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初盛唐诗词人物
王勃:不要崇拜哥,哥只是个天才
01
大唐上元元年(674),虢州(1)的深牢大狱中,一个二十四岁的小伙子颓然地倚靠在牢墙上,两眼空空地望着前方。他因杀人罪锒铛入狱,正等候秋后处斩。
入狱有一段时间了,他还是难以置信:“怎么可能?我竟会落得如此下场?这一定是一场梦,一场梦!明天醒来我就可以重新站在阳光下了吧。”
此时,一个身材粗壮的狱吏走过来,一反平日的冷漠,立在门外颇为同情地看着这个年轻人,心中暗暗叹了一口气:“唉,这么有才的一个人,当真是可惜了。”
打开牢门,却还是惯常的冷酷声调:“王勃,时辰到了!”
……
九年前,某个春日,唐高宗李治在宫中的高台上望着不远处新建成的乾元殿,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国力昌盛,我大唐威武啊!
此时,一位侍官呈上来一份折子,说是朝廷官员送呈的一篇《乾元殿颂》。高宗展卷,只见文章词意壮美,妙笔生花,忍不住连连惊叹:“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啊!”
此颂文的作者正是王勃,时年十五岁。
一年之后,十六岁的王勃,参加朝廷不定期举办的特科(2)招考,一举高中,官授朝散郎,从七品,相当于副县长级别。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该扔。在我们芸芸众生还在为考个重点高中而狂报补习班的时候,王勃同学已经可以在政府大楼里端坐了——这是为什么呢?
看来,是时候亮出王同学的显赫家世了。
02
650年,王勃出生于山西龙门一个名门望族加神童世家,族中牛人如云。
爷爷王通是隋朝的文化名人,私人教育家,“十五为人师”,门生遍天下;爷爷的弟弟王绩是十一岁就名动京城的“神童仙子”,五言律诗奠基人,个人代表作《野望》在当时家喻户晓;爷爷的哥哥王度是《古镜记》的作者,开唐代传奇(3)之先河;王勃的哥哥王勮也是天才少年,二十岁就考中了进士!
此处必须郑重说明一下,在唐朝考进士那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每年不过录取三十人左右。这意味着如果你不是省状元,几乎没戏。所以在唐朝五十岁中了进士是很值得骄傲的事。
爷爷哥哥们已经很牛了对不对?可我们的王勃更牛,将家族的神童基因发挥到了极致。他六岁开始写文章,“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九岁时读隋唐超级大儒颜师古注释的《汉书》,居然给老颜挑出了一箩筐的错误,撰了十卷长文名为《汉书指瑕》。
这就好比今天一个九岁孩子,读了《唐诗三百首》,然后写了一本比《唐诗三百首》还厚的书,论证书中诗词注释的谬误。搞得王勃老爹的好哥们儿杜易简(4)深受刺激,出门逢人就讲:“哎,你知道吗?我们隔壁老王家的孩子啊……”巴拉巴拉一堆。就这样,九岁的王勃已经开始在大唐的文学江湖发出耀眼的光芒。
接下来更是牛无止境,王勃十三岁就开始到处给官场政要投简历找工作。十四岁直接上书当朝宰相,直抒政见,针砭时弊。宰相读罢击节赞叹,大呼神童,当即就向朝廷人事部写了封推荐信。十五岁呈《乾元殿颂》,十六岁已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出名甚早,年少得志。
王勃十几岁时已经到达绝大部分人一辈子也到不了的高度,前途犹如探照灯,光芒耀目。然而,站得越高也就意味着,如果哪天一脚踏空就会摔得越惨。
03
有才华的人向来不缺机会。到长安没几天,自带神童光环的王勃就被沛王(5)挖到自己王府做编辑。从此鱼跃龙门,成了土豪皇二代的好哥们儿,一帮未成年人整天一起上街喝酒,斗鸡泡妞。可惜天才的人生注定是坎坷的,风光过后,老天爷决定开始虐他了。
当时,唐代上流社会的王公贵族们都流行玩斗鸡,沛王和弟弟英王更是其中的资深玩家。
一次兄弟俩又组织了斗鸡大赛,沛王就命王勃写一篇斗鸡的檄文助威,也相当于向英王的鸡下战书。
没想到王勃随手一写就刷了屏,这篇文采飞扬的《檄英王鸡文》被斗鸡爱好者们疯狂转发分享,还在留言区热烈讨论到底哪个王爷的战鸡更厉害,就差设赌下注了。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未成年人玩耍逗乐的小插曲,让王勃在青云直上的路上来了个急刹车——唐高宗看到这篇檄文勃然大怒,下令将王勃逐出王府,解除一切职务!他触碰到了帝王家最敏感的那根弦。
唐太宗李世民是怎么当皇帝的?玄武门之变,杀兄弟,逼父退位。唐高宗李治当太子的过程,虽然没到腥风血雨的程度,那也是惊心动魄,暗潮汹涌。王勃以为写篇檄文只是玩耍助兴,但在皇帝眼里就是煽风点火,挑拨离间。到底是太年轻啊!
就这样,一个位居初唐诗坛四大天王之首的青年文豪兼朝廷命官,一下子成了一个无业游民。一个阳光淡淡的午后,十九岁的王勃背起单薄的行囊黯然走出了沛王府,站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他轻轻叹了一口气:而今之后,当何去何从?
04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在唐代凡送别必写诗,不写诗不是好哥们儿。
这首大名鼎鼎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王勃在长安期间写给要去建设大美四川的朋友杜少府的。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当杜少府读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时内心会崩溃到什么程度:大哥,你把境界拔得那么高,让我怎么回啊?!
按照当时的习俗,这位可怜的杜少府是一定得写一首诗回赠的。于是毫无悬念,在王勃这首诗的强大气场下,杜少府的回诗并没有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哪怕一丝的墨迹。
刚刚失业的王勃,决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毕竟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嗯,不如,就去杜少府所在的蜀州吧。
正所谓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四川的各地官员听说文坛天王要来了,一个个激动得睡不着觉,纷纷派下属在驿站围追堵截,偶像所到之处不仅管吃管住,还兼陪游山玩水——古代追星也疯狂啊!
在这期间的某个深秋之夜,十九岁的王勃在皎皎月色下又写出了一首撼动诗坛的作品——《江亭夜月送别》。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原来,别情也可以写得如此优美含蓄。简单的二十个字,没有写泪水涟涟,也没写依依不舍,所有的离情都凝在一个“寒”字之中,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这,就是高手。
跋涉了一个又一个城市的山水,别过了一拨又一拨的粉丝,一晃居然三年已过。吃多了麻辣烫、酸辣粉,王勃开始想念长安的肉夹馍和刀削面了。
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嗯,是该回长安了,我还年轻,还应该有所作为。
05
回到长安后,在朋友的力荐下,王勃去做了虢州参军。但王勃怎么也没想到,一入官场,老天爷又开始虐他了。而且虐况升级,彻底翻车!——在虢州,他一时心软私藏了一个逃跑的官奴,后来怕被人举报,居然一时糊涂把官奴给杀了。
完了,杀人偿命,死罪已定!就在大家都唏嘘感叹一代天才即将陨落时,注定王勃命不该绝,适逢唐高宗更改年号,天下大赦,王勃就此逃过一劫。
说起来,王勃的这桩杀人案到现在依然是疑点重重,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居然会杀人?在一些唐代著述中就指明王勃是因恃才傲物,得罪了同僚,被人设计构陷。
这也不无可能,天才的致命弱点往往就是智商发展太快,可是年龄小情商跟不上啊!那就容易特立独行,不为世容。(看来,做个普通人也不是没好处……)
不管真相如何,我们可以想象这件事对曾经身为天之骄子的王勃打击有多大。后来国家想要对他重新起用,他毫不犹豫地谢绝了:别人做官发财,我做官丢命啊,说啥哥也不在官场混了。从此,王勃彻底断了对仕途的念想。
死里逃生后,他最想做的事就是漂洋过海去交趾(6)探望被自己坑惨了的父亲大人。没错,他老爸正是被他连累流放至此,那时候的越南野兽纵横,巨蟒出没,连人猿泰山去了都发愁,王勃这是真正的实力坑爹啊!
此时,正在打点行囊的王勃,并不知道自己即将迎来人生中真正的巅峰时刻,光芒万丈,力透千古。
06
高宗上元二年(675),王勃出发探父,在秋天路过了洪州,既然到了南昌,自然要登临天下闻名的滕王阁。
无巧不成书,洪州的阎都督因为重修了滕王阁,正打算趁着重阳节放假,在阁内举办个文学派对,听说王勃恰好路过,阎都督赶紧差人送上了邀请函:现在天王落魄,不用出场费就可以拉来充门面,不请白不请!
宴会之上,酒过三巡,阎都督热情号召大家选派代表为本次重阳赛诗会作序一篇。古代文青们聚在一起写诗,总要挑才华高、大家都服的那个人出来先写一篇序,比如王羲之同学写过著名的《兰亭集序》。那么阎都督是否也是如此爱才敬才呢?
答案是,认真你就输了,因为这次人选早就内定了——都督的女婿吴子章早已提前写好了一篇稿子打算在派对上一鸣惊人,顺便为自己的公号挣点真爱粉。在座的客人心知肚明,都装傻充愣推辞不写。
吴同学按捺不住,正准备闪亮登场,忽然,只见王勃放下手中啃了一半的鸡腿,高声道:“让我来!”智商满分,情商负分啊!(要不说人家嫉妒你,陷害你呢,这么大个人了,眼色呢?不过……对于王同学这次的太傻太天真,我举双手双脚赞成!)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阎都督那是一百个不高兴:“好好好!你行,你就上!我先去换件衣服。”王勃:“好勒,您且瞧好吧!”
都督拂袖而去,坐在帐后暗自思忖:这是哪门子天王啊,摆明就是个愣头青!气不过便使手下人去看看那小子到底写了些什么,是不是真的比自己女婿牛。
不一会儿,一吏匆匆来报:“他又写了‘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都督不以为然:“不过是老生常谈,谁人不会!”
又一吏来报:“他又写了‘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女婿说:“切,就这我也能写!”
手下再报: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和女婿却不说话了,意味深长地互看了一眼。王勃看到都督躲在帐后不出来,心想,好吧,毕竟是你的场子,且让哥捧你两句: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呵呵,你们以为我王勃真的情商低吗?所谓人情世故,我们天才不是不懂,而是不屑。毕竟天才的使命就是要尽情挥洒自己的才华啊!让我们处处韬光养晦,低调做人?那会憋死啊亲!
写到这里,王勃极目四望,只见远处天高云淡,澄江如练,波光山色交相辉映。近处则是楼阁错落,丹漆流彩,一时无限灵感涌上心头,一句句神来之笔飞逸而出: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
每一句都是一幅绝美的风景大片啊!而且,还是动态的!
听手下人报到这里,阎都督和女婿再也坐不住了,他们知道一篇千古奇文即将横空出世,于是屁颠屁颠跑出去见证历史。
当阎都督看到王勃因感时伤怀写下“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时,已经完全忘记了女婿的存在,忍不住愉快地拍起了小胖手:“此句对仗已到极致啊!天才啊,天才!!”
然而,接下来王同学并没有停留在自怜自艾,而是笔锋一转,志存高远: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阎颜都督此时已彻底变身忠实粉丝:嗯嗯,这碗鸡汤我干了!
一番挥洒之后,王勃觉得差不多了,前面这些内容估计已经把大家镇得七荤八素了,来个谦虚点的结束语吧!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翻译过来就是:承蒙宴会恩赐,让我有机会作序一篇,至于登高赋诗,那就只能指望在座的诸公了。我只是冒昧地胡诌了几句,作短短的引言。接下来就隆重邀请在座的各位施展潘岳、陆机一样的才笔,各自谱写瑰丽的诗篇吧!
大家读完这篇一蹴而就的古今第一骈文都彻底傻眼了:音律、对仗、辞藻、典故——已然把汉字的美感发挥到极致啊!而且有景有事,寓情于理,一篇序文写尽所有,我们还有什么可以发挥的啊?!回家洗洗睡还差不多……
“揽汉唐人文成一序,绝江山美景于片言。”一篇限时命题作文写成这样,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亦不为过。
07
有意思的是,在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十卷《马当神风送滕王阁》中,故事至此又出现了一个超级高潮。
女婿吴子章的如意算盘落空,意不能平。他忽然发难指责王勃的作文乃是抄袭先贤之作。为了证明这是自己早就读过的旧文,他居然朗朗而诵,从头到尾一字不差地把王勃的文章背了出来!
都督及在座宾客闻之皆大惊,一时竟搞不清谁真谁假。而王勃听罢却是面不改色:“吴兄如此好记性,才学当不在杨修、曹植之下!未知你所背之旧文,末尾可有序诗一首?”
