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是我国传统流行的民谚。可是,2018年5月18日,在杭州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在开场就说:“柴米油盐酱醋茶,已经是老皇历了,现在应该是茶米油盐酱醋柴。”
其实,茶是健身的饮料,已成为全国人民举国之饮。把茶从开门七件事之末提到之首,不仅体现着今天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环境的美化,更能说明的是文化的繁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我们中华民族5 000年的文明画卷,卷卷飘扬着清幽芬芳的茶香。有人说,无茶不成诗,无茶不成书,无茶不成事,无茶不成市,无茶不成才,无茶不成……这样说并不夸张。
无茶不成诗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发展源远流长,而茶诗是最引人注目的一部分。我国历代有茶诗诗人890余人,咏茶诗篇3 500多篇。体裁有古体诗、律诗、绝句、试帖诗、宫词、联句、竹枝诗、宝塔诗以及新体诗歌等,题材包括名茶、茶人、煎茶、茶具、采茶、制茶、茶园以及庆贺、哀悼、茶功能和名泉……茶诗中的一些名句含义非常深刻,逐渐形成了特有的典故或成语。茶诗不愧为中华茶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唐代是我国诗的盛世,饮茶之风逐渐盛行。写过茶诗的诗人有130余人,茶诗共计580多篇,以饮茶闻名的卢仝,《饮茶歌》(也称《七碗茶诗》)咏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诗中尽情抒写了七碗茶的愉快欢乐。白居易写有茶诗50多首,《琴茶》《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山泉煎茶有怀》等是他的代表作。元稹写过《一字至七字诗·茶》,这样的宝塔诗在茶诗中实属少见。
宋代写茶诗的诗人共有260余人,现存茶诗1 200余篇。北宋范仲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可与卢仝的《七碗茶诗》相媲美。苏东坡有茶诗70多篇,《汲江煎茶》《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等都是其名作,他把茶人化,“从来佳茗似佳人”,韵味无穷。
元代,因蒙古族与汉族生活文化上的差异,茶诗比唐宋时期少,但也有茶诗诗人130余人,茶诗300余篇。耶律楚材的《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就是佳作。
明代有茶诗诗人120余人,写过茶诗500余篇,以文徵明最多,他写诗150多首,其中茶诗30多首。
清代有140余人写过茶诗550余篇,最多的是厉鹗,共有80多篇。郑板桥写有茶诗20多首,每首都通俗易懂。他的《竹枝词》“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描写了一位劳动少女大胆执着追求爱情的内容,生活情趣非常浓厚。清代乾隆皇帝也写了许多茶诗,其中多是咏龙井。毛泽东主席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饮茶粤海未能忘……”,说明他早就爱好饮茶,也写茶诗。
茶是文明和友谊的象征。品德情操、茶风茶德,在茶诗中都有鲜明的反映。以茶会友,客来敬茶,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俗礼仪。
无茶不成书
书籍记载历史,记录知识。说茶之书是书籍的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共刊印过各种茶书204部,其中唐代16部,宋代47部,明代79部,清代42部,明代是刊印茶书最繁荣的时期。
《茶经》为唐代陆羽所著。全书7 000多字,分三卷十节: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饮,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茶之图,内容丰富翔实,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茶叶专著。
