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少年排初露虎将本色

虎将夏侯苏民 作者:张克勤,汪洋,刘学艺 著


1938年8月,夏侯苏民调任五十五团三连少年排排长。少年排战士都是十五六岁的少年,许多是孤儿,还有不少是从东北流亡过来的少年。他们年纪小,没有经过艰苦的磨炼,生活也不太会自理。上任前,营政委苏晓风要求夏侯苏民抓好两件事:一是组织少年排学习文化,学习政治,作好思想政治工作,启发战士们的阶级觉悟;二是抓好军事训练,教战士们学会作战的基本战术动作。他要求夏侯苏民成为少年排的老师和排长,并首先要成为他们的大哥哥和战友,在情感上与他们水乳交融,在生活上既要体贴入微又要学会自理。

少年排的排长也只有19岁,比少年排的战士们大不了几岁。但是,夏侯苏民的中共党员的政治素养和初级中学的文化水平,以及参加抗日救亡工作的经历,加上聪明智慧、勤奋好学的精神,使这个19岁的小排长迅速成熟起来。

当年少年排的战士王森,后来回忆说:

少年排的战士大多数是十五六岁的少年,夏侯排长最大,也不过十七八岁。我第一次见他是1938年9月20日,在蓬莱县城里“察院”五十五团团部驻地。那一天,我在本村同学孙枫丹同志鼓励下,偷偷从家里出走,跑到蓬莱城找五十五团政治处主任孙自平同志(枫丹的大哥),要求参军。自平同意我留下,叫我到少年排当兵。他叫来一个人,个子不高,但是体魄健壮,性格爽朗,年少英俊,他就是夏侯苏民。初次见面,他热情地欢迎我,带我到排里,安排在六班。从此,我成了一名少年排的战士,少年排成了培养我成长的学校,夏侯排长成了我最好的老师。

少年排平时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习都抓得很紧,生活紧张、活泼而令人愉快。当时部队刚从抗日游击队改编为正规的八路军,大家都穿上新的灰色军装,臂上带着蓝色“八路”臂章,腿上打着裹腿,少年战士都感到威武、神气,情绪很高。五十五团的武器大都是“三军二路”起义时缴获来的各种各样的老式步枪,少年排也不例外,发给我的那支枪叫“倒装六”(6发铅头子弹,装在枪托里),比较笨重。每天出操我什么都不怕,就怕站立瞄准,因为年纪小臂力不足,时间稍长,左手就托不稳定。但是,尽管这样,也很高兴,背在身上,好像增加了无穷的力量。少年排的小战士都很活跃,整天歌声不断。每到业余时间,大家都无拘无束,夏侯排长跟我们一起说说笑笑,排长和战士、战士和战士,关系十分融洽。

少年排是一座革命熔炉,我们都在这里受到锻炼,我们都是一些单纯、热情的革命少年,大家互相帮助鼓励,情同手足。

夏侯苏民首先教育少年排的小战士们学会生活自理,学会整理内务等军营生活习惯,学习作为一个军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夏侯苏民组织战士们学习文化,在文化课的基础上给战士们上政治课,讲什么是共产党,讲为什么要参加八路军,讲什么是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上军事课,讲什么是游击战,怎么打游击战等战术理念。

他组织少年排出操训练,学习射击、投弹、刺杀等军事技能,以及进攻和防御等战术动作。他还把自己从小练就的劈刀技术和武术套路教给大家。在一次表演大会上,夏侯苏民率领少年排上台舞刀,系着红穗的虎头大刀在战士们的手中上下翻飞,挥洒自如,少年战士的喊“杀”声、脚步声此起彼伏,赢来部队领导和战士们的阵阵喝彩。在一次武术比赛中,少年排荣获第一名。

他会唱歌,会吹口琴,会演戏。领着少年排唱歌、演戏,活跃了气氛,团结了全排,鼓舞了士气。平时,他是战士们的大哥哥,常常和战士们谈心,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少年排一片团结、温馨、祥和的气氛。操场上,他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以响亮而威严的军事口令要求全排,严格要求战士们进行军事训练,凝聚起少年排的战斗力。

此时,蓬莱、黄县、掖县三县境内的反共顽军基本肃清,成立了三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8月15日成立了山东省第一个地级政府——胶东北海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形成胶东第一块抗日民主根据地。当时五十五团只有两个连驻防蓬莱城,夏侯苏民率少年排守卫老北山制高点,执行防御日军从海上骚扰、袭击的任务。后又执行在黄县一带山区警卫兵工厂的任务。

王森回忆说:

不久,国民党顽固派蔡晋康、秦毓堂、陈昱联合向蓬莱进犯,少年排随全连驻水城,担任守卫水城城门一带任务。一天,日军飞机来犯。我们正在上课,突然听到警报,群众四散逃避,城区一片混乱。夏侯排长很镇定,他带领各班很快帮助群众隐蔽起来,使群众和部队免遭损失。夏侯排长临危不惧的勇敢精神,感动着每一个战士。无私才能无畏,高度的责任感可以使人勇气倍增。我是一个新兵,第一次在敌机轰炸时无所畏惧地守卫在水城城门,感到无比自豪和光荣。

出色完成警卫兵工厂任务

王森回忆说:

1938年10月间,五十五团调往黄县南部山区圈杨家一带,担负警卫兵工厂的任务。那一段时间国民党顽固派又从南部进犯,兵工厂附近修筑不少工事,为了预防敌人偷袭,夜间增加许多岗哨,差不多是“站二歇二”(上岗2小时,刚休息2小时又要上岗),战士们很疲劳。一天夜里,我和另一名战士在村外壕沟里放哨,相距不远。深秋季节,夜间很凉,那个战士跑到我的岗位,两个人靠在一起,既暖和又壮胆,不觉呼呼睡着了,突然我被推了一把,惊醒一看,原来是夏侯排长查岗来了。他命令那个战士立即回到自己的岗位,要我们提高警惕,严密注意敌情。下岗后,夏侯排长批评了我们,他说:“敌人离我们这里不过十几里路,随时都有可能向我们进攻,决不能因为我们少年排阵地上有人睡大觉,敌人偷袭过来,使兵工厂受到损失。”他还讲了许多革命军人应当守纪律听指挥的道理。他对犯了过失的战士批评很严肃,讲道理又那么亲切和耐心。

夏侯苏民还注意在战士中间培养骨干,协助党支部将一批先进的战士吸收入党,如许兴栋、王森就是经他培养教育介绍入党的,成为少年排的骨干,后来都成长为我军的军级干部。

王森回忆道:

在兵工厂驻地圈杨家村,一天课后,夏侯排长找我谈话,对我讲了许多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知识。1936年到1938年,我的家乡(蓬莱二区)一带有地下党和“民先”活动,我是个学生,受到一定影响,可是夏侯排长讲的共产党不光坚决抗日,还要解放穷人,以及关于共产主义一些初步知识,我还是第一次听到。他给了我两本油印小册子,一本是“六大”党章,一本是?党的建设?.他要我好好读,读后再找我谈。那时党组织不公开,党的小册子是秘密的,从磨破的封皮可以看出,不知经过了多少人的手,多少人读过它。我如饥似渴地读了两遍,似懂非懂。当时我和许多青少年一样,怀着满腔热情参加八路军,只是为了抗日救国。夏侯排长又多次找我谈话,我的觉悟水平有很大提高。我对党和共产主义的认识虽然还很肤浅,但是对共产党非常敬慕,感到参加党很光荣。我向他提出入党要求,他高兴地答应做我的入党介绍人。次日,他通知我到连部去,连政委(那时营、连都设政委)找我谈话,要我填写入党登记表。我认真地填了表,在介绍人一栏工工整整地写上“夏侯苏民”四个字。难忘的1938年11月!说来也巧,就在这段时间,我的童声嗓音变了,我好像从一个幼稚无知的少年,忽然长大了许多。我牢记政委和排长对我的教诲:做一个共产党员,要执行党的决议,遵守党的纪律,不论平时还是打仗,都要在战士中起模范作用。

激战雨山,保卫团部

1938年11月,五十五团从黄县回师蓬莱,在雨山附近与顽军蔡晋康部队进行战斗,战况十分激烈。夏侯苏民奉命指挥少年排警卫团部,多次击溃敌人,保卫了团部,胜利完成了任务。

王森回忆起这次战斗,说:

五十五团奉命回师蓬莱,部队从黄县圈杨家出发,经过一夜行军,拂晓在蓬莱雨山附近与敌遭遇,枪声从山下村子传来,原来是蔡晋康进犯蓬莱城的部队。我军奉命截击敌人,先头部队接火后,双方都拼命抢占附近高地,三连随团部迅速占领了雨山北坡。夏侯苏民率领少年排一直警卫着团部,没有后退一步。战斗在激烈进行,五十五团的团旗始终在雨山上飘扬。这里是全团的指挥中心,也是敌人竭力攻击的目标。敌人几次逼近我们,三连副连长牺牲了,一些战士挂了彩,少年排始终坚守阵地,英勇还击,几次把敌人打退,整个战斗打得很激烈,从拂晓一直打到下午4点半钟,敌被消灭一部分,狼狈向南逃窜。傍晚,部队从雨山撤下来,路过徐家集,稍事休息。这时,部队经过一夜行军,一天激战,带的干粮早已吃光,战士们又饥又渴又累,当时徐家集村的场园上堆满了花生,随手都可以拿来充饥,但是谁也没有动一粒花生。

部队在徐家集北部休息一天,次日,奉命增援蓬莱城。五十五团前身是“三军二路”,干部战士几乎都是蓬莱人,回到家乡,保卫家乡,是每个战士的心愿,因此士气非常高涨。

三连的任务是驻守蓬莱西门外的紫荆山。这里居高临下,山虽不大,却是守卫蓬莱城的战略要地,山上有座庙,筑有工事,这里如果失守,蓬莱城就无险可守了。

在我们守卫紫荆山那段时间里,虽然没有发生过战斗,但是部队时刻处于战斗状态。少年排像其他排一样经受了锻炼,很好地完成了守卫任务。夏侯排长不论在雨山战斗中还是在守紫荆山过程中,除带领我们执行战斗和守卫任务外,部队的训练和政治教育从未间断。他消瘦了,因为他比我们累得多。

经过一个多月军民共同奋斗,敌人对蓬莱围困解除了。三连换防水城,少年排的防区还是水城城门一带。这里是我非常熟悉的地方,解围以后的群众对我们更加亲热。

在我们驻守水城期间,我军收编掖县沙河一支起义部队,改编为五十五团三营,三连划归三营建制。这时我被提升为班长,夏侯苏民还是我的排长。12月底,我和少年排其他几个同志调到团部。不久五十五团改编,我和团政治处一部分同志调十九旅。从此,我离开了五十五团,离开了培养我成长的夏侯排长和少年排。

1938年底至1939年初,我军保卫蓬(莱)黄(县)掖(县)抗日根据地

夏侯苏民入伍一年多时间,已经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初中学生,成为一名八路军的基层指挥员,在他英勇战斗历程的起点上迈出坚实的第一步,逐渐显露出他优秀指挥员的素质,初露他虎将雄才的英雄本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