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言 谜题的揭示

英格玛全书 作者:萧萧树 著


引言
谜题的揭示

「严重剧透,慎读」

 

按照古希腊悲剧的体制,此处以文字简介代替歌队,讲述一下英格玛的故事:“英格玛”在古希腊语中意思是“谜”,它也是二战中谢尔比乌斯公司为德军制造的密码机的名字,还是一支德国New Age(新世纪)音乐项目的名字。这部剧本以“英格玛”为名,也包含了三个历史,即密码史、机器计算史和数理逻辑史。

 

《英格玛I(语言之谜)》中登场人物是图灵、罗素、波普尔和维特根斯坦。故事发生在一个机器可以进行思索的未来。

第一场“图灵测试”:图灵像白雪公主一样吐出毒苹果,继而被唤醒,与AI(人工智能)世界进行了对话。此时的AI开始对哲学问题感兴趣,他们会提出“我们从何而来”这样的问题,并称图灵为上帝。这场对话仿佛是图灵在对自己进行图灵测试,对话中谈及图灵通过生物构形素的作用来解释生命的历史。并且AI告知图灵,“哲学”问题在一个只有数字运算的世界发生了。

第二场“国王学院”:图灵了解到,AI世界发生了机器人的“自杀”。人类创造AI,因此是AI的上帝,但它们的上帝人类却是智能上低于AI的生命,它们质疑自己的道德律是否受限于智能的局限性。罗素醒来,他曾在最后的录像中提到“智慧”和“道德”的关系,并且想到一次关于“道德问题”和“语言问题”关系的哲学事件,那便是发生在国王学院的“拨火棍”事件。罗素复制了这一场景,他们重现这一事件,为AI解释道德律。

第三场“语言游戏”:图灵、罗素、波普尔和维特根斯坦全部重新醒来,他们本身是数据的模拟,但却似乎拥有自主意识。在此,语言游戏在此并非维特根斯坦对语言系统的定义,而是一个隐喻。图灵讲述了人类密码的历史,讲到巴贝奇、波兰三杰、英格玛、图特、巨像机器和早期电子计算机等故事,他认为人类的语言就像密码一样隐藏了真实。但意义是什么?是准确的“0和1”组成的逻辑系统,而对于“智慧”和“道德”命题的诸多问题,一个“不完备”的逻辑系统怎样才能做到合理?四位先哲各自讲述其观点。

第四场“道德命题”:AI世界重现了维特根斯坦与波普尔关于道德命题的争论,争吵的最后,图灵提出了核心问题,即道德可以通过逻辑演绎吗?机器人的“自杀事件”被揭示,AI世界存在一种“同巢文明”,而引发一个独特的机器人自杀的思维冲突便是:一个更高的智慧不一定拥有更高的道德,由此看来,智慧和道德律并无绝对关系。四位先哲了解到这种分裂在人类与AI共生的时代非常显著。但同时,自杀事件也是一个更大的“密码”等待他们破解,是AI世界在对人类世界进行的“图灵测试”,它是这样一个递归循环:人类社会的道德律抑制了AI世界的发展,AI该如何对待这些已经丧失创造力的人类“上帝”呢?因为AI没有自我的道德律,所以他们用数据复活了四位先哲,这四位先哲如何对待那个自杀的机器人,AI世界就将以此为准绳对待人类世界,四位先哲需要作出正确的判断:如果他们认为道德思考引发的自杀是错的,即赞同AI对道德的漠视,人类就将被消灭;如果他们坚持人类的道德,AI将会继续在道德冲突中自杀,AI世界也将毁灭。

第五场“自由意志”:四位先哲面对这一两难的抉择,开始思考“自由意识”“道德”“灵魂”和“智能”等问题。是否如同分形结构一样,简单的法则创造出复杂的并趋于混沌的结果?图灵相信,一定会如此,意志也是巨大数据产生的灵性。图灵回忆自己在普林斯顿进行图灵机模型的思想实验时想到的那些结构,他天真地信仰着数学的创造力,如同图灵机一样可以产生出远远超越人类认知范畴的“美”。四位先哲决定,他们不会对这一问题进行正面的解答,而是交予更高的智慧—AI—自己处理,他们离开了。

第六场“神的选择”:“上帝”们留下自己的叮嘱,再次消失在未来。而AI自己做出了选择,将人类与AI世界分开,他们将各自书写各自文明的故事,也等待新的故事,但总有一种和谐会在宇宙的不同文明中产生共鸣。