古典名著中被称为“四大奇书”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都有生动丰富的茶故事茶文化内容,客来敬茶的优良传统贯穿其中。《西游记》中茶故事的描绘惟妙惟肖;《水浒传》中许多英雄在茶坊中听闻信息,遂投奔梁山泊称雄;即便描写封建社会统治集团相互争斗的《三国演义》,也至少有8处提到客来敬茶的传统礼仪。《金瓶梅》说西门庆系市井俗人暴发户,不喜饮高雅清茶,最爱干鲜果、花卉配料的各种营养茶、香茶,书中第二十一回“吴月娘扫雪烹茶”中的“白玉壶中翻碧波,紫金杯内喷清香”,故事生动,至今流传不衰。
清代曹雪芹著的《红楼梦》,全书120回,涉及茶事270多处,一部《红楼梦》,满纸茶清香。书中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提到贾母不吃六安茶,而吃老君眉白茶。妙玉对宝玉说:“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这些话说得既诙谐又生动。这一回又提到贾府的小茶盘、小盖盅、白盖碗、绿玉斗、竹根大盏、玉质酒杯、点犀杯、花瓷等九种茶具珍品,传递了丰富的茶文化知识。
清代蒲松龄为撰写《聊斋志异》的狐仙故事,在自家蒲家庄大路口来往行人密集的大树下,摆设凉茶摊,以茶换故事,行人只要说出一个故事,茶钱分文不取,他将故事都记录下来,终于将许多狐仙故事编成一部动人的小说。
清代吴敬梓著的《儒林外史》中记录了三个茶故事:秦淮河船上煨茶,成老爹以茶代饭,画家盖宽卖茶。小说以辛辣的笔墨描写清雍、乾年间科举制度与政治制度的腐败,揭露清康乾盛世的阴暗面。
清末刘鹗著的《老残游记》,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卓越成就,在茶文化方面虽然只有第九回短短一段话寥寥几行字,但别具一格,说明高山野生茶汲采山顶清泉水,又用松花做柴,沙瓶煎煮,这三合其美煮出的茶,吃了又香又甜,清爽异常,可以说是茶中之极品。
总而言之,无茶不成书。茶书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学问。
无茶不成事
茶是办事的媒介。婚姻大事,就与茶有密切的联系。茶树是常绿树,以茶行聘象征着爱情的坚贞不移和永世长青。于是,我国从唐代开始,就以茶作为高贵礼物伴随女子出嫁。明代有“定亲茶”的记载。郎瑛《七修类稿》提道:“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明清以后,江南各地特别是福建等流行婚姻“三茶”礼,即订婚时“下茶”,结婚时“定茶”和同房见面的“合茶”。今八婺之浦江,仍流行订婚“吃茶”礼。当地将吃茶称为“食茶”,先由男方托媒人到女方家提亲,若男女双方对婚姻同意,就确定“食茶”日子。食茶那天,男方应送女方长辈和亲房若干礼盒,俗称“纸包”“斤头”。“食茶”谈妥“定头”“送礼”,即男方送女方聘金、财礼,女方送男方妆奁等条件,婚姻就定下来,只等择日结婚了。同时,茶又是丧事祭奠亡人的礼品,这说明民间办“红白事”都少不了用茶。
旧时民间流传着“穷不可与富斗,民不可与官斗”的俗话。于是,民间许多民事或刑事纠纷,都通过吃茶调解来解决,并流行着“吃讲茶”的调解形式,即双方到茶馆调停解决纠纷。吃讲茶先在茶馆安排好座位,桌上放两把壶嘴相对的茶壶。双方入座后,老茶官要求双方态度礼貌恳切,不得要挟对方,更不能大打出手,然后边饮茶边由双方申诉理由,老茶官则公正无私,分清是非加以解决。“吃讲茶”一般具有调解民刑纠纷的社会功能,庭外调解,当今司法部门还是提倡的。
茶象征友谊。不仅亲友之间寄赠新茶、名茶以示关怀问候之意,即使国与国之间也以茶作为交往的礼品。1971年美国基辛格博士秘密来华访问,周恩来总理用明前龙井茶招待他,饮后,他赞不绝口。在临回国时,周总理又送他两斤龙井茶,却在飞机上就被同僚们分光了。1972年2月,毛泽东主席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时,赠予他四两武夷大红袍。尼克松接后神情不悦,周恩来总理察觉后马上解释:“总统先生,主席把‘半壁江山’都送给您了!”“半壁江山?”周总理笑答:“武夷大红袍是中国历代皇家贡品,一年只有八两,主席送您四两,正好是‘半壁江山’呀!”
