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惨死

伟人的困惑:治国者卷 作者:范炯 著


惨死

果不出赵良所料,该来的还是来了。公元前338年,在位二十四年的秦孝公去世,太子嬴驷即位,这就是秦惠文君(后称秦惠文王)。闭门不出已有八年之久的公子虔终于有了出头之日,他联合着公孙贾和一班宗室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得到新君的支持后,立即带人前去实施逮捕。

商鞅仓皇出逃,一路跋涉,来到边境的关口时,早已累得疲惫不堪,想到旅店里住一宿,店主人却说:“商君有令,留宿没有证件的人,是要判罪的。”自己交不出证件,只得到僻静处坐待天明。借着清冷的月光,呆望黑黝黝的山岭,他不禁叹息道:“谁料这严法厉禁竟会落到自己的头上呢!”一时思潮澎湃,反而忘掉了那夜风的刺骨。朦胧闻得野店鸡啼,须臾已是此起彼应,料知关门将启,也不敢去找关吏,急急打点了,趁乱悄然混出关去,来到了魏国。偏偏魏国仍记着诱执公子卬的旧仇,不仅不予接纳,还以害怕得罪秦国为借口,重新将他送入秦境。

商鞅无奈,只得回到自己的封地商、於,召集亲信和民兵,真的造起反来。然而,以区区十五邑的力量对抗强秦,何异于以卵击石?商鞅率兵刚进至郑地,便被政府军击败,贵族们擒杀了他还觉得太不解恨,又把尸体弄到咸阳,车裂为五块,陈于市间示众。他的全家也同时遭到残酷的杀戮。

我们有理由推测,商鞅被杀前可能还考虑过同赵良谈话以后一直萦绕于胸,但始终没有想清的那些老问题。

他死了。以反叛的罪名被载入了秦国的史籍。然而他错了吗?后来,战国的大思想家荀子曾西游入秦,看到那里人民朴拙,百吏肃然,既无朋党比周,也无以权谋私,政务都依法办理,不见拖延和积压,不由大为称赏,惊呼自己发现了秦人连续几代不断取得胜利的原因。这原因何在?不正是商鞅的改革为秦国法治建设打下了基础吗?荀子的学生韩非明确指出:孝公、商君死后,“秦法未败”。原来,他们的继任者玩弄的也只是逆取顺守的政治策略,在消灭商鞅全家的同时,又把改革的成果全部保留了下来。汉人赞扬商鞅“尽公不顾私”,一心想着耕战,才造成了秦国的富有和强大,甚至还认为,连秦始皇能够统一天下,也应追因于六代以前的秦孝公。商鞅之于秦,功臣乎?罪人乎?实已不辩自明。而且,据说秦人妇女儿童都能背诵商君之法的条文,到战国后期,各国都有收藏商鞅著作的人家,他对战国历史的影响恐怕也是他同时代的许多人都无法企及的。

但他确实没有像百里奚那样赢得秦人的尊敬和怀念。车裂了的尸体陈于咸阳市,观者如堵,没有人说过一句同情话。这种结局,赵良曾于事前指出过,商鞅自己似乎也有预感,不然,就不会去同赵良进行那番关于是非功过的讨论了。

何以竟至于如此?商鞅到死也没有弄清楚。因而这寻找答案的任务也就留给了后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