太子。只可惜没两年,刘奭的母亲许皇后就遭人嫉妒,被毒害致死,于是刘奭很小就失去了生身母亲的疼爱。

宣帝驾崩以后,太子即位,是为元帝。元帝因从小失去母亲,这心里的痛一直都在。为了补偿缺失母亲的情感,元帝对母亲家族也比较关照。太子刘骜长大以后,元帝就将自己的表妹,母亲许平君的侄女许娥许配给太子,并将她送到东宫。没想到太子刘骜一见到许娥就格外喜欢,真可谓一见钟情,从此就特别宠爱她,甚至是将所有宠爱都集中于许娥一身。元帝看见这种情况也特别欢喜,因为许娥不仅是母亲这边的亲戚,也是自己给太子选的人呀!

许娥修养极好,不仅模样可人,还有一身的才艺。除女子擅长的事情之外,许娥还擅长写文章,尤其写得一手好字,有才有艺又长得好,又懂得温柔体贴逗太子开心,这样的女子不由得刘骜不喜欢。几年以后,许娥很争气地生了一个儿子,这是朝廷上下都为之欢呼雀跃的事情,此后刘骜几乎只宠爱许娥一个,其他的美人妃子刘骜都懒得关注。不过比较遗憾的一件事是,许娥所生的孩子有一天突然莫名其妙不见了,而且怎么都没找回来,最终也就不了了之。其实宫廷里明争暗斗,各种怪事层出不穷,很有可能就是其他后妃嫉妒许娥受宠还生有皇子才出毒手相害。儿子的丢失,对许娥来说是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毕竟对于母凭子贵的后宫来说,孩子是保护自己的一个重要筹码。

成帝刘骜即位以后,仍旧立许娥为皇后,并且后来的几年也一直还很宠爱许娥。成为皇后的许娥,自然要尽皇后之责,努力打点后宫之事,处理后宫各种事务,替成帝分忧。另一方面,即使是努力管理后宫,成为一个女强人,照顾好丈夫,保证自己一直受丈夫宠爱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许娥也要做很多事情逗成帝开心,让成帝留在自己身边。

无奈的是,岁月不饶人。女人最大的敌人,莫过于这严酷的岁月,尤其是那些嫁给必须用美色才能留住注意力的男人的女人们。后宫里的女人正是这样一个群体,她们侍奉的君主大多后宫佳丽三千,妻妾成群,太容易将注意力转移了。许娥虽然仅是个花瓶,但年纪是挡不住的,她怎敌得住那些花季少女呢?所以渐渐地,成帝便也冷落了她,寻觅新欢去了。

皇太后与皇后的势力之争

除了在成帝那边逐渐受到冷落,还有更为危险的事情日益接近着她。成帝刘骜即位以后,沉迷于酒色之中,大权几乎被太后王政君把持。王氏大力任用自家兄弟,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皇后和皇太后是两家外戚,是两方的势力,不可能同时得利,一方总要被另一方打压。皇太后为了巩固自己这一方的势力,将皇后许氏家族的朝廷重臣免职,许氏的父兄就不再身居朝廷高官,朝廷大权就被皇太后和王凤等人把持,于是宫中的许皇后就成为势单力薄的孤家寡人了。

可是这成帝不图自己励精图治将国家治理好,只顾美色和游玩,并且母后和舅舅们掌握大权,凡事他们说一成帝也不敢说二,大多数情况下还是看母后王政君和舅舅王凤的眼色行事。许皇后则本本分分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将后宫打理得一丝不乱。无奈太后权力虽大,但是野心更大,王氏兄妹对皇后还是不怎么放心,所以经常别有用心地在皇帝面前说一些言过其实的话。许娥并没做什么错事,但是却被人毁谤,热血之人当然也要为自己讨回公道。其实成帝虽然没什么魄力和作为,但皇后所做之事到底合理不合理他是懂的,别人的话是真是假他也还是能分辨的,只是无奈他扛不住权臣和皇太后的压力,只能委屈皇后,下旨让她更加恪守本分。

无人支撑,连丈夫都不为自己说话,这孤苦和无依可想而知。然而,事情并不止于此。成帝时汉室江山已经逐步衰落,百姓孤苦,天下秩序一片混乱。这原因其实明摆着,外戚专权又不精于治天下,而是不断扩充自己势力和财力,朝政荒芜,自然导致国势衰落。然而,为了逃避责任,王凤等人居然污蔑这原因在于后宫,后宫没有管理好于是影响国家运势,可怜的许娥,备受排挤。

兢兢业业掌后宫,不料美人早有预谋

到鸿嘉年间,不思进取的成帝刘骜干脆将国事全权交给母亲和舅舅们处理,他就专门负责游山玩水和搜索民间佳丽去了。这时候赵飞燕等美人陆续进宫,飞燕身材苗条,舞姿绰约,直把成帝迷得神魂颠倒。听说飞燕还有个妹妹一样也生得国色天香,于是把飞燕的妹妹合德也召入宫中成为妃子,从此赵飞燕和赵合德姐妹将成帝迷得团团转。

正所谓红颜祸水,这祸水不仅在于红颜美貌勾人魂魄使人忘记政事,更在于红颜不怀好意地挑唆或者陷害。赵氏姐妹就是这样为一己私利愿意将别人置于死地之人。

赵飞燕虽貌美,可内心狠毒,她早对许娥的皇后位子觊觎已久。而现在,许氏被皇帝冷落,又被太后及权臣排挤,许氏的儿子也早就丢失,也再没什么优势了。一直到这时候成帝都没有子嗣,太后和群臣都十分焦虑,太后也不断地给成帝寻找美人,希望能早日生下皇子。这时候恰好有一个王美人怀了身孕,飞燕一看,正是大好时机。于是,飞燕上书一封,诬告说许后的一个姐姐诅咒王美人和她腹中的胎儿,不想让她生下成帝的骨肉。太后一听说这事,立刻大发雷霆,这还得了!这是涉及汉室血脉相传的大事!怎能容得别人诅咒!于是许后的姐姐就直接被处死,毫无辩解的余地。这还没完,太后及王凤等人一思忖,这事没这么简单。诅咒成帝的妃子,这事应该是嫉妒她的人才做的呀!那谁嫉妒有身孕的王美人呢?当然是许皇后!这么一联想,许后无论如何都脱不了干系,于是皇后地位就被废掉,许氏家族其他成员也都被遣返回老家。不久以后,赵飞燕如愿以偿,被成帝封为皇后。

可是,赵飞燕高兴得太早了。虽然被立为皇后,但是毕竟有一个严酷的现实她不得不面对:她无法生孩子,而且她妹妹赵合德也不能。这意味着皇子这个重要的筹码她们是不可能有的,那么终有一天,随着岁月老去,美丽容颜尽失,她们姐妹也终究会被她人取代。

再盼回到君王侧,可怜被误淳于长

皇后之位被废后,许娥就被幽禁于昭台宫。一朝宠尽,终入冷宫。这是后宫宠妃最不愿意面对的事情,没有一个女人愿意后半辈子在冷宫里孤单度过,连个宫女宦官都会给她们脸色。但是既然命运如此,又不得不面对。可是不甘心呀!谁又甘心呢?外面的世界何其美好。所以,虽然住进昭台宫,许娥没有放弃重新回到成帝身边的希望,而恰好,机会也好像是来了。

许娥还有一个姐姐,叫许靡。许靡原本是嫁给一个叫韩宝的人,但是韩宝去世了,她成了一个寡妇。可是她也是个不甘寂寞之人,后与淳于长私通,淳于长干脆娶她为妾。这淳于长是王太后的侄儿,身居要职,是成帝面前的大红人,也是个好色之徒。一天,许靡去看许后。许后知道淳于长在成帝面前比较受宠,心想若是他能在成帝面前美言几句,那离开冷宫回到成帝身边应该不成问题。姐姐回去就跟淳于长商量,淳于长也答应了,于是和许后有几次书信往来。许后一心想回到成帝身边,她甚至已经不在乎再能不能做皇后,她只期盼离开冷宫,哪怕做一个婕妤也好啊!但是没想到这淳于长却并不是真心想帮许后,在给许后的信里居然充满了暧昧之词。

当时王莽已经野心勃勃,他一心想掌管朝政事务,坐上大司马之位。而淳于长也是皇上身边的红人,当时比较可能的人选也就他们两个人,所以王莽决心要将淳于长踩下去。恰逢这个时机,王莽发现许后与淳于长有书信往来。如果污蔑淳于长企图对许后不轨,那他还能安然坐在他的位子上吗?当然不能。所以王莽上书,说许后与淳于长有染,还将他们的书信呈上。可怜许后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成帝大怒,严惩淳于长,赐药于许后,许后只能悲愤与失望并生,饮药而终。

赵飞燕 西汉成帝刘骜皇后

□档案:

姓名:赵飞燕

生卒年:?~前1年

籍贯:不详

婚配:西汉成帝刘骜

封号:皇后

赵飞燕,西汉成帝刘骜的宠妃,在将皇后许娥陷害之后,被成帝立为皇后。赵飞燕是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与唐朝杨玉环有“环肥燕瘦”之称,是历史上有名的美人,文人骚客笔下的宠儿。她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史上有名的舞蹈家,但她同样也可以担当阴谋家的称号。在赵氏姐妹的魅惑下,成帝不理朝事,国家日益衰落。而且赵氏姐妹得势以后,居然频频害死成帝子嗣,以至于成帝至死无子,最终要另选皇侄继承皇位,真可谓是红颜祸水。

穷苦燕燕飞上天

赵飞燕虽然后来在宫中深受成帝宠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其实她出身卑微,甚至一出生就被父母遗弃,却不料是大富大贵之命。飞燕的父亲是官家的奴隶,日子穷苦,并且也没有办法改变自己家里的处境,按照正常的发展,应该是子子孙孙都将世袭他的官奴身份。飞燕出生以后,家里无法承担起养育一个女儿的负担,自己的日子都快过不下去了,哪还养得起一个姑娘呢?夫妻俩心一横,把这刚出生的婴儿送到野外丢弃了。

可是孩子毕竟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哪有父母不心疼的。三天以后父亲放心不下,就去丢弃婴儿的地方看看,没想到这小家伙还活着!父亲大为惊讶,刚出生的婴儿一点没保护好就容易夭折啊,她在野外三天没人照顾都能挺过来,一定是命不同凡人。所以父亲又将她抱回了家,将她精心喂养着。

那时候穷人家的小孩养不起,稍大一点就送到官家的府上做丫鬟奴婢,飞燕就来到了阳阿公主家。阳阿公主一看这丫头身材苗条柔软,长相清丽出众,就让她学习歌舞,做了府上一名歌舞伎。这飞燕真是天生的舞蹈家,她跳起舞来整个舞池里就她最耀眼,无疑是当之无愧的明星。除此之外她还精通音乐,能弹得一手好琴。

一天,成帝同往常一样出外游玩,来到阳阿公主家。阳阿公主就派府上的歌舞伎出来助兴,这就是飞燕登场的时候了。在一片金杯银盏之中,飞燕翩翩而来,婀娜的身姿已经将成帝的魂魄勾住,目光在她身上无法流转。随着音乐声起,那身姿便如同花枝,如同燕尾,那轻盈与妖娆已经让成帝无法自拔,一曲过后便无法回转神来。遇如此艳丽美人,成帝十分开心,宴会过后就要带飞燕一同回宫,要将这绝世美人据为己有。

飞燕随同成帝入宫以后,瞬间就将后宫其他佳丽比了下去。原本成帝还比较宠爱皇后许氏,许氏属于贤惠端庄有修养的美人,但毕竟此时的许氏同年轻妖娆的飞燕比较,早就没了颜色。飞燕从下层社会而来,从小家境贫苦,所以很是懂得如何博取别人的欢心,如何争取自己的利益。不消几天,成帝就同飞燕如胶似漆,一日不见如丢失魂魄。

甩袖舞俑 西汉

虽然非常得宠,但是飞燕也十分清楚,身在后宫就不仅仅是抓住成帝一个人的心那么简单,后宫是一潭深不见底的水,现在虽然被成帝宠着红极一时,但却也防止不了其他后妃会暗害于她,孤身一人在后宫里,怎斗得过群芳的联手呢?于是飞燕就想到了那出落得比她还艳丽的妹妹赵合德。她要把合德也介绍给成帝,姐妹俩一起同心协力维护其在宫中的地位。

成帝对于美色,从来都不拒绝,应该说迎之而惟恐不及。听说飞燕还有一个比姐姐还水灵的妹妹,别提有多开心。见到合德以后,果不其然,成帝简直乐得合不拢嘴,两个天仙站在自己面前,谁能比自己更有艳福呢!当即就下旨封赐,封两姐妹为婕妤,地位高于众妃嫔之上,仅次于皇后。

恃宠谋图皇后位

人的贪婪和欲望总是无止境的。飞燕姐妹在宫中百般受宠,成帝几乎是她们俩的专属丈夫了,可是飞燕仍不满足。她要的不仅仅是这些,不仅仅是被成帝宠着,她还要权力,要位子,她要当皇后,要当后宫最高的统帅。

可是皇后位子上早就有人了,平白无故是不可能轻易让皇后退下来,也不能凭着皇帝宠爱谁就让谁当皇后,更不可能有人会主动让出位子来,所以这一切必须得用脑子,用计谋。

当时的皇后许氏已经不怎么受宠,并且皇太后以及权臣王凤等人对其也颇有微词,许氏的地位也没什么保障。本来有孩子的许氏,又不慎将孩子丢失,这无疑是给她增加了一个致命伤。所以这许氏的威胁也不是很大,找个借口就能将她拉下来。但是许氏下台以后,要怎样才能保证成帝一定立她为后呢?这里面剩下的最重要的一个就是,要保证其他的后妃不能有成帝的儿子,否则,其他人还是能对她造成威胁。所以赵飞燕一边谋取皇后位,一边同妹妹联手,将所有被成帝宠着,以及怀上成帝骨肉的妃嫔都视为自己最大的障碍,要将她们全部铲除。

这一个时机很快就到了。当时后宫一个王美人正好有身孕,此时许氏与王氏两派外戚斗争比较激烈,太后已经将许氏家族的势力都基本清除朝廷,朝政大事由王凤一手把持。飞燕趁此机会想出了一个妙招儿,她上书一封给成帝,说许皇后的姐姐诅咒王美人,并且诅咒权臣王凤,想让王美人腹中胎儿无法生产,分明是想让成帝无后。而这王凤,现在朝廷大小事务几乎都是他来处理,若他有个三长两短,对大汉江山来说是何其大的损失!这两个人加起来,不就是诅咒汉室无后,汉室江山无继吗!这事情传到王太后耳朵里,无论如何都不能姑息,一定要严惩!一怒之下,王太后赐予许皇后姐姐死罪,并且王太后和王凤等人推测一定是许皇后在背后指使,因为这样做对她最有利,王氏兄妹怎么可能放过许氏呢?一纸诏书下来,许氏皇后位子就被废掉,还被打入冷宫,在昭台宫幽禁。

这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一个小小的假造的事情就将许皇后踢到冷宫里了,可见赵飞燕的阴谋是多么缜密。

姐妹联手霸成帝

赵飞燕和赵合德姐妹俩在宫里将成帝迷得神魂颠倒,对她们几乎百依百顺。飞燕的舞姿自不必说,据说赵飞燕跳起舞能在荷叶上站立,有似轻功水上漂,婀娜多姿体态轻盈,在水上扬起轻衫犹如仙女在风中飞舞一样。有一次飞燕正在表演她的拿手舞蹈,忽然一阵风吹过,吹得飞燕那娇小的身躯差点跌进水中,后被人拉住裙摆才没有掉下,这种美妙的视觉盛宴和瘦弱惹人怜爱的身姿,任哪个男人都无法放下。合德的美貌,相对于飞燕来说甚至更胜一筹,姐妹俩围绕在成帝身边,成帝再无心想起其他人,可是姐妹俩并不满足。