吴子章蒙了,不知对方所出何招,支支吾吾道:“未见有诗……”
闻听此语,只见王勃微微一笑,深藏功与名,泼墨挥毫,拂纸如飞: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吴兄,此乃新文还是旧文?”王勃问道。观此序诗,吴子章瞬时无地自容,羞赧而退——碰上这样一个不世出的天才人物,除了叹服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而当王勃写完这首诗,放下笔的那一刻,也代表着他完成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突围。嗯,一辈子有一次这样的巅峰体验,值了!
08
上元三年(676)冬,年度爆文《滕王阁序》已经传到了长安。一天,唐高宗也读到了这篇序文,忍不住狂拍大腿:“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王勃现在在哪儿,快把他找来,朕要跟他合影求签名!”
太监支支吾吾:“这个……那个……人已经挂了哎……”
是的,一篇横绝千古的《滕王阁序》,耗尽了王勃一生的时运。就在这一年的夏天,他于探望父亲的归途中渡海溺水,乘风而去。他只活了短短的二十六个春秋。
王勃的早逝仿佛是冥冥之中的天意。毕竟,这才初唐啊,照这个节奏下去,你让“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白和“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的杜甫还怎么出场?算了,你还是提前回天上做神仙吧。
看到这儿,那些遇到一点点挫折就喜欢说天妒英才的人,摸摸你们的良心痛不痛?
什么叫天妒英才,这才是真正的天妒英才啊!
不过,一篇《滕王阁序》足矣了,我们不能要求更多了。对王勃来说,《滕王阁序》之后,某种意义来讲,他已经实现了生命的永恒——永远活在千年前那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午后,他的诗文也将永远辉映在初唐诗坛的天空中,成为最瑰丽的一颗星。
骆宾王:传奇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01
公元641年,长安。大唐全国高考的下半场口试环节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一个意气风发的小伙子,按照序号沉稳地走进对应的考场,在他看来这最后一关实在不足惧之,一切尽在掌握。他的自信并非空穴来风,他在上半场的笔试中尽显超绝才情,只剩最后一搏,功名已近在眼前!
面试官看起来很温和:“年轻人,今天的题目就谈谈你对高节之士的看法吧。”
这个问题简单啊!年轻人略做思索,旋即侃侃而谈:“我认为历史上的伯夷、叔齐和介之推都是高节之士的代表,伯夷、叔齐宁死不食周粟,高风义节,诚为世人楷模;介之推割股奉君,却功成身退,不图荣华;晋文公放火烧山逼其出仕,宁可抱树焚死,亦不恃功图禄,其节昭昭,永垂青史……”答题过程中,面试官不时颔首,脸上始终保持着得体而恰当的微笑。答题完毕,年轻人轻松步出考场,在阳光下潇洒地打了个响指:“完美!”此时,他并没有注意到,身后面试官的脸色已慢慢沉了下来。
02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十五年前,义乌,乌伤县骆家庄。一个七岁孩子望着一群翩翩戏水的白鹅,一不小心就吟出了这首唐诗中流传最广,并且长期独霸儿童古典启蒙诗歌排行榜榜首的个人著名代表作。
短短十八个字,生动活泼,意境清丽,而又自然流露出童稚的天真烂漫。此作一出,在当时即掀起狂潮,男女老少齐呼“神童”,使得这个七岁孩子一出场就成为初唐诗坛的现象级小网红。
你猜得没错,他正是初唐四杰中最具传奇色彩的骆宾王。骆同学不仅是文学神童,从小还颇具个性。从他九岁时一首描写月亮的诗中就可以一窥其性格棱角:
玩初月
忌满光先缺,乘昏影暂流。
既能明似镜,何用曲如钩。
小骆同学在诗中非常犀利地向月亮发问:“月亮大大,你既然能像明镜一样光亮,又为何非要在某些时刻收敛锋芒,变得像钩一样弯曲?正所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觉得你应该大胆做自己!”月亮对此表示很无奈:“额,这个问题你最好去找地球聊聊。”
虽然看起来小骆同学天文知识欠缺了些,但一个九岁的孩子,如此思辨,也实在不愧“神童”“天才”之称了。当时连乌伤县的县长都是骆宾王的死忠粉,他一心想把义乌建设成文化高地,于是下令把骆宾王的《咏鹅》和《玩初月》镌刻在县衙照壁的前后两面,以此彰显义乌人文鼎盛,英才辈出。
大家想象一下,县衙里每天穿梭往来的办事人员一进门看到的居然是一个几岁孩子的诗,这对骆宾王来说是多大的认可和荣耀。想必当时义乌孩子们调皮捣蛋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应该就是“你瞧瞧人家骆宾王”,“你有人家骆宾王一半也行啊”!
骆宾王的童年就是这样一个大写加强版的别人家的孩子,走到哪里都是一片艳羡目光。
03
后因骆父在山东为官,骆宾王十岁左右迁居山东博昌。
时光如梭,转眼间,骆同学已从江南神童成长为一名风度翩翩的齐鲁才俊。二十二岁那年骆同学自觉已学有所成,于是上京赴试,期望春闱一搏,就此鹏程万里。骆宾王一路过关斩将,才情毕现。
万事皆已备,只待金榜题名时!盼望着,盼望着,放榜的日子终于到了,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神童加天才的骆宾王居然落榜了……
怎么可能?一定是哪里搞错了!最终却发现不是搞错了,而是运气不够好。原来唐初的许多高官,都来自隋朝旧臣,骆宾王碰上的面试官恰好就是旧臣之一,面试之时骆同学不明就里,对高节之士的滔滔见解对面试官来说简直就是打脸啪啪啪。
客观来讲,隋朝旧臣入唐为官,对稳定社会、治理国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要是每个人都像伯夷、叔齐一样“宁死不食唐粟”,只会多打几年仗,吃苦的还是老百姓。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辩证看问题的重要性啊!而骆宾王的答案也让我们看到了他性格中非黑即白、孤傲耿直的一面。我们要记住他这个性格特点,因为以后他还将因此失去更为宝贵的人生机会。
最后,说是考官郎小肚鸡肠也好,说是骆同学“too young too simple”也好,总之,原本唾手可得的功名就这样功亏一篑了。
唉,点背不能怪社会啊!
04
虽然高考落榜令骆宾王深受打击,但有才又会玩的年轻人总还是不愁找工作的。古代文青们很容易被王公贵族们赏识,像王勃、王维都是如此,骆宾王后来也经人举荐进入道王府就职。
道王李元庆是李世民的弟弟,对骆宾王的才华颇为赏识。骆宾王入幕府三年之后道王有心提拔他,但破格升迁又不合乎规则,于是就想让骆宾王写一篇自荐书“自叙所能”,这在唐初是选拔公务员的普遍做法,就好比我们今天找工作首先要写一份漂亮简历一样。
太正常了,完全没毛病对不对?换作一般人肯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好好自我包装一番,从此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可惜骆同学不是一般人,而是不按常理出牌的天才。天才的显著特征就是情商总是不在线,于是,匪夷所思的事情出现了。
接到道王爷的通知后,他非但不高兴反而上起了火,义正词严地在《自叙状》中写道:
若乃脂韦其迹,乾没其心;说己之长,言身之善;腼容冒进,贪禄要君;上以紊国家之大猷,下以渎狷介之高节;此凶人以为耻,况吉士之为荣乎?
翻译过来就是:道王爷,承蒙您看得起,让我“自叙所能”,但我认为这是故意让我掩饰自己的不足,鼓吹自己的长处,这样做岂不是会让我骆宾王背上“冒进”“贪禄”的恶名?我认为这上会扰乱国家公务员管理制度,下不符合正人君子的高风亮节,有德之士怎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呢?!
妈呀,厉害了我的骆同学!领导一片好心,你不仅不领情,还劈头盖脸把领导训一顿!谁也没让你写假简历啊,你完全可以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来写嘛!(这么一对比,我忽然发现,好像王勃的情商还不是四杰里最低的那一个。)文章的最后,更是傲娇爆表:
所以令炫其能,斯不奉令。谨状。
意思就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种事儿,严重违背了我做人的一贯原则,打死也不干,还请李老板收回成命!
酷炫狂拽到要上天啊!这哪里是什么自荐书,简直就是一次放飞自我的个性宣言。这要碰上个心胸狭窄的领导,让你卷铺盖走人也并不夸张,好在道王爷人是真的不错,也确实认可骆宾王的才华,并未因此为难他,但升职之事肯定是不了了之了。
05
然而,骆同学个性不羁的事例还有很多。“少年重英侠,弱岁贱衣冠”——号称书剑传家的他不仅敢想敢说,心直如弦,关键时刻还非常有正义感,喜欢行侠仗义,尤其乐意为痴心女子骂负心汉!
比如最出名的就是替川妹子郭姑娘出头,写了首《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的长诗,痛斥卢照邻的朝三暮四和移情别恋:
柳叶园花处处新,洛阳桃李应芳春。
妾向双流窥石镜,君住三川守玉人。
……
情知唾井终无理,情知覆水也难收。
不复下山能借问,更向卢家字莫愁!
此等狗血事件一经爆出,秒登微博热搜,各大娱乐周刊更是纷纷出动,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挖掘和报道——《文坛天王竟是负心汉!对痴心女子始乱终弃为哪般?》……
面对全世界的误解,卢照邻在病榻之上哭成了狗:扎心了老铁!我半身不遂都快挂了,还怎么迎娶心上人啊?我不发信息、不打电话,就是为了让她忘记我重新开始新生活啊!好歹大家是一个组合的,你先跟我联系下再写诗能死是咋滴?果然啊,要防火防盗防哥们儿!
对待同组合的好哥们儿都是这么铁面无私,普通人那就更不用讲什么情面了!有个叫李荣的道士在京城长安名头很响,女粉丝很多,此人和一个叫王灵妃的女道士突破了清规戒律后居然不辞而别,一个人躲到了成都。
但是很不幸,这事儿让骆宾王知道了!正义感十足的骆同学路见不平一声吼,提笔又是一篇洋洋洒洒的长文《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将两个人的前尘往事娓娓道来,一时间又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大唐失恋妇女之友+超一流娱乐八卦段子手——原来你是这样的骆宾王啊!
06
因在王府中任职时间不能超过固定期限,几年后骆宾王期满下岗回到山东兖州,悠悠然过了十二年耕读自娱的隐居生活。
可生活毕竟不只有吟诗作赋,更有眼前的苟且和柴米油盐。放旷山林固然自在潇洒,随着时间的推移,骆宾王的经济状况却日渐拮据,在现实的压力下,曾经耻于“自荐”的骆宾王只好改变初衷,在近五十岁的年纪又开始东奔西走,投简历找工作。
看到这儿,如果你以为骆宾王在知天命的年龄终于学会了人情练达、圆融处世,那就错了。很快我们就会发现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骆宾王还是那个孤傲正直的骆宾王。
骆宾王风尘仆仆回到阔别十几年的长安,几番努力下终于求得一个奉礼郎的芝麻小官,可是好景不长,担任奉礼郎的第三年,因为不懂为官之道遭人排挤,他又变身失业人员一枚。
此后他不顾年迈,自求从军,加入了边防部队,怀着“投笔从戎去,马革裹尸还”的英勇气概,转型成为唐代边塞诗的开山人物。
西至新疆,南至云南,骆宾王将唐诗从宫廷、台阁引向了江山和塞漠,在文体的改革与创新上立下了不朽的功绩。军旅生涯中的戍楼烽火、边庭落日也都在其笔下留下了踪影,其中的代表作当属以下这首《从军行》: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
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
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此时的骆宾王可能不会想到,这慷慨激昂的一呼正是他人生的最后写照。
07
仪凤三年(678),年近六十的骆宾王终于再次回到长安,创作出红遍京师,一时誉为绝唱的七言歌行《帝京篇》,个人文学威望到达顶点,而后又升任至朝廷侍御史。
春风得意马蹄疾!侍御史所在的部门叫作御史台,大概相当于今天的检察院或者反贪局,侍御史的职责是“纠举百僚,推鞫狱讼”。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一个为了坚守人生准则,连自个儿的锦绣前途都可以拒之门外的人,干起检察官的事情来,那该是有多么秉公执法、铁面无私,绝对是包青天中的包青天。
理论上来说,这种官职好像也很适合骆宾王这种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人。但现实不是演电视,骆宾王也不是包青天,所以既没有江湖豪杰来相助,也没有王朝、马汉在身边,就他这种分分钟得罪人的性格,放在现实中那就是著名的两集死啊!
果不其然,走马上任不到半年,骆宾王就被构陷入狱,而且受尽折磨!生平最出色的五言律诗《在狱咏蝉》就是狱中所作: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谁能相信我的清白,谁又能为我表达心声?我这一生大道直行,光明磊落,从不为名利屈就逢迎,为国尽忠甚至不惜远走边塞,如今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却反落得性命难保的田地,天理何在?!