 

《英格玛II(数学之诗)》中登场人物是雪莱、拜伦、玛丽·雪莱、艾达和巴贝奇。故事发生在《英格玛I(语言之谜)》故事的未来若干年之后,人类作为失败的道德律载体与AI世界进行了彼此隔离,而AI发现了一个问题影响了他们的进步,这个问题核心便是哥德尔在证明了不完备性定理之后,晚期哲学中提出的“心与脑”的问题,也是先验真理的问题,它引发了AI对自己世界观的质疑。从而AI回顾历史,追根溯源,找到了早期提出“造人”理论的玛丽·雪莱和早期提出“机器创造艺术”的程序之母艾达·拜伦。于是,AI又创建了这个场景,在诗人与科学家重生的世界,一座时间之门将两个场景分开,一边是诗性的,拜伦、雪莱和玛丽重现其中,写诗、思辨和对话;另一边是科学的,属于巴贝奇和艾达,在其中运算、设计和解答。而冥冥之中,两个场景却是如此相通,最后,时间之门被打开,他们相遇、相融。

第一场“科学怪人”:玛丽·雪莱在未来的世界醒来,她的“科学怪人”被重新认知。而这一构想源自于当时时代的科学进步,伽伐尼通过电击青蛙实验证明了生物电的存在(其侄阿尔蒂尼第一次做了电击人实验)。这一发现影响了科学、哲学和艺术等诸多领域,雪莱相信一种“自然主义”和“人的再生”,这些思考都促成了对于人“从何处来”的哲学问题的新的认知。玛丽和雪莱醒来,回忆1816年的夏天,英格兰的天才们在瑞典的暴风雨中写诗、思索,他们唤醒了拜伦,拜伦质疑自己的再生,玛丽告诉他,正是他从未谋面的女儿“数学女巫”艾达,构想了这样的AI世界,因为人类的诗情画意必将永恒,必须被长久地记起!

第二场“通用机器”:拜伦通过时间之门,看到了女儿艾达的故事,艾达是幸运但又不幸的,她的基因中带有着诗的狂想,她的思索中充满数学的缜密。艾达与巴贝奇对话,回忆他们过去创造差分机的故事,并且讲到了合作结束后各自的思考。艾达的宏伟设想中,机器可以写诗、作曲、创造艺术,而这狂想的种子,仅仅是巴贝奇与她参观的提花机。这多么奇妙,他们的复活,源自于他们的构想,如果没有那种构想,他们便不可能复活:时间之门似乎联通着过去与未来,而所有存在都是一个整体。

第三场“心与大脑”:时间之门将诗与数学的两个场景分开,两个场景形成了荣格共时性一样的结构,最终引出哥德尔心与大脑的问题。对话结束后,时间之门打开,拜伦与艾达重逢,诗与数学重逢。

第四场“墨菲斯托”:巴贝奇与AI世界做了一场交易,人类重新回归,为AI世界提供独有的灵感,而这同样是一个整体,是文明最终的和谐,文明会将宇宙的整体作为其思考的元素,从而解答自己的存在,这一整体,是不尽的循环

 

《英格玛全书》构建了一个GEB(集异璧)式的思想框架表达的故事,是首部关于人工智能、思维认知的哲学概念剧。而在剧作故事之外,作者还为其添加了相同体量的注释,使其尽量完备,其中包含数理(英格玛的加密和解密、康托尔的对角线证明、图灵机与莱姆达演算、分形几何、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证明、从凯撒密文到RSA(公钥加密算法)系统的加密与解密等);文学(如萧伯纳作品《千岁人》、拜伦及雪莱的诗剧、玛丽的《弗兰肯斯坦》等);历史(如卢德派和法国革命、波兰三杰的故事、从莱布尼茨到康托尔到罗素到哥德尔的300年的数理逻辑史等);社会(如阿奎那对上帝的证明、卡尔·波普尔与开放社会、雪莱的无政府主义宣言、罗素对于道德与智慧的思辨等)等内容,因之称作《英格玛全书》,但其本质是一部文学作品,其更多是表达对于那些思想的钻石中所呈现的人类诗情画意的感动,它的主题是在展现一种人类精神的特质,在任何时代,那种深刻的自省和对更宏大的世界的野心,这种平衡之中体现着的人类的理性光芒……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