觊觎皇后位子很久的赵飞燕设计陷害许皇后,后成帝将许氏打入冷宫,不久飞燕坐上了久盼的皇后位子。可是,飞燕姐妹俩和成帝在一起很久了都没有孩子,后来她们终于知道是自己不能够怀孕。据说为了保持美丽和身体的吸引力,赵氏姐妹就用各种香料掺和在一起做成一种叫做香肌丸的香料,姐妹长期使用这种香料以保持对成帝的吸引力。可是没想到这香料是有毒的,这种毒不仅能使女性内分泌失调,更重要的是长期使用能够导致不孕不育,而姐妹俩过度使用,结果导致二人均不能够怀孕。

这对于想长期在后宫独领风骚的姐妹俩,无疑是一种绝望性的打击。但是,赵氏姐妹是不会轻易认输的。既然不能有孩子,那么对她们威胁最大的就是后宫里有孩子的其他嫔妃。只要别人也没有孩子,那么最受宠的仍然只会是她们姐妹俩。于是,她们便魅惑皇帝,让他不能够临幸其他的妃子,不许去其他妃子住处,更不许去其他妃子那边过夜,成帝必须同意以表示对姐妹俩的真心。成帝一时色迷心窍,一把年纪了还没有儿子竟还答应了两姐妹的无理要求。

可是,皇帝虽答应了,但传宗接代也很重要,临幸不同的妃子也是为江山社稷需要,所以总难免有别的妃子幸运地怀上龙子。但是这种情况对赵氏姐妹俩来说,就是绝对不允许存在的,凡是听到如此信息,姐妹俩必定要设计将其母子害死,以绝后患。更为过分的是,她们甚至会魅惑成帝将自己的孩子弄死。

一次,听说许美人生下了皇上的孩子,待成帝来到合德住处,合德居然倒地大哭,说成帝欺骗她们姐妹俩,说好疼她们姐妹俩一辈子再不踏入别的妃子房门半步,可是却有许美人生下了皇上的孩子。成帝哪见过这阵势,心爱的美人居然伤心成这个样子,他当然得尽一切力量来把美人哄开心。于是他向合德许诺,绝对不会失言于赵氏姐妹,飞燕的皇后位任何人都无法取代。不久后成帝还将自己的亲生儿子交到合德手上,结果那幼小的生命竟被合德偷偷埋掉了。

就这样,赵氏姐妹联手将成帝死死地控制在手上,凡是有成帝骨肉的妃子宫女等都一一被害死,孩子也全部夭折,最终一直到成帝终老,膝下都无子。

助哀帝登上皇位

成帝膝下无子,但总归要找个继承人来继承汉室江山的。当时比较有希望的也就是中山王刘兴和定陶王刘康的儿子刘欣。刘欣是元帝宠爱的妃子傅昭仪的孙子,这傅氏一心想让孙子继承帝位,于是不惜一切代价多方奔走,为孙子打点铺路。当时飞燕姐妹几乎掌握后宫生杀大权,并且成帝也对其言听计从,因此傅氏就找到赵氏姐妹俩,希望她们为孙子说情,将来他当了皇帝也一定不会忘记二位。

这赵氏姐妹虽能将成帝迷得神魂颠倒,但是太后王政君却并不喜欢她们。当时立飞燕为后,太后就嫌弃她出身卑微,最后是先封飞燕父亲为侯,然后才立飞燕为后,以提高其身份。飞燕姐妹俩对自己在宫里的情势也是非常清楚的,太后一手掌权,姐妹俩又没有一儿半女,将来成帝一命呜呼了,两人在宫里的地位就不保了。再加上成帝先前对刘欣也很赞赏,曾在她们面前提起,因此姐妹两人一合计,这是非常划算的生意,于是就同意帮助傅氏,在成帝面前多美言,助刘欣顺利被选定为继承人。

果不其然,在赵氏姐妹的帮助下,公元前8年,成帝刘骜立刘欣为太子,公元前7年成帝驾崩,刘欣即帝位,是为哀帝。

一朝春尽香消玉殒

成帝跟赵氏姐妹一起,日子过得有些荒淫无度,最终,成帝还是死在了合德的床上。

这消息一出,群臣都讨伐赵氏姐妹,这不是相当于赵合德害死成帝吗!而事实上这么说也不过分,合德知道自己逃脱不了干系,就自己自杀了,而飞燕则幸运一些,成帝驾崩,太子刘欣即位,是为哀帝。哀帝登上皇帝宝座毕竟赵飞燕是出了力气的,双方当时也有约定,哀帝对飞燕还是充满感激的,将其尊为皇太后。可是哀帝在位不长,哀帝去世后新皇帝即位,大权则落到大司马王莽手里,王莽对飞燕可没什么好感,将其贬为庶人,还揭露飞燕有杀害皇子的罪名,最终将飞燕逼到绝路,自尽身亡。曾经在后宫风光无限的飞燕,就这样归于尘土,再也无法展现其美妙绝伦的曼妙舞姿了。

赵合德 汉成帝刘骜昭仪

□档案:

姓名:赵合德

生卒年:?~前7年

籍贯:不详

婚配:西汉成帝刘骜

封号:昭仪

赵合德,赵飞燕的妹妹,两个姐妹花在历史上也相当有名气:非常著名的红颜祸水。自从合德入宫以后,赵氏姐妹就将成帝狠狠地握在鼓掌之中,将成帝迷得神魂颠倒不思朝政,整日与姐妹俩一起厮混。后宫里若有人怀有成帝的骨肉,也定将会被姐妹俩消灭,最终成帝到死都没能留下子嗣。后来,成帝终于暴毙在合德床上,合德难辞其咎,被迫自杀。

姐姐倾国貌,妹妹好颜色

成帝在阳阿公主家见到飞燕以后,就被她的曼妙舞姿和美丽容颜所倾倒,宴会结束就将飞燕带回宫里了。飞燕是聪明人,心思特别缜密。她知道一个人在深宫生存不易,必须有帮手才好,于是把自己的妹妹合德也介绍给成帝。成帝本来就喜好女色,对飞燕爱得不得了,又听说飞燕还有一个妹妹也貌美如花,自然是乐得合不拢嘴。见了飞燕和妹妹合德之后,立马将二位美人都封为婕妤,非常宠爱。

赵氏姐妹进宫以后,成帝就更加地乐在后宫不思前朝了,对姐妹俩言听计从。后来合德同飞燕两姐妹设计陷害许皇后,丢失儿子又卷入外戚斗争的许氏很快就被废去了皇后之位,还被打入冷宫,而合德的姐姐飞燕则终于心想事成,坐上了觊觎已久的皇后之位。

姐姐飞燕登上皇后的宝座之后,却发现她是不能生孩子的。这对于一个女人,尤其是一个皇宫里的女人来说,无疑是一件几近绝望的事情,这样发展下去,假使有一个嫔妃有了龙种的话,这皇后位就很难保住了。为了保住皇后位,合德帮助飞燕一起,姐妹俩将成帝牢牢握在手中。

姐妹齐联手,终成祸国红颜

成帝特别宠爱合德,甚至跟合德在一起的时间还要多于同姐姐飞燕在一起的时间。成帝曾很荒唐地跟合德说,他很想立合德为皇后,只是无奈一国只能有一个皇后啊。虽说当今皇后是自己姐姐,成帝也最疼她们姐妹俩,可是毕竟这是后宫,时间久了合德和飞燕之间也逐渐开始争宠了。但姐妹毕竟是姐妹,何况自己还是姐姐给引荐给成帝的,所以在对付后宫和朝中大臣这方面,两人还是特别地齐心协力,总是联手出击。

在宫里,姐妹俩一个是皇后,一个是昭仪,身份地位高于其他妃嫔之上,唯一的威胁就是姐妹均不能生育,所以她们最大的敌人就是怀有成帝骨肉的人。于是,姐妹俩双剑合璧,飞燕操纵,合德在成帝面前谗言,后宫妃嫔宫女被残害无数,甚至连皇子也被她们害死。

成帝曾答应赵氏姐妹,不再去和其他妃子亲近,更不去过夜。但是成帝还是没忍住,偷幸过一个姓曹的宫女,并且这曹宫女还为成帝生下一个男婴。这事传到飞燕和合德耳朵里,怎可容忍!于是合德立刻行动,将曹宫人毒死,并且派人偷偷抱走幼小的婴儿,还未曾好好看过这世界一眼的孩童就就被合德送走了。

又一年,许美人有孕,生下一个儿子。成帝当时岁数已经不小,按古代皇帝来说,得孙子都不足为奇,可是成帝膝下连个儿子也没有。这时候算是老来得子,所以别提有多高兴了。可是成帝的高兴在合德眼里,那是何等的让人愤怒啊!他居然为别的女人生的孩子高兴!所以她完全不顾成帝的感受而是顿时怒目以对:你让别的女人有了你的孩子,难道你不要我们姐妹俩了吗?难道你要让有孩子的人去当皇后吗?你这个负心汉,你要怎么对我们姐妹负责?可怜昏庸无能的成帝被合德一哭闹,立马乱了方寸,只好哄着合德说他绝不可能立别人为皇后,飞燕的皇后位子没有任何人可以动的,他心里只有她们姐妹俩。为了表示真心,成帝将幼儿从他母亲那里抱过来,送到合德的住处。可怜的小生命落到合德的手上,便只落下早早夭亡的命运了。

合德姐妹俩就是如此歹毒,为了一己之私,最终害得成帝终年无子。公元前7年,成帝因与合德一起纵欲过度,最终暴毙合德床上。朝中群臣愤慨,要讨伐这个祸国祸君的女人,合德因知道自己难逃罪责,畏罪自杀。

班氏 西汉成帝刘骜婕妤

□档案:

姓名:班氏

生卒年:公元前48~前2年

籍贯:楼烦(今山西朔州)

婚配:西汉成帝刘骜

封号:婕妤

班婕妤,西汉成帝刘骜的妃子,被封为婕妤。班婕妤谈吐气质不凡,有很高的文学素养,是西汉女作家,尤其擅长辞赋。班婕妤不仅很有才气,也生得貌美,所以成帝一见到她就感觉非常不一样。班婕妤不仅能像其他妃子一样给予他美貌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她通晓古今,可以与成帝分享精神上的享受,用古人的事迹来开导成帝,在后妃中能找到一个亦妻亦友的人,实在难得,所以成帝对她甚为宠爱,一度形影不离。只是后来赵飞燕进宫以后,成帝终日沉迷美色不理朝政,班婕妤逐渐被冷落,她对成帝也逐渐丧失信心,选择离开是非争端多的后宫,孤寂地过完后半生。

初相见,甚欢喜

班婕妤进宫时间还算早,在成帝刘骜即位以后,宫里就在全国各地选妃以充实后宫。班婕妤这时候被选进宫里,但是当时身份很低,只是“少使”的身份。有一次成帝召班氏侍寝,第一次见班氏,成帝就感觉这女子与别人不同,她身上有一种非凡的气质。这种气质在美貌之外,由内而外透露出一种与其他美人不同的感觉。她行为举止端庄,谈吐优雅不凡,见到皇上既不是捡到馅饼的欣喜若狂,也不是初见人君的颤颤巍巍,而是相当淡定和稳重,一开口更显示出她具有很丰富的知识,满腹才华。成帝对这个貌美又有才华的女子刮目相看,于是封班氏为婕妤,从此常让她相伴左右。班婕妤在成帝身边,不仅仅是有美女在身侧,更是有如一个知心朋友。成帝在日常苦闷的时候,班婕妤都能给他排忧解闷。随便说几句话便是引经据典,古人古事张口就来,每当成帝内心烦躁,班婕妤都能安抚成帝。班婕妤想让他学习圣贤之辈,勤于政事,将天下治理好。

古时君王出行是乘坐辇车,皇上和后宫妃子的辇车规格是不一样的。但是成帝非常喜欢班婕妤,一同出行时希望班婕妤坐在自己身边,为此他专门让人做了能够两人坐一起的比较宽敞的辇车。可是班婕妤却拒绝了成帝的特别宠爱,并对成帝说,古来的贤君身旁所陪伴的都是忠诚有才干的重臣,只有商纣和夏桀这种亡国的暴君才让美女和妃子坐在身侧,所以我觉得皇上让我一同乘坐辇车是不合适的。成帝听完觉得十分在理,对班婕妤更加深了一层好感。这事后来传入到太后王政君耳里,她对班婕妤大加赞赏,还将其与春秋时的樊姬相比,认为班婕妤就是今天的樊姬。樊姬是春秋时楚庄王的夫人,在她的辅佐和劝解下楚庄王终成大业,留下千古佳话。经太后这么一比喻,班婕妤在后宫的地位又突出一些了。班婕妤也希望自己能对成帝有耳濡目染的影响,就常讲圣贤之事给成帝听,希望他能精于治国。

秋风落,悲团扇

只是无奈,世事无常变化快。成帝并不是可以被感化得好的楚庄王,无论班婕妤怎么努力,成帝却没有将古来圣贤故事半点装入到耳里。尤其是自从赵飞燕姐妹入宫以后,成帝更加沉迷美色,整日与赵氏姐妹混在一起,沉迷声色犬马,对政事不闻不问,对班婕妤也逐渐冷落,班婕妤对这样不求上进的成帝也日渐失望。

鸿嘉三年,赵飞燕找机会诬陷皇后许氏诅咒怀有龙种的王美人和当时的权臣王凤,结果害得许氏丢了皇后桂冠还被打入冷宫。赵飞燕不仅是觊觎皇后的宝座想整垮许皇后自己坐上去,还想将她进宫之前最受成帝宠爱的班婕妤也一并打下。没想到色迷心窍的成帝居然听信飞燕的谗言,班婕妤镇定自若,最终说服成帝,才没追究班婕妤。

眼看着后宫逐渐成为赵氏姐妹的天下,成帝又几乎被二人操纵,自己和后宫其他人都常无故遭受打击和陷害,班婕妤决心逃离这是非之地。于是她上书一封,请求去太后的长信宫专心伺候太后。成帝正和赵氏姐妹欢乐,哪有心思顾及其他,直接准奏。从此班婕妤就搬到长信宫,日日陪同太后一起,离开了成帝也就远离了赵氏姐妹的迫害,得以能够比较平静地生活。可毕竟是怀才不遇,她常常用诗词表达自己苦闷的心境,留下《团扇诗》等佳作,后人有许多诗词讲述班婕妤同团扇的故事,众口相传的纳兰容若词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便化典如此,所以可以说,班婕妤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的精神财富。

公元前7年,成帝终因与赵氏姐妹纵欲过度暴毙,班婕妤也被王太后派到成帝陵守陵,一代才女班婕妤在此度过了她悲寂的余生。

傅氏 西汉哀帝刘欣皇后

□档案:

姓名:傅氏

生卒年:公元前15~公元1年

籍贯:河内温县

婚配:西汉哀帝刘欣

封号:皇后

西汉哀帝刘欣的皇后傅氏,是傅太后的侄女,大臣傅晏的女儿。刘欣是傅太后的孙子,所以说起来这傅氏还是刘欣的姑姑。不过在古代这样婚嫁并不为奇,主要就是为了亲上加亲。在刘欣还是定陶王的时候,祖母傅氏就自己做主让孙子刘欣娶了姑姑傅氏,后随着刘欣当上皇帝,傅氏也被封为皇后。但是傅氏却很少得宠,因为皇上并不怎么宠幸女眷。再后来哀帝崩,大权又落到王氏家族手中,王莽重新揽得大权,为报复傅氏家族,于是就狠狠针对傅氏父女,将哀帝皇后傅氏幽禁,后还将其贬为庶人,傅氏不堪其辱,自杀身亡。

亲上加亲,被安排的婚姻

汉末,定陶王这一支汉室里,祖母傅氏拥有很大的话语权。傅氏的儿子刘康去世以后,孙子刘欣继承定陶王的位子,傅氏一心想要为孙子谋取皇帝之位。在孙子刘欣十五六岁的时候,祖母便自己做主,将自己的侄女、兄弟傅晏的女儿许配给刘欣,于是刘欣就娶了自己的姑姑。

