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贺知章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作者:(唐)李白 等著,雅瑟 主编


贺知章

诗人名片

贺知章(659—744)

字号:字季真,号四明狂客

籍贯: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

作品风格:雍容省闼,高逸豁达


诗人小传:贺知章少时就以诗文著名。武后证圣元年(695)进士及第,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开元十三年(725)任礼部侍郎,后又历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天宝三年(744),因病请辞,还乡为道士,玄宗赠诗,皇太子率百官饯行。归乡不久病逝,年八十六。

贺知章生性豪放,放荡不羁,人称“诗狂”。常与李白、苏晋、崔宗之、李琎、李适之、焦遂、张旭饮酒作诗,时称“醉八仙”。他与张旭、包融、张若虚并称为“吴中四士”。他不仅是诗人也是著名的书法家。

他的作品今在《全唐诗》中存一卷共二十首。

回乡偶书二首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注】

①衰(cuī):稀疏。②镜湖: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贺知章旧居就在镜湖旁边。


贺知章在天宝三年(744),因病告老回到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经是八十六岁,这时的他离开家乡已五十多年了。诗人感慨人生短暂,容易衰老,时间流逝,世事沧桑,于是写就了这首诗。

第一首诗写的是诗人刚刚到达家乡时的情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诗人用“少小离”和“老大回”概括自己的人生经历,表明自己已经离家很长时间了。诗人行走在回乡的路上,置身在熟悉的家乡山水之间,心中非常激动,想到自己在年轻的时候从这里离开,到了年老的时候才回来,虽然乡音没有改变,但是已经是两鬓斑白了。其中流露了诗人对人生易老的感怀,同时诗人想到因为离家时间太长,现在人也变得老了,还不知道是否有人认识自己,所以内心也很忐忑。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意思是乡里的孩子们见到我,都不认识,他们笑着问:“客人您是从哪里来的?”这正回应了前两句诗中诗人的激动忐忑心理,儿童的轻轻一问,却引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自己久别家乡,到了衰颓老迈时才回来,家乡人果真都不认识我了,我本是家乡的主人,现在反倒像是个客人了,心中不免有些悲凉,感慨世事沧桑,时光流逝之快啊。

第二首是第一首诗的续篇,写的是诗人回到旧宅之后,和家乡里的人们攀谈,了解到了许多事情,从中诗人不禁有所感慨。诗人离开家乡有五十多年了,世事变迁,家乡发生了很多事情,变化太多,不是能一句话就可以说清的,所以,他用“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这两句简单笼统地概括了所有往事。

alt

接着诗人转移视线,开始写景,“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意思是只有这镜湖的水,在春风中依然泛着昔日的波纹。这两句和开始两句形成了对比,这里的“不改”反衬了“半消磨”,人生短短数十载中,发生了很多变化,而镜湖水未变。“惟”字强调人事变化,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物是人非、世事变迁的感叹。如果说诗人在刚开始进家门还是心怀喜悦,当他听到亲友们叙述家乡的变化后,再面对波光粼粼的镜湖水,心中自然而生一种感伤。

这两首诗是七言绝句,两首诗文字朴素自然,毫无雕琢,如诗人娓娓道来叙家长,轻轻淡淡的几笔,却写尽了诗人对五十多年来家乡变化的思考和对自己回忆五十多年来生活而产生的感触,其中蕴含的感情真挚、深厚。同时诗中用“岁月多”、“近来”、“旧时”等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贯穿全文,无形中将读者拉入了诗人的回忆中。

后人点评

《对床夜语》:杨衡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

①碧玉:常常用来形容年轻美貌的女子,这里形容柳树枝叶碧绿鲜嫩。②丝绦:丝带,这里以此代指柳枝。


天宝三年,贺知章辞官回乡,百官送行。他坐船经南京、杭州,到达萧山,然后再坐船到潘水河边的旧宅。这时,正是早春二月,杨柳刚刚发芽,微风拂面,一片春意盎然。贺知章回到家乡,心里非常高兴。见到一株柳树,于是一时兴起,写就这篇佳作。

自古以来,柳就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爱柳成癖,在自己宅院前种下五棵柳树,人称“五柳先生”。柳于是成了品行高洁的象征。柳树的轻盈、柔软、婆娑飘荡的姿态很为文人喜欢,成为了历代文人喜欢吟咏的对象,他们常常借咏柳,抒发内心感情。

贺知章的这首咏柳诗,也是借柳抒情,但他用独特的笔调,把柳树写得生机勃勃,整篇诗文充满欢欣喜悦之情,读来让人备感轻松愉快,这首诗也因此成为了咏柳诗中的佳作。

首先“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诗人用“碧玉”比喻刚刚冒芽的柳枝,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柳枝嫩绿碧翠的颜色,柳像出水芙蓉的美女,给人柔美、清新的感觉。一个“妆成”拟人动词,早春二月,万物复苏,柳树也打扮起来,把自己装饰得满身碧绿,景色热闹而充满活力。“高”字突出了春天里柳树生机活力的气势。接着诗人又用“丝绦”这个形象的比喻把柳枝那种柔美、轻盈的婀娜姿态表现得淋淋尽致。温庭筠曾在去钱塘江附近苏小小家时作了一首《杨柳枝》诗,开始两句就是:“苏小门前柳万条,毵(sān)毵金线拂平桥”,这里的“柳万条”和贺知章这首诗中的“万条垂下”正好相呼应。这也表明唐代的萧山,垂柳缤纷,非常美丽。

然后“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第三、四两句,一问一答结束全诗。诗人对第一、二句中柳叶的美丽提出疑问,这么完美的细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接着“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把无形的春风又比喻成了具体的剪刀,原来是“春风”这把剪刀裁出了美丽的细叶,裁出了这个生机勃勃的春天。整首诗从赞美柳枝升华到赞美整个春天,立意更上一层,诗境变得更为开阔。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整首诗最突出的特点是成功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将客观的柳枝表现得充满生命气息,生机盎然,新奇而独特。同时这首诗构思巧妙,描绘柳树从整体到局部,使柳树的形象由模糊到清晰,让人感到亲近而真实,把读者也引入了诗文的氛围中。同时这首诗不仅借咏柳表达自己回乡的高兴心情,而且“柳”有“留”之意,也表现了诗人终于不再远走高飞,能在家乡安静生活的舒畅心情。

后人点评

《唐诗笺注》: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alt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