也许是上天听到了骆宾王的呼喊,一年多后,唐高宗立英王为太子,大赦天下,骆宾王获释出狱。(跟王勃还真是难兄难弟啊,而且这个当上太子的英王,就是让王勃闯祸的《檄英王鸡》里的英王。)
重获自由后的骆宾王一度心灰意冷:“少年识事浅,不知交道难。一言芬若桂,四海臭如兰。”然而,很快唐朝又发生了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也将骆宾王推到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之上。
08
公元683年,唐高宗一命呜呼。武则天临朝称制,废帝夺权,一边血洗李唐皇室,一边贬黜元老重臣。然而,这些跟骆宾王有什么关系呢?此时的他只是一个小小的临海县令,一个六十多岁的垂垂老者。
而骆宾王给出的答案是:必须有关系!连痴男怨女的爱恨情仇我都要站出来主持正义,面对江山易主的国家大事,想让我置身事外,作壁上观?!对不起,绝对做不到!
别人怎么看我不管,反正武则天当皇帝,我骆宾王第一个不同意!
不同意很容易,但要站出来反对却很难。骆宾王,你有勇气站到这个世界上最有权势、最心狠手辣的女人的对立面吗?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大概也就是在这个时期,骆宾王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于易水送别》。取意于荆轲刺秦王。
时过境迁,斯人已逝,唯有汤汤江河依旧奔腾,立在易水之滨,想象着英雄荆轲那份士为知己者死的豪迈,何等壮烈!何等无畏!
这首诗,后世之人一直搞不明白骆宾王到底是在送谁,也许,他送别的正是自己。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让我去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吧,风云际会,击水三千!
09
那个年代不讲民主,也没什么公开选举,不同意武则天当皇帝那就只能造反了!可造反不是打游戏,通关失败可以从头再来。用当年明月的话说,造反是高成本、高风险的投资行为,非常容易亏本,而亏本者的结局往往就是一个字:死。
翻翻历史课本就会发现,古往今来的造反者大部分是这样一群人:他们烂命一条,身无长物,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就是这种天生的造反派,一般在行动前也还会左思右想,犹豫不定。毕竟,性命只有一条,好死不如赖活着啊!
反观老骆同志,堂堂国家公务员,有房有车按时领工资,还有老婆孩子热炕头。如果造反失败这一切都将失去,迈出这一步,就再也没有了回头路。此时,在扬州,开国功勋徐懋功的孙子徐敬业已经举起了反抗武则天的大旗,老骆于是义无反顾地窜到扬州加入了这支造反队伍。
便不回头又如何?!不管对方有多强大,我永远选择站在道义的这一面。前路纵然艰险,然舍身为君,何足惧哉!
反了!武则天,把天下还给李唐子孙,那不是你该得的!
10
造反是个大工程,第一步就是要师出有名。
很明显,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非造反宣传队队长骆宾王莫属。在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的驱动下,骆宾王满怀激情地写出了一篇震古烁今,与王勃的《滕王阁序》堪称“骈文双璧”的大字报——《讨武氏檄文》,对武则天发起了猛烈攻击!
伪临朝武氏者,人非温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密隐先帝之私,阴图后庭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袂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开篇一个“伪”字,先声夺人。一下子将武大娘置于被告席上,而后列数其“神人之所共疾,天地之所不容”的滔天罪行,借此宣告天下,共同起兵!而接下来的内容,究竟精彩到什么程度呢?
据说,檄文传到武大娘手中后,她本来当成公号闲文读着玩,看到“蛾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时,只是微微一笑:“老娘的罪过也不过如此嘛,有啥大不了的……”
的确,对于“欲成大事者,至亲亦可杀”的武则天来说,这点黑料实在不值一提。
然而,当武大娘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时,不禁陡然为之变色,因为这两句写得实在太有煽动性了:兄弟们啊,先帝坟头的土都还没干透呢,我们的幼主却已无人可托!大家吃的喝的都是老李家给的,如今李唐天下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大家如果还不勇敢地站出来,难道你们的良心就不会痛吗?!
这句话非常能够调动朝廷老一批公务员的情绪,唤起大家对李唐王朝的眷恋。同时,也直击武则天的弱点和痛处,极具杀伤力。老骆同志不愧是天才!不仅文采登峰造极,还是心理战的高手!
武则天读到这儿,抬头惊问:“这谁写的?!”当左右之人回答说是骆宾王时,武大娘激动地捶起了桌子:“这么有才华的人,竟然流落到了造反队伍里,宰相到底是干什么吃的?!喊他来我办公室!”
连被骂的人都忍不住击节赞叹,可见这篇大字报写得有多好!而檄文的最后结尾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更是霸气,犹如长虹凌空、迅雷震宇,以振聋发聩的问句将反武之情绪推向了高潮。即使千年之后,读来仍觉凛凛之生气!
“骆宾王的文章固然了不起,但徐敬业的武功却未必匹配得上。”武大娘读完檄文之后虽反复点赞,但她同时冷冷地说了这样一句极具洞察力的话。女皇不愧是女皇,一针见血,一语成谶。
在军登城楼
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
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
骆宾王在扬州城楼上畅想的“戎衣平定,歌舞长安”的景象终究没能实现。由于徐敬业战略失误,这场轰轰烈烈的造反不足三个月就仓皇落幕。徐敬业兵败逃亡,为叛变的部下所杀,而骆宾王却不知所终,至今下落成谜。
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骆宾王最终用生命践行了他对李唐王朝的忠诚与诺言。
也用一生的行动回答了当年高考的那道面试题,坚守原则,表里如一!可叹,可赞!诚不愧为高节之士也!
11
很多年以后,著名诗人宋之问被贬越州时,路过杭州灵隐寺。是夜皓月当空,清辉满地,宋同学禁不住诗兴大发,在长廊上漫步低吟,首联脱口而出“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再往下吟时,却搜肠刮肚也想不出妙句。
“年轻人深夜不睡觉,捧个手机干啥呢?”宋之问抬头一看,发问者乃是长明灯下正在打坐的一个老僧,于是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搔着头说:“白天拍了几张好照片,想吟首诗发个朋友圈来的……”
“呵呵,施主下联何不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老和尚淡淡回应。宋之问听了十分惊讶于老僧的才学,受其启发,一气呵成吟完了全诗:
灵隐寺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渡石桥。
第二天醒来,宋之问打开朋友圈一看,点赞人数破了新纪录,但下面的评论就尴尬了。
第一条评论:好诗!尤其第二联,遒劲壮丽,实为点睛之笔!
然后接下来的评论更是三观一致,列队整齐:顶一楼!同意一楼!一楼说得好!……
看来老僧绝非凡人!宋之问一路小跑来到禅房中想要一探究竟,却已不见老僧踪影。问及其他僧人,回曰老僧俗名骆宾王,一大早已飘然而去,“乘桴浮于海”矣。
12
对于兵败后骆宾王的下落,历史上大概有三种说法:被杀、逃亡和投江。其中,逃亡的说法流传最广,而灵隐寺巧助宋之问的故事就是逃亡之说的传奇演绎。多么希望,这就是骆宾王真实的结局。
纵观其一生,以传奇登场,以传奇谢幕。他是初唐诗坛上一位别具一格的猛人。很多人觉得骆宾王一生坎坷,沉沦下僚都是性格惹的祸。但换一个角度,我觉得骆宾王的人生足够精彩,回顾此生,他也一定不会觉得后悔,因为一路走来都是从心而发。
他活出了最真实的自己。
闻一多先生评价骆宾王说:“他天生一副侠骨,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杀人报仇、革命、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是啊,人生本不过就是一段旅途,有人谨慎行事,务求一切尽在掌握;有人敞开怀抱,期待所有未知风景。只要是自己选择并喜欢的,每一条路就都是对的。人生苦短,何不直抒胸臆?
而一生孤傲的骆宾王,若真如传说中遁入空门,晨钟暮鼓中,也许他会收获人生的另一番心境:与世无争,淡泊宁静。于他而言,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的圆满呢?
昔时人已没,犹闻咏鹅诗。
曾经的骆宾王虽已湮没在历史的迷雾中,但他那百世称颂的昂扬诗篇、高洁挺拔的人生姿态,却将永远奔腾在初唐历史的长河中,成为最传奇的那一朵浪花。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王维:在盛唐,有个人比李白杜甫都红
01
大唐开元年间,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有点烦。
自从自己高中状元,王公贵族们便趋之若鹜,请柬不断,几乎日日都要吟游赴宴。
上门提亲的人更是踏破了门槛,争破了头,不知道多少官宦人家意欲引其为乘龙快婿……
只是这些,倒也罢了。最令年轻人无奈的是,还有一些无良周刊捕风捉影,到处造谣散播他和玉真公主的绯闻:《新科状元与玉真公主不得不说的故事》《揭秘王维科考之路:才华颜值双绝伦,琵琶一曲定功名》……
正烦闷间,只见书童又抱了厚厚一叠文人考生们相求结交的诗文和名帖而来,年轻人帅气的侧脸上不由得浮出一丝苦笑,摇着头轻叹了一口气:“何时可得清静啊!哥都没时间搞创作了……”
烦归烦,班还是要上的。身为太乐丞,他最近正在负责排练一支叫作《五方狮子舞》的乐曲,当天一切都很顺利,即将收工之际,一个伶人下属却突然私自舞起了五方狮子中的黄狮子,年轻人大惊失色,连忙喊Cut!可惜一切为时晚矣,暗处一双鬼鬼祟祟的眼睛看到这一幕后露出了阴险又得意的笑容:王维,你的好运到此为止了!
02
看到这儿,如果你以为这个叫王维的年轻人招人嫉妒只是因为“运气好”,那你就天真了。
其实他更令人嫉妒的是以下原因。首先是出身。公元701年王维出生于五大望族之一的太原王氏,门第高贵,其母更是出身于五大望族之首的博陵崔氏。五大望族虽形成于魏晋时期,但是到了唐代依然地位尊崇,至于尊崇到什么地步,一个例子就可以完美说明。据可靠记载,有一次唐太宗为公主招驸马,谁知一个诡异的现象出现了:大臣们居然纷纷称病躲避,无人应征。
天啦噜!公主啊,驸马啊!这种好事都不干?!是的,你没看错,因为他们都想和五大望族联姻,以至于连公主也不愿娶!真是活久见啊!如果大臣们不是集体脑子进水,那就只能说明五大望族在唐代的地位确实非比寻常。(心疼公主三分钟……)
讲完出身,接下来我们要秀才华了。出身名门,又是长子的王维从小接受的是全面的素质教育,《唐才子传》记录他“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也就是说王维不仅从小吟诗作文,还工书善画,雅通音律。一般来说,我们普通人一辈子能练就一样看家本领就阿弥陀佛了,可人家王维却样样都玩出了花。(到现在一样都没练好的我已哭晕在厕所。)
作诗就不用说了,诗至盛唐,众体皆备,而王维无所不长。明代《唐诗品汇》中说“五古七古,以王维为名家;五律七律五排五绝,以王维为正宗;七绝以王维为羽翼”。除此之外,王维还以自己的一颗云水禅心将山水田园诗开辟出一个新境界!
书法上王维兼长草、隶各体;绘画方面更是开山鼻祖级别的,后世称之为“南宗画派之祖”,钱钟书更是奉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连王维自己都自负地说“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音乐才能也被传得神乎其神,传说有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如何题名。王维瞥了一眼便轻描淡写道:“图中所弹乃《霓裳羽衣曲》第三叠第一拍。”——这都能看出来,吹吧你?!有好事者便请来乐师演奏,对照之下竟是分毫不差!你说服不服?
有如此才华如果人还长得帅,那真的就是没天理了!偏偏这种“没天理”的事就让王维摊上了,后人形容王维“妙年洁白,风姿都美”——可以了,不需要更多了,就这八个字的想象空间已经足以倾倒众生了!(作为颜狗的我已经口水一地。)
看到这儿,是不是已经发自内心地羡慕嫉妒恨:有如此出身,又何必有如此才华;有如此才华,又何必有如此颜值啊!!先别急着膜拜,下面还有更刺激的。
王维同学不仅才华、颜值双在线,更让人嫉妒到吐血的是,他居然还一举打破了天才们智商高、情商低,一正必一负的千古魔咒!(反面典型:王勃、骆宾王……)口说无凭,上实锤。
话说有一天王大帅哥心血来潮,想约一个叫裴迪的好友出来游山玩水,而裴老弟当时正头悬梁,锥刺股,热火朝天备考公务员,这个时候换你会怎么说?我猜一般人大概会这样讲:“学个毛线,出来嗨!”然而人家王维是这样说的:“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意思就是:还不都是因为你太与众不同、太有趣了,伦家实在忍不住想喊你出来耍哦!