当时的皇帝成帝刘骜膝下无子,最终要在族人里找继承人。刘骜见过刘欣以后,觉得刘欣挺适合,祖母傅氏抓住这个机会多方奔走打点,最终于公元前8年刘欣被成帝立为太子,入皇宫居住,傅氏就成为太子妃,一同前往宫中。

一朝为君后,不料宠男不宠女

一年以后,成帝驾崩,太子刘欣即位,是为哀帝,祖母被尊为皇太后,不久傅氏被立为皇后。可是,虽然贵为皇后,傅氏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变得幸福起来。

有一次,哀帝看见董贤,一下子就被董贤的美貌所倾倒,他很惊奇世间居然有如此貌美的男子,从此便爱上他了。董贤从此以后也一直官运亨通,一直从黄门郎做到驸马都尉、侍中,最后居然官至大司马。他同哀帝一同外出,同乘一辆车,吃饭也在一起,甚至一起睡觉。哀帝对董贤小心翼翼呵护备至,同男人对待自己深爱的女人没有区别。因对董贤喜爱有加,另将董贤的妹妹也召进宫,还封为昭仪,甚至连董贤的妻子都允许进宫,因为董贤可在宫中自由出入,于是允许董贤的妻子可入宫中陪伴董贤。这在外人看来,是极为荒唐的事情,可是在哀帝的皇宫里就这样实实在在地存在着。无奈的皇后被冷落在一边,日日与清风相伴,夜夜与烛光为伍,却无可奈何,只能叹命运轻薄。

家族落势,含恨而死

公元元年,哀帝病死,年仅26岁。因原本掌握大权的祖母傅太后在两年前已经去世,这时候太皇太后王政君又出来行使汉室的最高权力,她重新任用自己的侄儿王莽为大司马,并与王莽一起迎了年仅9岁的中山王刘衎为帝,但大权被王氏所掌握。

彩漆鼎 西汉

施木胎,黑漆底,口沿饰菱形图案,盖和器身饰彩色云纹图案,华美鲜艳。

王莽以前曾经也是大司马,但是哀帝登基以后,王氏外戚和傅氏外戚争权厉害,王政君担心两家矛盾激烈,就让王莽暂时辞去大司马的职位。所以王莽是被傅氏逼迫辞官的,因此一直怀恨在心。再次掌权以后,王莽第一件事就是要报这个仇,要去掉傅氏家族这个眼中钉。可是傅太后已经去世,他只能将仇恨转移到哀帝的傅皇后和傅皇后的父亲傅晏身上,他上书太皇太后王氏称傅氏当权跋扈,将傅晏的官职拿掉,还将其流放,把傅皇后幽禁在冷宫里。可是即使这样他还觉得不解气,终于将傅皇后废为庶人。

可怜的傅氏除了生在皇室家族之外,一辈子其实未曾与人结怨,也未曾体会过人世间夫妻的温暖情谊,到头来却被人诬告遭致贬为庶人,无法忍受耻辱的傅氏遂带着对生的恨意而自杀。

王氏 西汉平帝刘衎皇后

□档案:

姓名:王氏

生卒年:公元前9~公元23年

籍贯:长安(陕西西安)

婚配:西汉平帝刘衎

封号:皇后

追封:孝平皇后

王氏,西汉平帝刘衎皇后,也是西汉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后。王氏本为后来篡权的王莽的女儿,但是她并不与父亲为伍,相反,她一心忠于汉室,最终在起义军火烧王莽宫门的时候,众人皆逃,王氏却跳入火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后被东汉王朝追封为“孝平皇后”。

父亲的一颗棋子

王氏这一生,也是悲戚的一生,年少时是父亲的一颗棋子,然后早早就成了寡妇,后来父亲还是汉室江山的叛徒。

自从王政君被尊为太后以后,王氏家族就逐渐掌权,前朝的大权几乎都掌握在王凤手上,后来王莽受到重用,大权就逐渐落到王莽手里。哀帝即位以前,王莽就已经官至大司马,已经是政府事务的首脑了。后来哀帝即位,王氏和傅氏两派外戚有些一山不容二虎之意,为避免矛盾激化,王莽辞去了大司马的职位。哀帝过世以后,太皇太后王政君出来主持政务,王莽又恢复了大司马的职位。后来王氏选择九岁的小皇帝平帝即位,太皇太后临朝称制。王莽一心想掌握朝廷大权,上书太皇太后不要过于操劳,朝廷大小事务就交给他处理。王政君误以为侄儿王莽是一片孝心关心自己,开开心心地让王莽处理政事去了。

三年以后,王莽的势力已经巩固得差不多,朝中异己被清除得也差不多了。这时候他自己的女儿王氏已经十二岁有余,出落得大姑娘模样。王莽就上书太皇太后,说皇帝已经登基几年,可是还没有立皇后,是该给皇帝找个贤德的皇后了。王政君自然没什么不同意的,于是就开始展开这项工作。给小皇帝选皇后,还是从外戚王氏家族开始,一些合适的女子都列入了花名册,王莽的女儿也在其中。这王莽心里早就盘算过,如果自己什么都不做,只等着宫里选人的话,女儿不一定能选入皇宫当皇后,他必须要保证不能有外人被选入,万一有人给皇上生了孩子,那汉室江山就后继有人了。他要牢牢控制住皇帝,以达到他最终的目标:自己一统天下。

于是这一天,他就对王政君说,作为皇后的人选,一定要有很高的德行和修养方可母仪天下。他觉得自己女儿可能没这个才能,就请太皇太后不要将他的女儿同其他女子一起选入宫中了。王政君哪知道王莽的用意,还以为他说的是实话呢。谁知道他真正的目的是让女儿不要混在人群之中,以免被忽视。

大司马的女儿居然没有在入选的名单之中,朝中王莽的爪牙们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为王莽说话,以表示对王莽的忠心。于是王莽的爪牙们天天上书王政君,要求将王氏女儿入选。王政君哪经得起这么多人的上书,这广大舆论的压力她也受不了。果然,太皇太后就选定了王氏女儿为皇后了。

同其他的父亲不一样,别人努力为女儿铺路,尽量让女儿成为后宫之主是因为想让女儿享尽荣华富贵,也算是光宗耀祖。王莽努力让女儿当上皇后则完全是为自己着想,是想将平帝操纵在自己手中,为自己夺取汉室天下打下基础。

心怀对汉室的忠贞

这个时候的平帝已经逐渐长大,能够感受到王莽的野心,并且对他把持朝政是十分不满的。所以面对这个新皇后,小皇帝对她态度并不好。王氏也深深知道这些,所以她总是容忍小皇帝对她的脾气与不理睬,还总是好心道歉,尽力地对他好。时间久了,小皇帝也渐渐感觉出王氏对自己是真心的,并不是她父亲的爪牙之类。可是,这个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小皇帝还没来得及好好疼爱这个一心照料自己的皇后,就被国丈给毒死了。

王莽知道小皇帝对自己越来越不满,为了防止小皇帝长大真的自己掌权,王莽就先下手为强,在腊八的这一天将毒酒送给平帝喝。这王莽想害死皇帝也就罢,可是居然放的慢性毒药,平帝喝完酒在寝宫里痛苦好几天才咽气,可怜的小皇后一直陪在他身边,最终也没能让小皇帝活过来,他就这样痛苦地死在皇后王氏的怀里。也就一年零十个月,王氏就在他父亲的策划下变成了寡妇。

平帝死后,王莽又拥立了一个两岁的小孩子为帝,王氏就被称为皇太后。后来王莽仍旧不甘心,干脆将皇帝废去,自己亲自登上了皇位,还改汉朝为新朝,将女儿的封号改为黄皇室主。

自此以后,不管名号怎么变,王氏只是将自己关在房间里闭门不出。王莽对女儿很是生气,觉得她不仅不支持自己,还居然跟自己闹气。这整个新朝,似乎就只有女儿还在跟自己对抗。因此,王莽想到一个妙招,只要女儿重新嫁人,她不就不与自己作对了吗?一个美男计想出来了,他将朝中第一美男子孙豫伪装成御医送到女儿身边,他以为女儿对美男子定会一见钟情。可是,他太不了解自己的女儿了,王氏将通报的宫女杖责,这第一美男也讨了个没趣,被赶了出去。后来王莽也没招儿,就顺着女儿了。

王莽刚称帝三年左右,就天下大旱,百姓民不聊生,四处有人揭竿而起,“匪盗”丛生,天灾人祸不断。公元23年,另一支汉室后人趁势起兵,刘秀此时声势得以壮大,最终绿林军攻破都城,满朝文武各自逃窜。

王莽的未央宫门被起义军攻破,城门已经失火。众宫女拉着王氏想要逃走,可是王氏见这熊熊大火,想着已去的汉室江山,不觉泪流满面,不管怎样,她都是叛贼王莽的女儿,是窃取汉室江山的逆贼的女儿啊!她身为汉室的皇后,有何脸面见汉室宗亲?于是,纵身一跃,王氏跳入火中,将自己这短暂而苦闷的一生结束了。

后东汉皇室念其对汉室忠贞不贰,追封其为“孝平皇后”。

王氏 新朝王莽皇后

□档案:

姓名:王氏

生卒年:公元前46~公元21年

籍贯:不详

婚配:新朝王莽

封号:皇后

王氏是王莽的妻子,王莽称帝后封其为皇后。可是王氏注定是个苦命的人,即使后来身份贵为皇后了,却不能够享受家庭的温暖与幸福,她为王莽生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结果大儿子和第二个儿子都被王莽逼死,女婿被王莽毒死,女儿年纪轻轻就守寡,可是他不能改变王莽,更不能阻止他,唯有整日以泪洗面,眼睛都哭瞎了,公元21年病逝。她死后,小儿子也被王莽逼得自杀,如若她早知道,一定死不瞑目。

王莽早年的生活在王氏外戚中算是比较清贫的,因为当时王氏家族在京城已经是近乎第一大户了,王氏兄弟都被封侯,王凤位至大司马,可谓权倾朝野。唯独王莽的父亲早逝,王莽和母亲相依为命。当时王氏家族恃宠傲物,花天酒地,唯独王莽小心翼翼地伺候着姑姑和叔伯,以致得到王凤的赏识,拜托王政君将其好好栽培提拔。这之后王莽逐渐得到重用,到公元前8年,王莽当上了大司马。

可是,大司马的位子没有享受两天,成帝驾崩哀帝即位,王氏外戚和傅氏外戚相互争斗,姑姑王政君为保持内部势力平衡,就让侄儿王莽辞去大司马的职位,王莽好不容易爬到这个位置,却没有办法,只好含愤离开。

王莽是时而风光,时而得回到自己的封地。可是妻子王氏就不一样,王莽官至大司马时,王氏还是得生活简朴,以向世人昭示王莽的勤俭与谦恭;王莽回到封国,王氏也要一同奔波。最为让人忍受不了的是,王莽的概念里好像没有什么亲人感情,似乎每一个人都是他的棋子,都是他前进路上的一颗铺路石。

作为王莽家的二少爷,脾气躁一点也很正常。所以有一次王莽的次子就因事情发脾气,一怒之下杀了一名家奴。在封建社会,家奴的命也许连牲畜都不如,在大户人家里的家奴因少爷公子而失去性命的不计其数,见怪不怪了。可是王莽觉得这是自己显露名声的大好时机,于是逼迫儿子要以死谢罪。王氏苦苦相求,王莽却一定要求儿子要自行了断。王氏就看着儿子被逼自杀,却毫无办法。

哀帝即位后,重用男宠董贤为大司马,可是董贤是以色侍人之辈,并没什么本事,结果哀帝在位期间民生更加疾苦,于是群臣呼吁,又让王莽返回朝廷。王莽回来以后,愈发地要大展宏图了。没多久,哀帝驾崩,太皇太后王政君钦点王莽为大司马总理朝政,王莽的好日子来了。

几年后,要为皇上选妃立后,王莽利用欲擒故纵之计将自己的女儿送上皇后之位。可是不到两年,王莽便亲手将自己的皇帝女婿平帝毒死,导致女儿在十四岁就成了寡妇,做母亲的王氏,怎能不伤心!可是,她无法阻止王莽的野心,也无法让王莽不那么绝情。

在这之前,大儿子也曾因为一些事情惹怒了王莽,王莽不顾父子情谊将儿子夫妻两人全部打入死牢,大儿子直接服毒自杀,儿媳当时还怀着孩子,王莽居然连一个孕妇都不放过,吩咐待孩子出生,就处死自己孙子的生身母亲,这是何等残酷之人呀!

看着自己的儿女们一个个被父亲害得如此不幸,做母亲的王氏只有心中悲愤,每天躲在房间里哭泣。

公元8年,王莽直接取代汉朝,自己另立了新朝,登上了龙椅。他将王氏立为皇后,小儿子立为皇太子。这时候,他的四个儿子当中,也只剩下小儿子一个是正常人了,其余两个儿子均已被他逼死,第三个儿子精神失常。

被立为皇后的时候,王氏两眼经不住多年眼泪的侵袭,已经失明了。王莽于是吩咐小儿子侍奉母亲。就这样,王氏在儿子的照料下继续过着她不是味道的日子。

公元21年,王氏病逝。没多久,小儿子又被王莽逼死。也许,这是王氏的命,命中注定遇到这样一个丈夫。也许,这也是王莽的命,也注定是要将自己的孩子都逼死。

史氏 新朝王莽皇后

□档案:

姓名:史氏

生卒年:不详

籍贯:杜陵

婚配:新朝王莽

封号:皇后

公元21年,王莽的皇后王氏病逝,从此皇后位空置,一直没有立后。原本西汉末统治就比较腐朽,王莽的新朝统治期间形势更加严峻,民不聊生,义军四起,人民流离失所。公元23年,大批起义军攻下无数城池,直奔都城长安而来,王莽心存恐慌,但是仍要做垂死挣扎。

他想,也许是后宫无主的缘故,如果把后宫重新立一个主子,也许能安定民心,他也能顺利将各地义军镇压下去。于是在全国一片揭竿而起的讨伐声中,年近七旬(当年王莽68岁)的王莽开始在全国各地选妃,准备立后。

王莽毕竟是统治者,君王一声令下,无论女子是否同意都得进宫,还得谢主隆恩。一把年纪的王莽看上了史家的女儿,选她为皇后。准备好黄金布帛等财宝作为彩礼,王莽就将杜陵史家的女儿娶了回来。

新婚的幸福没有持续多久,半年多以后,强大的绿林军就攻破长安,一把火烧到王莽的未央宫门外。王莽自然少不了被杀的下场,新立的史皇后从此下落不明,估计也在战乱中丧命了。

东汉

郭圣通 汉光武帝刘秀皇后

□档案:

姓名:郭圣通

生卒年:公元7~52年

籍贯:真定(今河北)

婚配:东汉光武帝刘秀

封号:皇后

郭圣通,真定人,出身尊贵,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一任皇后,却不是刘秀的结发之妻。后因刘秀宠爱阴丽华而逐渐受到冷落,经常在刘秀面前抱怨,使得刘秀对她无法忍耐,终将其皇后位废黜。但她比较幸运的是被废以后刘秀对她还算善待,让她去儿子的封国做了中山王太后,所以她可以称得上是失宠后妃中的幸运儿了。

西汉末年大乱,刘秀异军突起

西汉末年,汉室皇族日益败落,政权逐渐落入外戚手中,国家统治日益衰落,民众生活疾苦。公元前1年,王莽实际操纵政权,公元8年王莽称帝,正式建立新朝,取代汉朝。但是天下大乱之势已定,王莽为稳定政权,缓解这空前激化的社会矛盾,于是想托古改制。改制并未成功,加上天下大旱,蝗灾严重,结果烽烟四起,揭竿而起的义军连绵不断。

