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的话
读者朋友,你我都是21世纪的人了。倘若回头看看,在刚刚过去这100年里,有一位屹立于咱们中国文化土壤上面的重要人物——老舍,想来大家都不陌生。
老舍,他是上世纪直到今天,广大读者和民众最熟知的名作家之一。当然,他自己是不大喜欢用“作家”这个叫法的,他总好自称为“写家”。
他那贫寒的出身、那多产的创作生涯、那诸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之类极得大众好评的作品,甚至还有那非同凡响的人生结局,无一不是从大众读者到文人教授们,谈也谈不完的话题。人们爱谈老舍,几乎就像是平日里提起了邻里之间一位慈祥的老者那样感到亲切。至于他的书中跟剧中走出来的祥子、虎妞、祁老人、大赤包、程疯子、常四爷、王掌柜的等等,大家不单喜欢用这些活生生的形象,比喻自己身边儿的张三李四,来了兴致,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儿的,还说不准会开上个长短不拘的“老舍作品讨论会”。
老舍作品当中的人物和故事,早已经在咱们中国人的生存中间,扎下了深根。
不过,这么说来,写家老舍,好像早已没了被遮蔽的秘密可言,他的人生跟作品,说起来似乎也可以被认为是再不存在什么理解上的障碍与认识上的盲区了。
其实呢,情况还远不是那么简单。
我个人参加老舍研究,已然有40年,可总有一种感觉挥之不去。那就是:我们对老舍艺术“黑匣子”的解密工作,虽说经过了一代又一代研究者的不懈努力,收效多多,却还不能说是大功告成。老舍,恐怕还远谈不上是不再存在社会历史遮蔽和文化艺术密档的、可以叫人们一览无余的写家。
这里,咱们不妨就从老舍人生和创作中一些特点说起吧。他的作品:
——牢牢坚守着“国家至上”的信条;
——格外关心的是国人们的道德与心理变化;
——总是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恋京”情结;
——专门描写而且擅长描写旧日里北京下层市民的凄苦命运;
——语言运用上特别依赖于“京腔京韵”;
——笔下写的往往是底层社会悲剧,却又有些让人诧异地处处显示出幽默优雅的格调;
——除了小说、话剧等主打门类,他在曲艺、小品文、散文、新诗旧体诗、戏曲、文论等等方面也多有建树和创造,方方面面的作品又总是大俗大雅、雅俗浑然。
老舍本是位个性特点大大异乎寻常的艺术家。上边这些老舍之为老舍的地方,或者说有的简直就是老舍独一无二的“绝活”,咱们还多半是只知其然,却不曾刨根问底深究出来个所以然。换句话说,对老舍在中国文坛上怎么就能艺术上独树一帜的子丑寅卯,他的读者和观众,也许还缺少准确的挖掘。
我们不能不用心地去寻找跟解读写家老舍人生与艺术的“黑匣子”,不能不从发现跟解析老舍隐秘的人文卷宗做起,层层剥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