啧啧,王大帅哥,咱还能再会聊天一点吗?——就凭这句话,裴迪是不是“天机清妙”我们不知道,你王维“天机清妙”倒是证据确凿了!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而王维同学二者兼具,再加上出众的才华,简直百万里也难挑其一。
有人说:“上帝给谁的都不会太多。”此时此刻,我只想代表人民群众问一句:“这话谁说的?来来来,站出来,我们保证不打死你!”
03
其实上面那句话说得没毛病。上天固然给了王维万千宠爱,但也确实一次又一次夺走了他最为宝贵的东西。
首先是九岁的时候痛失父爱。父亲早逝,家道中落,母亲独自一个人拉扯养活七个孩子,其中艰辛可想而知。身为长子的王维没有一天不在期盼自己可以早日成人,为母分忧。
转眼到了十五岁,已是翩翩少年郎的王维决定踏上征程,进京求仕,没爹的孩子早当家啊!(有爹的孩子十五岁时过的是这样的日子: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杜甫《百忧集行》)
就这样,在同龄人还在摘梨摸枣的时候,王维同学已经身负诗、文、书、画、音五项绝学,高手林立的盛唐诗坛即将迎来一个熠熠生辉的大明星!
开元四年(716),辉煌的大唐盛世已经拉开了华丽的序幕,一个踌躇满志的少年向着帝都长安的方向进发了。他的眼中透着一股与年龄并不相称的沉稳与从容:我一定要金榜题名,衣锦还乡!唯有如此,才能重振门庭,回报母亲!长安,我来了!
04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初涉诗坛的王维丝毫没有怯场,一上台就交出了令人惊艳的作品,比如这首作于十七岁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不小心就流传了一千多年。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简直是他乡游子逢年过节,思乡怀旧之必备金句!自古高手出少年啊!
凭借几首口碑极好的初期代表作(另有《洛阳女儿行》《桃源行》),再加上音乐、绘画等各项技能的神助攻,王维很快就在人才济济的长安城脱颖而出,一举成为王公贵族的座上宾。我们来看看当时的王维受欢迎到什么程度:
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王(7)待若师友。
文人墨客更是争相以结识王维为荣,彼时的王维俨然成了上流社会“品位”的代名词,走到哪都自带巨星光环,身边是清一色的土豪真爱粉。其中,以身为重度音乐发烧友的岐王李范(8)与王维最为投缘。
彼时李白尚未出川,杜甫还在家上墙爬树,盛唐诗坛上王维可谓独步江湖,一枝独秀!年少的王维却并没有因此而飘飘然,而是时刻铭记自己来到长安的目标:科考在即,志在必得!
可就在此时,岐王却告诉了他一个坏消息:“听说今年京兆府试已经有人通过玉真公主举荐,第一名恐已内定……”闻听此言,王维星光熠熠的眼眸瞬时黯淡了下去。岐王却报之一笑:“摩诘(9)不必沮丧,我自有妙计助你夺魁!”
05
几日后,岐王在府内大宴玉真公主。觥筹交错间,岐王笑谈自己近来得遇佳曲,欲邀公主一同赏鉴,亦喜音律的玉真公主自是欣然允之。
岐王一个手势后,但见乐厅内款款步出一个怀抱琵琶的少年,长身玉立,眉目疏朗,向王爷、公主大方施礼之后便风姿落落地行至乐厅中央就座。玉真公主不禁暗自惊叹:此少年气度雍容,不似伶人,不知何许人也!(不愧是公主,好眼力!)
再回看处,少年已是轻拨琴弦,指尖翻飞,一首《郁轮袍》如山涧清泉倾泻而出,顷刻间大厅之内凤吟鸾吹,佳音绕梁,明快处似高山落流水,哀切处如孤雁啸长空。一曲终了,玉真公主惊为天人!——“如此才俊,屈就乐工,简直暴殄天物啊!”
岐王闻之朗然一笑:“皇妹误会,此人并非乐工,乃是为兄知音啊!他不仅琵琶弹得好,诗词、绘画更是当今独步,实为难得一见之全才!”玉真公主更加惊诧:“此人还能吟诗作画?可有诗作可赏?”
闻听此语,王维放下琵琶,从容奉上诗稿。公主翻开诗集,顿感眼前一亮:“天啊!字也写得这么好!”而接下来映入眼帘的这首小诗,其清新绝伦,更是令玉真公主惊呼不已。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天哪!我早就拜读此诗,一直以为是先贤佳作,没想到竟出自当世少年郎之手,如此大才,何不参加科考,一展所长啊!”
剧情至此,正中岐王下怀,于是其顿做痛心疾首状:“唉!不瞒皇妹,此人身负绝学,志在夺魁,而今听说第一名已由皇妹许与他人,恐怕他是不会去赴试了……大唐失此良才,实在可惜啊!”语罢,岐王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而后又是一声喟然长叹:“唉!可惜啊可惜!”(这场戏男主角王维的才华我给100分,编导演三体合一的岐王演技我给110分!)
性情中人的玉真公主此时已彻底被岐王饱满的情绪所感染,只见她玉手一拍,蛾眉一挑,豪气干云地说道:“好个有志青年!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偏要靠才华!如此人才不中状元,谁中状元?!我现在就发消息给考功郎,必取王维为解头!”
大功告成!!岐王心中暗喜,表面却是故作嗔怒:“摩诘,还不快向公主致谢!”(老天爷,岐王这样的贵人请人手一个好不好!)
06
就这样,自带才华加贵人相助,十九岁的王维在京兆府试中一举夺魁,光耀门楣,第二年又进士及第,轰动长安。这绝对是一件秒登头条的大新闻。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在唐朝三十岁考中明经,出门已经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了,但五十岁中进士却还是可以敲锣打鼓的风光事。比如孟郊四十六岁才考中,庆功宴和退休仪式差不多都可以一起办了,还豪情万丈地写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而王维不过才二十岁就中了进士,其风光程度可想而知。
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别人穷其一生追求的繁华与风光,王维弱冠之年便已尽数拥有,怎不令人志得意满!母亲,我终于做到了!无愧你的付出与期待!
此时的王维,恰似一个少年英侠,满怀盛唐的意气与豪情。就在他张开双臂准备尽情拥抱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时,意外发生了。
07
进士及第后,王维被量才适用,任职太乐丞,专门负责皇家歌舞音乐类事务,这个艺术类职位对王维来说可谓人岗相宜,如鱼得水。可王维一路走来实在太顺利了,嫉妒眼红者自然不在少数。所以任职不到半年,就因为“伶人舞黄狮子”被人一举告发,贬官千里!
只是舞个狮子而已,有那么严重吗?答案是有的,因为在唐代黄狮子舞是帝王专利,任何官员在皇帝未到场之时,不得私自观看,否则论罪处理!(万恶的封建主义社会啊!)看似是一件小事,却犯了皇家大忌,王维因此被贬出帝都长安,远赴千里之外的山东济州任职司仓参军。(王维,大美山东欢迎你!)
一朝之间,从风光无限的皇家歌舞团团长下放到基层粮仓管理员,对王维来说简直就是从云端跌落深渊,回首昨日还是炙手可热的王公贵族座上宾,今时却已是无人问津的天涯沦落人。二十年的寒窗苦读才走到今天的位置,而失去却只在一瞬间。
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州阴。
……
纵有归来日,各愁年鬓侵。
纵有归来之日,或许也已是两鬓斑白。敏感的王维已经预感到此去前程叵测:“还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吗?”王维的预感没有错,他的淬火之旅才刚刚开始。
08
杂诗三首·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贬黜的岁月中,王维最牵挂的还是魂牵梦绕的家。万千的思乡之情,见到远道而来的故人却只化作轻轻地一问:老乡,你来的时候我家窗前的那株蜡梅结花苞了吗?(窗后是否有佳人在等待?)
看似是不经意的一问,却让每一个读到的人都禁不住心生涟漪——又是一首思乡的佳作,比之十七岁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更添意境。
济州的基层公务员王维一干就是四年。好不容易后来遇到大赦,终于回到长安,可惜很快又被分配到淇上,境遇并没有什么起色。二十到三十几岁的大好时光就这样在仕途蹭蹬中悄然流逝,而长兄如父,此时的王维还担负着家庭的重担——“小妹日成长,兄弟未有娶”。所以即使心中苦闷,也只能“此去欲何言,穷边徇微禄”。
好在上天并没有将王维彻底遗忘。开元二十二年(734),张九龄拜相,王维上诗明志,被提拔为右拾遗,从八品,与第一个官职太乐丞为同级。用了十几年才回到曾经的高度,可见“舞狮案”对王维来说是个多大的坑。好不容易才从坑里爬出来,可惜好景不长,三年之后张九龄被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所排挤,贬为荆州长史。王维又一次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
“举世无相识,终生思旧恩!”望着恩师张九龄黯然离去的背影,王维知道自己恐怕再没有机会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了。果不其然,他的预感又一次得到了验证。很快,李林甫就以慰问军队为由将他支到了荒远的凉州,是的,这次被贬得更远。(这个李林甫,就是杜甫高考时遇上的那个煞星,到处都有他的影子,真是名副其实的害人精!)但这次我们要感谢李林甫,没有这次出塞,也就没有下面这首“千古壮观”的名篇: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不愧是画中圣手,一个“直”,一个“圆”,一幅雄浑大气的边塞图呼之欲出!
几年后,从边塞回到长安,朝堂上依然是奸人当政,暗无天日。而历经逆境锤炼的王维,此时的心境也已经悄然发生转变。平生济世之理想再也没有办法实现了怎么办?没关系,我还可以做一件更有意义的事——比如,为千秋万世缔造一个诗意的世界。
09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所谓缔造一个诗意的世界,其实王维一句话就做到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可王维是慷慨的,他还给到了我们以下诗句: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每一句都是一幅天然山水画!只是诗中有画还不算牛,音乐家的王维还能融“诗画音”于一炉,捕“光影色”于一瞬,让画面自带音响!不服来“听”: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细枝风响乱,疏影月光寒。
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果然,全才就是不一样!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正当王维亦官亦隐,决定在悠然闲适的山水世界中“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时,渔阳鼙鼓却已动地而来,带给他最大创伤的安史之乱爆发了!
10
安史之乱,李白、杜甫、王维,可谓个个遭殃。可是王维的遭遇是最凶险的,由于他才名远播,连安禄山都是他的资深脑残粉。捕获偶像一枚,安禄山死活要给王维一个官职做,王维迫不得已,今天吃哑药,明天吃泻药,试图搞残自己让粉丝死了这条心。
安禄山却是软硬不吃,不管三七二十一,给偶像头上扣了个给事中的伪职:“亲,你愿不愿意做是你的事,我给不给是我的心意!”(很好,安同学,你已经成功地把偶像推向了死亡的边缘!)
果然是人怕出名猪怕壮——同样是被叛军所俘,杜甫同学因为官小名微关了没几天就被放了出来,除了不能出城外,行动自由几乎不受限制。因此才能目睹山河破碎,写出了《春望》《哀江头》《哀王孙》等名篇,最后更是伺机逃出了长安城,再次说明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啊!
后来安史之乱平定,所有被安禄山授以伪官的人员全部定罪处罚,砍头的砍头,流放的流放。只有王维因在囚禁期间写下了“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的悲怆之句幸免于难,不仅如此,后来还几番升迁,官至尚书右丞,因此世人又称其为“王右丞”。
从结果来看,王维无疑是幸运的。但被俘且出任伪职的屈辱经历,还是在他一向清雅高洁的心上刻上了沉重的一刀。从此王维抹去了对政治的最后一丝热情,毅然转身走向山水更深处。是的,那里才是我的归宿。
11
叹白发
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上天纵然给了王维很多,而夺走的却更多——幼年丧父,壮年丧妻,中年丧母,老来无子。再加上安史之乱的创伤,午夜梦回,他又何尝不曾肝肠寸断,痛彻心扉?
既然上天要让我失去一切,当初为何又要给予我所有?!是的,没有人生来就是超脱的,这一切不过是因为他们承受了足够的痛。
王维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虔诚到王维的名和字都取自一个佛家高人之名——“维摩诘”,这也冥冥之中注定了王维终将与佛学结下不解之缘。曾经看尽繁华绚烂,如今也已遍尝人间至痛,王维就此历劫飞升,心如止水,于拈花微笑之中将山水田园诗开辟出一个新境界:诗中无我,诗中有禅。
一次次的淬火,是为了让你摆脱世间所有的浮躁和诱惑,返璞归真,透悟生命的真谛: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生命一如这山涧深处的芙蓉花,不管是否有人来欣赏,它都会茂盛地开,自在地落:“生命从不是为了别人而存在。”
一朵花的存在不是为了让别人感慨“花近高楼伤客心”或者“丛菊两开他日泪”,它只是单纯为了自我而绽放——这就是生命的本质。(杜甫:你是不是对我有意见?!)