这时候,汉高祖后裔刘秀开始崭露头角,他从小失去父母,跟随叔父长大,很具有军事才能。公元22年,刘秀和哥哥刘也起兵反抗新政权,在和王莽新军的决战昆阳之战中,刘秀充分发挥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将王莽军队的大部分主力给消灭掉,为新朝政权的覆灭奠定了基础。

公元23年,因刘秀哥哥刘的威望日益高涨,更始帝刘玄害怕他威胁自己的政权,并且当时也有许多人对更始政权不服,于是刘玄就找了个莫须有的罪名将刘杀害,一方面消灭他的势力,一方面想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告诉其他带兵首领认真服从领导,否则后果自负。刘秀与哥哥感情深厚,此事对他打击非常地大。可是,现在是关键时刻,还不可以冲动,不可以意气用事。所以具有非凡智慧的刘秀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亲自到更始帝面前请罪,并把自己所有的战功都推到别人身上,以免遭更始帝怀疑而加害于他,他也可以继续保存自家的实力。果然,刘玄见刘秀这么做就放过了刘秀,几个月后还封刘秀为司隶校尉,先行去洛阳。

这时候,刘秀已经结识爱慕已久的阴丽华,而刘秀也得到阴丽华兄长的欣赏,就撮合刘秀与阴丽华成婚,这也是后来郭圣通后宫争宠危机的起始。

政治联姻,河北王室女嫁与刘秀

更始帝刘玄移都洛阳,派刘秀为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征讨在北部割据的王郎。这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就是河北真定王刘扬集团,他手握十万兵力,谁争取到他就几乎可以决定谁胜谁败。为了拉拢刘扬的势力,刘秀就娶了郭家的女儿郭圣通。这刘扬就是郭圣通的舅舅。舅舅非常疼爱这个外甥女,既然刘秀娶了自己的外甥女,刘扬当然站在刘秀这一边。

有刘扬的军队助力,刘秀很快便扫平了河北一带的异兵,黄河以北的地区也基本上都在刘秀的掌握之下。这几年中,郭圣通一直陪伴在刘秀身边,还为刘秀生了一个孩子刘。

东汉后方稳固,郭圣通入主中宫

公元25年,刘秀在部下的拥戴下即位称帝,重新建立汉王朝,史称东汉王朝。这时候的刘秀,还是非常宠爱这个陪在自己身边的郭圣通的。这个女人陪他南北征战,为他生下皇子,更重要的是若不是她舅舅借兵,刘秀可能就无法建立东汉王朝了,这个女人于立国有功啊!所以,刘秀就立郭圣通为贵人。

朱雀衔环杯 汉

该器造型丰满别致,制作精美,朱雀所衔环可摆动,为汉代出土文物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这时候尽管刘秀已经称帝,但是势力还只是在黄河以北,他还需要率兵南下,平定中原,真正夺取天下。一直到刘秀亲带将领攻下洛阳并定都洛阳以后,他才派侍中去接分离三年的结发之妻阴丽华入宫,封为贵人。

阴丽华出身南阳豪强名门,刘秀很早就对她仰慕,曾感慨说“娶妻当得阴丽华”,后果然与阴氏结为夫妻,也算是美梦成真。但是生逢乱世,聚少离多,刘秀与阴丽华结婚三个月便分离开来。如今阴丽华再回到刘秀身边,却已发现他有了别的妻子和孩子,可是尽管内心难受,阴丽华毕竟出身名门,懂修养知礼节,安安分分地做她的贵人。

郭圣通在开始的时候也并没有将阴丽华放在眼里,即使其也是贵人,地位高于其他妃嫔之上,但她始终觉得她是唯一的。她于刘秀立国有功,她生有他的大皇子,这些优势无人能比。

重定的汉室江山,也需要一个女主人。可是身边有两个女人,刘秀此时非常为难。阴丽华是结发之妻,也是他感情上最爱慕的一个,这个女人美丽大方温婉善良,他四处征战,对她亏欠也很多。而郭圣通,理由也明摆着。他多想立阴丽华为皇后呀!阴丽华知道刘秀的难处,便主动跟刘秀说,这皇后当然应该是郭圣通,她有功于国,还生下皇子,皇后位毫无疑问该是她的。刘秀于是立郭圣通为皇后,立郭氏长子为太子。他对阴丽华充满感激,觉得对她的亏欠更多了,也更加宠爱她了。

凄凄怨怨争宠,一纸诏书废后

郭圣通也是名门之后,她气质优雅,端庄高贵,她母亲就有母仪之德,她也深受家族的熏陶。在接阴丽华到来之前,刘秀对她也是十分宠爱的,而她对刘秀的感情自不必说,刘秀就是她的天,是她的一切。然而,这一切在阴丽华入宫以后就变了,刘秀的感情逐渐转移到了阴丽华的身上,并且随后阴丽华还有了刘秀的孩子。而她自己,虽身处后宫主人的位置,却越来越受到刘秀的冷落。她不甘心,她也不能忍受!每一个女人,她在感情面前可能都是感性的,这时候什么大家闺秀,什么窈窕淑女的风范早就无心顾及,她只要他回转心来,她只要他知道没有他的关心,她有多苦闷。于是郭皇后就三番五次在刘秀面前抱怨和吵闹,甚至将怨气波及到阴丽华身上。这时候郭皇后和阴丽华两人若一对比,郭皇后确实处于劣势。往往就是抱怨和唠叨将男人对女人的感情送诸于坟墓的。刘秀对郭圣通越来越无法忍受了,在这种抱怨声中,他没有增加对郭圣通的理解,反而更增加了对她的反感。也许,他心里也在盘算着要废去这个皇后,册封他最爱的阴丽华。

在此之前,郭氏外戚的势力已逐渐得到削弱,郭圣通舅舅因谋反也被杀害。曾经出于政治原因考虑要与郭家联姻,如今已经不用担心这些。再加上刘秀对郭圣通的抱怨实在厌烦,遂下一诏书,说郭皇后怨念太多,无法抚养其他的孩子,要将其废去,而阴丽华与他分开多年,雅兴宽仁,要立她为后。并嘱咐这于家庭来说不是一件幸事,大臣们不必庆贺。

于此,郭圣通只好交出皇后的玺绶,默默离开皇后的寝宫。不过,刘秀并没有从此将郭圣通幽禁于冷宫,而是念在两人的感情,让她去往儿子中山王的封地,并封她为中山王太后。母后被废,太子在位上也颤颤巍巍,最终也请辞去太子位,刘秀封其为东海王。

被废十一年后,郭圣通病逝,葬于洛阳近郊邙山。

阴丽华 汉光武帝刘秀皇后

□档案:

姓名:阴丽华

生卒年:?~64年

籍贯: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

婚配:东汉光武帝刘秀

封号:皇后

谥号:光烈

阴丽华(?~64年),南阳新野人,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的结发妻子,在历史上以美貌著称,史称光烈皇后。据历史记载,阴后在位之时,端庄贤淑,不喜言笑,有母仪之美;内持恭俭,外抑宗族,为一代贤后。

一见钟情,千古美谈

阴丽华,生于南阳新野富甲一方的显赫门第,后为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皇后。她端庄美丽,温良贤淑,十五六岁时其美丽和孝顺在新野一带已名声在外。当时南阳还有一位小有名气的人物刘秀,他是汉高祖的后裔,九岁失去父母而成为孤儿,寄养在叔父刘良家里。刘秀人如其名,长得一表人材,十分秀气,性格温和,待人慷慨,喜爱读书。对于阴丽华的美丽和孝顺早有耳闻,只是没有机会亲眼得见。二十五岁那年,姐夫邓晨领着他去拜访阴丽华的哥哥阴识,恰好遇到阴丽华在院子里给牡丹花浇水,年轻的刘秀对这个比自己小近十岁的美丽少女一见钟情,自此有了“娶妻当得阴丽华”的心愿。然而身为一介布衣,想娶阴丽华为妻似乎是不着边际的空想。对阴丽华而言,那时还只是一个天真的少女,远未到出嫁的年龄。她除了对这个爱慕她的大哥哥有些好感之外,决然想不到,三年以后她竟然嫁给了他,她更没想到的是,他后来居然成为了东汉的开国皇帝。

“娶妻当得阴丽华”这句话也随之流传了千年,成了中国古代君王爱情故事的一段千古美谈。

相濡以沫,共度时艰

公元22年,刘秀和他的哥哥刘抱着推翻王莽重建汉室的目的在南阳起兵,阴丽华同父异母的哥哥阴识也参加到了刘的起义队伍中。阴识的加入,为刘秀和阴丽华的结合创造了条件。

公元23年六月,威望日增的刘被更始帝刘玄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正领兵在外的刘秀自知势单力薄,为保住刘家军,刘秀只好主动回到宛城向刘玄谢罪。刘秀把功劳都推给了别人,自己主动承担罪责,这倒使得刘玄有了点内疚,暂时放过了刘秀。此时,一直跟随刘秀作战的阴氏兄弟,对刘秀的所作所为十分钦佩,认为他是个能成大事的人,于是便说服家人,把妹妹阴丽华嫁给了刘秀。二十八岁的刘秀终于实现了“娶妻当得阴丽华”这个多年的愿望。那年,阴丽华是十九岁。

刘秀和哥哥刘的感情非常深厚,对于刘的死,刘秀表面上只能强颜欢笑,到晚上却偷偷流泪。在宛城那段前途暗淡、生死未卜的日子里,与他相濡以沫的,便是他的新婚妻子阴丽华。阴丽华,当是世上唯一一个看过光武皇帝流泪的女人。

三个月后,刘玄迁都洛阳,并封刘秀为司隶校尉,先行抵洛,为自己打前站。此行生死未卜,因此只有少量人马可同行。为了妻子的安全,刘秀只好派人把阴丽华送回了南阳老家。从新婚到离别,仅短短的三个月,两人便天各一方。

回到老家的阴丽华随着家人几经辗转,惶恐度日,在家里待了近三年的时间。直到刘秀定都洛阳,派侍中傅俊接她到洛阳。可是在洛阳等待她的,却已物是人非,刘秀身边不仅多了一个女子,而且还有了一个孩子。那女子名叫郭圣通,刘秀在河北征战时为了借助真定王刘扬的十万大军而娶了其外甥女郭圣通,此时阴丽华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了。

雅性宽仁,甘为“媵妾”

面对着阴丽华和郭圣通这两个红颜知已,刘秀左右为难。一个是深爱着的结发妻子,另一个是有了孩子,背后还有着十万大军的征途伴侣,无奈的刘秀只好把她们暂时都立为贵人,但在他的心底,始终是向着自己的结发之妻的。公元26年,郭贵人的舅父刘扬因谋反被杀,刘秀乘此机会以阴氏“雅性宽仁”、有“母仪之美”为名,要立她为后。可没想到阴丽华对这个天大的好事却拒绝了,推辞说:“患难时的情谊不能忘,何况郭贵人已经为你生了孩子。”坚持不肯接受皇后的册封。迫不得已,刘秀只好立郭圣通为皇后,阴丽华为贵人。

身为原配,却甘为“媵妾”,这使得刘秀非常愧疚,于是总想方设法弥补自己对阴丽华的亏欠。立郭皇后不久,他提出要把阴丽华的兄弟们封为侯爵,但再次被她拒绝。她认为自己如今的身份只是媵妾,自己的兄弟们没有封为侯爵的资格。如此宽仁谦让的胸怀,真是古今罕有,到了令人赞叹的地步,刘秀也因此更加地宠爱她了。

当时的东汉天下还没有完全平定,为了能更多地和阴丽华在一起,刘秀每次出去征战都把阴丽华带在身边。公元28年,在刘秀征讨彭宠的战役期间,阴丽华生下了她和刘秀的第一个孩子,即后来的汉明帝刘庄。

母仪天下,友爱天至

阴丽华有了儿子,是天大的喜事,可对郭皇后来说,却造成了极大的忧虑。当年她之所以能登上皇后的宝座,正是因为阴丽华无子的原故,而一场突发事件,则把她的担忧变成了现实。

公元33年,洛阳附近发生了一场叛乱,阴丽华的母亲和弟弟都死于这场叛乱中。当年刘秀曾要对阴丽华的家人封爵,只因阴丽华的推辞而作罢,假如刘秀坚持封爵,也就不会有这场灾难。面对着悲伤欲绝的阴丽华,刘秀对此深深自责。他伤感于阴氏家族遭逢的变故,下诏书表达了对自己的自责和对阴丽华只能列为“媵妾”身份的一种深深的愧疚。并在诏书中说到郭皇后能成为皇后,完全是贵人阴丽华“固辞”的结果。这道诏书对阴丽华是安慰,但对郭圣通,却是天大的刺激。这等于是在提醒世人,郭皇后的位置,是阴丽华“让”出来的,这让身为皇后的郭圣通无论是在面子上还是在感情上都是难以接受的。

由于失宠和忧思过重,没有调整好心态的郭皇后多次在刘秀面前发出自己的不满和怨气,而阴丽华则表现得通情达理,总是默默退让,以避免矛盾激化。公元41年,光武帝终于决定废掉郭圣通的皇后之位,立贵人阴丽华为皇后。

郭圣通被废后,改称“中山王太后”,和儿子一起生活,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入冷宫反得尊崇的废后。同时她的家人也得到了极大的封赏,算是作为一种补偿。刘秀死后,阴丽华的儿子刘庄即位,史称汉明帝。汉明帝对阴氏、郭氏的族人也都一视同仁。阴丽华身为皇后虽然不过问政事,但刘秀和她儿子刘庄对郭氏家族的善待,不能不说与阴丽华为人宽仁有着直接的关系。亲身经历了建武、永平两朝,对阴皇后极为熟悉的老臣第五伦在上书中说道:“光烈皇后友爱天至。”就是说她天性善良,不愿去伤害别人。

永平七年(公元64年),阴丽华薨,死后与光武帝合葬于原陵,东汉明帝君臣上其谥号为“光烈皇后”。

马氏 汉明帝刘庄皇后

□档案:

姓名:马氏

生卒年:公元39~79年

籍贯:扶风茂陵

婚配:东汉明帝刘庄

封号:皇后

谥号:明德

马氏,汉明帝刘庄的皇后。她本为名臣马援的小女儿,马援是光武帝刘秀的大将,随刘秀征战,也于开国有功。因为人正直不善阿谀奉承反倒得罪了皇亲国戚,这些人便趁马援死后将其诬告弹劾,导致马家失势。马氏十岁便开始主持家事,十三岁被选入宫,一生无子,但德冠后宫,被立为皇后。因处事贤德,被谥为“明德皇后”。

马家有女初长成

马氏的父亲马援,是东汉的一位开国功臣。当时割据地方的隗嚣、公孙述和刘秀,其中除刘秀之外,另外两方都是马援的老相识,而且都非常信任马援,可是马援却料定刘秀能打出天下,跟随了并不熟识的刘秀。马援非常有才能,有这样的父亲,难怪马氏能如此贤惠。

但是,马援却不善于拉拢钻营之事,而当时光武帝刘秀对他又十分重用,因此就遭人嫉妒,得罪了一些皇亲国戚,其中就包括光武帝的女婿梁松。一次出征,马援不幸染病不治,于是梁松等人趁机诬告弹劾马援在民间大肆掠夺珍宝财物,刘秀误以为真,大为光火,下令收了马援的官印,还不许入生前所定的下葬之地。后马夫人苦苦相求,刘秀才允许其入葬祖坟。但是马援去世后,又经这么一折腾,马家势力远不如从前,小儿子在父亲去世后不久也夭亡,母亲受不了种种打击悲伤不已。朝臣故友见风使舵,见马家失势就更加纷纷远离,各家与马家女儿有婚约的也纷纷给以眼色,堂兄马严一气之下将马氏姐妹们的婚约全部取消,希望她们在选妃中能入选,以重振家业。

