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篇 故事

浮生六记:纯美悦读 作者:(清)沈复


上篇 故事

我们的故事,从清朝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开始。

这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故事的主角沈复,诞生在苏州一个小康的读书人家。

他的父亲名为稼夫,是一名高级幕僚,母亲娘家姓陈,他至少还有两个姐妹,以及一个弟弟,弟弟名叫启堂。

沈复有一个伯父早夭,没有留下后代,因此他自幼被过继给这位伯父,每年好为他扫墓祭拜。——这种过继应该只是形式上的,但也埋下了日后沈氏兄弟间生出罅隙的隐患。

沈复年幼时,曾与金沙于家的姑娘定亲,但这位小姑娘八岁就夭折了。之后与他订婚的是他舅舅陈心馀先生的女儿,他的表姐陈芸——也就是故事的女主角“芸”。

陈舅舅很早去世,留下一儿一女,舅母姓金,性格软弱,因此芸年幼时过得颇为艰苦。

沈复自幼与芸青梅竹马,年纪稍长,他就对美丽聪慧的表姐萌生爱慕之情,主动向母亲提出要娶芸为妻,沈母便做主让他们订婚了。

沈复十八岁那年,与芸成亲,两人感情很好,度过了一段神仙眷属的快乐时光。

之后的十几年间,沈复经常随侍在父亲身边,后来因故放弃学业,转而学做幕僚。但他的幕僚生涯似乎并不成功,而他也并不喜欢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一度转向经商,可也并没有什么很大的收获,最后还是回到了他并不喜欢的幕僚工作中。

沈复生性豁达快乐,喜好交友,喜好出游,结交了众多情投意合的好友,也游历了许多山水名胜。他似乎就是有这种本事,即使是困窘的日子也总是有办法过得津津有味。

更为难得的是,芸和他是一样的人,安于简单平淡的生活,自得其乐。两人情深意笃、夫唱妇随,芸的温柔体贴和兰心蕙质,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别样的趣味和风情。

尽管其间经历了几次家庭风波,两人甚至一度被从家中赶出,但那仍然是一段算得上逍遥惬意的好时光,如他自己所说“烟火神仙生涯”。

婚后七年,他们的女儿出生,取名青君;之后两年,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逢森。一家四口,虽然并不富裕,倒也过得安闲快乐。只是芸因为弟弟离家下落不明,母亲去世,忧伤病倒,病情时好时坏,为这美满的生活投下了淡淡的阴影。

到了沈复三十八岁的时候,变故陡生,因为种种误会和不顺,他和芸再次被父亲逐出家门,只得投奔芸幼年时相交的一个好姐妹。

此次变故仓促,他们匆忙间为青君订下婚约,并请亲家把青君接走;又让儿子投靠一位朋友,学习经商。但一家人就此骨肉分离,再也没有团聚过。

此时芸的身体已经很差了,虽然在姐妹家调养后略有起色,但随后又经历了一些挫折变故,终于在四十一岁那年,她病逝于扬州。

这应该是沈复一生中最艰难低落的时候,爱妻病逝、骨肉离散、流落他乡,一贫如洗。他甚至没有能力将芸送回家乡安葬,只能暂时将她葬在异乡。

第二年,沈复的父亲沈稼夫去世,沈复回家奔丧,又与弟弟产生纠纷,心灰意冷之下,他几乎要弃世出家,幸而得到朋友的扶持鼓励,这才渐渐振作起来,又投奔一位童年好友,做了他的幕僚。之后,他跟随好友离开家乡,在四川、山东等地奔波,最终来到北京。

在此期间,他的儿子逢森也因病夭折。

经历了种种悲欢离合,沧桑起伏,回忆往事,在他四十六岁那年,沈复开始写一本书。

这是一本小小的书,我们无从知晓他是否写完了,因为流传下来的并不完整。

我们同样不知道沈复四十六岁之后的人生是怎样的,也不知道他是在何时何地,如何离开了这个世界。

事实上,除了朋友文集中偶尔提及的只字片语,他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全部痕迹,只有这一本小书。

就是这一本小书,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也并不为世人所知,一如沈复这个人。

到了光绪三年(1877年),一位名叫杨引传的文人,在苏州的一个小书摊上,偶然买到了这本书的手稿,但已经是残缺不全的。

读过之后,他深为所动,推荐给身边的朋友们,大家也都觉得非常动人。于是他们将之印刷出版。这时,距离沈复提笔写下它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

这位杨引传,本人并不很出名,但他有个非常出名的妹夫,叫作王韬。

没错,就是晚清著名的思想家、政论家,曾创办了《循环日报》的那个王韬。

王韬读到这本书,也极为赞赏,并为此书作序。从此之后,这本书渐渐为人所知,倾倒了一批颇有影响的读者,其中最出名的有俞平伯先生和林语堂先生。

俞平伯,近代著名学者、散文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白话诗的先驱”,而他最为人所知的学术成就,是对《红楼梦》的研究与考据。

据他回忆,他年少时在苏州曾读过沈复的这本书,当时就觉得很是可爱动人。但时间流逝,他渐渐忘记,连书名也不复记忆。后来在上海,经顾颉刚(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先生的推荐,他再次看到这本书,惊喜之余,给予这本书极高的评价,称它具有“眩人的力”,认为它有“传播得更久更远的价值”,并亲自点校,将之重新印刷出版,又为它编写了一份年表。

林语堂,近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教育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可以说是第一位将中华文化传统之博大精深、优美丰富介绍给世界的人。

他读到此书时,所受的感动又不一样,深深地为女主角所打动,认为芸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并用自己优美的译笔,将这份美好、可爱与感动传递出去。1935年,林语堂先生将此书翻译为英文,先是在英文期刊上连载,又于1939年结集出版,更在1942年由纽约现代书局出版,从此,这本书,以及书中的故事,在更广的范围内获得了更持久的影响力与生命力。

直至今日。

这本书,就是《浮生六记》。

到今天,距离沈复动笔写作的时候,已经过去两百五十多年了。两百多年的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事情,让世界变得面目全非。

但与此同时,有些东西又是不会被时间改变的,尤其是人,即使隔着两百多年,只要你愿意,仍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所感受的一切,懂得他们的生活、选择和心情。

正如一位考古学者曾经说过:一千年前的人,你们以为他们为什么而哭,又为什么而笑呢?——那个理由,和今天的你是一样的。

在我们阅读和讲述那些老故事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这一点,不管隔着多么久远的时光,一千年还是两百年,故事里的人,和今天的我们,是一样的。

现在,就请你和我一起,走进这本书,走进两百五十多年前那个人的生命之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