此时心境空明的王维不仅看到了花的生命,仿佛连山水的生命都能感受到: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山水的脉搏,就隐藏在这深度的宁静中。
此外,王维也在山水自然中重新发现了自我的生命之美,有时他会在明月映照下“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有时他会在晚风薄暮中“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还有时他会在雨后深院内“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王维赋予了山水生命,山水也疗愈了王维的伤痛,清风明月间,他们相互陪伴,彼此成就。
761年,一个风轻云淡的日子里,六十岁的王维端坐桌前,写下几封给亲友的书信后,从容而逝——他的一生恰似一缕清风,优雅而来,优雅而去。这是我第一次写到一个人离去而不觉得感伤,俗世的生命虽已走到尽头,但我相信王维已然在另一个世界“坐看云起”。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12
王国维先生在《文学与教育》(《教育杂感》四则之四)中说过:“生百政治家,不如生一大文学家,何则?政治家与国民以物质上之利益,而文学家与以精神上之利益。夫精神之于物质,二者孰重?且物质上之利益,一时的也;精神上之利益,永久的也。”
客观地说,王维在政治上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成就,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集诗人、画家、音乐家、书法家、佛学家等多种身份于一身,是盛唐气象的完美代表。纵然李白千秋逸调、杜甫一代楷模,但若论才华的全面性,王维毫无悬念是唐代诗坛第一人!(李白大哥你别拔剑啊,我对你也是真爱,以后你就知道了。)
虽然今天我们已经难窥其书法、绘画之真迹,但好在王维以他丰富、从容、优雅的盛唐特质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空灵淡远的山水世界,让奔走红尘的人们能够偶尔放慢脚步,于“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的惬意中感受山水自然的馈赠,从“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静谧中觅一处心灵栖息之地,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禅机中参悟面对人生困顿的平静……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王维做到了,你呢?
李白: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大唐
01
大唐开元年间,四川青城山。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一个年长的樵夫正哼着俚曲在砍柴,在这等山水自然中劳作,可不是快活似神仙嘛。忽听一阵草木窸窣之声,樵夫心下一惊,恐有猛兽相袭。循声望去,发现乃是一只煞是可爱的林鹿,黑漆闪亮的眼睛与樵夫相互对视,全无惊惧之意。
樵夫瞬时大喜:“鹿同禄,此乃大吉大利之兆啊。”欣喜未毕,旋又一声激越悠扬的长啸划破长空,林鹿受惊而去。与此同时,四面八方的鸟儿纷纷向着同一个方向飞拢集聚,直有遮天蔽日之势。樵夫何曾见过此番景象,不由得顺着群鸟追将过去,想要一探究竟。绕过一块巨石,樵夫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在一片竹林的开阔处,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丰神隽朗,临风而立。齐聚而来的奇珍异兽环绕在他身旁,不时有个别飞栖于其掌中,怡然取食,了无惊猜。正午的阳光穿透竹林倾泻在少年如雪的白衣上,一切如梦似幻。
青天白日总不会撞鬼,樵夫壮起胆子:“敢问少侠是人是仙?因何在此深山之中啊?”
少年听罢,纵声长笑,转身飘然而去,只剩下一首诗在空寂的山林中久久回荡:
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你们这些地球人啊,说了你们也不懂!
02
大家别误会,这位不爱搭理地球人的少年并非天外来客,他姓李名白,此时正在青城山跟随高人学道,所以出场方式玄幻了些。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谁让人家打从娘胎里就自带仙人气质呢。
据他的亲戚李阳冰说,其母有孕时曾梦到太白金星飞入其怀,所以为其取名李白,字太白。言下之意是再明显不过了:“我们家李白小朋友可是太白金星转世哦!”现在知道李大哥为什么终其一生都想要修仙了吧,人家得想办法回到天上去啊。
比玄幻的出生方式更具传奇色彩的是他那扑朔迷离的家世。他自称是凉武昭王的九世孙,也就是汉代飞将军李广的后裔,好巧不巧李唐皇室也说自己是李广之后,所以李白的潜台词简直呼之欲出:“我跟玄宗是亲戚哦。”实际上,他也确实毫不客气,跟皇室宗亲交往时称兄道弟,论资排辈,完全不把自己当外人。
说起祖宗虽然很高调,但李白终其一生对自己的原生家庭却讳莫如深,家里是干什么的、父母姓甚名谁、兄弟姐妹几人,我们一概不知。只知道他爹叫李客,还是个化名。因此甚至有学者推测李白乃是“玄武门之变”中李建成或李元吉的后人,这样才能解释他祖上为何流窜西域,隐姓埋名,实在是有大大的难言之隐啊!
可惜不管是李白自己的说辞还是后世专家的猜测,都缺乏真凭实据。现在学术界唯一争议不大的是李白于701年出生于西域碎叶城,即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的托克马克市,五岁的时候才举家迁居到四川江油。
综上,明人胡应麟曾慨叹:“古今诗人出处,未有如太白之难定者。”
03
如同他的家世一样,在二十四岁出川之前,李白的成长经历我们也是所知甚少。“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咱就不提了,当年的教科书实在太侮辱我们小学生的智商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有一个非常宽松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与整日死读书的儒家弟子不同,李白同学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你看,李大哥从小不仅广读诸子百家,还寻仙练剑,更曾拜蜀中的隐逸高人赵蕤为师,专习合纵连横、权谋韬略的帝王之术。跟他的老乡兼诗坛前辈陈子昂一样,是名副其实的复合型人才。
广泛的涉猎造就了李白极为高远的人生理想,很快,小小的四川盆地已经装不下这只羽翼丰满的大鹏鸟。二十五岁时李大哥“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展翅高飞的日子开始了!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故乡,再见。我要去做一番大事业了,他日归来,必当以富贵相见。
过了荆门,就算彻底离开巴蜀地界了,仗剑立在船舷的李白回首向故乡投去最后的一瞥,待转身,万丈豪情已将淡淡忧伤覆盖:一个属于我的时代即将开启,这气象万千的盛世本就为我而来!
故乡的山水所能为这个雄心万丈、意气风发的游子做的也只能是一送再送,仿佛它们已经预知这将是一生一次的出走,从此他不会再归来……
04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年轻豪迈的李大哥决定以一种最酷炫、最拉风的方式开启人生的新征程——无论做什么事,第一印象向来很重要。那就先亮出我的第一重身份吧:哥,是一个仗剑走天涯的侠客。
中国的侠客文化自古发达,唐代游侠之风尤为盛行,而这其中入戏最深的则毫无疑问非李太白同学莫属!翻翻他的诗篇,刀光剑影、杀人如麻的句子可谓比比皆是: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当朝揖高义,举世钦英风。
·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怎么样,有没有一种错进片场的感觉?武功盖世,快意恩仇,李大哥简直就是唐代令狐冲啊!而且人家还不是金庸小说读多了随便说说而已,乃是“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的实打实的练家子!据可靠目击者声称,李白同学的日常装备是“袖有匕首剑,怀中茂陵书”——少年英俊再加上文武双修,魅力值极高。
而另一位名叫魏万的疯狂职业粉丝爆的料就更加重量级了:“少任侠,手刃数人!”——考虑到该粉丝曾跨越千水万山追寻李白,且双方有过深入交往,所以这话多半是李大哥亲口告诉他的,因此具备相当高的可信度。(当然了,按照李白同学吹牛不打草稿的性格,对此持怀疑态度的人士也不少。千年之后无从对证,此处也就不做深入探讨了。)
05
真正的侠客当然不只是打打杀杀(如此与街头混混何异?),最重要的乃是存交重义,能为朋友两肋插刀,同生共死。这一点,李白同学做到了。
话说其出川后曾偶遇一个叫吴指南的同乡,双方一见如故,就此结伴遨游。结果没想到吴同学时运不济,游至洞庭湖时突患急病,猝然离世。
体现李大哥侠义精神的时刻到了——他伤心欲绝,伏尸痛哭,上演了感天动地的一幕:
指南死于洞庭之上,白禫服恸哭,若丧天伦。炎月伏尸,泣尽而继之以血。行路间者,悉皆伤心。猛虎前临,坚守不动。
看到没,为朋友哭干泪水,双目泣血,连老虎来了,都守护着尸骨不肯离去。(谨代表全世界人民感谢这只慧眼识天才的老虎,要不是您口下留情,整个中国诗歌史都要改写了!)
朋友做到这个份上,算是相当仗义了吧。可我们李大哥是谁啊,怎么能让朋友埋骨他乡呢,几年后他专程回来为其迁葬。把尸骨掘出见筋肉尚存,于是又痛哭一场,用刀剑剔尽筋肉,将骨骼冲洗干净后装进口袋,披星戴月奔到江夏将朋友正式安葬。
不仅对亡友情深意重,行走江湖的李大侠还视金钱如粪土,动不动就仗义疏财、扶危济贫:
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
三十万钱相当于一个八品公务员十年的薪水啊!现在知道李大哥为什么能写出“千金散尽还复来”“钟鼓馔玉不足贵”这样的豪言壮语了吧,因为人家本身就是不差钱的土豪富二代啊!
仗剑行侠的同时自然也少不了寻访名山胜水,没有被贫穷限制想象力的天才再遇上壮美山河,催生出的化学效应那简直就是火星撞地球: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比喻、这夸张、这想象,横扫古今,席卷八荒,除却李白还有谁人可为之?!几百年后连四川同乡苏东坡读到都禁不住击节赞叹,手动点赞:“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写诗的至高境界就是字字朴素,却句句惊人。比如李大哥这首《夜宿山寺》堪称“平中见奇”的绝佳代表作,得是多有童心的一个人才能葆有如此炸裂的想象力啊!
人帅多金,武功又高,天生偶像体质的李大哥不管走到哪儿都有一拨死忠粉哭着喊着不让走: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春日江南,店外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店内是美人劝酒,少年酣饮。送别诗都能写得这么潇洒明亮,真是让人忍不住慨叹:年轻真好啊!
如果李白的人生追求仅限于此的话,我想他应该不会有什么痛苦。可天才注定都是不甘平庸的,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李大哥接下来向我们亮出的身份才是他终其一生所追求的巅峰状态:哥还要做一个“谈笑安黎元”的纵横家。
06
古代文人的人生理想向来高度统一,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达则兼济天下。通俗点讲就是:俺想当公务员。潇洒如李白也不能免俗,但是李大哥要做的可不是普通公务员:
·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如逢渭川猎,犹可帝王师。
他能看得上的位置只有如上两个:宰相或者帝王之师。
千万不要以为李大哥在开玩笑,他是坚信自己身负大才的,不信你看,人家连功成身退的结局都已经规划好了:
·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
·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傍。
·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虽然理想如此高尚,但天生骄傲的李大哥是不屑于走常规的科考路线的。天才嘛,当然要一飞冲天,一鸣惊人才对。可是,有这样跨越式发展的路径吗?有的,比如找名人举荐。
出川后,李白一边游历大好山河,一边四处干谒名流权贵,正事、休闲两不误。都说找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自信,李大哥做到了。我们来看看他的自荐信是怎么写的,在一份名为《上安州裴长史书》的简历中,李白首先夸自己从小博学多览: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迄于今三十春矣。
然后再借他人之口夸自己文采卓绝,天下无双:
诸人之文,犹山无烟霞,春无草树。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语,络绎间起,光明洞澈,句句动人。
真正令人大开眼界的是这篇自荐信的结尾:
愿君侯惠以大遇,洞开心颜,终乎前恩,再辱英眄。白必能使精诚动天,长虹贯日,直度易水,不以为寒。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逐之长途,白即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
翻译过来就是:如果君侯能给我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我李白一定会以长虹贯日的精诚之心追随您,即使让我像荆轲一样去刺杀秦王也在所不辞!但如果您不给面子,还在我面前耀武扬威,那不好意思,哥将像黄鹄一样高飞而去,西入长安,再也不和您见面。像哥这样的天才人物,又何愁没有王公大人赏识呢!
此处概括起来,其实就是一句通俗的大白话: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天才的脑回路果然足够清奇,求职简历居然生生写出了恐吓信的感觉!厉害!佩服!
作为一个曾经在人力资源行业摸爬滚打过几年的人,奇葩简历咱也算见过不少,可是奇葩到这种程度的还真是第一次见:亲哪,这样写简历能找到工作才怪啊!!
07
看到这儿,一部分死忠粉可能忍不住要替男神辩解了:会不会我们李大哥只是求职心切,所以才一不小心有点自信过头了呢?
呵呵,让我来粉碎你们的幻想吧,请看李大哥如下诗篇:
·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
(我的才华都赶上孔子了哦。)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之于李白的诗才,大家比较熟悉的都是杜甫的那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其实人家的自夸也很惊天动地。)
·闲骑骏马猎,一射两虎穿。回旋若流光,转背落双鸢。
(打个猎把自己吹得比铁木真还神武,这么厉害,你咋不上天啊!)
