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不愿做奴隶的人——聂耳传 作者:[日] 冈崎雄儿 著,李玲 译


前言

近年来,我们在奥运会等国际性体育比赛中听到中国国歌的机会越来越多。“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首歌原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日本翻译为《嵐の中の若者たち》。这部电影描绘及歌颂了那些投身于抗日战争、与日本帝国主义奋勇作战的青年人。

《风云儿女》首演于1935年5月的上海。抗日战争爆发后,这部电影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以雄壮的旋律和充满力量的歌词鼓舞着前仆后继奔向战场的士兵们,成为首屈一指的抗战歌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这首歌获得了民众支持,被定为国歌。

在日本,大概只有少数中国通才了解《义勇军进行曲》的历史吧,它的创作背景、它曾经是电影主题曲、它曾经经历抗日战争而后又被入选为国歌这些事情,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我之所以对中国国歌,准确地说是对中国国歌作曲者产生兴趣,是出于偶然。

这一偶然就是:这位作曲家——聂耳(1912—1935),逝世于我家乡附近的海岸。中国国歌的作曲者竟然客死于日本!可能大部分中国人也不知道吧。

聂耳在《风云儿女》上映后不久的1935年7月,溺死于神奈川县藤泽市江之岛西侧的鹄沼海岸。1954年,当地民众为了悼念夭亡的邻国作曲家,将海滩一角围起来,建造了纪念碑。我当时是个小学生,经常到纪念碑附近玩耍。就从那时开始,这个名字里有“四个耳朵”[1]的人在我心中留下了痕迹。

大学毕业后,我开始从事与中国相关的工作,没想到又一次遇到幼年所见的“四个耳朵的名字”,这令我心绪不安。有个中国人在闲谈中和我说:“我国国歌的作曲者听说是被日本人杀害的。”他看着我震惊的表情,又加了一句:“确实有这样的传言啊。”

聂耳不是死于事故(溺死),而是被杀死的!果真如此吗?——当时我在工作中也意识到日中两国国民要做到相互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我深切地体会到了解邻国国情,特别是了解日中历史的重要性。

如果真有他杀这种说法……虽然1972年好不容易恢复了邦交正常化,但当时两国关系仍然不稳定。我想如果不寻根问底,那么和事实相异的“传言”就会广泛散布开来,我感到有必要厘清误解,然而当时我却无暇顾及。

1995年12月,我终于有机会探访聂耳的出生地云南昆明。我工作的日本国际贸易促进会由经济界精英组成了一个代表团,我亦随行。工作结束后,我突发灵感,决定去瞻仰聂耳的墓地。我在闹市中拦了一辆出租车,向着西南方向驶出郊外,群山扑面而来。行驶不久之后,我的左手边出现了昆明的象征——滇池(“滇”是云南的简称)。滇池是云南省最大、中国第六大湖,湖面平静开阔。半山腰上有一座庄严的墓园,绿树成荫中有一座三米多高的塑像。

此后,我利用工作间隙,不断收集整理与聂耳相关的文献资料。后来我改行当了老师,利用暑假,辗转北京的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甚至深入云南省图书馆去查找资料。2001年12月,我探访至聂耳原籍所在的玉溪市,那里有一个以聂耳命名的公园,园内有纪念馆。我在玉溪买到了两本书。一本是聂耳的兄长聂叙伦所著传记《少年时代的聂耳》,另一本是玉溪当地的聂耳研究家崎松(本名刘本学)所著的《聂耳与玉溪》。后者是聂耳纪念馆年轻的女馆员送给我的。当时我正要付款,她笑着阻止我说,您不远千里从日本而来,就让我送给您这本书吧。为了回报如此拳拳之意,我心中信念为之一新。

2012年春天,我所收集的资料已经相当可观。就在这一年,为纪念聂耳100周年诞辰,《聂耳全集》增订版在北京出版。1985年纪念逝世50周年出版的旧版全集是两卷,这次增订版增加为三卷,新增加的末卷收录了相关人士的回忆录和研究论文。全集开展编撰工作时,不仅北京,就连聂耳的家乡玉溪也设立了编辑部,因此得以收录许多新发现的资料。由此,我收集资料的工作告一段落,执笔写作的条件已经完备。

莫扎特在短暂的35年生涯中创作了600多首曲子,被誉为“用音乐改变世界的天才”。莫扎特逝世一个多世纪后出生的聂耳只有更加短暂的23年生命,他短暂的一生都在近代中国史的激流中奋进,他创作的歌曲成为中国革命者的心灵支柱,因此他被称为“以歌曲为武器改变中国的天才”。

他的歌曲到底是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呢?他究竟在什么样的家庭中成长,受到什么样的教育,在何处获得社会工作的经验呢?更深入一步来看,作为他创作活动的舞台,20世纪30年代前半期的上海状况如何?聂耳不久就被民国政府视为煽动民众的革命作曲家,被列为危险人物,当他不得不逃亡日本的时候,滞留于日本的生活光景如何呢?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聂耳被誉为“革命音乐家”“人民的音乐家”,被视为圣人。但是近年来通过新的研究,聂耳的形象从“圣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真人版的聂耳形象逐渐变得越来越清晰了。本书通过考察这些研究成果并以与中国学者交流所得为基础,查证关于聂耳之死的“谜团”,同时尝试描绘出一幅没有虚饰、没有夸张的聂耳等身画像。

对我来说,研究聂耳的生涯相当于重新审视日本近现代史。要考察这段历史,我认为其原点在于如何思考与处理和近邻诸国彼此间的关系。愿本书这一微小尝试,为改善与中国及各国关系做出贡献。


[1]日语及繁体字的“聶耳”是四个耳朵。——译者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