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提篮桥监狱的去留

民生随笔 作者:邵宁


提篮桥监狱的去留

日前,本报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几位人大代表提议搬迁提篮桥监狱,理由是其与北外滩发展地块不相适应,而且也不利于犯人的监管。

如今,北外滩的开发进行得如火如荼。或许,在部分人士眼中,这样好的地段居然有一座阴森森的监狱存在,实在不相称,它如同美女脸上一块难看的胎记,最好能够尽快去掉,以流光溢彩的高楼大厦取代之。

始建于1901年的提篮桥监狱,由英国人设计,建筑极富特色,是近现代监狱文化的集中体现,现在是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保护单位。100多年来,这一圈庞大而牢固的大墙,曾关押过各色人等,其中不乏中外名人,还是中国最早审判日本战犯的场所,并且现仍在有效利用中。这样的监所,在国内几乎绝无仅有,在世界上也不多见。

现在有一个流行词叫“城市地标”,随便一座高一点的商务楼、购物广场或文化场馆,就自称为“地标”,可想当年,提篮桥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城市地标。它是提篮桥监狱的简称,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它是上海唯一的监狱,且是“远东第一大监狱”;这里也是本市东区一个热闹的商业街区,因为新中国成立前有不少犹太人在此居住而商业兴盛,甚至几十年后物是人非,还保留着“维也纳皮鞋店”之类洋气的店名;这里还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因此,在沪语中,“到提篮桥去”也有多重含义。

甚至,我还听到过这样一个说法,“提篮桥”地名也来自监狱。早年这里确有一座桥,当时犯人家属都拎着篮子过桥来探监,所以这座桥就叫作提篮桥。

对于这样一个承载着几代上海人集体记忆、具有很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地标,今天该如何对待?

首先,应当敬畏历史,珍视遗产。近几十年来,上海已拆除了许多历史建筑,而新建了许多高楼大厦,当时沾沾自喜,而现在看来,有些新楼却是败笔,对整体景观造成了破坏。历经岁月洗礼的百年老建筑,上海已经不多,我们应当视作宝贵的遗产。有了这样的态度,才有资格讨论提篮桥监狱的去留。

其次,提篮桥监狱的去留不能简单化决定,而应由政府管理部门、建筑学家、文物保护专家、研究上海历史的学者等共同探讨、论证,甚至应当听取市民的意见,切忌草率拍板、仓促上马。

第三,即便决定将提篮桥监狱搬迁,这座建筑也决不能一拆了之,或拆一部分留一部分,应当完整保留。像这样建筑特色鲜明,且有大量历史、人文遗存的地方,完全可以建成监狱博物馆。另外,国外有些监狱,如法国的伊夫堡,因关押过“基度山伯爵”而出名,已成为旅游景点,也颇值得借鉴。

载于2012年2月10日新民晚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