父亲去世那一年,马氏才十岁。可是家里一大堆烂摊子却没人主持,于是十岁的马氏就站出来主持家务,像模像样地指挥家奴做事,将家里操持得井井有条。

十三岁这一年,马氏在选妃中被选中,随后就到了太子宫。

太子刘庄是皇后阴丽华所生之子,光武帝也最疼爱这个儿子。皇后阴丽华雅兴宽仁,所以刘庄也非常喜爱类似的人。恰好马氏进入宫中,举止行为十分得体,不恃宠傲物,与宫中上上下下都相处融洽,温和善良的马氏很快就得到了太子的亲睐。可是,几年过去了马氏也仍然没有生孩子的迹象,而太子岂可无子呢?所以她常常为太子找一些年轻侍女侍寝,以期给太子生下孩子。这是多么难得啊!后宫倾轧之地,没有孩子很难立足,马氏不仅不对其他妃嫔大加打击,反而特别善待她们,还希望她们多给太子生育,也正是因为如此宽厚善良明白事理,马氏虽然没有孩子,却很受阴皇后和太子刘庄的喜爱。

德冠后宫,母仪天下

公元57年光武帝刘秀驾崩,太子刘庄即位,是为明帝,阴皇后被尊为皇太后,马氏被封为贵人。明帝另一位贵人贾贵人给明帝生下皇子刘炟,明帝将孩子交给马氏抚养,马氏待他如同亲生,呵护备至,这养子与马氏也没有嫌隙,关系如同亲母子。马氏仍然很得宠,但是若想立为皇后仍然困难重重。马氏没有孩子,而且当时刘庄的贵人里还有一位是明帝母后的侄女。不过多亏明帝和阴太后都是贤明之人,以能治理后宫德才兼备为选择皇后的条件。公元60年群臣上奏请立皇后,明帝又奏请阴太后,太后便说马氏足以担当皇后之位。于是,马氏从后宫佳丽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国之母,养子刘炟被立为太子。

册封为皇后以后,马皇后便尽心地打理起后宫来,就像小时候操持家务一样将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虽贵为皇后,但是她十分节俭,只穿粗布衣服,也不好食山珍海味,日常所用都出于平常之物。后宫妃嫔多喜好游玩,喜好皇上打赏,而马皇后则总是提醒皇上要勤于政务。

公元70年,喜好黄老之法以及多结交游士的楚王刘英有谋反的嫌疑,论罪当诛,但是明帝念及兄弟手足之情只将其封爵废黜,公元71年刘英自杀。受此事牵连的人很多,有很多是无故受牵连的,明帝查此案一直查了好几年。马皇后见到事情越闹越大,非常担心,于是就向明帝奏请应尽早了结案子,不应该连累无辜的人,如果案情无限扩大,只会造成更多的冤狱而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明帝听罢非常有感触,为马皇后忧国忧民的情思感动,半夜都无法入眠,仔细思索皇后的话语。后来明帝果然迅速将案件了结,马皇后才展开了笑颜。从此以后,明帝一旦有什么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下朝后就经常找皇后商量,皇后尽自己之力帮助皇上排忧解难,监督他不要犯下失误。如此贤后,明帝对她也怀有深深的敬意。

质朴为家,一心为国

公元75年,明帝驾崩,太子刘炟即位,是为章帝,马皇后被尊为皇太后。刘炟并非马太后亲生,但养母子之间关系特别好,章帝对马太后十分尊敬,也愿意对马家的人加封晋爵。他的生身母亲,倒是几乎快忘却了。

章帝即位以后想封几个舅舅为侯,结果马氏不许。她认为借前代之鉴,不能让外戚掌握太多权力,以防外戚借权恃宠,不做事反而无度挥霍。

一次马太后经过娘家,发现马家奴仆们都衣着华丽,门口车辆和来人络绎不绝,她知道定是有许多人巴结外戚,自己一片朴素的心意兄弟们完全没有领会呀!看到这样的情景,马太后很难过,但是她并没有说什么,回到宫中就停了对马家外戚的接济,希望他们从中悔悟。马太后一向提倡节俭之风,凡是听闻节俭朴素的事例就大加赞扬,给以封赏,若听到挥霍无度的,则加以惩罚,在太后的倡导下,天下朴素之风盛行。

朝中一些心术不太正的大臣一直猜测太后手握大权却不分封自己的兄弟,一定是故意如此做给天下人看的。因此就趁天下大旱,上书请求给国舅封侯,认为这天下大旱就是因为亏对国舅而遭致的惩罚。章帝一直想加封舅舅,可是马太后听闻却大怒,说上书之人只是谄媚,理由荒谬,坚持无功者不受禄,终不允许。

公元79年,此时举国安定,国泰民安,农业丰收,天下太平。章帝认为此时应该加封舅舅,也表示对母后的尊敬。

马太后见章帝意见坚决,于是将兄弟们召集在一起,再次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他们要尽心为国,克己复礼,兄弟们均听从。后三位国舅加封,但一年后他们便辞官归隐回家养老了。

公元79年,马太后去世,年仅四十岁。她勤俭质朴,明理通义,对她的丈夫明帝和养子章帝两朝都有很大的正面影响,也是百姓的福气。

窦氏 汉章帝刘炟皇后

□档案:

姓名:窦氏

生卒年:?~97年

籍贯:扶风平陵

婚配:东汉章帝刘炟

封号:皇后

窦氏,扶风人,东汉章帝刘炟皇后。窦氏出身显贵,其曾祖父是窦融,是东汉的开国功臣,官至大司徒。她母亲是东海恭王的女儿沘阳公主,所以她从出生开始身上就带有一种贵族气质。公元78年,窦氏被封为皇后,对其他受宠妃嫔加以迫害,在章帝去世后掌握大权多年,于公元97年忧郁而死。

天生丽质得赏识

窦氏出身显贵,母亲是光武帝先前立为太子后被废封为东海王的儿子刘的女儿,曾祖父窦融也是开国大将,名门望族之后。但窦融病逝后家族支撑力量就不多,到窦氏的时代窦家逐渐没落。但这窦氏生来就天生丽质,在家族的熏陶下知书达理,并且非常聪慧,六岁便能写字作文章,因此一家人便将光复家族的希望寄托在她的身上。

公元77年,窦氏同妹妹一起被选入宫中。因为她举止言谈有礼,又生得花容月貌,马太后很是喜欢,章帝更是对她钟爱,试问哪个皇帝不爱美人呢?窦氏进宫以后,与宫中上上下下的人关系都处理得很融洽,这如同当年马太后入宫一样,群众基础很牢固。一年以后,深得章帝和马太后喜欢的窦氏就顺利地被立为皇后,与她同时进入宫的妹妹也被封为贵人,窦氏家族放在姐妹俩人身上的心血算是没有白费。

嫉妒心强扫除眼中钉

可是窦氏虽然被立为皇后,章帝也仍然还有其他的宠妃,尤其是宋贵人和梁贵人。就在窦氏被立为皇后的这一年,宋贵人生下皇子,也就是章帝的大儿子刘庆,第二年章帝就立长子刘庆为太子。母以子贵,宋贵人的儿子是当今太子,她当然非常开心,而且将来某一天她还会被册封为皇后也说不定。于是,这让没有孩子的窦皇后非常嫉妒,她容不下宋贵人享受她的欢愉时光,更留不得她成为自己的威胁。窦氏回去就同母亲密谋,要陷害宋贵人。窦氏在章帝身边不断挑唆,说宋贵人有诅咒之嫌疑,结果章帝果然对宋贵人和太子生疏了。公元82年,也即建初七年,章帝废掉宋贵人儿子的太子之位,另封为清河王,太子位由窦皇后抚养的儿子刘肇接任。宋贵人无法忍受,服药自杀。

刘肇并不是窦皇后所生,而是章帝宠妃梁贵人所生。梁贵人自知窦皇后嫉妒心强,也更加清楚自己不是窦皇后的对手,于是将自己的儿子交给窦皇后来抚养。后来儿子果然被立为太子,梁贵人觉得自己很有远见,儿子是太子,将来还不得好好对待自己这个生母吗?结果没料到这话传到了窦皇后的耳朵里,她为梁贵人这个如意算盘感到非常不满,心里再也容不下梁贵人了。为了整垮梁贵人,窦皇后又找个事由诬陷梁贵人,梁贵人也中计,同宋贵人一样服药自杀。此时,后宫里的眼中钉几乎被窦皇后全部扫除。在马太后过世以后,这后宫里权力最大的莫过于窦皇后,她在后宫中几乎是为所欲为了。

章帝驾崩,窦太后掌权

公元88年,章帝驾崩,窦太后抚养的太子刘肇即位,是为和帝。此时和帝年仅十岁,尊窦皇后为皇太后。皇上年幼,就由皇太后辅佐,临朝听政,于是窦太后的权力就越来越大了。有她撑腰,窦太后的几个兄弟在朝中就越来越嚣张,窦太后也大力任用自己娘家的人,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势力。

窦氏在登皇后位不久,其兄窦宪就已经得到重用,现在为掌权的太后,兄弟们就更加受到重用了,所以她的三兄弟窦宪、窦笃和窦景都成为朝中重臣。但是朝中都是自家兄弟,必定会有些人不服。所以窦太后就起用了跟随光武帝打天下的功臣邓禹的后代邓彪,将政局稳定下来。

为了增加军费以充实攻打匈奴的军力,窦太后改变章帝时的做法,增加了盐铁税。然而至于派谁去攻打匈奴,还是一件很费脑子的事。恰好这时候,窦宪出事了。窦宪此时手握重权,已经位列三公之上。但是窦太后对齐殇王的儿子很是喜欢,见这小子很讨妹妹窦太后的欢心,窦宪担心他会削弱自己的权力,于是想暗中将他置于死地,消灭这个可能分权的对手。没想到这事还没得手就被窦太后发觉,大怒,窦宪见太后发怒有些恐惧,于是主动请缨去征讨匈奴,以弥补自己的罪过。太后正在寻找合适人选,就准了窦宪的请命,窦宪也不负众望,连战连捷,在汉朝声名大震。

窦氏权势收回,死后仍被控罪

窦宪手中握有兵权,加上征讨匈奴又名声大震,所以就有点按捺不住,预谋起兵谋反。结果谋反未成又走漏了消息,和帝和宦官们一起遂将窦宪诛杀,并且将窦氏家族为官者全部免掉,消除了窦氏外戚的势力。窦太后也一样,和帝将其软禁起来,不许她再参与政事。公元前97年,窦太后忧郁而逝。

窦太后死后,大臣们都来揭发窦太后的罪行,要求和帝将窦太后的名号废黜。可毕竟和帝是窦太后一手养大,念在养育之恩,和帝没有听从,并且在她去世时仍将其按照太后的身份葬于敬陵。

阴氏 汉和帝刘肇皇后

□档案:

姓名:阴氏

生卒年:公元80~102年

籍贯:南阳新野

婚配:东汉和帝刘肇

封号:皇后

阴氏,东汉和帝刘肇的皇后。她的曾祖父是光烈皇后阴丽华之兄阴识。十三岁那年被选入宫中,因多才多艺长相娇美而受和帝宠爱,后册立为皇后。但因嫉妒被和帝更加宠爱的邓贵人,与其姨母邓朱一起合谋诅咒邓贵人,事情败露,阴、邓两族都受到牵连,皇后之位也被废去,最终病死。

多才多艺,选入宫去

阴氏算起来,也是皇亲国戚。她父亲的祖父是光烈皇后阴丽华的哥哥阴识,母亲的祖父是光武帝刘秀的开国大臣邓禹,所以也是出身名门。阴氏从小就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和栽培,音乐绘画各方面都有涉猎,又因为聪慧好学,因此才艺非常突出。

公元92年,桂花飘香的时节,十三岁的阴氏被选入宫去。正值豆蔻之年的青春少女,美丽和活力自不必说,已经十分讨人喜爱,再加上若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才女,必然在众人中脱颖而出,因此很快和帝就对她十分宠爱,不久就将她封为贵人。

几年以后,和帝也已经十八岁,后宫无主,群臣自然进谏奏请皇帝册立皇后,和帝就选择了这位他非常喜欢的阴氏。

十七岁的阴氏于是登上皇后的宝座,统领起整个后宫。阴氏家族也都因此而册封,一人得利,全家沾光。

后宫争宠,谋生歹意

就在阴氏被册封为皇后的这一年,和帝又诏封了另外一位贵人邓绥。邓绥是邓禹的另外一位孙女,跟阴氏还有很深的亲戚关系。可是这邓绥自进宫起,其美貌就让群芳黯然,有如天仙下凡,所以立刻受到了和帝的关注,每次注目邓绥,都会痴痴地看上半天,目光总无法从她身上挪开。日子久了,和帝渐渐就将对阴氏的热情转移到了邓绥身上,阴氏逐渐受到了冷落。

阴氏可不是一个受到冷落就可以忍气吞声的人,她必定会争风吃醋。何况她是皇后,地位和权力都高于邓绥,所以她在宫里就处处打压邓绥,逮着借口就找邓绥的麻烦。而邓绥除了美貌出众,品性也非常温和。见皇后这样,她并不是以牙还牙地还回去,或者在和帝面前挑唆,而是选择忍让和退避。

对于在深宫中的女人来说,让皇帝在众姐妹中发现自己尤为重要,所以每一次在能见到皇上的场合,都是后宫佳丽们的机会,务必要打扮出众,耀眼夺目,谁能成为场上的明星,谁可能就会成为皇上的新宠,于是所有人都会在那里比美竞艳,争出风头。然而,邓绥却总是一副天然去雕饰的模样,不与群芳争宠。然而,这样更显得她素雅高洁,在一群胭脂俗粉中更加夺人眼球,于是和帝就愈发地对她爱而不能自拔了。

阴皇后诅咒邓贵人

两个女人在眼前,一个对别人充满嫉妒,处处打压别人,一个通情达理,处处忍让。作为男人,当然会选择后者。和帝也一样,他选择了温和美丽的邓绥,对阴皇后更加疏远了。

被冷落的阴氏在她冷清的寝宫里非常不是滋味,失去皇上的宠幸对她来说是太大的打击,可她无法挽回君心,只能在忧伤中一天天憔悴下去,对邓绥的恨意也越来越深,她发誓,若有一天她阴氏得势,定让那邓氏没有好下场。

皇宫重地,虽然不允许随便进出宫,但如若得到皇上的恩准,家人是可以入宫探视的。和帝怜惜邓绥,准许她的家人进宫看她,可是邓绥知道后宫环境复杂,阴皇后对她又如此嫉恨,不想再添乱,所以拒绝了。不过皇后的家人则是可以入宫走动的。这一天,皇后阴氏的姨妈邓朱进宫探视阴氏,见她如此憔悴,非常心疼。可是她想出帮的方法却是用巫蛊之术来诅咒邓绥,以保全自己不受威胁。

公元101年,和帝患病卧床,邓贵人常伴左右悉心照料,日日为和帝诵经祷告,祈愿和帝早日康复。然而这关爱和帝的大好时机,阴皇后不仅没有想到要如何更好更快地让和帝康复,而是转而将目光投向邓绥,心想是治理她的好时机。于是她就按照姨妈所献之法,在宫里诅咒邓绥,甚至诅咒和帝。

一朝败露两族株连

和帝病好以后,有人揭发阴皇后诅咒邓绥的事情。和帝派人去阴皇后那里搜查,证实这事情果然是真的。和帝对阴皇后实在太失望,太气恼,所以他一怒之下将阴皇后的皇后之位废黜,认为她实在不能担当起母仪天下之责,并将其软禁于桐宫——宫里的一个待罪之地。阴氏族人和邓氏族人也受到牵连,凡相关人士,都以大逆不道之罪论处,阴后受封的几个兄弟全部免官,父亲也自杀了。

在冷宫中不堪忍受的阴氏很快就一病不起,忧郁病逝。

邓绥 汉和帝刘肇皇后

□档案:

