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投师冯·卡门教授

中国三钱 作者:祁淑英 著


投师冯·卡门教授

冯·卡门教授慧眼识英才,他认为这位来自中国的学生,具有超越一般学者的智慧,具备极其敏锐的思维判断能力。

雨果说过这样一句话:“信仰是人们必需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

信仰不仅是一种理念,也应该是具体的。“学习知识,贡献社会,报效祖国”,这就是钱学森矢志不渝的信念。

1936年初秋的一天,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主任、著名的空气动力学教授西奥多·冯·卡门遇见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个中国学生来信,要求同他谈一次话。这个学生不是本院的,而是刚刚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硕士学位的钱学森。

图片5

钱学森的导师冯·卡门教授

在加州理工学院,人们都知道想同冯·卡门单独会面是一件很困难的情,因为,他实在是太忙了。钱学森的这封信会有怎样的结果呢?面对钱学森这样直率的请求,冯·卡门思忖良久。他感到这位中国学生一定有什么特殊的情况,需要他帮助。于是,他在百忙中挤出时间,接见了钱学森。

房门打开了——冯·卡门抬头望去,见走进来的年轻人,身材不算高大,但是很惹人喜爱,乌黑的头发下面,是一副坦率刚毅而又英俊潇洒的面孔,那双明亮的黑色大眼睛,虔诚地注视着他,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年轻人首先对冯·卡门教授能破例地接见他表示感谢,而后,他便有条不紊地陈述着自己对航天和火箭技术的看法,以及他在这方面的设想和愿望。

由于这位年轻人的语言简练,逻辑严密,立刻引起了冯·卡门对这位中国学生的兴趣。他点点头,表示愿意听下去。

钱学森直截了当地说道:“尊敬的冯·卡门先生,我对您所研究的科学领域怀有浓厚的兴趣,希望在这方面得到您的指导和帮助。”

冯·卡门随即问道:“难道你有志于推进空气动力学和火箭事业的研究吗?”

钱学森点了点头。

接着,冯·卡门风趣地说:“噢!对了,火药的发明者是你们中国人呀!”

钱学森一阵脸红,这自然不是由于骄傲和自豪。于是,他压低了声音说:

“可是,如今中国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却远远落后了。但是,我有志于推进火箭工程的研究,或许这也是我们祖先的遗愿。所以,我以为这是一件崇高的事业。我们的祖国太需要它了,我可以在这方面为我的祖国提供更直接的服务。”

冯·卡门听过钱学森一席话,感叹地说:“是的,人类要发展,就一定要征服空间,揭开宇宙的秘密。这就离不开航空和火箭技术,离不开空气动力学。而目前还很贫穷的国家和民族,要想赶上强国和富国,更需要有现代科学技术的武装。年轻人,你立志为祖国服务的思想很好。这对你的国家来说,是非常需要的。”

钱学森见冯·卡门教授赞同他的观点,便迫不及待地提出了请求,他说:

“先生,我想由航空工程转学航空理论,也就是转学空气力学。您看我的想法对吗?”

冯·卡门考虑了一下,点点头表示同意,然后向钱学森提出了几个有关力学方面的问题。

出乎冯·卡门教授意料的是,眼前这位年轻人对于他所提出的问题竟然对答如流。他感到,这位中国学生具有超越一般学者的智慧和极其敏锐的思维判断能力。于是,他当即表示,愿意破格录取钱学森为他的博士研究生。他说道:“钱先生,希望你到加州来。你在这里可以得到你所要的知识。我相信我们会合作得很好。”

显然,冯·卡门是一位伯乐。他慧眼识英才,使钱学森成为他的入室弟子。

“谢谢老师!”钱学森当时激动的心情是难以言表的。他深深地向老师行了一个鞠躬礼,表达他由衷的感谢。

这一瞬间的双向选择,使钱学森跨出了人生道路上关键的一步,改变着钱学森命运的轨迹。这一年,钱学森只有二十五岁。

从此,钱学森跨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科学天地。他在这里自由驰骋了整整十年之久。冯·卡门为他的科研事业开辟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境地。在冯·卡门身旁学习和工作的十年,可说是钱学森人生第一个创造高峰。

从此,钱学森便成了加州理工学院图书馆的常客。他借来一本又一本有关空气动力学的书籍,日夜苦读,每天坚持读十二个小时以上。

与此同时,他还潜心研究了与之相关的现代数学、原子物理、量子力学、统计力学、相对论、分子结构、量子化学等多种学科的基础理论。他如同一块海绵,汲取着知识海洋里的每一滴水分。

这期间,冯·卡门教授教给钱学森从工程实践提取理论的原则,也教给他把理论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去的方法。

冯·卡门原在德国哥廷根大学执教,他来到美国以后,把欧洲哥廷根学派的良好学风带到了美国。

冯·卡门教授每周主持由诸多专家、学者参加的研究讨论会和学术研究会各一次。这些学术活动给钱学森提供了开发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机会。