无茶不成市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茶,是我国古老闻名的饮料,早在1 700多年前它就进入了市场,当时扬州一带,茶水已在市上零售。陆羽《茶经·七之事》和《广陵耆老传》同载:扬州有一老妇,每日独提茗器罐上街卖茶,生意红火,但罐内茶水不减,所得茶钱皆济贫救苦。时人认为她是怪人,报之于官囚禁狱中,老妇夜遁而去,不知所终。这虽是传说,但说明茶已入市。
到了唐代,饮茶之风兴起,各地云游僧人沿途投宿,寺院常备茶水款待,其他商家也仿而效之。到了天宝年间,邹、齐、沦、棣,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这说明民间茶坊、茶肆已较普遍。
宋代茶馆有了更大发展,尤其是南宋最为兴盛。当时都城临安(杭州)人烟稠密,商业发达,茶馆林立,茶馆不仅是过往客商解渴消疲之场所,更是士大夫约友会聚之处,商家洽谈业务、中介雇人之所。
元明清各代,茶馆持续兴盛。明太祖朱元璋改饼茶为散茶冲泡即饮后,推动了茶馆的发展。上海豫园“湖心亭”茶馆,是明嘉靖年间所建。明末,绍兴的斑竹庵有禊泉,泉边设有“禊泉茶馆”。清代茶馆兴盛,遍及各地,知名者至少有上万家。张一元茶庄,是北京的老字号茶庄。汪裕泰茶栈创办于道光二十七年,内设“饮茗室”。在广州,有三如楼、惠如楼、莲香楼、天香馆等。杭州文澜茶阁,位于西湖边孤山路,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除大厅外有包厢20个。西湖藕香居茶室,其茶色、香味无一不佳。明清以来,在依山傍水的水陆交通枢纽,过往行人客商稠密的州县或农村集镇,都有茶摊、茶店、茶馆开设。当时八婺之兰溪县,茶馆有早茶、午茶、晚茶之分,鼎盛时共达195家。有的茶馆挂有茶联留客,如“品茶兰味佳于酿,几听松涛恍在山”“莫言茶馆无幽处,自有清风助兴怀”“味含汀水疑三峡,香籍蒙巅品二泉”等。民国时期,茶馆沿袭清末状况,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度衰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市茶馆公私合营,农村茶馆由合作集体统一经营,交钱记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茶馆在城乡都有了新的发展。规模较大的称为茶楼,有的不仅供应茶水点心,还备酒菜,茶酒合营。到2014年底,金华市区共有茶馆10余家。2016年“金华茶馆联盟”隆重成立,同时开展星级茶馆评定,至今已评出三星级茶馆12家,四星级茶馆7家,他们是金华茶馆联盟的主力军和核心力量。
无茶不成才
古往今来,不论王宫贵族、文人士大夫,还是平民百姓,都离不开茶的滋润。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对人体有益的各种成分含量适中,饮茶可生津止渴,促进消化,旺盛生命力。人们边品茗,边思考,心态沉着稳定,思想升华,敬业心由此产生,在观察社会发展与自身差距中逐渐进步成才。即便体力劳动者,也可饮茶解渴,恢复体力,不仅完成当天劳作任务,更可熟能生巧,积累成才经验。特别是边民,他们饮食牛羊肉,饮茶可去腥除腻,有“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故古人认为“苦茶久食益意思”即茶可开发智慧,增长思维。近代许多名人作家,认为饮茶可自得其乐,增添生活趣味、生活活力,时而产生“灵感”。清乾隆皇帝在皇位更迭时,有官员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皇帝却说:“君不可一日无茶也。”毛泽东主席每日清晨都饮一杯浓热的龙井茶。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酷爱煮茶品茗,终生信奉“茶取养生,衣取蔽身,食取充饥”,后人欲己成才必当效之。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茶正在融入“一带一路”,推向海外,推向世界,成为中国与世界合作交流的桥梁和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