姓名:邓绥

生卒年:公元81~121年

籍贯: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

婚配:东汉和帝刘肇

封号:皇后

谥号:熹

邓绥,东汉和帝刘肇的第二任皇后。邓绥外貌出众,身材高挑,很得和帝的喜欢。得宠以后,阴皇后对她嫉恨有加,多次想加害于她,后行巫蛊之术败露,被和帝废黜皇后之位,立邓绥为后。邓绥自小喜好读经史之书,奠定了她非凡的政治才能。和帝去世以后,朝中大权就由邓绥掌握,一直亲政直至病故。邓绥一生宁静致远,勤恳为国,不过毕竟是女性掌权,外朝大臣多有微词,她死后邓氏外戚多有蒙冤。

邓家女儿多奇志,不爱女工爱诗书

邓绥乃东汉开国功臣邓禹的孙女,她从小就非常善解人意,通情达理,深得祖母的喜爱。祖母常常亲自带着她玩耍,甚至帮她梳洗剪发。

古时候男女分工比较明确,女孩要熟做女工,针线活和操持家务是主业,男孩子则要诵读诗书,为官报国。但是邓绥从小爱好奇特,她并不喜欢在家里做家务,相反却是特别喜爱读经史和诗书。六岁的时候就能通读史书,十几岁对《论语》《诗经》等书就非常熟悉,并且很有自己的见解,还可以和兄长们相互讨论。母亲对此非常不满,希望她好好学做女儿该做之事,好在父亲通达,对她读书比较支持,甚至认为她在这方面的造诣可以高于几个哥哥。因此在邓家这个大家庭中,身为女孩子也还是有机会博览群书的。但是毕竟是为女儿身,家事和女工不可避免,因此邓绥就白天和母亲一起学做女工,晚上就孜孜不倦地捧读诗书,这种良好的习惯到邓绥被尊为皇太后摄政还一直保持。

入得宫门得幸宠,无奈深宫恩怨多

十几岁的邓绥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身长眉宽。十五岁那年,邓绥被选入宫中。此时和帝十八岁,也正是对异性充满感情的时期,见到如此貌美的邓绥,一时就陷入爱河不能自拔,第二年就将她封为贵人,地位在宫中大大上升,仅次于皇后之位。

邓绥进宫以后,对人对事都非常谦恭有礼,尤其是对皇后阴氏,处处礼让,处处小心翼翼。这阴氏的母亲是邓禹的孙女,算起来邓绥和阴氏是亲戚,且邓绥还长阴氏一辈。可是在宫中可不讲求这些,阴氏是皇后,在后宫妃嫔中就是最大的。

随着邓绥的到来,和帝原本在阴氏身上的目光就逐渐转移到了邓绥身上,阴氏对此非常嫉恨,所以常常拿皇后的身份来压制邓绥。深知后宫关系复杂微妙的邓绥,做事更加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落下把柄到阴皇后手里。她对宫里的人也非常客气礼貌,即使是下人也经常赞赏和打点,因此非常得人心。在面对阴皇后时,她从来不会去争她的风头,有皇后在的地方她绝对不会和皇后站在同一个层次,更不可坐同排,甚至说话也一定等阴皇后先说,从不会乱插一句。

羽人骑马玉雕 汉

采用白玉圆雕而成,阴线刻绘细部,仙人双手扶马,马四蹄蹬在刻有云纹的长板上,作飞腾遨游状,雕刻精细,形象优美,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若宫里举行宴会,大小妃嫔们一定争相斗艳比美,以突出自己夺得皇上的青睐。而邓绥则总是一副高洁素雅的装扮,不过分装饰自己,不弄得自己花枝招展,更加不会让自己的装扮盖过皇后,甚至在选衣服颜色上都一定不和皇后的颜色一致。尽管如此,皇后还仍然视她为眼中钉。长久下来,和帝逐渐感受到邓绥对皇后的谦恭礼让,他感慨邓贵人是有多深的涵养啊!于是对邓贵人更加宠爱,而对阴皇后更加疏远了。

失宠的阴皇后非常忧伤,十分憔悴。邓绥见此情况,还常常避免被和帝多召见,经常找一些借口避开和帝。可是,这也无法减少和帝对邓绥的钟爱,更无法唤回他对阴皇后失去的感觉了。而阴皇后,一直觉得是邓绥导致和帝失宠于她的,所以她对邓绥恨得咬牙切齿。

一次和帝重病卧床,邓绥一直伴随着和帝,替他祝福祈祷。阴皇后见和帝病重,心想和帝看来是无法好转了,一旦和帝病逝,那作为皇后的她岂不就掌权了?她想那个时候邓绥就失去了和帝这个保护伞,她要狠狠地处置邓绥!这事传到邓绥耳里,她十分吃惊也十分害怕,谁也不知道和帝什么时候能好,万一真如同阴皇后所说,和帝驾崩,大权确实有可能落入皇后之手,到时候自己岂不是阴氏砧板上的肉,想怎么切就怎么切?尤其是汉朝还曾有过戚夫人被吕后做成人彘的先例,不仅潸然落泪。这时候,她想到唯一的解脱之法就是死,只有死,才能避免悲惨的厄运。她哀叹一声,自己一生小心翼翼对待阴后,却没料到会得到这样的报偿,是多么伤悲啊!身边人都替她落泪伤心,对她更为同情和敬重,也更加地憎恶阴氏了。

阴氏这边,其姨妈邓朱还常入宫中走动探视皇后,见阴皇后如此憔悴,甚为可怜,就想到方法帮她。当时汉朝颇为流行巫蛊之术,据说诅咒别人十分灵验。于是阴皇后就和邓朱合谋,诅咒邓绥,望她早死。好在和帝的病治愈康复,邓绥也不用害怕到要自杀,这才破啼为笑,阴皇后巫咒邓绥的事情也被人揭发,和帝派人搜寻也证实证据确凿。和帝非常生气,一纸诏书说阴皇后没有母仪天下之德,犯大逆不道之罪,废黜皇后位,打入冷宫。

谦恭礼让有大体,众人支持主后宫

阴皇后同邓朱行巫蛊之事暴露后,邓绥还替阴氏求情,希望和帝宽恕。可是巫蛊之事祸害过很多人,一直有人因此而死于非命,在汉宫中是严令禁止的。但是和帝见邓绥这么宽仁,内心里更加喜欢她,也对她更加深了一层敬意。

早在先前,邓绥也经常为和帝出谋划策排忧解难,从小通读诗书的她也懂些治国之道。并且她见阴皇后和她自己都未能为和帝生下子嗣,为了汉室后代,她还常亲自为和帝挑选一些年轻妃子陪侍和帝,以留下汉室血脉,承继江山大业。邓绥的事迹大臣们闻之也觉得她是非常之人,谦恭礼让又识得大体,所以在阴氏皇后位被废黜以后,群臣奏请立邓绥为皇后,和帝当然满心应允。不过邓绥自己还觉得德行不够,多加推让,和帝坚持,最终邓绥坐上皇后之位。

当上皇后以后,邓绥并没有恃宠傲物,而是保持一贯谦虚谨慎,勤俭克己的做法,后宫之事尽量节俭。那时候按照惯例,皇后的父亲和兄长应该要封为列侯的,和帝也想按照惯例行事,但是邓绥拒绝了。她秉持着控制外戚势力才能保持外戚能持久不衰的理论,不想让自己族人趁此机会行奢侈跋扈之事。所以在和帝在位时,邓绥的兄长等人都没有当什么特别高的官,更不像有些外戚垄断朝野。

一身肩负天下任,太后摄政勤治国

公元105年,和帝病死。死时和帝也才27岁,即使有孩子也可想年龄之小,更何况和帝生的子嗣大多都早夭,当时只有一个大儿子刘胜被封为平原王,然而他却有痼疾。另外一个小儿子刘隆不过百天,藏在民间。此时支撑天下的大任就落到了皇后邓绥的肩上。邓绥立即迎立养在民间的小皇子回朝即位,也就是历史上的殇帝。因皇上太小,邓绥就作为皇太后,辅佐小皇帝,实际上就是临朝称制,是朝廷的实际掌权者。

邓太后掌权以后,首先就大赦天下,对阴氏以及前朝马氏等被废黜的皇后家族都加以赦免,不再是罪人,回复平民的身份。对宫里的吃穿住行,全部实行节俭,大兴节俭之风。

邓太后有一个很大的特点,自小喜读诗书,因此深谙政治之术,很懂得治理国家,做事和处理案件也都明察秋毫。因此邓太后时冤案就比较少。有一次,有人告发和帝时的一个宠臣行巫蛊之术,那个人不堪刑法的折磨就屈打成招了。案件呈上来,太后一看,觉得事有蹊跷。这个臣子一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对先帝很忠诚,从来没有逆行的苗头呀。再说一个臣子又怎么会此种法术,还要等先帝死后再实行?于是太后亲自来审问这个案件,经过一番调查,证明他是被冤枉的。众人无不对太后叹服:实在是明察秋毫的典范啊!

要管理政事,所以白天太后很是操劳,但尽管如此,邓太后一直保持着晚上翻读史书的习惯。她自己热爱学习,所以也很提倡学习之风,凡爱好读书者她都加以封赏和鼓励。因为经常读书,她也发现很多书中都存在谬误,为了不让这些谬误误导后人,邓太后专门派一些人修订典籍,并且让宫里的人每天诵读这些典籍。这无疑可以教化宫里的人,而且修订史书典籍也是功在千秋的事情。

但是古来女性专权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必定会大力任用外戚,导致外戚势力膨胀。邓太后当政以后也一样,大力任用其兄弟,邓氏兄弟几乎是她的左膀右臂。不过邓太后任用邓氏之人并非是出自一己私欲,巩固自己家族势力,而是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太后本身一个女流之辈,古时候是不兴女子抛头露面的,所以太后不便经常出面与大臣谋事,大多时候只是待在后宫之中,有事即传召哥哥入宫商议。其兄邓骘等人也并没有因为自己妹妹专权而飞扬跋扈,反而都是勤恳为国,方方面面都是为国家社稷着想。邓太后一直深知外戚势力过分庞大不好,和帝曾经想加封她的兄弟,她都婉言谢绝,现在重用也实在是自己亲兄弟更容易信任一些。为了牵制邓氏家族以防止他们乱来,邓太后吩咐臣子们一旦发现他们有人越矩礼法的,都可以上报,太后绝不姑息。

除了任用外戚之外,太后也大量任用身边的宦官,这为东汉后期政治的混乱埋下了隐患。在这些宦官之中,东汉著名的造纸家蔡伦,就得到太后的重用。

在邓太后的勤恳治理之下,国家政治还算稳定,国民生活也比较和谐。

女性专权遭非议,身后冤屈史家叹

在汉朝,女性专权也不足为奇了,从吕雉时候开始就已经有了太后临朝称制的先例。但是从中国的传统来讲,对女性专权还总是有所非议的。邓太后在统治期间,遇上诸多天灾,水旱蝗灾都有,而且自然灾害又难以治理,当时的预防措施也不强。邓太后在遇到灾情的时候总是积极治理,并常自我反思,检查治理是否不当,查证民间是否有蒙冤之事,宫内生活也更加节俭。然而,有些臣子则多认为天灾是老天对朝廷的一种惩罚,一定是太后当政导致上天不满。

更为让大臣不满的是,殇帝在位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夭折,太后和她的哥哥仍然以平原王刘胜有痼疾为理由,不迎他为皇上,反而是去迎立了和帝兄弟之子刘祜为帝,是为安帝。平原王刘胜是和帝的儿子,而这刘祜是和帝的侄子,哪有皇子不为皇上而立侄子为皇上的呢?大臣们当然不满,猜测太后是想自己掌权,甚至有人想私谋刘胜为王。邓太后对这些持有异议的人会毫不留情地加以打击,她会兢兢业业地治理国家,但她也不允许别人撼动她的权力。也许,有一句话说女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女人也难以逃脱对权力的欲望吧。

公元121年,邓太后病重,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似乎无好转的迹象。她深知自己可能将不久于人世,但还是坚持出朝处理朝政事务。因操劳过度,当年太后就去世了,享年40岁。

安帝已经逐渐长大成人,自己亲政的愿望也比较强烈,但是太后却一直不放手,所以安帝心里本来就有些不满。太后去世以后,一些臣子就开始鼓动安帝,说邓氏家族中有些人之前设立阴谋想拥立平原王,安帝就拿邓氏家族来开刀,导致邓氏家族许多人被诛杀或者被逼死。邓氏家族勤恳为政,却蒙此大冤,大司农朱宠冒死为邓家申冤,安帝这才赦免邓氏兄弟的罪行。

东汉从这以后,也就逐渐走向了衰落。

阎姬 汉安帝刘祜皇后

□档案:

姓名:阎姬

生卒年:?~126年

籍贯:河南荥阳

婚配:东汉安帝刘祜

封号:皇后

阎姬,也是皇亲国戚之后,祖父阎章有两位妹妹都是宫中贵人。而阎姬的阿姨,也就是阎姬母亲的妹妹,是邓绥弟弟的妻子。阎姬聪明伶俐且长相甜美,被选入宫中之后就很得安帝喜爱,不久就封为贵人,入宫第二年就被封为皇后。可是阎姬也是一位嫉妒心强的皇后,在后位时对被安帝宠幸过的妃子连下毒手,后来在夺宫之变中失势,不久郁郁而死。

才色入宫

阎姬生得水灵,长得甜美可爱,家里四个兄弟,唯独她一个女儿,因此全家人都将其捧为掌上明珠,浸养在爱的蜜罐里长大的女孩儿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她不仅外貌出众,也聪明伶俐,很有才气。

公元114年,才貌都很出众的阎姬也不负众望地被选入宫去,而且很快就得到了安帝的青睐。安帝当时已经是成年人,然而邓太后却一手掌权,不让他亲政,因此心里也多有苦闷,唯有沉浸在后宫女眷之中寻找寄托。安帝一见阎姬,就立刻被她的美貌所吸引,对她宠爱有加,不久便封她为贵人。第二年,阎姬就被册封为皇后。

后宫倾轧

阎姬从小到大,可谓是一帆风顺,小时候在家被父母兄长疼爱,到宫中立刻得到皇上的宠爱,这种环境让她养成了想要什么就必须有什么,是自己的东西就不允许别人抢夺的这样一种意识。然而在后宫,皇帝不是某一个人的,他后宫佳丽三千,即使不考虑感情,他也要经常临幸其他的妃子贵人。可是,这在阎姬的眼里可不能容忍,她是皇后,她觉得后宫就是她的,皇上就是她的,所以任何被安帝碰过的女人她都非常嫉妒,对人大加打压,严重的甚至要让对方丢掉性命才罢手。

阎姬一直很受安帝宠爱,安帝对她也百般顺从,不管阎姬在宫中怎么撒泼耍威风,安帝都不责骂她。但比较遗憾的一件事是阎姬一直没能给安帝生孩子。偶尔被安帝临幸的一个宫女李氏,却非常幸运地怀孕了,后生下一个孩子取名叫刘保。原本,生下皇上的孩子对李氏来说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甚至还可以母凭子贵,身份从此改变。然而,李氏却因此遭来杀身之祸,因嫉妒李氏有子,阎姬居然将李氏毒死。

皇后阎姬无子,于是在邓太后的主持下,被毒死的李氏所生的孩子刘保就被立为太子,阎姬对这个太子一直心怀不满,将其视为眼中钉。

太后病逝以后,安帝终于得以亲政,他掌权后首先就是对邓氏家族加以清理,结果邓氏外戚大多蒙冤受诛。在邓氏外戚势力大为削减的同时,阎姬不断让安帝加强对阎氏家族的提拔,阎姬还不时参与朝政,她的四个兄弟也全部加官晋爵。

这时阎姬想到太子刘保不除,一定会留下很大的隐患,万一有一天他知道他的生母是自己毒杀的,等他掌权的时候还会放过自己吗?所以这太子一定不能留,至少也绝对不能让他继续做太子。此时阎家的势力也越来越大,阎姬就在安帝面前诬告太子刘保企图造反。安帝一向有些软弱,对阎姬的话都很听从,所以就废黜太子刘保,封他为济阴王。阎姬以为这下刘保不会成为她的威胁,没想到却仍然算错一招。