·近者逸人李白自峨眉而来,尔其天为容,道为貌,不屈己,不干人,巢、由以来,一人而已。
(啧啧,夸自己的长相是天为容,道为貌,自恋到这种程度,就问你服不服!)
现在大家明白了吧,求职信写成上面那个样子对李大哥来说绝对是本色出演。
叔本华曾说:“通常,那些具有高贵本性和出众思想禀赋的人,会令人吃惊地暴露出缺乏对人情世故的了解,尤其在他们年轻的时候。”而李大哥显然是这其中的典型代表。
年少轻狂的他就这样投出了一封又一封的求职信,结果却都是泥牛入海,杳无音信。偶尔有给出反馈的,貌似还是负面评价,惹得他相当不爽,狠狠地怼了回去:
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连孔子都说后生可畏,你算老几,竟敢瞧不起年轻人!好,现在你们对我这个大鹏鸟爱答不理,他日我定一飞冲天让你们高攀不起!
08
可惜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李白也不例外。
一飞冲天的机会迟迟没有来临,出川所带的万贯家财却早已挥霍殆尽,偏偏客居扬州时又遭大病来袭,独在异乡的李白终于开始品尝到生活的艰辛:
吴会一浮云,飘如远行客。
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
光阴飞逝,功业未就,难道就这么灰溜溜地回到故乡吗?出川时的豪言壮语犹在耳畔,无功而返,又有何面目去见高堂与恩师?!不行,绝不能就这样回去!大业不成,我李白誓不还乡!
进退维谷之际,李白在好友的牵线搭桥下,来到安州与已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就此开始了“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的家庭生活。十年间,他以安陆为中心,东游吴越,南泛洞庭,北抵太原,结果依然是功业茫茫,一无所获。可以想见心比天高的李白当时的处境是何等窘迫与尴尬:入赘妻家,又迟迟无功名在身,他人的窃窃私语与世俗眼光日复一日,如芒在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开始借酒消愁: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然而寄人篱下、壮志难抒的苦闷却并不会随着酒精流逝,要么就这么痛苦下去,要么就为了梦想继续奔走。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终于在某一个清晨,李白意识到不能再这样蹉跎下去了:既然地方上没有赏识千里马的伯乐,何不亲赴长安?更大的舞台意味着更多的机会。
09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开元十八年(730),长安。
又是干谒奔走的一天,毫无收获的李大哥转入长安街头的酒家:“小二,上最好的酒!”
他没有注意到,角落里一个须发皆白、神采奕奕的老者正默默注视着自己。
“此人目朗如星,风姿天成,方才走来飘飘然若有神仙之概,恐不是一般人物。”老者暗自思忖间,忽见一页诗笺从李白衣袍中滑出,微风一吹正着自己脚畔。于是顺势捡起,心想正可借此相识。拾起诗笺的一刻,老者猛然怔住了,头顶像是响起了无数个炸雷——因为映入他眼帘的是这样一首诗: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一口气读完这首参差错落、长短不齐而又奇思纵横、天马行空的诗篇,老人彻底震惊了:我勒个去!诗还可以这样写?!如此自由又如此瑰丽奇幻!
顾不得初识的矜持,老人急奔过去,紧紧握起了李白的双手:“敢问阁下高姓大名?我看你简直不是人!是被贬人间的神仙吧,凡人岂能有如此鬼斧神工之作?!”
李白被这突如其来的动作吓了一跳,斜睨到桌上的诗笺后,心下顿时明了:“在下蜀人李白。敢问……?”
“哦哦,忘了自我介绍,老朽乃太子宾客贺知章。”
没错,这位老者正是神句“二月春风似剪刀”的作者——当时的文坛大诗人贺知章。两人因诗相识,倾盖如故,当即金龟换酒,痛饮狂歌。
接下来的事情就不难预料了,有了贺知章的加持,李大哥就此一炮而红,名动京城,逆袭之路就此开启。果然,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10
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运气来了有时候挡都挡不住。遇到贺知章后李白的诗名日渐隆盛,再加上道士吴筠和玉真公主的举荐,四十二岁这年终于喜从天降,朝廷召其入京!李白喜不自胜,仰天大笑出门去:哈哈哈,早就说了,我会一飞冲天!
而其进宫后的情景也颇具浪漫色彩:据说玄宗接见李白时,见其神气高朗,轩轩然若霞举,不觉忘却万乘之尊,亲下步辇以迎之。按理说,这已是极隆重的礼遇了,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幕,才真正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
啧啧,不仅赐给李白镶满七彩宝石的华贵坐具,还亲手为其盛饭夹菜,就差喂到嘴里去了!(玄宗你太不矜持了,贵妃看到会怎么想……)
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以布衣身份成为皇帝的座上宾,并能受如此礼遇者,除李白之外,再无他人——由此可见,只要才华高,没有什么不可能啊!
沉浸在巨大荣耀中的李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希望:苍天你个大地!哥那“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理想终于有机会实现啦!然而很快他将会发现,这一切不过是个美丽的误会。
11
李白一直深信自己是一个超一流的政治家。应召入京后他满心以为自己从此可一展治国安邦、文韬武略之大才,没想到玄宗递给他的却只是一支粉饰太平、吟风赏月的诗文娱乐之笔。误会,深深的误会!
客观讲,对普通文人来说,从一介布衣一跃成为皇帝身边的诗文供奉,已然是能够想象的人生高峰了。可我们李大哥是什么样的人物?什么样的自信?什么样的抱负?!对于自己的理想,他是绝不肯打半点折扣的。于是短暂的荣耀感褪去之后,无尽的失落开始涌上心头,他又开始嗜酒狂饮了……
·日与饮徒醉于酒肆。玄宗度曲,欲造乐府新词,亟召白,白已卧于酒肆矣,召入,以水洒面,即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
·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除史书记载外,将李白这段时间的醉饮生活描绘得最为形象传神的,当属杜甫的《饮中八仙歌》: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人人都说伴君如伴虎,李大哥这工作态度简直就是把玄宗当小猫啊!
虽然日日沉醉,好在并没有耽误为玄宗、贵妃填词助兴,著名的《清平调》三首即出于此时期:
清平调词三首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三首诗以花喻人,以人比花,语语浓艳,字字流葩。玄宗、贵妃兴致倍增的同时,对李白沉醉之下却依然能如此文思敏捷亦是甚为嘉许。
名花美人,宫廷宴乐。莺歌燕舞中没有人注意到李白落寞的眼神:帝王虽近在眼前,理想却依然千里之遥。这样的日子跟从前又有什么分别?!
12
除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很快,李白在长安的生活又有了新的困境——人际关系的困境。
虽然所谓“力士脱靴”“国忠捧砚”多半为后人戏说,但为何这些故事会附会在李白身上呢?根本原因还在于他放浪不羁、率性而为,让人觉得这些故事符合他“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的傲岸风采。终日沉醉、消极怠工却深得玄宗宠爱,在复杂的宫廷环境中,这番言行做派惹人嫉妒,因此进谗使坏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
·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谗惑英主心,恩疏佞臣计。
宫廷的约束、同僚的诋毁、政治抱负无处施展的愤懑,让原本放旷山林、潇洒自在的李白不堪忍受,于是不到两年他就向玄宗上书请还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玄宗虽爱其才,但也深感其性情并不适宜在宫中任事。于是顺水推舟,赐金放还,给了李白一个非常体面的台阶。出川之后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才走到天子的跟前,李白竟如此轻易地放弃了!
其实翰林待诏并非没有机会转任正式官职,中唐时期带领刘禹锡、柳宗元发起永贞革新的王叔文也曾是“以棋待诏”,而后步步为营进入权力的核心。可惜李白没有这样的耐心,他唯一能接受的成功方式就是受邀出山,骤然立功,而后功成身退,高卧云林。
太浪漫、太理想主义了!这世间哪有那么多一蹴而就呢?
“也许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以为这天地是为他一个人而存在的,当他发现自己错了的时候,他便开始长大。”从这个角度讲,李白或许只是个一辈子都没长大的孩子。
13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政治理想暂时幻灭了,那就重拾修仙大业吧。对于修仙,李白是认真的,其实他做什么事都很执着:
昔与逸人东岩子隐于岷山之阳,白巢居数年,不迹城市。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
你看,道教讲究天人合一,万物一体,于是李大哥十几岁就与恩师赵蕤隐居在青城山,一隐就是好几年,还养奇禽千计,一呼即应,完全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大和谐啊!
赐金放还,回到东鲁家中后,李白更前往济南接受“道箓”,也就是考取了官方的道士文凭,成为一名正式的注册道士。
就在将要离开山东再度漫游吴越之际,李白与友人酣饮话别,聊到了越中名胜天姥山,从而做了那个催生绝世名作《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奇幻一梦: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在梦中,李白于月夜清光的映照下,一夜飞渡镜湖。明月把他的影子映照在明镜般的湖面上,又贴心地送他降落在偶像谢灵运当年曾经歇宿过的地方。
为了向偶像致敬,李大哥穿上了谢灵运当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谢公曾经攀登过的石径: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到了半壁空中,只见海日升腾,又闻天鸡高唱。正以为天即大亮,忽而却又于山花迷人、倚石暂憩之间,忽觉暮色降临,且熊咆龙吟,响彻山谷,使深林为之战栗,层巅为之惊动。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至此全诗的高潮来临了——本来以上景象已足够令人惊奇骇异,紧接着李大哥却又更进一步,脑洞大开,描绘出洞天福地,群仙降临: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仙人们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为之驾车,奔赴仙山盛会,多么盛大而热烈的场面啊!正当李大哥激动地迎上去,想要和仙人们交流修道心得时,却忽然从梦中惊醒了: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境破灭,仙境也倏忽消失,李大哥终于在惊悸中返回现实。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回想着梦境中的奇幻翱翔,几多失意!几多感慨!
整首诗通篇叙梦,然而写的仅仅是梦境吗?不是的,在入梦出梦,往复驰骋,大起大落的浪漫梦境中隐藏的是李白对遭谗去京的愤懑、对壮志难酬的遗憾,更有对光明自由的渴望。
算了,你们不待见哥,哥还不伺候了呢!不能用志于朝堂之上,那就纵情于山水之间吧。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成了正式道士自然更要云游天下了,离开长安后十余年间他漫游梁宋,东去吴越,北上幽燕,一生脚步所到之处,不知秒杀多少现代人。不问世事的日子是快乐的:
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嗯,能过这么逍遥任性的生活,谁还稀罕什么翰林待诏。
夏日山中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哎呀,天太热扇子也懒得摇了,直接裸着吧,头巾也脱下来,阵阵松风吹过头顶,好凉快哦!啧啧,还修个什么仙啊,这小日子就连神仙也艳羡吧。
14
李大哥从此就这样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吗?很遗憾,否。一个心中有梦而又无处可追的人,稍一清醒就会被漫天的孤独和痛苦包围。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渺渺天地,一人独坐,众鸟孤云也离我而去,敬亭山,为什么你不走?真好啊,还有你懂我。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其实我的知己不只有敬亭山,还有月亮和我的影子,它们常常陪我一起喝酒。
这两首都是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可以说这两首诗写得有多好,李白的孤独就有多深。古来圣贤皆寂寞,孤独,是天才的宿命。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为什么总还是忍不住眺望长安的方向?为什么总还是不能平息心中的渴望?梦想的声音太清晰了,我无法假装听不到。
此后,天宝十载(751),李白于漫游途中取道河南与道友元丹丘相会。就是这次与老友酣畅豪饮间,李白将去京放逐七年以来的压抑情绪来了一次痛快淋漓、海涛天风式的大宣泄,挥洒出个人巅峰代表作《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全诗五音繁会,气象不凡,读来犹如大河奔注,九曲向东,不可遏止。情绪上则既有悲愤苦闷,又极显豪纵狂放,失望与自信交织,放纵与抗争相生。起伏跌宕,变化剧烈,滔滔滚滚,余势不绝。
就在李白借酒遣怀,希冀以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语超越梦想无处伸展的极度痛苦时,再度投身政治的机会却毫无预兆地来临了!
15
天宝十四载(755),改写盛唐无数诗人命运的安史之乱爆发了!
乱世出英雄。平生所负之合纵连横,御行天下的王霸之略此时不用,更待何时!自认胸中有退敌之策的李白不顾凶险,在大家纷纷南逃之际逆流北上,希望能够面见玄宗以献灭胡大计。可惜战况急转直下,北去之路已均为叛军所断。
李白只得折身南下,避祸于庐山屏风叠,伺机而动。
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
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
这期间李白夜夜忧心:国家都到什么地步了,这帮孙子们还不来请我出山!说曹操,曹操就到。
此时逃到成都的玄宗下诏施行诸王分镇,共平叛乱。其中奉命守卫长江流域的是皇子永王李璘,其得令后一边集结兵力粮草,一边广募仁人志士。枪杆子要有,笔杆子自然也不能少,放眼天下还有谁比李白的文章好?永王亲派手下三顾茅庐,力邀李白出山。
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再加一展胸中丘壑的平生夙愿,对李白来说这绝对是一个无法拒绝的机会:千秋功名,在此一搏!出山!