冯·卡门是一个非常开朗的人。他的教学方法非常民主。在他主持的讨论会或研究会上,不论资历深浅、年龄大小,人人都平等讨论,畅所欲言。他鼓励大家在学术上互相切磋,大胆争论,特别是鼓励年轻学生要敢于向理论权威挑战。而冯·卡门自己便常常与他的学生发生争论,有时几乎争论得面红耳赤,互不苟同。当然,一旦他发现自己错了,也从不顾及面子,而是主动坦率地向学生承认自己的错误。因此,冯·卡门主持的讨论会总是既充实又富有生气。

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钱学森与他的老师发生了争论。钱学森坚持自己的观点,毫不动摇,这令冯·卡门十分气愤——钱学森把自己的论文稿拿给冯·卡门看,冯·卡门将文稿向地上一丢,拂袖而去。钱学森默默地拾起文稿,他暗暗激励自己,绝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

然而,冯·卡门这位世界空气动力学大师,经过认真思考以后,认识到他的学生是对的。于是,第二天一上班,他亲自爬上三楼,找到钱学森的办公室,敲开房门,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礼,而后说道:“钱,昨天的争论,你是对的,我错了。”

冯·卡门这种坦率诚恳、虚怀若谷的治学态度,给了钱学森以深刻影响,极大地培养了他勇于探索、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钱学森将冯·卡门当成自己的楷模。也许我们今天能从钱学森的身上可以看到冯·卡门的影子。

钱学森曾写文章回忆道:“我的恩师冯·卡门,不但教给我知识,教我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观点和方法,而且教我怎样做人,使我终生受用不尽。”

冯·卡门教授似乎对钱学森怀有异乎寻常的好感。他说,钱学森勤奋、严谨,与人为善,可以说是他多年来指导的学生中最聪明的一个。

冯·卡门把数学看作是打开自然界秘密的得力工具和基础技能。所以,他非常注重数学功底。而钱学森恰恰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他具有极大的数学优势和天赋,这使冯·卡门非常高兴。他对钱学森的数学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作了这样的评述:

钱学森在许多数学问题上和我一起工作。我发现他非常富有想象力,他具有天赋的数学才智。作为我的学生,他帮助我提炼了我自己的某些思想,使一些很深的命题变得豁然开朗。这种天资是我不常遇到的,因此,他和我成了亲密的同事。

一个具有崇高声望,而且治学十分严谨的科学大师,对自己的学生作出如上评述,这在冯·卡门的生平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钱学森与导师冯·卡门的友谊与日俱增。在校园里,在帕萨迪那大街上,人们常常可以见到这师生二人的身影。他们边散步边谈论着空气动力学以及其他感兴趣的事情。冯·卡门总是用富于启发性的语言来提醒这个物理学界才华横溢的弟子。他们谈到爱因斯坦的学说,谈到提出原子结构模型的欧·卢瑟福爵士。一次,他们谈到居里夫人发现的镭元素中的一个分裂的原子,将一种元素嬗变成了另一种元素。

钱学森风趣地说:“这不意味着我们中国古人炼金术所追求的‘点石成金’的幻想,可能成为事实吗?”

冯·卡门微笑着,赞许地点点头。这位导师对于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他的幽默天才,总是给予肯定。

师生二人之间闲谈的话题相当广泛。他们不仅谈物理学,还涉及物理学之外的许多丰富多彩的知识。冯·卡门对钱学森说:“你如果占据了多种学科的知识,那你的大脑就将成为一个知识的宝库,将随时闪光。”

钱学森对导师的启迪,总是身体力行。在长期的知识积累中,他的确占有了相当丰富的知识。他那天才的大脑,成为他后来可以在科学的各个领域里做出辉煌贡献的取之不尽的知识宝藏。

在钱学森攻读博士学位的三年中,冯·卡门对这位年轻的中国人的印象,越来越深刻。钱学森不仅成为他最宠爱的学生和助手,也成了他家中的常客。

当年,冯·卡门是一位年近六旬的单身汉,与他的妹妹相伴为生,和睦相处。冯·卡门对待钱学森,就如同父亲对待爱子一般。

感恩节来了,美国学生都回家过节了,学生宿舍人去楼空。冯·卡门邀请钱学森到他家里一同过节,一家人显得很温馨。

女主人的火鸡烤得香酥脆嫩,非常可口。

冯·卡门兄妹俩,招呼着钱学森围坐在壁炉前,畅饮着白兰地,吃着烤火鸡,十分惬意。冯·卡门说:“在中国,老百姓最大的节日是农历新年。美国的感恩节跟你们国家的新年一样,可以好好地玩几天了。”

他们边吃、边喝、边聊。一直到深夜,钱学森才回到自己的学生宿舍。

冯·卡门曾写文章回忆他与钱学森的友谊和不平常的交往。他说:“钱学森喜欢到我家做客,由于他饶有风趣的见解和诚挚率直的风度,我的妹妹总是很欢迎他的到来。他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各种新颖的思想,使我们为之倾心。”

在钱学森看来,导师冯·卡门的家,是孵化自己最美丽理想的摇篮,是度过自己年轻时代最快乐时光的地方。

图片6

                                                              1939年,钱学森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获航空、数学两个博士学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