夺宫之变

太子被废后,安帝没有重新立太子。安帝于公元125年驾崩,并没有直接安排接班人,阎姬就迎立了汉章帝的孙子刘懿为帝,阎姬学起邓太后,自己临朝听政。可惜刘懿在位不过半年就去世了,阎姬有些始料不及。她和兄弟们密谋,想要重新找一位接班人,于是就将皇帝驾崩的消息隐瞒,秘不发丧。但他们还没有谋出结果之时,宫里几位掌权的宦官就开始行动了,他们早就将之前被废的太子刘保接回,迎立他为帝,即汉顺帝,并且将阎太后等人软禁起来,阎姬的兄弟也都被顺帝处置。这件事即被称为“夺宫之变”,失势后不久,阎姬在禁宫中忧郁而死,与安帝合葬。

梁妠 汉顺帝刘保皇后

□档案:

姓名:梁妠

生卒年:公元106~150年

籍贯:安定乌氏

婚配:东汉顺帝刘保

封号:皇后

谥号:顺烈

梁妠,东汉顺帝刘保皇后。梁妠一生历经四朝,在顺帝去世以后,她先后拥立了三个皇帝,都由她监督朝政大事。梁妠本人很贤惠也甚为明白事理,但是由于任用外戚不当,导致当政不太成功。

顺帝加爱,抽签立后

梁妠可谓是个秀外慧中的女子,她不仅精通女红,且很喜爱读书学习。这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代社会里,算是一朵奇葩。懂得修内的女人会更加得到有识之士的垂青,所以在后宫中除了美貌十分出众者之外,这种才女也很容易被宠幸,若是既有美貌,又具有才华,内外兼修之人,被皇上宠幸的机会就更大了。梁妠在十岁前就能够诵读《论语》,等到十几岁,自然能够出语不凡。

公元128年,梁妠同姑姑一起同时被选入宫中,顺帝封二位梁氏都为贵人,梁妠就被称为小梁贵人。顺帝对这位小梁贵人尤为宠爱,几乎天天让梁妠陪着自己。梁妠见顺帝只和自己在一起,不临幸其他的妃子,于是对顺帝说,如果后妃之间关系良好,皇上对妃子多加宠幸,就能够多子多孙,这样国家必定多福。顺帝见梁妠如此能为自己为皇室和为国家着想,也就更加对她宠爱不已。

阳嘉元年(公元132年),朝廷百官认为顺帝该册封皇后来统领后宫,也昭示国家和顺。但是当时顺帝对好几个贵人都很宠爱,又不能同时将宠爱者都立为皇后,所以对于到底选谁为后就有点为难。这时候顺帝居然想出了一个很“公平”的方法:抽签。结果也真是天作之合,恰巧就抽中了小梁贵人,于是梁妠就被册封,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了。

按照汉朝的惯例,要册封皇后的父亲及兄弟。梁妠的父亲梁商是非常清廉且正义的人,被封为大将军。可是梁妠有个哥哥叫梁翼,他则是一个纨绔子弟,属于整天不做正事游手好闲的人,但是借妹妹的身份,他也被赐予官位,可是他当官就和他父亲完全不一样。梁商梁大将军清廉为政,谦虚谨慎,用人唯贤,全心全意辅佐皇上,梁翼则是借着官位为非作歹,危害一方。可是大将军虽为官清廉,却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在外为非作歹,所以没有加以管教。而如若有人敢与梁翼对抗或者是揭发梁翼,则必定没有好下场,因此梁翼在外一直很逍遥。

公元144年,大将军梁商去世。梁商去世以后,大将军的位子就由梁妠的哥哥梁翼接替,这时候梁翼就更加地无法无天,再也无人管他了。梁翼原来当的河南尹就由梁妠的弟弟梁不疑来补缺,因此梁氏兄弟逐渐开始手握大权了。

顺帝本人无所作为,但是生活奢侈,荒淫无度。但凡国君不勤政治国而奢侈浪费,国家必定会逐渐衰落,因为宫中的费用都是从百姓那里征税而来,宫中支出大,必定要征收更多的苛捐杂税才能弥补,老百姓的负担加重,然而农业收成一般变化不会太大,遇到灾荒年份,农民的生活则会更加困苦。农民负担重了无法生活,所以很多地方就闹起了起义。顺帝在这种混乱的时候一撒手就走了,朝廷这个重大的担子就落在了梁妠皇后的身上。

梁妠当政,启用外戚

梁妠一直没有生子,所以在顺帝去世以后,梁皇后只能立顺帝另一个妃子虞美人的儿子为太子,并扶持他即位。这便是汉冲帝刘炳,登基时仅为两岁。皇帝年幼,尊梁妠为皇太后,由皇太后辅佐皇帝,临朝听政。不过汉冲帝原本一直身体不大好,所以在位只几个月便夭亡了,梁太后只能另行选择登基的人选。当时渤海王刘鸿有个儿子刘缵,聪明伶俐,充满智慧,已经八岁了,故梁妠又扶持他来接替皇帝之位,是为质帝。因顺帝过世,梁太后得管理朝政,她必须找一些得利助手,自家兄弟们是她最容易相信的人了,更何况在她父亲梁商去世以后,哥哥梁翼就接替了大将军的职位,早就位高权重,不重用他重用谁呢?但这梁翼在朝中飞扬跋扈,非常蛮横。质帝虽年纪小小,但对梁翼的做法非常看不惯,然而又没有什么心机,不懂得伺机而动,而是直接在朝堂上骂大将军梁翼。梁翼听过之后,心里并不认为这是小皇帝无心之言,相反,他认为皇帝这么小就知道知道针对自己,如果等他一天天长大,最终手握实权的时候,那岂不是要狠狠对付自己?所以他心里就萌生了歹意,要将这危害扼杀在摇篮里,要杜绝威胁他的势力出现。为了去掉质帝以绝后患,梁翼指使下人将毒药放进质帝的食物中,质帝吃完以后中毒难受,梁翼却阻止了质帝寻求帮助的机会,结果质帝不治而亡了。

新皇帝又过世了,梁妠又得重新找一个皇帝。这时候梁妠和梁翼扶持了十五岁的鑫吾侯刘志为帝,是为汉桓帝。刘志娶了梁妠的妹妹为妻,即位后立其为皇后,这样一来宫中上上下下的人都是梁家人,没有人可威胁梁家的势力了,桓帝目前也无实力,大权仍然掌握在梁妠的手中。

和平元年(公元150年),梁太后病重,她自觉不治,知道该把实权交还于皇帝了,于是下诏把自己手中的权力交给桓帝,让桓帝亲政。不久梁妠去世,政权也归于桓帝之手,梁家势力又逐渐衰落,梁翼也没有靠山了。

当时除了外戚势力壮大以外,宫中宦官的势力也越来越强大。桓帝掌握实权以后就想将外戚势力扫除,于是和宦官们密谋除掉梁氏家族,最终梁家被抄,没收财产三十多亿钱。

其实梁妠一生,经常用古代烈女勉励自己,希望自己能像她们一样。为政期间也很勤于政事,只可惜任用外戚不当,最终仍然有负于天下。

梁女莹 汉桓帝刘志皇后

□档案:

姓名:梁女莹

生卒年:?~160年

籍贯:安定乌氏

婚配:东汉桓帝刘志

封号:皇后

谥号:懿献

梁女莹,东汉桓帝刘志的皇后。梁女莹为梁妠的妹妹,也是梁商的女儿,哥哥就是飞扬跋扈的大将军梁翼。

汉顺帝死后,朝中大权几乎落到梁妠和梁翼兄妹两手中,梁妠先后拥立了三位皇帝,即年仅两岁的汉冲帝刘炳、年仅八岁的汉质帝刘缵,后又拥立汉桓帝刘志。早在梁翼毒死质帝之前,刘志就希望与梁妠和梁翼的妹妹梁女莹成婚,当时梁氏兄妹手握大权,与他们的妹妹结亲显然对自己是十分有利的。果然,质帝被毒死以后,梁氏兄妹就拥立了刘志这个准妹夫为皇帝。

刘志登基以后就娶了梁女莹,两个月后又册立她为皇后。梁女莹与姐姐不一样,各方面同姐姐相比都要差很多,属于要姿色没姿色,要才学没有才学的人。然而她命好,有着手握大权的姐姐和哥哥,自然也是她所掌握的资源。就凭借这个,她在后宫非常跋扈,生活非常奢侈,每天都要穿上好材质的衣服,吃的也要山珍海味。除此之外,她不思大力照顾后宫,以让桓帝有多子多孙之福,反而嫉妒桓帝临幸其他后妃。又由于她也没有生育,因此对为桓帝生育孩子的后妃就更加嫉妒,常常对她们加以打击。桓帝本人爱好美色,所以逐渐对梁女莹冷淡,但因当时仍由梁妠和梁翼掌权,他对梁女莹还必须忍气吞声。

后来梁妠生病不起,下诏还政于桓帝,之后病逝。掌握了实权的桓帝就开始清除梁家的势力,他与宦官们一起密谋拿下梁翼的办法,最终率军包围了梁翼的大将军府,梁翼没了太后妹妹的靠山,又知道自己确实罪恶多端,自杀身亡。

在梁妠去世以后,桓帝逐渐就敢光明正大地冷落梁女莹了,梁女莹忍不住心中郁闷,长期郁闷导致病疾,结果也病死了。

梁女莹死后,桓帝废黜了她皇后的封号,另立邓猛女为皇后。不仅如此,他还将梁女莹的坟墓从皇后陵迁出,移到贵人的墓地。所以凡是基于交易而建立的婚姻,总免不了悲剧的结尾。

邓猛女 汉桓帝刘志皇后

□档案:

姓名:邓猛女

生卒年:?~165年

籍贯: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

婚配:东汉桓帝刘志

封号:皇后

邓猛女,东汉桓帝刘志的第二任皇后,生于官宦世家,受过良好的教育,但因身处后宫,桓帝宠幸人多,她又嫉妒心强,与宠妃争风吃醋,结果被桓帝打入冷宫,废去皇后之位。

因美色受宠,几次改姓

自古美女总是更容易受宠,即使在家里,谁长得漂亮一点,也许就更容易得到爸爸妈妈的爱。邓猛女出自官宦世家,生得貌美如花,她的家里家底丰厚,因此女孩子也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又美貌又聪慧的姑娘,父母自然捧为掌上明珠。

后来邓猛女的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恰好嫁入梁家,当时太后梁妠和大将军梁翼掌权,梁翼之妻又觉得这邓猛女姿色可人,于是提议将她送入宫中。

刚进入宫中的时候,邓猛女地位很低,仅仅是一名采女。在宫里,是否能出头有时靠机遇和运气,然而邓猛女就是这样好运的人。身份低微的采女是很难见到皇上的,但邓猛女进宫不久就见到了桓帝。桓帝本人是个好色之徒,见到美女自然是垂涎三尺。不过当时的皇后梁女莹仗着姐姐和哥哥手握大权,对桓帝管得很严,不允许他随便宠幸别的妃子,桓帝慑于梁氏的势力,对皇后很顺从。

后来掌权的太后梁妠去世,还政于桓帝,桓帝又与宦官一起扳倒了梁翼,因此桓帝对梁皇后也没什么惧怕的。梁皇后失宠忧愤,最终病死,桓帝将其皇后位废掉,改立了受宠的邓猛女为皇后。

丈夫好色成性,争宠失利

先前邓猛女因为随母亲改嫁到梁家,于是也改成了梁姓。不过桓帝毕竟长期受到梁家的挟持,梁妠在世时桓帝几乎没有自己的权力,甚至在后宫中受到梁女莹的压迫他都不敢怎么反抗,但内心里对梁氏已经很为反感和厌倦,因此得势以后不仅将梁氏势力铲除,连邓猛女姓梁他也要改掉,将她改为“薄”姓。

直到又过了两年,桓帝这才得知邓猛女原来是邓家的女儿,并不是梁家的人,因此想到不需要给她姓氏的,又还她姓邓了。并且既然女儿都是皇后了,父母也应该被封赏,于是追封邓猛女死去的父亲为安阳侯,其母亲也受封为“昆阳君”,邓氏家族的兄弟亲戚等也大量被封列侯或者得到赏赐。

然而,因美色得到青睐,也必有一天再因别人的美色而失去自己的优势。桓帝好色,后宫中充斥着全国各地选送的美女,可以说后宫里有不少缺乏的东西,但绝对不缺美女。因此,受宠的时候是开心幸福的,失宠的那一天也会到来。当时有一个妃子郭氏,长得特别漂亮,桓帝被她的美貌吸引,渐渐对邓猛女冷落了。

邓猛女虽受过良好的教育,也知书达理,但同样她也有非常强烈的嫉妒心。所以当她失去宠爱的时候,她就对那些受宠的妃子非常嫉妒,要大加打击。这郭氏也不是省油的灯,于是两人在后宫中明争暗斗,诋毁辱骂,想尽办法来迫害对方。桓帝对此非常反感,于是喜新厌旧的桓帝忍受不了两人的争斗,于延熹八年(公元165年)颁下一纸诏书,废去邓猛女的皇后之位,并将她打入冷宫。

不久,邓猛女也同其他失宠的女人一样,也没逃脱进入冷宫终日忧愤的生活,不久就死去了。随着邓猛女的失势,邓氏家族势力也衰落了。

轺车 东汉

窦妙 汉桓帝刘志皇后

□档案:

姓名:窦妙

生卒年:?~172年

籍贯:扶风平陵

婚配:东汉桓帝刘志

封号:皇后

窦妙,汉桓帝第三任皇后,她的曾祖父是大司徒窦融。在邓猛女皇后被废的那一年,她有幸选入宫中,被封为贵人,同年冬天,邓猛女就被桓帝废去皇后之位,窦妙则成为后宫之主。窦妙虽然为皇后,但并不得宠,皆因桓帝新宠太多。桓帝去世以后,窦妙也临朝称制,然而当时宦官势力已经很庞大,最终窦氏家族被宦官所灭。

贵为皇后,却不得宠

窦妙也是出身名门,曾祖父是窦融,其父亲窦武也是朝中大臣。但也许正是这样的家庭环境,造成她嫉妒心强,眼里容不得人。

窦妙虽然被选入掖庭之后封为贵人,并且在同一年还被封为皇后,但是桓帝对她却并不怎么宠幸。桓帝所宠爱的人非常多,尤其喜欢采女田圣,对其他好几位采女也都非常钟情。两年以后,桓帝将他宠爱的这些采女都封为贵人,这让窦妙不能忍受,她简直怒火中烧,如果可以,她当时就想将那些女人一把火烧死。

时隔不久,桓帝一命呜呼,撒手人寰。桓帝一生虽宠幸过多名女子,然而并没有子嗣。窦妙成为太后,手中握有大权,窦妙第一时间是要报复那些被桓帝宠幸的人,也是发泄她自己失宠的怨恨情绪,因此包括田圣在内的多名采女在桓帝死后不久就被窦妙给杀掉了。

临朝称制,败于宦官之手

桓帝去世以后,总得需要一个人登基为帝。窦妙与父亲窦武商议,最终立刘宏为帝,即汉灵帝。灵帝当时也只有十二岁,所以由窦太后临朝执政,朝廷大权几乎都落入到窦氏家族的手里。

灵帝即位以后,窦武是拥立皇上的功臣,被封为大将军,窦武的儿子和侄子也都封侯封爵。

当时朝中宦官势力已经很大,对窦氏有很大的威胁。窦武早就感觉到得势的宦官不可留,于是他就自己秘密做好准备,并且常对自己的太后女儿密奏,让她提防宦官,早日削弱宦官的势力。

只可惜窦妙在铲除和报复自己情敌的时候相当有决断之力,下手快、准、狠。然而在父亲告诉她宦官势力威胁大的时候,她却犹豫了,迟迟不作决定。结果宦官曹节先于窦氏找到机会,一举将窦武等人杀死,并将窦太后也赶出了宫中,软禁起来。