天真的李白对当时的形势非常乐观,他以淝水一战,扭转乾坤的东晋谢安自比,坚信自己出马扫平胡虏易如反掌: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可惜两个月后,一切幻想灰飞烟灭。因为玄宗下诏之时,并不知道太子李亨已在灵武继位。一山岂容二虎,李亨(唐肃宗)深感重兵在握的李璘对自身皇权是大大的威胁,勒令其交出兵权,退守成都。
李璘则拒诏不从:天下大乱,谁能收复江山还不一定呢,缘何我不能一搏?!
就这样,李白满心报国杀敌,结果连安史叛军的影子都没见到,永王的军队就被新皇帝当作造反派讨伐,李璘兵败被杀。李白则变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以附逆之罪在九江被捕入狱!
冤屈,天大的冤屈!
在狱中他悲愤难平,写下了生平最为悲怆的诗句:
兄九江兮弟三峡,悲羽化之难齐。穆陵关北愁爱子,豫章天南隔老妻。一门骨肉散百草,遇难不复相提携。树榛拔桂,囚鸾宠鸡。舜昔授禹,伯成耕犁。德自此衰,吾将安栖。好我者恤我,不好我者何忍临危而相挤!
遭此大难,却手足飘零。兵荒马乱中自己的孩子们还滞留在山东,妻子隔在江南,一家人分散各地,无法互相扶助……懂我冤屈的人自然能体恤我的苦衷,不待见我的人又何必再落井下石!
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是的,李白此时的处境,恰如杜甫所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不过杜甫只说对了一半,“独怜才”的并不只有他一人,事实上还有一些身为李白粉丝的官员也在积极为其奔走斡旋,最终李白才保住了性命,被判长流夜郎。
李白的二次从政就这样以惨烈的悲剧而收场了,此时他已经五十七岁。
16
其实,老天对诗人们总还是格外垂爱的。比如他们一旦遭遇灭顶之灾,就总会出现一些促使天下大赦的政治事件,然后诗人正可由此脱困,比如王勃、骆宾王坐牢时都是如此。
李白也不例外,流放夜郎途中,因为关中出现严重旱情,朝廷大赦天下,李白重获自由之身。喜从天降!老天爷也知道我是冤屈的啊!生活再现曙光,李大哥顷刻间满血复活: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心情是何等欢畅、何等飞扬!仿佛毕生的挫折与委屈都尽数甩在了飞驰的船舷之后。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在我眼里,再也没有人比李白更担得起这句话了,我想象不出他年老的样子,因为他从未老去。无论经历了多少磨难,只要有一线光明,他就会立刻原谅生活,重新充满阳光与斗志。在赦还的路上他简直忍不住要醉舞高歌了:
愿扫鹦鹉洲,与君醉百场。啸起白云飞七泽,歌吟渌水动三湘。莫惜连船沽美酒,千金一掷买春芳!
每每读至此处,我总是禁不住热泪横流:该是多么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才能在经历了种种绝境后,在五十八岁高龄写出这等青春洋溢的快意之句!
多么浪漫、多么可爱的李白!
17
可惜,上天留给他的时间终究不多了。
遇赦放归之后,李白依然没有放弃建功立业的抱负,六十一岁的他再次踏上追梦的旅程,准备北上参军,痛击敌虏!他依然豪情万丈,可惜身体已支撑不住。中途抱病,李白只得折往安徽当涂投奔在此为官的族叔李阳冰。
李白的病情越来越重。
宝应元年(762)十一月,是夜,月华如水。
仿佛是冥冥之中的指引,李白携酒来到采石江畔,荡舟而行,立在船头的他最后一次喝得酩酊大醉。江面的倒影里,曾经那个心雄万夫的年轻人已然两鬓星星。
出川时立下的豪言壮语,终究我没有做到;故乡对不起,我再也回不去了。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满怀着激情在这人间热烈地追求了一世,最终还是两手空空……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死不足惧,我只遗憾至死没有知音,千秋万载后,可会有人为我哭泣?可会有人真正懂我?!凄凄苦笑中李白向孤悬的明月举起了酒杯,高吟出人生最后的绝唱:
临路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大鹏奋飞啊振动八方,中天摧折啊穷尽了力量!鼓动的余风啊传扬万世,我满怀的才华志向呀无处伸张!后人得此诗篇而相传,可世无孔子谁又会为我这只大鹏涕泪沾襟!
罢罢罢!本是为梦而来,既已无力追赶,何不归去?他豪饮最后一杯,纵身俯向江面那一片光明。忽而,刹那间水面翻飞,一头长鲸冲水而出,直上云天!鲸背上的少年白衣飘飘,一如四十年前与樵夫偶遇时那般顾盼生辉。
尘缘已了,从此他终于可以真正“倚剑天外,挂弓扶桑,浮四海,横八荒,出宇宙之寥廓,登云天之渺茫”了!
李白,九天之上你耍得开心点!
18
给了我们那么多浪漫诗情的李白,理应有一个如此浪漫传奇的谢幕。真假已不重要,这是人间对他最后的祝福。
从现世的角度讲,李白的一生诚然是不得志的,他最热烈追求的功名与神仙,最终都是大梦一场。他的悲剧还在于明明是不世出的天才诗人,却偏偏认定自己是天生的政治家。然而也正是这种自我认知的偏差和极端的理想主义,才造就了一个如此极致浪漫的诗人。
古往今来,再也没有哪个诗人比李白活得更率真、自我意识更强烈。他所有的喜怒哀乐,全都袒露于外,毫不掩饰,痛苦与欢乐都达到了极限。“人类的一切情感,他都写过。人类的心灵所能到达的最邈远的地方,他都到过。”所以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李白,李白是另一个我们想要而没有勇气去做的自己。好在我们还有他的诗。
人生得意时,李白的诗让我们驰骋八极,神游宇宙,将心中的快意和豪情扩张到极处: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失意时,李白的诗让我们痛快淋漓,洗尽愁怨,大泄心中块垒: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北宋徐积评价:“盖自有诗人以来,我未尝见大泽深山,雪霜冰霰,晨霞夕霏,千变万化,雷轰电掣,花葩玉洁,青天白云,秋江晓月,有如此之人,如此之诗。”
苏轼评价:“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
你一生渴求激昂青云,建功立业。如今,无数王侯将相已成粪土,而你的万千诗篇却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与基因,堪与天地日月争辉。你总望羽化成仙,长生不老,一个被千秋万世铭记的人,从不曾真正死去。你生前的所有理想终究都以更伟大、更永恒的方式实现了!
人生至此,何憾何悔!李白千古。李白诗文亦千古。
注:
一、本文第一部分所引诗作《山中问答》,学术界多认定为李白定居安陆时所作,本文因故事讲述的需要,将此诗设置在出川前。
二、《将进酒》作于何时,学术界有三种说法:一说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一说作于天宝十载(751),一说作于天宝十一载(752)。本文采信的是天宝十载,采用依据请参见田留才先生的《李白〈将进酒〉创作时地考》一文。
杜甫:从高富帅到诗圣的路到底有多长
01
大唐开元七年(719),河南巩县一座大户人家的院落内,一个七岁男童从书房跃出,双手持一页墨迹未干的宣纸,穿过花木繁盛的庭院来到一间卧房,不管三七二十一便摇醒正在午睡的父亲大人:“爸比爸比,快起来看,我写了一首《咏凤凰》!”
其父睡至正酣,忽被打扰,正欲发作,转头望见孩子一脸的期待神色,不快随即转为爱怜。接过孩子的诗作后更是大喜:“骆宾王七岁作《咏鹅》,我儿七岁《咏凤凰》,你爷爷的诗才后继有人啊!”
男孩脸上立刻飞上一抹潮红,眼眸中星光闪烁:“我不仅要继承爷爷的诗才,我还要超越爷爷!”这个七岁的孩子不是别人,正是从前我们的语文课本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天到晚愁眉不展的杜甫杜大叔。
一提起杜大叔,大家都很有发言权:“这人我熟啊,从小穷困潦倒,饥寒交迫,整天不是山谷捡橡果,就是雪地寻山芋,好不容易盖个茅草屋,房顶还被大风掀跑了。唉,总而言之一句话——穷苦人家的孩子,不容易啊!”
如果你也是这么想的,那么恭喜你,和我一样,被骗了不知多少年!
02
“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话说,从前有一个能得要上天的家族,叫作京兆杜氏。这个家族历朝历代一直牛人辈出,祖先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出身豪族的御史大夫杜周,而后又有东汉著名学者杜笃、西晋著名政治家杜预。宰相更是一打一打地出,唐朝二百多年,有十一个宰相出自京兆杜氏,比如唐初名相杜如晦、杜牧的爷爷杜佑等。
其中,西晋名将杜预就是杜大叔的第十三世祖,此人是个天才加全才,经济、法律、天文、数学、工程水利、军事、政治,无所不通。对《左传》的注解到现在都是权威著作。杜大叔的爷爷和爸比都是朝廷公务员,所以大叔是赤裸裸的官三代啊!
看到这儿,是不是很想颤抖着对杜大叔说一句:“大叔,隐藏得很深嘛,失敬失敬啊!”
先别急,我们再来看看杜大叔老妈家那边的情况。杜大叔的母亲出身清河崔氏,北方第一望族!这个家族牛到什么程度呢?据说唐初官员修订《氏族志》时把崔氏列为第一,唐太宗知道后大怒:“我李氏贵为天子,还比不上崔氏吗?”于是下令把李氏改为第一,长孙氏列第二,崔氏列第三。(那官员真是个实诚孩子啊!)杜大叔的姥姥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重孙女。大叔姥爷的妈妈是唐高祖李渊的孙女(10)。所以严格来讲,杜大叔是正儿八经的唐太宗第六代后人,身上流淌着高贵的李唐皇室血液啊!
啊啊啊!土豪别走,交个朋友啊!!
03
德智体十项全能而又功勋卓著的远祖杜预从小就是杜大叔的事业偶像,文学偶像则由爷爷杜审言坐镇。
说起杜大叔的爷爷,那也是个从头到脚都是戏的奇葩人物——恃才傲物到令人发指!狂妄语录如下:
“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我的文章宇宙第一,屈原、宋玉只配做我的跟班!
“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我的书法天下无敌,王羲之见了也要甘拜下风!
……
杜审言在同辈面前更是傲慢无比,有次他的公文交由上级苏味道(11)审核,出来后冷冷地道:
“味道必死。”——苏味道必死无疑。
同事们大惊:“你杀人啦?”
杜审言:“彼见吾判,且羞死。”——他看了我的公文必定羞愧而死!
同事:“&%¥#@……”
后来,他临死前宋之问和一帮朋友去看他,以为人之将死,其言也谦,哪知杜审言张口就来了这么一段:
“甚为造化小儿相苦,尚何言?然吾在,久压公等,今且死,固大慰,但恨不见替人。”——只要有哥在,你们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现在我要死了,你们应该感到高兴啊!可惜了我这出众的才华,世上再也无人能及……
宋之问一伙人顿时被雷了个里焦外嫩:“大哥,拜托你能不能死快点啊!”
不过,杜审言如此狂傲也并非毫无根据,人家可是公认的初唐五言律诗奠基人。仅凭一首格律严谨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便足以笑傲诗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明代著名诗论家胡应麟曾评价:“初唐五言律诗,此首当推第一。”
有这么一个爷爷,可以想见杜大叔骨子里那也是非常骄傲和自信,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
“吾祖诗冠古”——我爷爷的诗前无古人,后无……不对,后有来者,就是我!
“诗是吾家事”——写诗啊,那是我们老杜家的事儿,其他人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吧!
李白看到这儿翻了个白眼:“诗是你家事,有本事你别崇拜哥啊!”
杜甫:“诗仙哥哥,我错了!诗是咱俩的事儿,你看中不?”
04
有人说李白从未老去,杜甫未曾年轻。所以我们喊杜甫是老杜,却不喊李白老李。
关键时刻,我必须挺身而出:事实不是这样的!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看到没,我们杜大叔不仅年轻过,而且还很晚熟,十五岁还在干七八岁熊孩子干的事儿。摘梨摸枣,活力四射,上树比猴还溜。
十九岁时,杜大叔发了一条微博:“世界这么大,我想趁着年轻去看看。”如果你以为Gap Year(间隔年)只是西方国家的先进观念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这早都是我们古代文青们玩剩下的东西了。
十九岁,出游郇瑕。(有说是山东临沂,有说是山西临猗县。)
二十岁,漫游吴越,历时三年。(土豪任性,旅游都是按年算的!)