公元172年,窦太后病死,与桓帝合葬。

宋氏 汉灵帝刘宏皇后

□档案:

姓名:宋氏

生卒年:?~178年

籍贯:扶风平陵

婚配:东汉灵帝刘宏

封号:皇后

宋氏,扶风平陵人,东汉灵帝刘宏的第一任皇后。宋氏端庄贤淑,秀美聪慧,很有气度。她有美貌,够端庄,但不及其他的后妃妩媚,再加上她被立为皇后之后遭到众多妃嫔的妒忌,经常在背后恶语中伤她,灵帝逐渐对她疏远,最终被宦官诬告而冤死。

贤淑端庄立为后,不懂妩媚终失宠

综观东汉后宫皇后及贵人,不难发现尽是些皇亲国戚,至少也是名门望族,比如阴氏、窦氏、马氏、邓氏、梁氏等。汉灵帝宋皇后听上去好像家族不够响亮,但其实她也是皇亲国戚的后人。汉章帝时曾有宋氏姐妹被封为贵人,按辈分排下来恰好就是灵帝宋皇后的曾祖母辈。所以宋氏的家世也还可以,也得到了比较好的教育和培养,知书达理,温柔娴淑。

公元167年,十二岁的刘宏被窦太后拥立为帝。三年后,灵帝已经十五岁了,这时有一批美女被送入宫中,宋氏就是在这一年被封为贵人的。再一年以后,美丽聪慧、端庄贤淑的宋贵人又被灵帝册封为皇后。

成为皇后以后的宋氏并没有骄横跋扈,反而是更加小心翼翼地在宫中行事,她明白后宫中环境的微妙,后宫众妃嫔为争宠而互相倾轧陷害的事情不计其数,所以她要尽量避免。但是你不欺负别人,别人就会来欺负你。先前几朝的皇后比较威猛,后宫中的妃子就像温柔的小猫一样不敢猖狂,而到宋氏这里,众妃嫔嫉妒她的皇后之位,就经常在背后搞小动作,常在皇上面前说她的坏话,她只能一一容忍,尽量不生事端。

灵帝经常听到众妃嫔对宋皇后的闲言碎语,自然对她印象要打个折扣,再加上宋皇后是端庄贤淑一类的人,不懂得妩媚之法,不知道怎样吸引灵帝勾住灵帝的心,灵帝就逐渐离她越来越远,宠幸其他的妃嫔而冷落皇后了。

宦官诬告渤海王,可怜宋后受牵连

当时有个宦官叫王甫,这王甫是个小心眼儿。他与渤海王刘悝曾有过节,因此一直怀恨在心,想伺机报复。渤海王有个妃子恰好是宋皇后的姑姑,她们关系也很亲近。王甫没想到这宋氏进宫以后还被封为皇后,并且刚开始的时候灵帝对她也算是宠爱有加的,于是就不敢贸然行动,怕触怒了宋皇后。后来灵帝渐渐疏远了宋皇后,一个失宠的皇后威胁不是很大,于是王甫就开始着手报复渤海王。这渤海王是汉桓帝的同胞弟弟,也是汉灵帝的叔叔。王甫设计告发说渤海王想伺机谋反,夺得皇帝之位。汉灵帝居然信以为真,结果渤海王刘悝被逼无奈只好自杀,宋皇后的姑姑宋妃在狱中就含冤而死。王甫终于报了与渤海王的仇,然而他还不是很放心。他担心万一哪一天宋皇后想起来为姑姑报仇怎么办?为绝后患,一不做二不休,宋皇后也不能留。他又鼓动太中大夫程阿等人,一起联手诬告宋皇后,说宋皇后在宫中偷偷地行巫蛊之术,想诅咒其他受宠妃嫔,诅咒灵帝没有子嗣,以保全她在宫中的地位。

巫蛊之术在汉宫里本来就是非常敏感的事情,而且一想到自己的皇后居然诅咒自己,灵帝就气不打一处来,还没冷静思考整个事件的经过,就冲动地将宋氏的皇后位废去,还将其软禁在冷宫。

本本分分的宋皇后哪经得起这一连串的打击?在冷宫中含冤忧郁而死。

何氏 汉灵帝刘宏皇后

□档案:

姓名:何氏

生卒年:?~189年

籍贯:河南南阳

婚配:东汉灵帝刘宏

封号:皇后

何皇后,今河南南阳人,东汉灵帝刘宏的第二任皇后。何氏出身卑微,她的父亲是一个屠夫。后何父通过走后门将何氏送入宫中,因生有一子而最终被立为皇后。何氏也是生性嫉妒之人,毒杀过灵帝宠妃。何氏后来被董卓毒死。

贿赂掖庭采选人员,父亲将女儿送入宫中

何氏出身卑微,是屠夫之女。按照当时的地位来说,作为屠夫的女儿,何氏是不能够入宫侍奉皇上的,好在何家家境殷实,何氏的父亲就重金收买选美的人员。对于那些掖庭采选人员来说,所有选取的美人都是送给皇上的,选谁都一样是选,既然有这么好的事情在眼前,当然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况且这何氏姿色很好,也是一个大美女,送入宫中以后皇上也不会有闲暇来翻阅一个采女的家世的。就这样,何氏被选入宫中,送入掖庭。

进入掖庭以后,灵帝见到了姿色非凡的她,就对她加以宠幸。汉宫中已经好几个皇帝都少有子嗣,灵帝先后也有几个孩子,但是健康长大成人的没有几个。这何氏进宫被灵帝宠幸之后,怀上了皇上的孩子,这孩子就是皇子刘辩。皇上得皇子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啊!灵帝见这个孩子乐得合不拢嘴,何氏也就很快被封为贵人了。

母凭子贵,何氏一举成为皇后

公元178年,灵帝的皇后宋氏被人诬陷,灵帝将她的皇后位子废去,此后皇后位一直空着。公元180年,皇后位已经有几年的空缺了,后宫不可无主,是该重新册立一个皇后了。这时候只有何氏有灵帝的孩子,于是皇后位就落到了何氏的头上,何氏也就成了母凭子贵的典型。

何氏被立为皇后以后,按照往常惯例,何氏的父亲以及兄弟等都要被封侯,因此她的屠夫父亲被封了车骑将军,连她母亲也被封为舞阳君。何氏并非大家闺秀的风范,被立为皇后以后自然就忘不了摆皇后的架子,最重要的是她为灵帝生下了皇子,这对皇家来说是莫大的功劳,她自然地位不同,也有骄傲的资本。

被立为皇后一年后,又有一个美人生下了灵帝的孩子,这就是王美人,生下的孩子为刘协。王美人生下小皇子刘协以后,何皇后就非常不淡定了,毕竟她当时当上皇后的法宝就是孩子啊,现在孩子已经不是只有她独有了,她就失去了核心竞争力,于是她感觉到了威胁,她无法容忍。一狠心,她将刚刚生下皇子不久的王美人给毒死了。灵帝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感觉非常心寒,也觉得何氏非常可怕,对何氏逐渐冷淡了。他多想废掉这样残忍的皇后!可是朝中宦官都很拥护何氏,替她求情,才得以保留她的皇后位。这恐怕也是后来何氏的哥哥何进要除掉宦官时何氏保护宦官的原因,但终究何氏也可以算作是毁在宦官的手上了,这是后话。但是经历过这件事以后,灵帝知道何氏这女人心狠手辣,王美人已经被毒杀,他要保护好他的小皇子不被皇后加害。因此,他就把小皇子刘协交给了母亲董太后抚养。

宦官为患,发起宫廷政变

公元189年,灵帝驾崩。何氏的儿子刘辩是皇长子,按长子嫡孙的世袭制度,刘辩继承皇位,是为汉少帝,作为少帝的生身母亲,何氏就以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辅佐少帝了。

何氏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以后,手中就握有大权。加上当时她还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何进,这何进手上握有重兵,是个实力派的人物,朝中上下对他们都有些惧怕,何氏兄妹也算是权倾一时。

何进眼见着宦官权力越来越大,感觉这个群体得赶紧除掉,不然必定会生出许多乱子。但是何氏在诛杀宦官的时候犯了同窦妙一样的错误,结果宦官们觉察出何进的意图,反过来诛杀了何进,引起宫中一片慌乱。

董卓趁此机会就率兵进入都城洛阳。他与灵帝母亲董太后是族人,刘协又是董太后抚养长大,因此掌握大权的董卓就废掉了少帝刘辩,转而立刘协为皇帝,是为汉献帝。不久以后,董卓将何太后毒杀。

王氏 汉灵帝刘宏美人

□档案:

姓名:王氏

生卒年:?~181年

籍贯:赵国

婚配:东汉灵帝刘宏

封号:美人

追封:灵怀皇后

王氏聪慧美貌,才华横溢。除了有才华之外,王氏还有一点同其他女子非常不一样,她非常精通于算术。这样一位亭亭玉立的妙龄女子,在皇上广选美女以充后宫的时候没有理由不被选上,于是王氏也来到了宫中,来到了掖庭。灵帝在几次接触过王氏以后,就非常宠爱她。毕竟她美色不输于旁人,才气高于旁人,最重要的是她善解人意,大家闺秀的风范同何皇后粗暴的样子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风格。

公元176年,何氏为灵帝生下一个皇子刘辩,灵帝特别开心。两年后,皇后宋氏被人诬陷,灵帝冲动之下就将其皇后位子废掉。皇后位子空缺,正好何氏有皇帝子嗣,母凭子贵,何氏就被立为皇后。何氏原本就是屠夫之女,与大家闺秀们的气度总是有所差别的。所以她一当上皇后就放言若哪位后妃有了皇帝的子嗣,她一定不会轻饶她们,所以后妃们都对她特别惧怕。

然而,这王美人在被灵帝临幸过后就怀上了孩子。有了身孕的王氏非常担忧,为这个孩子也为自己忧惧,她不知道这个孩子出生后会是怎样的结果,更加不知道自己会因此而遭遇怎样的打击。反正不会有好下场,王美人就忍受巨大的痛苦,决心将腹中的胎儿打掉。

然而说也奇怪,王美人喝了好几剂打胎药,结果胎儿居然都没有反应。然后接连几日王美人都梦见自己背着太阳行走,她想这一定是吉兆,肯定是意味着腹中的胎儿将来必定多福。因此王美人就改变主意,打算生下这个孩子。

公元181年,孩子降生,取名刘协。刘协出生以后,何皇后十分愤怒,居然有人敢生孩子,居然有人可以对她造成威胁!是可忍孰不可忍,她要兑现她之前的诺言,凡是生下孩子的后妃没一个好下场。没几天,刚刚生完孩子的王美人便被何皇后给毒死了。

知道事情真相的灵帝大为愤怒,真想把何氏的皇后位给废掉。无奈当时何氏的同父异母兄弟何进手握重兵,而且众多宦官都为何氏求情,结果灵帝对何氏无可奈何。但从此以后,他对何氏就很冷淡,还时常怀念那个善解人意的王美人。为了保护小皇子刘协不要像他母亲一样被何氏所害,灵帝将刘协送到自己母亲董太后那里抚养。

公元189年,灵帝驾崩,长子刘辩即位,是为少帝。后来董卓掌权,他将少帝废掉,立董太后养大的刘协为帝,即汉献帝。王美人的梦果然没错,儿子最终是当上了皇帝。

献帝即位后,于兴平元年追封其生母王氏为灵怀皇后。王美人该为生下这个孩子感到无憾了。

伏寿 汉献帝刘协皇后

□档案:

姓名:伏寿

生卒年:?~214年

籍贯: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

婚配:东汉献帝刘协

封号:皇后

伏寿,东汉献帝皇后。伏寿父母皆有地位,父亲伏完是侍中,母亲刘华是公主。因父亲很博学,母亲也是在皇家长大,因此伏寿从小受到很好的教养。献帝一生悲戚,是东汉的最后一位皇帝,一直生活在动荡之中。公元189年灵帝驾崩以后,宫中发生一系列的事情,年仅九岁的刘协被董卓挟持,立为皇帝,但并没有皇帝的实权,董卓反而借助自己控制皇帝而四处为非作歹。多行不义必自毙,全国各地的人都看不惯董卓的暴行,纷纷起兵讨伐董卓,董卓无奈之下,挟献帝将都城从洛阳迁到了长安,以暂时躲避混乱的局面。随着献帝一同过来的伏完将自己的女儿伏寿送到献帝身边陪伴他,两人感情很好,后来就封伏寿为皇后。也幸亏两个人有个伴儿,可怜的小皇帝和小皇后不仅没有享受到皇宫里荣华富贵的生活,反而是一再躲避战乱,四处奔波动荡。

公元196年,献帝和皇后伏寿在臣子的护送下又回到了洛阳。然而此后曹操先于其他割据势力攻占了洛阳,挟持了献帝,即是历史上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独揽大权。

双羊铜饰 东汉

这件铜饰作双羊伫立状,羊首低俯,双目圆睁,长角盘曲,短尾上翘,显得活泼可爱。

汉献帝此时已经十七岁,非常明白自己的处境,对自己被曹操挟持做一个傀儡皇帝非常不满,他想除掉曹操自己掌握实权。于是他起草了一个密令,让董承带出,以召集人马诛杀曹操。但没料到事情暴露,曹操抓住董承到献帝面前反告董承谋反,献帝又不能坦白这密令是自己所发,只好将董承给处决了。曹操对这件事恨咬牙切齿,他要给献帝一个下马威,不能只处决董承一人,他要将与董承有关的人员全部处决。董承的女儿是献帝的贵人,并且已经怀有身孕,曹操完全不顾及她腹中有胎儿,将董贵人也处死,任献帝苦苦哀求他都不放。

伏寿见曹操如此心狠,因此想与父亲伏完密谋除掉曹操。结果这事情又败露了,曹操就逼她上吊而死。在死前她非常希望献帝能为她求情,留她活命,她还有两个小皇子啊!可是献帝已经放弃了对生的希望,他连自己哪一天会死在曹操手里都不知道,哪儿还有闲心保护皇后呢?再说保得了一次能保第二次吗,谁知道哪天曹操不高兴了将他们全部处决掉?

伏皇后被曹操软禁在冷宫里,最终不得已上吊自杀。伏寿死后,她的两个小皇子也全部被曹操毒死,甚至兄弟族人数百条命,全部丧于曹操手中。

曹节 汉献帝刘协皇后

□档案:

姓名:曹节

生卒年:?~260年

籍贯:沛国谯

婚配:东汉献帝刘协

封号:皇后

谥号:献穆皇后

曹节,东汉献帝的第二任皇后,也是东汉的最后一位皇后。曹节本为曹操的第二个女儿,被曹操送入宫中,献帝封其为贵人。公元214年,献帝的皇后伏寿因想与父亲伏完密谋除掉曹操,事情暴露,曹操将伏寿幽禁于宫中,逼伏寿自己上吊而亡。此后,曹操逼迫献帝立自己的二女儿曹节为皇后,因惧怕曹操的威力,献帝只好顺从,曹节遂成为皇后。

曹操于公元220年病死,曹操的儿子曹丕想取代汉朝,自立为帝。曹丕称帝以后,想拿到汉朝的玉玺,曹节对此很是不满,屡次拒绝曹丕索要玉玺。虽然曹丕是自家兄弟,但既然她曹节已经嫁给了汉献帝,那她就是汉室的人,自然要为汉室着想。

但曹丕取代汉室的心意已决,任何人都阻挡不了,不管是他的亲兄弟,还是亲姐妹。于是他再次向献帝和曹节索要玺绶,并且不惜以武力来威胁,曹节没有办法,只好将其交出,并仰天痛哭,身边的人都为之悲戚动容。

至此,汉室江山覆灭。汉献帝被封为山阳公,曹节改为山阳公夫人,从此独居一隅。

公元234年,献帝病亡。公元260年,曹节病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