二十四岁高考落榜后,继续旅游。(天天游山玩水,不在家好好复习,直接裸考能不挂吗?)
因为老爸在山东做官,杜甫就跑去省亲,开启齐赵(12)之游。
第一站,五岳之尊——泰山!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谁说我们杜大叔没有年轻过,不年轻能在名落孙山之后写出这么积极昂扬、气势磅礴的诗吗?!
杜大叔一玩就是五年。五年啊,硕博连读都毕业了!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
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
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鹙鸧。
春天,杜大叔在邯郸的丛台高歌:邯郸美景三月天哎,春雨如酒柳如烟哎……冬天,就在青丘的原野游猎:纵马携弓,箭无虚发!(此处请自配背景音乐:射雕引弓塞外奔驰,笑傲此生无厌倦……)帅不帅气?拉不拉风?!
杜甫:“呵呵,当年大叔我穿着裘皮大衣开着牧马人,呼鹰逐兽,纵横山林的青春往事你们语文老师怕是没跟你们讲吧。二十几岁就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的人,也好意思说哥没有年轻过?”
看到没?我们杜大叔不仅年轻过,人家还曾是意气风发、霸气的高富帅啊!怎么样,是不是感觉被教科书骗惨了?
05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谁也不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味道。
天宝五载(746),已经三十四岁的杜大叔终于决定去帝都长安找工作了。是的,你没有看错,杜大叔啃老啃到了三十多岁!羡不羡慕?嫉不嫉妒?!
天宝六载(747),唐玄宗亲自举办了一场特科考试,杜大叔信心满满:看哥的,此番必取功名!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杜大叔……又落榜了。如果说上次落榜是大叔裸考轻敌,这次那就是撞到鬼了——因为这次居然所有考生全部落榜!
作为主考官的宰相李林甫兴冲冲地对唐玄宗说:“恭喜皇上,贺喜皇上,这次考试,一个也没中!”
皇帝蒙了:“这喜从何来?”
李林甫:“说明野无遗贤啊!”(此人是个烂学渣半文盲,最讨厌有才华的人,系有意为之。)
唐玄宗“哦”了一声就颠颠跑回了后宫:“小环环,去骊山泡温泉喽。”
辛苦备考,却平白无故做了炮灰,杜大叔义愤填膺:“微生沾忌刻,万事益酸辛!”天真的大叔此时还没料到,命运对他的轮番轰炸这才只是开了个头。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期间大叔当官的老爸也去世了,第二炸顺势而来:工作难找,经济危机!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早晨起来厚着脸皮到达官贵人家投简历,下午跟在人家宝马车后面吃一肚子车尾气。
年轻时以为凭借自己的才华(爷爷那隔辈传的),封侯拜相易如反掌,如今却沦落到排队买政府减价米的窘境。从前没吃过什么苦的杜大叔,在长安找工作的十年间,饱尝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06
天宝十四载(755)。长漂十年后,杜大叔终于等来了一个“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职位,听起来好像很高大上,其实就是个看大门的——负责看管兵器库。(十年啊同学们!)
很好,一个搞文学的,你居然让我去做仓库管理员……换作李白绝对扭头就走,他才不伺候呢!可是杜大叔不一样,他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就是:“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虽然觉得委屈,大叔还是如期报到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嘛,继续努力,一定还有机会的!可是,杜大叔怎么也不会想到,刚刚找到工作,自己马上又迎来了第三炸: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爆发了!大唐,褪去了盛世的最后一抹余晖。
一家人匆匆逃难,历尽千难万险将家人安顿在鄜州后,依然心系组织的大叔告别妻儿,在乱世中独自踏上征程,打算投奔新继位的肃宗皇帝,继续报效祖国,发光发热。可是上路没多久,组织没找到,却和叛军来了个狭路相逢——人要倒起霉来,真是喝凉水都塞牙啊!
就这样杜甫被叛军捉个正着,押回已经沦陷的长安。整整一年后才得以逃脱,千辛万苦找到组织,当时的形象是“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唐肃宗感动涕零:“孤胆英雄,大唐脊梁啊!”亲授大叔左拾遗职位。
重新找到工作的杜大叔终于松了口气,正打算喝口水压压惊,杯子还没拿稳,第四炸又来了!(大叔,你的命到底是有多苦?!)
新岗位还没干满试用期,“乾坤一腐儒”的杜大叔就因为在唐明皇父子俩的政治斗争中站错队被贬到华州做司功参军。后来遇上关中大旱,物价飞涨,薪水简直日光,养家糊口无望,四十八岁的大叔就此裸辞出走。生命中最艰苦的一年到来了。
辞职后大叔先是带着一家老小远走秦州,因为听说那里远离战乱,风调雨顺。哪知道抵达后诸事不顺,连个落脚的房子都找不到,于是辗转同谷,结果更麻烦,连肚子都吃不饱。
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
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
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
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
四处颠沛流离,一天到晚饥肠辘辘,“整天不是山谷捡橡果,就是雪地寻山芋”说的就是这段时间啊!华州、秦州、同谷,一年内大叔一家四处逃荒,脚步就没停下过。越逃越荒,越逃越难,简直活成了一部行走的难民纪录片。
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让杜大叔的身心饱受摧残,曾经雄心壮志想要“致君尧舜上”,可是科举有小人挡道,职场无伯乐相助,到现在几乎沦落为山谷野人,乱世乞丐。试问盛唐的诗人中又有哪一个会落魄到如此境地?
大叔表示真的很受伤:为什么,为什么生活给我的巧克力每一块都是苦的啊?!
07
“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13)啧啧,还是白居易同学聪明啊,一语道破天机。没错,让你吃苦受罪,是为了让你写出好诗啊!
黑夜给了你黑色的眼睛,你却用它看见了安史之乱中老翁别老妪的泪水、新妇送征夫的牵挂、战士无家归的荒凉,所以后世有了《三吏》《三别》这些苍凉悲悯的历史画卷!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被困长安,眼见曾经繁华喧闹的帝都断壁残垣,满目疮痍,你痛心疾首写下了这首“不会背不是中国人”的千古大作。(不会背的同学请默默找出你的小学课本)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被叛军所俘,与妻儿天各一方,音信两绝。清辉满地的秋夜,你想到妻子肯定也在千里之外望月垂泪,为自己生死未卜而牵挂,于是你写下了这首夫妻情深、感人肺腑的《月夜》。
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老友重逢,叙旧唠嗑,本是寻常情境,可是为何到了你的笔下却令人唏嘘无限、几欲泪目?因为那是烽火乱世、沧桑巨变中的重逢啊!这一夕的温馨之感,是兵荒马乱的世道中多么难得的美好时刻。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战乱阻隔,手足分散,一句“月是故乡明”,一千多年来打动多少游子的心?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都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半世苦难漂泊的你却分外珍惜在成都的安闲时光,把家门口的寻常景色都勾勒成了5A景区的动态水墨画。
那些没能摧毁你的东西,会让你变得更强大。是的,苦难磨炼出你登峰造极的能力,你写什么几乎都能写到最好,不管什么题材、何种情感,只要大叔一出手,立时臻于化境。
在诗歌全盛、高手林立的唐诗江湖中,杜大叔面对苦难不屈不挠,博采众长,别人走过的路他走,别人没走过的路他也走,最终默默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一个自成一格、笑傲诗坛的集大成者,已现端倪!
08
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让我们回到前面。在同谷待不下去后,大叔一家迁居四川,来到天府之国混饭吃。有好友在四川为官,大叔背靠大树好乘凉,终于迎来一段难得的安闲时光。感谢天感谢地,感谢命运,我们的杜大叔终于可以喘口气了!日子安定,眼中万物也都变得美好生动起来: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有时,一场悄然而来的夜雨,也能带给他无限喜悦: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听到叛乱平定,狂喜之下更是写下了“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快意之句。
真的不要天天只给他扣“现实主义伟大诗人”的帽子啊,什么浪漫主义、山水田园,只要他想写,水平也是高出天际的!虽然偶尔也有房顶被风吹跑的小插曲,但整体说来,大叔在成都的日子是美好的。然而,命运对大叔总是特别吝啬。几年后,他在四川的高官朋友相继去世,大叔在成都的生活也变得难以为继。
765年春,大叔一家顺江而下,希冀返乡,漂泊中又有名篇面世: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至此,大叔已然横逆不可当,语句锤炼到极致啊!古往今来,多少人是跪着读完这篇的……(反正我是读一次跪一次的)尤其第三四句,历来为人所称道。星空低垂更见平野广阔,大江奔腾方显月随波涌,如此雄浑阔大的景象,更衬托出大叔心中无尽的落寞凄凉,晚年再度漂泊,心中辛酸可见一斑。
09
行至夔州,老病缠身,无力前行,就此客居三年。此时五十多岁的大叔已深受肺病、风湿、风痹等疾病侵袭,耳聋齿落,风烛残年。
又是九九重阳节,两鬓霜雪的杜大叔独自登上白帝城外的高台。深秋时节,山川绵延萧瑟,天空辽阔,晚风猎猎而过。山谷中群猿哀啸,沙渚上飞鸟还巢,漫山遍野的枯叶随风纷扬而下,滚滚东逝的江水从不曾为谁而停留……
独处悠悠天地之间,回首往昔,壮年漫游时的潇洒不羁、长安求职的困顿蹉跎、烽火乱世的心惊胆战、西南漂泊的游子之思刹那间齐聚而来。千般沧桑,万种感慨,汇集一处,凝成了一首“古今独步,七言律诗第一”的旷世之作: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一生,我终究没能实现梦想。我多想再回到洛阳和长安。在那里,我曾挥洒青春,放飞理想……
是啊,叶落归根,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出发,返乡!
768年初,大叔一家乘舟出峡再次上路。可是由于时局依然混乱,之后的两年间,投靠无门,故乡难归。一家人以船为家,如浮萍般在江河中困顿飘零。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就是在这期间,杜大叔登上洞庭湖畔的岳阳楼,眺望着波涛浩渺的湖面,吟出了这首被后人誉为盛唐五律第一的《登岳阳楼》。
自身的生活已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而令他涕泪纵横的却是国家还在遭受战火的侵袭,人民依然流离失所,灾难深重。
为什么有的人伟大?因为在他们心中,从来不只有自己。
10
770年冬,在洞庭湖一叶风雨飘摇的小船上,杜大叔带着无尽的遗憾,迎来了生命的终点。他至死没能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洛阳,也没能回到寄托毕生理想的帝都长安。一代诗圣就这样默默地逝去了,陪伴他的只有静静的洞庭湖水,无声地拍打着船舷。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有人说,杜甫活了五十八岁,却好像活了两百岁。他一生经历,几乎浓缩了个体生命所能经受的全部苦难。是的,这一生他的苦难和遗憾实在太多:一心想要匡扶社稷,却总是身处江湖之远;不能兼济天下,却也未能独善其身,半世穷困漂泊,深愧妻子儿女;就连这辈子最骄傲的“诗是吾家事”,活着的时候也没能跻身一流作家的行列。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11
去世四十三年后,大叔之孙杜嗣业终于有能力将其迁葬回河南老家,并邀请当时的大文豪元稹为大叔作墓志铭。不经意间翻开大叔沉寂的诗卷,元稹瞬时惊为天人:“天哪,这个人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在他笔下居然没有什么是不能写成诗的,大至家国天下,小至一餐一饭,甚至问别人要东西都是可以写成诗的!一千五百首诗篇包罗万象,应有尽有,精雕细琢却又浑然天成!不仅在内容上是这样,就连形式、技法、风格也是如此,兼容并包,博大精深。这是一个用生命在写诗的伟大的人哪!”
元稹抑制不住内心的崇拜之情,提笔挥毫:
·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一千多年后。
鲁迅说:“我总觉得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白站得稍稍高一点,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
余秋雨说:“人世对他,那么冷酷、那么吝啬、那么荒凉;而他对人世却完全相反,竟是那么热情、那么慷慨、那么丰美。这就是杜甫。”
闻一多说:“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是的,集大成者的伟大和光芒往往是在时间长河的漫长涤荡中显现出来的。所以,大叔,别遗憾,时光是你最好的知音。掌声可能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
你,最终和心爱的诗仙哥哥并肩站在了唐诗江湖的高峰!
千秋万世名!
(1) 今河南灵宝。
(2) 即幽素科。
(3) 灵异小说。
(4) 杜甫爷爷杜审言的堂兄。
(5) 唐高宗第六子,老妈武则天。
(6) 今越南河内。
(7) 宁王、薛王都是唐玄宗的兄弟。
(8) 杜甫诗中“岐王宅里寻常见”的岐王。
(9) 王维字摩诘。
(10) 即李渊的第十八子李元名之女。
(11) 唐代大臣,文学家,苏轼先人。苏味道与李峤、崔融、杜审言合称初唐“文章四友”。
(12) 山东、河北一带。
(13) 出自白居易《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